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传统产业工人人数进一步减少,职员、公务员等新中产阶级成为人数最多的社会群体。作为新社会运动的主力军,他们更为关心能否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男女平等等后物质主义问题。社民党仍然坚持以维护产业工人利益为主的物质主义政策主张,无法得到广大新中产阶级成员的支持,这是该党这一时期无法赢得大选的重要原因。从1989年的《柏林纲领》到1998年的竞选纲领,再到2003年的《威斯巴登声明》,社民党最终提出了一个全面转向中产阶级的纲领。由“纲领”向“选举”的转变是其这一轮转型的主要标志。不断右转的社民党陷入了转型的定位困境。

  • 标签: 社会结构变迁 德国社会民主党 中产阶级 转型
  • 简介:作者总结了左翼的成立和迄今为止的成败经历,提出了该党纲领内容的特色以及集体认同的问题。介绍了一种解释该党成功的政治学说,即特殊“偶然结构”存在,并展开批判性讨论,最后集中阐述了左翼“爆炸力”的问题。

  • 标签: 左翼党 民主社会主义
  • 简介:文章试图以“地区多元主义”来解释德国民社党的崛起,并涉及了地区多元主义的关键组成部分、相对范围等内容。更多还原

  • 标签: 德国 民主社会主义党 地区多元主义
  • 简介:中德经济关系杜厚文(一)中国和联邦德国自1972年10月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之间经济贸易关系日益密切。1973年双方签订了贸易支付协定。1975年1月,在科隆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大型博览会。同年10月,两国建立了"促进双方经济合作关系混合委员...

  • 标签: 经济关系 经济贸易关系 中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直接投资 联邦德国
  • 简介:德国延续了二十余年的“两个半政党制”被“流动五制”取代。在2009年秋季大选中,左翼取得了其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再次确立了其在联邦议院中的地位,其他小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时全民党、尤其是社民党的失利让人触目惊心。本文根据尼德梅耶确定“两主导”的温和多党制的标准,认为2009年大选使得德国完成了从“两主导”型到多元化型的类型转变,而“两主导”特征水平的下降事实上从1980年代就已开始。作者分析了2009年完成这一类型变化的原因和该变化对德国政治格局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德国政党体制的前景。

  • 标签: 德国 政党体制 政党类型 两党主导型 多元化型
  • 简介:论文从文学的美学发展脉络出发,探讨近现代文学史中的"恶"的主题如何进入文学书写领域,并确立自己美学立场的过程。从美学自治的角度来看,"恶"的文本既是文学系统脱离社会理性方案的体现,同时又标志着一种独特观察视角的形成。对文学之"恶"的考察,能够勾勒出文学对自身社会性的思考线索,而恶的主题史整理则有助于重构这一古老概念在文化进程中经历的书写和意义输入的历史。

  • 标签: 恶的文学 美学自治 文学与道德
  • 简介:从语态上来说,情态动词与动词主动态不定式连用较为普遍,这在语法书和教科书中都有说明。情态动词与动词被动态不定式连用用得较少,因而在语法书和教科书中对这种现象的说明及例句也较为少见。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德语教研室编的《基础德语教材》第三册1980年版第28...

  • 标签: 情态动词 不定式 过去完成时 将来时 现在完成时 助动词
  • 简介:本文主要从德国历史、战后两个德国政治文化的差异及其互动、极左翼和极右翼势力问题、和平主义运动及反茭情结、融入欧洲作为德国政治文化的主流及其发展趋势等角度阐述和分析德国当代政治文化的脉络和特点。

  • 标签: 德国 政治文化 极左翼和极右翼 融入欧洲
  • 简介:本文围绕德国传教士卫礼贤的中国文化观及其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成果展开论述,着重探讨四个问题:一、中国文化的形成与特点;二、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的关系及其各自的核心内容;三、《易经》与中国的生活智慧;四、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 标签: 卫礼贤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 简介:《德语语法》的编者廖馥君为我国早期日耳曼学者。他的学术研究涵盖德语语法、德语教学法和汉德翻译,因《德语语法》、《基础德语教材》和毛著《人民民主专政》德译本的出版,廖馥君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德语界享有极高声望。本文从德语学科史角度研究廖馥君本人,通过查阅《廖馥君档案》和采访,评述廖馥君的德语教育生涯和学术成就,阐述廖馥君研究的学科史意义。

  • 标签: 廖馥君 德语学科史 德语语法研究 汉德翻译
  • 简介: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德国统一(下)翁裕斌译统一的步骤应当以和平方式,循序渐进地实施。只有这样,才既合理又经济。对于最后一点,即必须遵守赫尔辛基决议的原则,特别是边界不可变更方面,我完全同意。但不明朗的是,美国人的重点是放在"一体化"欧洲中的德国的未来,...

  • 标签: 德国统一 撒切尔 密特朗 外交政策 戈尔巴乔夫 德国人
  • 简介:本文借助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对《共产宣言》的德语版进行了篇章文体层面的分析。研究发现,马恩通过表述人称的巧妙转换实现了篇章人际互动、政治立场展现、拉近读者距离和分立敌对阵营等多种政治和语用目的。同时,还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段,如隐喻、拟人、平行结构、重复等。这既是《宣言》简化和形象化叙事风格的体现,也使全文风格统一,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以上两种篇章特点皆使语篇更具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也是《宣言》的语言魅力所在。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德语版 语料库语言学方法 人称代词 修辞手法 篇章分析
  • 简介:三、“混血词汇”的作用“混血词汇”的修辞作用主要表现在能够准确地表达概念,使语言的表达生动有力。请看下边的例子。Recyclingpapier指的是通过对废纸的再利用而生产出的纸张。若不用该词的外来部分,那要表达这一概念,就必须用长定语:Papier...

  • 标签: 混血词汇 现代德语词 外来词 辣味红烧牛肉 垂直起降飞机 土耳其语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证券市场朝着一体化的目标经历了一系列分化组合,其中有代表性的事件是"1985年欧共体委员会关于建立单一欧洲市场的白皮书"的发表、建立IDIS、EUROLIST、EUROQUOTE、NORDQUOTE、EASDAQ、EuroNM、Euronext等.这些联合或兼并的规模不一,有的失败了,有的目前仍在运行,有的则还处在设想阶段,欧洲证券市场走向一体化的进程仍将充满艰辛.

  • 标签: 欧洲 证券市场 一体化
  • 简介:肇始于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经济政治的全方位联盟。然而,欧洲联盟不仅仅是一个利益和目的的共同体,它还应该是一个文化和理念的共同体,为所有的欧洲公民创造一个情感归属的“精神家园”。而欧洲认同的建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那么如何解读并建构一种共同的欧洲认同?本文试图从欧洲认同感产生、新欧洲认同政治以及欧洲认同的逐步形成等三个方面对欧洲认同这一历史现象进行考察。

  • 标签: 欧洲认同 新认同政治 欧洲民主政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