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综合评估、比较英国国家重症监护审计和研究中心(ICNARC)-产科早期预警评分(OEWS)系统、美国孕产妇安全国家联盟推荐孕产妇早期预警标准(MEWC)、爱尔兰临床实践指南中提出的爱尔兰孕妇早期预警系统(IMEWS)对我国孕产妇病情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对2019年1—12月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入住孕产妇共872例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采集住院期间的数据,使用3种产科早期预警系统同时进行评估,比较3种产科早期预警系统对危重症孕产妇的预测、识别能力。结果872例孕妇,其中危重症167例占19.2%,非危重症705例占80.8%。OEWS、MEWC、IMEWS危重症组评分中位数(四分位数)依次为4(2,6)、3(0,6)、5(3,6)分,非危重症组评分依次为1(0,1)、0(0,0)、2(0,3)分,危重症组评分显著高于非危重症组(P<0.001)。OEW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1(95%CI 0.948~0.975,P<0.001),MEWC的AUC为0.803(95%CI 0.757~0.850,P<0.001);IMEWS的AUC为0.853(95%CI 0.817~0.888,P<0.001)。OEWS为0分时无产科危重症发生。OEWS≥6分时阳性似然比为8.208 6。结论3种国外产科早期预警系统对我国产科危重症疾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在3种预警系统中,OEWS的预测能力优于另外2种预测系统,并且具有较好的分层能力。但由于不同地区人群、环境、条件等差异,各产科医疗单元可根据自身条件,对OEWS进行改良,设计符合自身临床需求的产科早期预警系统。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评估、比较英国国家重症监护审计和研究中心(ICNARC)-产科早期预警评分(OEWS)系统、美国孕产妇安全国家联盟推荐孕产妇早期预警标准(MEWC)、爱尔兰临床实践指南中提出的爱尔兰孕妇早期预警系统(IMEWS)对我国孕产妇病情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对2019年1—12月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入住孕产妇共872例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采集住院期间的数据,使用3种产科早期预警系统同时进行评估,比较3种产科早期预警系统对危重症孕产妇的预测、识别能力。结果872例孕妇,其中危重症167例占19.2%,非危重症705例占80.8%。OEWS、MEWC、IMEWS危重症组评分中位数(四分位数)依次为4(2,6)、3(0,6)、5(3,6)分,非危重症组评分依次为1(0,1)、0(0,0)、2(0,3)分,危重症组评分显著高于非危重症组(P<0.001)。OEW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1(95%CI 0.948~0.975,P<0.001),MEWC的AUC为0.803(95%CI 0.757~0.850,P<0.001);IMEWS的AUC为0.853(95%CI 0.817~0.888,P<0.001)。OEWS为0分时无产科危重症发生。OEWS≥6分时阳性似然比为8.208 6。结论3种国外产科早期预警系统对我国产科危重症疾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在3种预警系统中,OEWS的预测能力优于另外2种预测系统,并且具有较好的分层能力。但由于不同地区人群、环境、条件等差异,各产科医疗单元可根据自身条件,对OEWS进行改良,设计符合自身临床需求的产科早期预警系统。
简介:摘要传染病暴发的早期预警是控制传染病大规模流行的关键手段。公立综合医院有效发挥其在传染病早期预警与应对中的"前哨"作用,直接关系到疫情防控工作的走向。作者通过梳理现有文献资料,归纳国家层面、地区层面和公立综合医院的传染病预警系统建设现状与主要功能,分析公立综合医院传染病预警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国内部分公立综合医院已尝试建立传染病预警系统,可实现传染病的早期识别、预警与上报,但尚存在智能化程度不足、数据信息不互通、实践应用不成熟以及对地方性传染病病种的监测预警缺乏关注等问题。建议今后应完善政策和制度支持,增加监测预警的传染病病种,扩大监测数据来源和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急预警系统联合集束化护理救治急危重患者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急危重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均使用常规手段对急危重患者进行护理,研究组应用应急预警系统联合集束化护理对急危重患者进行有效护理,记录研究期间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前后患者抢救情况的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5.0%比22.5%,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抢救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人员到位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皆少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急预警系统联合集束化护理对救治急危重患者具有极大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有效促使了救治成功率的提升,并极大地缩短了救治时间,并融入了医疗质量管理的优秀理念,不但使患者医疗服务与预后质量得到了有效地提高,还促进了整个学科乃至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可以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风险预警监控系统的构建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BMI、既往脆性骨折史、父母髋部骨折史、抽烟、过量喝酒、合并其他疾病史、服用药物史、血酸性磷酸酶水平危险因素11项,构建风险预警监控评分系统,随访2年,观察在不同的评分条件下,患者出现骨折的风险,使用ROC曲线风险预警系统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估,获取最佳风险系数。结果随访1年,60例患者中预后良好41例(68.33%),风险预警监控系统评分为(30.21±5.12)分,其中11~33分占32例;19例(31.67%)预后不良,风险预警监控系统评分为(40.85±5.74)分,其中11~33分占4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风险预测不良预后的价值,AUC为0.880(95%CI:0.856-0.905),最佳截断值为6.331分,敏感性为79.9%,特异性为82.7%,模型的预测价值好。结论风险预警监控系统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出现骨折等不良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对指导临床及时干预和改善患者预后等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心搏骤停是心脏性猝死的第4个时期,特征是心电活动停止,循环呼吸迅速衰竭,往往预后不佳。如何有效预测心搏骤停是诊疗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近些年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心搏骤停中应用的研究不断突破,从最初根据一定数量的样本制定出仅包含基本生命体征指标的传统评分系统,发展到不断增减变换参考指标、增加样本量制定出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的改良评分系统。如今,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评分系统的制定过程中引入了机器学习技术,突破了既往评分系统的局限性,在临床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分析并比较了国内外不同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相关研究和前沿进展,总结了研究成果、空白点及存在的不足;同时结合我国分级诊疗政策,论述了心搏骤停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未来在我国的发展应用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留诊观察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舟山市妇幼保健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急诊留诊观察患儿68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采取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消退时间(1.09±0.72)d,留诊时间(3.21±1.16)d,留诊观察费用(3.09±1.28)千元,转入相关科室住院准确率96.76%(329/340);对照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消退时间(2.85±1.45)d,留诊时间(6.88±2.87)d,留诊观察费用(4.85±2.13)千元,转入相关科室住院准确率90.00%(316/34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534、9.102、10.328、12.545,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7%(5/340),护理满意度评分(95.88±1.97)分;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59%(19/340),护理满意度评分(89.31±4.23)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或χ2=3.881、14.552,均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应用在留诊观察患儿护理中可以缩短留诊时间,提升转入科室准确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并应用智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electronic further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system, e-fMEWS),探讨其在非重症单元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及预警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早期、动态识别患者病情潜在恶化风险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及2020年1月至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多个非重症单元住院患者262 805例。其中2018年1月至12月住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由责任护士使用传统的单一评估指标启动应急反应系统;2020年1月至12月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应用e-fMEWS启动应急反应系统。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⑴患者住院时间≥24 h;⑵患者年龄≥14周岁。排除标准:⑴患者入院前进行过心肺复苏;⑵患者治疗中途中止治疗或者转院;⑶接受姑息治疗患者;⑷急诊预检分诊I级收治非重症病区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快速反应小组(rapid response team, RRT)启动情况、心搏呼吸骤停小组启动情况,以及启动RRT的患者心搏呼吸骤停发生例数、有创机械通气例数、转入重症监护室例数、住院天数及预后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果e-fMEWS评估下,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心搏呼吸骤停小组启动比例下降0.03%;启动RRT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缩短,发生院内呼吸心搏骤停例数下降(12.2% vs. 13.2%)及转入重症监护单元例数较少(42.8% vs. 50.6%),治愈/好转率提高(58.4% vs. 56.1%)。结论应用e-fMEWS有助于临床护理人员快速、准确识别患者病情潜在恶化风险,通过早期识别非重症单元的潜在重症患者,早期干预、及时治疗,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6例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多发伤常规急救和监护方案,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病情恶化程度。结果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后,干预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病情恶化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情恶化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对急诊胸痛患者预检、分诊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684例急诊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检查评分系统进行病情评估,观察组患者接受MEWS进行病情评估。分析两组患者候诊时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M)、急性心肌梗死(STEMI)、主动脉夹层等诊断结果正确率、患者因不同病症致死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就诊时间、满意度评分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NSTEAM、STEMI、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WS提高患者临床预检、分诊效率、提高预检、分诊正确率,降低患者临床致死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工时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396例急诊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采用NEWS评分系统对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进行估测。结果NEWS评分系统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与直接护理工时评分结果呈正相关(P<0.01);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患者护理工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WS评分系统估测结果每增加1分,患者临床所需总护理工时需要相应的增加大约7.5 min,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138.094+7.529×NEWS评分结果。结论NEWS评分系统用于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真确度较高,易于操作,对于临床更好的分配急诊工作,提高急诊抢救患者护理质量临床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患儿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该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儿39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就诊方式分为危重组(43例)及普通组(348例)。患儿入院后即通过PEWS系统评定患儿PEWS分值,确定两组患儿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分为高值组(PEWS≥3.5分)及低值组(PEWS<3.5分),比较两组患儿死亡发生率;根据患儿疾病类型分为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疾病亚组及血液、消化、中毒疾病亚组,比较两亚组患儿区别危重患儿及普通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危重组患儿的PEWS平均得分为(5.98±2.27)分;普通组患儿的PEWS平均得分为(2.11±1.97)分;两组患儿PEWS评分比较(P<0.05)。AUC为0.884(95%CI:0.788~0.979,P<0.05);区别两组患儿的最佳截断值为3.5分,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83.9%,Youden指数=0.756。ROC曲线图结果显示,高值组患儿为68例,低值组患儿为323例。其中,高值组中入住PICU的患儿为62例,占91.18%;普通组中入住PICU的患儿为19例,占5.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情况结果显示,高值组中死亡患儿为10例,占14.71%;低值组中死亡患儿为13例,占4.02%。结论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急诊患儿的预检分诊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且对急诊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尤其在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评估中更加及时、准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