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来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58例,根据ECT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FR)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肾功能中度及以上损伤组(GFR〈60mL/min)15例,肾功能轻度损伤组(GFR60-90mL/min)30例,肾功能正常组(GFR≥90mL/min)13例,正常对照组为本院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检测各组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素氮的浓度水平。结果糖尿病肾功能中度及以上损伤组、肾功能轻度损伤组、肾功能正常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肾功能中度以上损伤组、轻度损伤组分别和肾功能正常组、正常对照组间的Scr和BUN水平差异也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而第三组和正常对照组Scr和BUN的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的联合检测检测糖尿病肾病的阳性率(84.4%)明显高于Scr(42.2%)和BUN(44.4%)。结论胱抑素C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的检出率。
简介:目的分析血清中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和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protein73,GP73)的水平与原发性肝癌(primarycarcinomaofliver,PH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6年7月泰州市人民医院的80例PHC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AFP水平;采用UPT上转发光法检测GP73水平,并对其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HC患者的两种标记物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FP单项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和94.8%;GP73单项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8%和93.1%;两种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6%和100%.结论AFP、GP73血清表达与诊断PH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密切相关.
简介:利用苹果渣为原料,通过炭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的液固态混合发酵,制备苹果渣多酶蛋白饲料。研究表明:液体培养的重要参数是温度28℃、接种量12%、蔗糖添加量15g、转速180r/min,时间72h;液体培养产物短期储藏,10℃效益高,长期储藏,2℃~5℃效果好;固体发酵的最优发酵条件是:接种量10%~14%,培养时间为5~6d。发酵产物中粗蛋白、真蛋白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103.1%、165.76%,粗纤维、还原糖则降低了42.51%、53.62%,纤维素酶活力增加了3000U/g,果胶酶活力增加了50000U/g。该方法生产的饲料蛋白符合企业植物发酵蛋白质饲料标准。
简介: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血清IL-6、CRP的影响,研究依达拉奉对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7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1d、7d、14d、21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检测患者血清IL-6、CRP水平;结果:两组7d、14d、21d较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14d、21d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与对照组比较,7d、14d、21d时血清IL-6、CRP水平下降(P〈0.05);结论:依达拉奉明显降低血清IL-6、CRP水平,从而减轻出血性脑损伤,对受损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简介:目的:本文试图利用免疫学手段,通过对皮质酮和IL-2的检测,从免疫学和神经内分泌学角度探讨有益身心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大鼠56只(购于中科院上海动物研究中心),随机分成7组,即对照组、电击组、心理应激组、30min运动组、60min运动组、应激+30min运动组、应激+60min运动组.进行8周游泳运动,并在后2个星期施加心理应激.实验结束后,从大鼠腹腔动脉处取血,用于测定血清皮质酮和IL-2的含量.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应激大鼠血清IL-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②与对照组相比,30min和60min运动组血清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皮质酮显著低于对照组;③与应激组相比应激+60min运动组IL-2水平显著高于应激组,皮质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反复的心理应激引起大鼠较强的心理反应并使大鼠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中小负荷运动对在心理应激下的大鼠免疫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简介:目的:LCT制片法筛选肺腺癌组织的Ki67、EGFR基因蛋白表达效果分析。方法:肺部病变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胸壁肺内肿物穿刺通过中采用LCT制片选择488例典型病例,取组织条进行镜下观察筛选肺腺癌,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Ki67、EGFR基因蛋白检测,以30条正常组织标本为对照。结果:LCT制片法细胞学检测选出肺腺癌88条,其中进一步组织学检测发现仅有85条为肺腺癌,占比(96.6%),无显著性差异(P〉0.05);85条肺腺癌组织条中,Ki67基因蛋白和正常组织中的蛋白增殖活性高比率分别为56.47%、6.67%,具有明显差异(P〈0.01);而EGFR蛋白增殖活性高比率分别为68.24%、0.0%,差异性显著(P〈0.01);Ki67、EGFR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P〈0.01)。结论:LCT制片法筛选肺腺癌组织的Ki67、EGFR基因蛋白表达明显增高,有助于肺腺癌诊断。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腮腺组织中HBsAg、HBcAg和HBVDNA的表达情况,研究乙肝血清学指标与它们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检测乙肝血清指标与腮腺组织中HbsAg、HbcAg和HBVDNA的相关性。结果23例腮腺组织中HBsAg阳性11例,阳性率为47.83%;HBcAg阳性10例,阳性率为43.48%。其中HBsAg和HBcAg同时阳性8例,占34.78%。14例免疫组化阳性患者检出HBVDNA9例,阳性率为64.29%,乙肝血清学指标与腮腺组织中HBsAg、HBcAg检测结果高度正相关(x^2=3.305,P〉0.05),其Kendall等级相关系数rs=0.661(P〈0.05)。结论腮腺组织对HBV有较强的亲和力.唾液中HBV的出现可能源于受染的唾液腺组织,含HBV的唾液是乙型肝炎生活接触性传播的媒介。
简介:目的:预测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VA10)的VP1蛋白的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为CVA10疫苗研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析我国近年流行的CVA10分离株的VP1序列进化特征;选择代表株以DNAStar软件预测其VP1蛋白序列的二级结构、亲水性、柔韧性、表面可能性和抗原指数等指标,根据这些指标综合分析预测VP1蛋白中可能的B细胞表位区域。结果:相对于CVA10原型株,我国CVA10分离株的VP1序列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CVA10代表株的VP1中存在较多的β转角,而无规则卷曲结构较少;根据VP1序列的理化性质和二级结构等多种特征,预测到9个可能的线性B细胞表位。结论:成功预测到我国CVA10分离株VP1可能的B细胞表位区域,为CVA10表位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