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据报载:有一段时间,某市的一家大医院将有名气的医生都集中在住院部或调到科室搞研究,而处在第一线的门诊部,骨干力量却相当薄弱。这样一来,门诊上对许多疑难症处理不当,时有误诊错诊的现象发生,群众意见很大,直接影响了医院的声誉。好在他们后来做了纠正。笔者由此想到了报社的工作。有的报社的做法就和这家医院很相似。他们把很强的“笔杆子”不是放在记者站,而是放在编辑部。有的记者很能出东西,干了几年,就觉得“功德圆满”,应该“照顾”进编辑部了。有的记者写了几篇象样的东西,获了奖,于是就在职务上表示一下,很快也进了编辑大楼。如此重编轻采,自然就形成了一种时尚,一般记者便把下站作为踏进编辑部的阶梯,下去干上两三年就考虑回社问题。记者队伍老是这样轮换变动,在下面跑的有相当一部分是初入新闻图的年轻人。磨练几年,到刚能拿出些东西的时候,又该轮换回社了。如此不良循环,势必影响报
简介:本文作者提出:晚报要主动干预生活,正确地开展批评,进行舆论监督。晚报也是党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同党保持一致,宣传党的主张和意图,这一点不允许有丝毫的怀疑和动摇。晚报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在干预生活方面应该有相对大的空间和用武之地。晚报主体新闻应当是“软新闻”,知识性、趣味性、社会性之类的内容是不可少的。但仅限于此,还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它应当以“软”为主,“软中有硬”。批评报道,舆论监督,要在群众和领导的结合点上做文章。该文讲的是晚报进行舆论监督的问题,对办好党报,增强党报可读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所以我们把它刊登在这个专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