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世纪之交,中国电影所遭遇的最重大事件,是电影开始被视为一种文化产业。电影本体的这种变化,导致诸多方面的调整、改变和推进,并把影响放大到整个社会。中国电影的存在环境和发展条件已经如此不同以往,而所有的变迁最终都将被提升到电影文化的层面,迫使它再次调整自身的文化姿态。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电影的发展已经更多的不是由它的美学、艺术或技术来推动,而是由它在国内和全球范围内逐步扩大的传播来决定。而当电影传播作为新问题,在今天益发显示出它对电影发展的影响作用和推动作用时,从传播的角度进入电影史的研究,合乎逻辑地成为这个时代电影史述的新任务。恰恰是在传播的渠道、方式和形态而不是其他方面,中国电影的殊异之处体现得最为鲜明强烈。这才是中国电影百年历史中最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部分。中国电影传播史的写作,其理论意义不仅限于描述一部独特的电影专门史,更在于通过研究,去总结经验,重新考察和评价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简介:传媒艺术是指自摄影术诞生以来,借助工业革命之后的科技进步、大众传媒发展和现代社会环境变化,在艺术创作、传播与接受中具有鲜明的科技性、媒介性和大众参与性的艺术形式与族群.传媒艺术主要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新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同时也包括一些经现代传媒改造了的传统艺术形式.传媒艺术的最基本特征是逐渐鲜明的科技性、媒介性、大众参与性.传媒艺术的科技性,主要指近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在传媒艺术的生产创作、传播和接受中所发挥的深刻作用,具体呈现出如下三个特征:一是在创作上走向机械化、电子化、数字化的无损与自由复制创作;二是在传播上走向非实物化的模拟/虚拟内容传播;三是在接受上走向人的审美感知方式的“重新整合”.
简介:由于艺术学发展的客观需要,艺术美学应该重新得到彰显与建构。艺术美学与文艺美学有明显的交叉,但有其自身存在的依据。文艺美学强化文学与艺术的通约性或共同性,文学理论的痕迹在文艺美学中还较为明显,而文学是要通过文字进行折射的。“内在视像”是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艺术则是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而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艺术形式,创造出诉诸人们的视觉或听觉乃至其他感觉的直观艺术形象。艺术美学应更近于艺术学的传统,更多地考虑“艺术的”审美特性。尤其艺术语言是艺术美学必须关注的问题,其关键性功能为:一是艺术创作中构思到外化的过程,艺术语言是根本的媒介;二是不同的种类的艺术,其间的差异是以艺术语言为根本标志的;三是艺术品的流传与经典化。艺术语言是其根本的凝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