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随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II、III的陆续出台,中国银监会也要求国内银行必须对操作风险计提监管资本。但计提监管资本需要准确度量风险,而中国学者因难以获得内部数据只好采用外部数据进行度量,每个研究团队搜集的外部数据是否充分?多少外部数据能够体现总体特征?最少需收集多少外部数据?至今尚无人回答这些问题。文章就此问题采用非参数变规模拔靴法,通过设定各分位数均值变化率截点值来选择样本规模,对每一样本规模多次模拟后拟合损失强度分布并模拟年度操作风险资本金,经过对比分析后,得出最小样本规模在800例(包含极端值),模拟结果比较稳定。与Wind数据库对中国银行业2013年的操作风险资本金判断相比,度量结果比较合理。这说明,不考虑所收集的外部数据是否能代表总体特征就计算,结果可能会产生一定偏差。
简介: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节支增收、提高盈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于传统的成本与业务量变动的线性模型,实务中由于企业经营的主观、客观因素,成本变动与业务量变动并不具有严格的线性关系,而体现出一定的非对称性,即粘性。基于此,文章以2001年12月31日之前上市的506家制造业行业A股上市公司的2002-2013年的总营业收入与总营业成本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第一,我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存在成本粘性;第二,延长考察期限,成本粘性相对于1年期时有所减弱;第三,宏观经济形势向好,通货膨胀率较高时,成本粘性加大;第四,货币政策趋于宽松时,成本粘性更大。
简介:以2015年重庆市38个区县的债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灰色关联方法(GM)与BP神经网络两种理论在非线性处理方面的优势,构建了基于GM-BP神经网络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系统,并运用该预警系统对重庆市各区县债务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重庆市33个区县债务风险处于绿色可控区,4个区县(大渡口区、开县、南川区、潼南区)处于橙色预警区,1个区县(城口县)债务风险处于红色风险区,重庆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并且,与未经约简的BP神经网络预警系统相比,GM-BP神经网络预警系统的训练时间更短,预警准确性更高,在结合预警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微调后,其更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简介:文章在理论分析了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利用企业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二者的关系。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劳动力价格扭曲显著抑制了企业的创新行为;进一步的分样本回归结果表明,负向扭曲比正向扭曲的负面影响更大;民营企业中的扭曲比其他所有制类型企业的扭曲对创新的负面影响更大;劳动密集型行业比其他行业扭曲对创新的负面影响更大;北上广地区比其他地区的劳动价格扭曲能更强烈的抑制企业创新。经过内生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最后文章建议政府应放松户籍制度、进行国有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使劳动力能在全国范围内、体制内外自由流动,减轻劳动力价格扭曲以促进企业创新。
简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互联网+金融"这种全新的金融模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与发展,并对金融业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影响。通过运用ARCH模型族对互联网金融概念上市公司的股票收益率波动性进行度量,探究该板块股票收益波动的一般特征及特有的规律。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概念上市公司股票收益波动性从整体上呈现出与沪深300相似的基本特征,但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收益率呈现尖峰厚尾的特征,不符合正态分布;收益率序列为平稳时间序列,不存在单位根但存在明显的波动集聚性;对外部冲击反应的时间持续性有限,而且存在非对称效应,风险与收益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简介:从动态资源有效配置的角度探讨了市场退出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在企业所有制类型视角下重新衡量上述影响效果,并用微观产品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适度的行业市场退出率可以通过竞争和资源配置效应促进在位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但是过高的市场退出率意味着该行业存在恶性竞争,企业反而不得不降低产品质量以求生存。考虑到企业所有制类型因素时,发现行业中所有制类型退出率差异的提高会降低在位企业的出口质量,同时国有性质的企业类型会削弱市场退出对出口质量的促进效果。因此,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在市场退出中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
简介:文章对寿险需求的研究拓展至投资型寿险,并采用某在营寿险公司约105万份微观保单数据基于消费者特质对四类寿险产品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以分红和万能寿险为主的投资型寿险是寿险需求的主导倾向;(18,54]岁年龄段、已婚和5万元?20万元收入组的投保人是两类寿险的主导需求群体;投保人性别、地区和被保险人年龄、婚姻、性别等特质在两类寿险中的分布差异很大;投保人年龄对保障型寿险需求无显著影响,与投资型寿险需求基本呈负相关关系,被保险人年龄的影响存在非线性效应;女性、高收入和市县区的投保人,大体上有着较高的保障型和投资型寿险需求。寿险公司应依据消费者的特质需求创新保障型寿险产品,监管部门应强化对寿险销售从业人员的管理,同时要提高消费者理性选择寿险需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