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探讨不同年龄中小学生柔韧素质的发展规律,以期为中小学生发展柔韧素质提供理论支撑,对连云港市2010年5654名小学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对应6~18岁)学生的坐位体前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18岁年龄段男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柔韧素质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在柔韧素质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双降双升”现象。第一次“降升”发生在6~15岁,即男生在6~10岁、女生在6~11岁,柔韧素质呈现第一次下降,并分别在10、11岁降到整个年龄段的最低值,之后开始回升,到15岁时达到一个高位,形成了第一个“V”型;第二次“降升”发生在15~18岁,即15岁过后,男女生柔韧素质开始第二次下降,到16岁(男生)、17岁(女生)时降到一个低位(但该值仍高于6岁水平),之后又开始回升,形成了第二个“V”型。认为:6~18岁年龄段学生柔韧素质的第一次下降发生在进入青春期之前,是幼儿骨骼与神经、肌肉发育不相协调的结果;第一次上升发生在开始进入青春期到全面进入青春期期间,是体内激素作用下形成的身体增长全面进入人生第二个发育高峰期的结果;至于柔韧素质保持在高位的第二次降、升的原因,尚有待探讨。
简介:目的:探讨土家族、苗族中小学生1985~2014年生长变化的特点、规律和趋势,为改善和提高土家族、苗族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土家族、苗族7~18岁中、小学生的数据,分析其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身高/体重最大增长年龄(MIA-H、MIA-W)的增幅和不同阶段增速,并以18岁年龄组为个案计算成年身高的持续增长和性别差异。结果:1985~2014年土家男生、土家女生、苗家男生、苗家女生7~18岁学生身高平均增幅分别为6.27cm、4.85cm、6.41cm、5.56cm;体重分别为6.72kg、3.64kg、5.86kg、5.11kg;胸围分别为2.88cm、3.71cm、2.48cm、3.61cm;体质指数BMI分别为1.58kg/m~2、0.62kg/m~2、1.33kg/m~2、1.32kg/m~2。生长速度土家族呈现"前慢后快,加速增长"特点,体格向"粗壮型"发展;苗族呈现"前快后慢,增长减速"特点,体格向"细长型"发展,10~12岁学生是超重、肥胖重点监测对象。除苗男外,MIA-H、MIA-W提前0.99~4.44岁。成年身高呈现增长但幅度不大的特点,"性差"不足13cm。结论:土家族、苗族中小学生生长长期趋势潜力比较大。土家族已步入快速阶段,呈加速趋势;苗族男生已步入快速增长阶段,女生则不明显。生长长期趋势存在民族、性别差异。
简介:对于很多体育敦师来说,搞体育科研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课题。实际上,教师们要研究的课题俯拾即是。中小学体育科研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为了提高敦学质量,因此老师在体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应该是要研究的课题。教师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性问题。就是明显存在,需要我们直接面对,又必须想办法加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学生的体育成绩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等。二足探索性问题。就是将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比如:“启发式教学应怎样操作”“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怎样搞等等。三是反思性问题。这是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和检讨所发现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会这样?应该做哪些改进?
简介: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利用新疆地区1985年和2010年7-18岁少数民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该地区维、哈、柯等三个少数民族女生的身体形态发育状况作25年的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近25年间,新疆地区维、哈、柯等少数民族女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基本保持增长,平均增长值分别为:维女0.8cm、1.6kg、2.7cm,哈女6cm、4.9kg、2.7cm,柯女4.2cm、3.2kg、1cm;维、哈、柯等少数民族女生的身体形态发育各有差异,总体水平:哈女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优于维、柯女生,柯女生的优于维女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遗传因素外主要为生态环境、生活习惯、学校体育、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