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对单胎妊娠子代不良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基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生殖医学管理系统,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进行新鲜胚胎移植的辅助生殖治疗数据,主要包括孕妇年龄、体重指数、不孕类型和原因、辅助生殖治疗指标(受精方式、促排卵方案、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水平)、子代不良出生结局[小于胎龄儿(SGA)、早产和低出生体重(LBW)]等信息。共纳入2 060名单胎妊娠孕妇(2 061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与子代出生结局的关联。结果2 060名孕妇年龄为(29.63±3.92)岁,体重指数为(22.29±2.86)kg/m2;子代SGA、早产和LBW的发生率分别为9.8%(201/2 061)、6.9%(143/2 061)和3.5%(73/2 061)。调整混杂因素后,与HCG注射日雌二醇<1 500 pg/ml者相比,4 000~4 499 pg/ml者LBW发病风险较高[OR(95%CI)值为4.42(1.13~17.24)];雌二醇≥4 500 pg/ml者早产发病风险较低[OR(95%CI)值为0.50(0.25~0.97)]。结论HCG注射日血清高水平雌二醇可影响子代的不良出生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变化对甲氨蝶呤(MTX)治疗异位妊娠(EP)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金华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EP患者80例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80例EP患者治疗成功率77.50%(62/80),失败率22.5%(18/80);按照患者治疗结果分为成功组(62例)和失败组(18例)。成功组治疗前输卵管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中血流阻力指数(RI)高于失败组(t=4.150,P<0.05);成功组治疗前以及治疗1、4、7 d后血清β-HCG水平均低于失败组(t=69.496、76.618、217.488、310.203,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P患者的RI值与治疗前以及治疗1、4、7 d后血清β-HCG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74、-0.396、-0.471、-0.482,均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显示,治疗4 d、7 d后血清β-HCG值评估MTX治疗EP效果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1、0.829,高于治疗前以及治疗1 d后的0.685、0.701(均P<0.05)。结论β-HCG变化对MTX治疗EP效果的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一项重要监测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拮抗剂方案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重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r-hCG)双扳机在改善卵巢正常反应但低卵母细胞成熟率患者临床结局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进行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实施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366例卵巢正常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3组:A组为卵巢正常反应患者在周期单独使用r-hCG扳机后卵母细胞成熟率低并且助孕失败者(n=123);B组为A组患者再次COH助孕采用拮抗剂方案并且使用r-hCG(250 μg)联合GnRH-a(0.2 mg)扳机的周期(n=123);C组为B组患者同期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使用拮抗剂方案并单独使用r-hCG扳机的COH周期(n=120)。结果患者一般情况、基础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Gn)使用总量及使用时间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的ICSI受精率(90.4% 比 83.8%,P<0.001)、MII卵率(77.6%比44.7%,P<0.001)、优质胚胎数[(1.6±0.6)枚比(0.3±0.3)枚,P=0.01]、移植胚胎数[(1.8±0.8)枚比(0.6±0.4)枚,P=0.02]、新鲜周期的临床妊娠率(35.5%比0%,P<0.001)及活产率(31.8%比0%,P<0.001)、解冻周期的临床妊娠率(32.1%比0%,P<0.001)及活产率(28.0%比0%,P<0.001)均显著升高,并且其周期取消率明显降低(10.6%比27.6%,P<0.001)。B组与C组相比,其获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原核(2PN)胚胎数[(5.0±2.8)枚比(6.3±3.8)枚,P=0.03]、优质胚胎数[(1.6±0.6)枚比(4.0±2.6)枚,P=0.02]、新鲜周期的临床妊娠率(35.5%比58.0%,P<0.001)及活产率(31.8%比46.8%,P=0.02)、解冻周期的临床妊娠率(32.1% 比 51.3%,P=0.01)及活产率(28.0%比44.4%,P=0.03)均显著降低。结论对于卵巢正常反应但低卵母细胞成熟率患者使用拮抗剂方案同时使用GnRH-a联合r-hCG双扳机可提高卵母细胞质量及胚胎质量,增加优质胚胎数、胚胎移植数及临床妊娠率,改善临床妊娠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克罗米芬联合人绝经促性腺激素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0例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药组与联合组,每组75例。单药组采用克罗米芬治疗,联合组采用克罗米芬联合人绝经促性腺激素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排卵率、妊娠率、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如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P)、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89.33%)、排卵率(92.00%)和妊娠率(80.00%)高于单药组(72.00、77.33%、65.33%),P<0.05;治疗前,两组FSH、LH、E2、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SH、LH、E2、P水平较本组治疗前上升(P<0.05),联合组FSH、LH、E2、P水平高于单药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药联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疗效显著,能有效调节患者性激素水平,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且不良反应少。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枸橼酸氯米芬(CC)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大连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80例PCOS不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nRHa组和HCG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C联合HMG促排卵方案,当优势卵泡平均直径为18~20 mm时,GnRHa组采用GnRHa 0.1 mg诱导卵泡成熟,HCG组采用HCG 10 000 U诱导卵泡成熟。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率。分析GnRHa、HCG在CC联合HMG促排卵治疗PCOS不孕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排卵率、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LUFS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nRHa组OHSS率低于HCG组[0比15.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联合HMG促排卵治疗PCOS不孕症时,GnRHa诱导卵泡成熟OHSS发生率较HCG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孕酮/成熟卵子数比值(PMOI)对高龄患者新鲜胚胎移植后活产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 IVF-ET 助孕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77个移植周期。按hCG注射日PMOI水平分为≤0.075 μg/L组(A组)、0.075~0.190 μg/L组(B组)及≥0.190 μg/L组(C组),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hCG注射日PMOI对高龄患者活产率的预测价值。结果C组患者的卵泡刺激素(FSH)水平[(10.27±3.24) IU/L]显著高于A组[(8.20±1.93) IU/L,P<0.001]和B组[(8.87±2.54) IU/L,P=0.002],抗苗勒管激素(AMH)[(1.97±1.27) μg/L]及窦卵泡计数(AFC)(6.22±4.08)显著低于A组[(3.37±1.94) μg/L,P<0.001;12.19±6.29,P<0.001]和B组[(2.46±1.63) μg/L,P=0.029;9.74±4.83,P<0.001],晚期流产率(25.00%)显著高于A组(0%,P=0.020),活产率(8.70%)显著低于A组(24.29%,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0.750,P=0.029)和hCG注射日PMOI(OR=0.006,P=0.044)是影响活产率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hCG注射日PMOI对高龄患者活产率有预测价值,敏感度为43.5%,特异度为80.0%,截断值为0.144 μg/L。结论高水平的hCG注射日PMOI是影响高龄患者新鲜周期活产率的危险因素,对高龄患者助孕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孕早期胎儿颈项透明层(NT)超声检查联合母体血清癌胚抗原(AFP)、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检测应用于诊断胎儿发育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于诸暨市人民医院定期接受产前检查的孕早期女性2 0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于孕11~13+6周进行胎儿NT超声检测,并于孕16~20+6周进行母体血清AFP和F-β-HCG水平检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随访,确认胎儿发育情况,统计分析各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估对于胎儿发育异常的诊断效能。结果在2 000例中,胎儿发育异常39例,异常发生率为1.95%;男性胎儿与女性胎儿孕早期NT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6,P=0.617),年龄≥35岁孕妇胎儿NT检测值(2.39±0.79)mm,显著高于年龄<35岁孕妇的(1.76±0.65)mm(t=2.958,P=0.013),且发育异常胎儿NT检测值(3.48±0.83)mm,显著高于发育正常胎儿的(1.49±0.67)mm(t=6.724,P=0.000);孕早期胎儿NT检测对胎儿发育异常的诊断灵敏度(84.61%)、特异性(98.27%)和准确度(98.00%)均高于孕中期母体血清生化指标检测(56.41%、96.43%和95.65%);而孕早期胎儿NT联合孕中期母体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的诊断灵敏度(97.44%)均显著高于各单项检测(84.61%、56.41%),联合检测的诊断特异性(94.75%)和准确度(94.38%)均低于各单项检测方法(98.27%和96.43%;98.00%和95.65%)。结论孕早期胎儿NT增厚与胎儿发育异常密切相关,孕早期胎儿NT联合孕中期母体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可提高胎儿发育异常的检测灵敏度,有效防止发育异常胎儿的漏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EP)疗效及对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癌抗原125(CA125)、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收治的EP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加用米非司酮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不良反应、临床相关恢复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生化指标、子宫内膜厚度及包块直径大小。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2%(3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1%(31/41)(χ2=6.248,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88%(2/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1%(8/41)(χ2=4.100,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β-HCG、CA125、孕酮(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分别为(1 106.26±122.36)U/L和(902.65±61.32)U/L、(32.26±6.86)kU/L和(28.26±5.26)kU/L、(15.33±3.01)nmol/L和(10.33±1.92)nmol/L及(85.36±16.41)ng/L和(65.33±12.22)ng/L,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t=56.964和82.206、12.380和17.642、9.976和19.471、7.490和12.912,均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10.624、3.304、8.967、6.991,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包块直径分别为(8.23±1.81)mm和(6.25±1.25)mm、(2.21±0.52)cm和(1.52±0.35)cm,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t=3.555和15.118、11.631和24.167,均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或少于对照组(t=6.248、7.861,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症状消失时间、血β-HCG恢复正常水平时间、尿β-HCG转阴时间、盆腔包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26±1.92)d和(4.23±0.85)d、(16.25±3.82)d和(12.33±2.21)d、(15.36±3.26)d和(10.66±2.12)d、(24.12±4.12)d和(18.66±3.61)d、(29.58±5.68)d和(23.52±4.36)d,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10.305、6.343、8.631、7.118、6.044,均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EP疗效显著,可减少不良反应,能降低血清β-HCG、CA125、P及VEGF水平,促进血β-HCG水平恢复正常、子宫内膜变薄和附件区包块消失,利于患者及早康复,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治疗(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的卵泡晚期应用低剂量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替代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患者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辅助生殖科行IVF/ICSI治疗的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促排卵方案均采用PPOS,根据PPOS的卵泡晚期是否应用低剂量的hCG替代hMG分组:A组,PPOS常规方案组(hMG+孕酮),完全应用hMG(141个周期);B组,PPOS卵泡晚期hCG替代hMG组(hMG/hCG+孕酮),即在PPOS促排卵治疗的卵泡晚期应用低剂量的hCG(200 IU/d)完全替代hMG(80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妊娠相关指标。本研究的主要监测指标包括获卵数、可用胚胎数和临床妊娠率。结果两组的促排卵治疗时间[A组(9.7±2.6) d比B组(10.3±3.4)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B组hMG用药时间[(7.8±3.5) d]及hMG用药量[(1 592.8±840.5) IU]均显著低于A组[(9.7±2.6) d,P=0.01;(1 825.2±795.3) IU,P=0.04];两组的获卵数和可用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后的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 FET)周期中,A组与B组间患者的临床妊娠率[52.8%(105/199)比49.2%(60/122)]、胚胎种植率[37.1%(139/375)比37.1%(86/232)]、早期流产率[4.8%(5/105)比5.0%(3/60)]及持续妊娠率[47.7%(95/199)比44.3%(54/1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患者在PPOS的卵泡晚期应用低剂量的hCG替代hMG,能安全、有效地维持卵泡生长发育,且不影响PCOS患者的IVF/ICSI-FET治疗的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控制性超促排卵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直径≥14 mm卵泡数比例和卵泡输出率(FORT)对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新鲜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新鲜胚胎移植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811个周期,根据hCG注射日卵泡直径≥14 mm数占比分为3组:A组,比例≤60%;B组,比例60%~80%;C组,比例≥80%。根据FORT分为3组:D组,比例≤40%;E组,比例40%~60%;F组,比例≥60%。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相关指标。按照移植结局,将患者分为妊娠组及未妊娠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临床妊娠的因素。结果A、B、C 3组获卵数依次增高(P<0.001);A组的双原核(2PN)受精率(59.78%)低于B组(62.40%,P=0.013);3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E、F 3组获卵数依次增高(P<0.001),但F组2PN受精率(59.13%)明显低于D组(62.98%,P=0.009)和E组(64.05%,P<0.001);F组胚胎种植率(51.76%)、临床妊娠率(62.72%)、活产率(52.33%)低于E组(61.56%,P=0.002;72.70%,P=0.007;61.84%,P=0.011),D组(56.77%、69.94%、59.54%)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相比,hCG注射日直径≥14 mm卵泡数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妊娠组FORT低于未妊娠组(P=0.03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ORT是临床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95,95% CI=0.974~1.016,P=0.039)。结论在PCOS患者中,hCG注射日直径≥14 mm卵泡数占比不影响妊娠结局;FORT对于预测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中低比例FORT组可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recombinant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r-hCG)用于中国女性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本试验为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研究,于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期间选取中国7家生殖医学中心纳入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拟进行ART-COH治疗的不孕女性。应用中央随机化系统按照完全随机化原则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国产r-hCG,n=112)和对照组(进口r-hCG,n=116),比较两组受试者COH周期中获得卵母细胞数、分裂中期卵母细胞率、卵裂细胞数、双原核受精数、移植周期中血清hCG阳性率、早期移植胚胎丢失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COH周期中获得的卵母细胞数分别为(12.1±5.6)枚和(12.0±6.7)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分裂中期卵母细胞率、卵裂细胞数、双原核受精数、移植周期中血清hCG阳性率、早期移植胚胎流失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两组差值的90%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均落在预先设定的等效性界值(-3,+3)范围内;两组间免疫原性评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试验组不良反应均为进口r-hCG的已报道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中国不孕女性COH周期中,国产r-hCG有效性及安全性与进口r-hCG相当。
简介:摘要目的调研泌尿外科医生对前列腺癌去势治疗中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的现有认知、治疗模式,以及临床实践中的未满足需求。方法2020年7—8月对中国七大地区(北部、东北、东部、南部、中部、西南、西北)163家三甲医院的泌尿外科医生进行问卷调研,纳入标准为主治或以上职称、有GnRH-a处方经验并有意愿参与研究的泌尿外科医生。问卷涉及前列腺癌患者基本资料、药物去势(含GnRH-a)使用情况及GnRH-a治疗的未满足需求(应用5分Likert量表评价)。本研究拟收集调研问卷300份,采用自填式结构化电子问卷收集数据。结果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3 886份,收回符合纳入标准的问卷共410份,剔除110份未完成的无效问卷,共300份有效问卷被纳入分析。每名受访者月均诊治的前列腺癌患者中,接受药物去势治疗的患者数量为(12±8)例。使用1个月剂型GnRH-a的比例高于3个月剂型[(62.0±24.7)%与(38.0±24.7)%]。49.3%(148/300)的受访者表示接受GnRH-a治疗的患者主要随访频率为每月1次。决定随访频率的主要因素为GnRH-a注射频率(31.3%,94/300)、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频率(27.7%,83/300)和药物有效性(26.0%,78/300)。治疗依从性方面,46.0%(138/300)的受访者认为超过70.0%的前列腺癌患者能够完全按照医嘱用药。在决定处方何种GnRH-a药品时,受访者主要考虑的因素为不同治疗方案疗效(92.0%,276/300)、药物不良反应(85.7%,257/300)、经济负担(76.7%,230/300)和注射频率(61.3%,184/300)。受访者认为GnRH-a治疗仍有改善需求的方面前4位依次为有效性[(4.04±0.93)分]、经济负担[(3.93±0.84)分]、药物不良反应[(3.90±0.90)分]和注射频率[(3.60±0.93)分]。受访者认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前4位因素依次为疼痛[(4.09±0.94)分]、心理压力[(3.61±0.90)分]、药物不良反应[(3.46±0.89)]分和频繁注射GnRH-a引起的不适[(3.34±0.91)分]。结论我国泌尿外科医生希望在应用GnRH-a治疗前列腺癌过程中降低注射频率,在现有治疗的基础上提高治疗有效性,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和药物不良反应,以改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和有效性。
简介:摘要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tagonist,GnRH-A)方案在辅助生殖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愈加广泛,相比较经典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方案,其存在如抑制早发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峰起效快、停药后垂体恢复迅速、减少促性腺激素的使用及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的发生等诸多优势。但早期随机对照试验表明, GnRH-A方案妊娠率低于传统的GnRH-a方案。另有文献报道,虽然GnRH-A方案新鲜周期的种植率降低,但随后的冻融胚胎移植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并未受到影响。研究表明GnRH-A可能改变了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但并不影响卵子质量与胚胎发育,对于这一结论尚存在争议。故本文从子宫内膜超声影像学和形态学水平、蛋白水平、基因水平及妊娠结局等方面就GnRH-A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非整倍体检测(PGT-A)周期中,促性腺激素(Gn)对胚胎非整倍体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PGT-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低龄(<35岁)与高龄(≥35岁),根据Gn累积使用量分为≤2 250 U、>2 250 U,根据获卵数分为1~5个、6~10个、11~15个、≥16个,比较不同患者间的胚胎非整倍体率及PGT-A临床结局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及活产率间的关系。结果共有402个周期(338例患者)、1 883个胚胎纳入本研究。(1)在低龄患者中,Gn≤2 250 U者的胚胎非整倍体率为52.5%(304/579),与Gn>2 250 U者的48.6%(188/3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0,P=0.232);在高龄患者中,两者的差异[分别为57.9%(208/359)、60.6%(319/526)]同样无统计学意义(χ2=0.649,P=0.420)。(2)在低龄患者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的患者胚胎非整倍体率为50.3%(158/314),GnRH激动剂长方案者为50.0%(121/242),GnRH激动剂短方案者为52.1%(207/397),黄体期方案者为6/13,各方案间无差异(χ2=0.482,P=0.923);在高龄患者中,各卵巢刺激方案间的差异[分别为60.8%(191/314)、58.4%(132/226)、59.2%(199/336)、5/9]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410,P=0.938)。(3)在低龄患者中,获卵数1~5个者的胚胎非整体率为37.9%(11/29),6~10个者为54.0%(94/174),11~15个者为52.5%(104/198),≥16个者为50.1%(283/565),均无差异(P=0.652);但在高龄患者中,胚胎的非整倍体率分别为73.6%(89/121)、57.5%(119/207)、56.3%(108/192)、57.8%(211/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不相关(P=0.885),女方年龄的增长会增加发生胚胎非整倍体的风险(OR=1.031,95%CI为1.010~1.054,P=0.004),获卵数的增加会减少发生非整倍体的风险(OR=0.981,95%CI为0.971~0.991,P<0.01)。(5)不同Gn用量患者间的生化妊娠率[分别为55.6%(80/144)、52.1%(63/121)]、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0.0%(72/144)、47.9%(58/121)]、活产率[分别为46.5%(67/144)、40.5%(49/121)]均无差异(P=0.613、0.738、0.3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方年龄、Gn累积使用量、获卵数、卵巢刺激方案对活产率均无影响(P均>0.05)。结论PGT-A周期中,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率及妊娠率无关,在≥35岁的高龄患者中,获卵数增加可能降低胚胎非整倍体率,年龄是影响PGT-A周期中胚胎非整倍体率的重要因素。
简介:摘要为探讨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HH)患者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回顾性分析23例IHH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全外显子测序(WES)结合Sanger方法进行基因分析,SIFT和Polyphen 2种生物信息学平台对突变位点进行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在23例IHH患者中,9例患者存在前激动素2(PROKR2)基因突变,其中4种错义突变(p.W178S、p.Y113H、p.A103V、p.R164Q),1种移码突变(p.D42delinsDED),功能预测显示以上突变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基因,余14例阴性。IHH患者无论PROKR2基因突变有无,其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雌二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OKR2基因突变与IHH疾病可能相关,其突变丰富基因致病谱。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治疗前列腺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GnRH拮抗剂治疗的92例初诊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HSPC)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70(65~76)岁。治疗前PSA中位值98.30(32.50~436.75)ng/ml,睾酮中位值12.30(1.51~18.44)nmol/L。M0期26例(28.3%),M1期66例(71.7%);≥T3期67例(72.8%),N1期54例(58.7%)。Gleason评分≥8分80例(87.0%);联合使用第二代抗雄激素药物58例(63.0%),有特殊基因突变者21例(22.8%)。患者均接受GnRH拮抗剂地加瑞克皮下注射治疗,每28天1次,首次剂量240 mg,后续每次80 mg。记录地加瑞克治疗后3个月PSA和睾酮变化情况;将PSA最大降幅≥99%的患者,定义为高反应组,<99%者为低反应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地加瑞克治疗反应性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92例使用地加瑞克治疗3个月后,PSA中位值下降至0.64(0.11~3.93)ng/ml(P<0.001),睾酮中位值降至0.45(0.13~0.72)nmol/L(P<0.00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高反应组48例,低反应组44例。高反应组患者治疗前PSA与低反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0(67.11~444.25)ng/ml与88.50(9.91~582.25)ng/ml,P=0.077];高反应组患者治疗前睾酮水平显著高于低反应组[13.82(7.53~19.43)nmol/L与4.61(0.75~16.12)nmol/L,P=0.030]。高反应组患者治疗后PSA显著低于低反应组[0.22(0.09~0.82)ng/ml与3.22(0.19~15.88)ng/ml,P<0.001];两组治疗后睾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0(0.09~0.80)nmol/L与0.45(0.02~0.65)nmol/L,P=0.826],均达到去势水平(<1.7nmol/L)。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低是地加瑞克反应良好的因素(OR=0.947,95%CI 0.897~0.999,P=0.039);T分期(P =0.540)、N分期(P =0.363)、M分期(P =0.660)、Gleason评分(P=0.834)、应用第二代抗雄激素药物(P =0.238)和基因突变(P =0.525)均与地加瑞克高反应无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地加瑞克高反应的独立因素(OR=0.913,95%CI 0.847~0.983,P=0.016)。结论在真实世界中,GnRH拮抗剂治疗HSPC患者3个月后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睾酮和PSA水平,且疗效不受肿瘤分期、分级、基因突变等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对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diopathic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IHH)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和遗传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本科诊治的IHH患者临床资料及表型,应用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结合Sanger方法进行变异分析及验证。结果22例IHH先证者中卡尔曼综合征(Kalman syndrome,KS)12例、嗅觉正常的IHH(nIHH)10例。体格检查男性表现为阴茎短小、睾丸体积小、喉结小或不明显、声音尖细、乳腺发育,女性出现乳腺发育不良、原发性闭经等。性激素检查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雌二醇水平均降低或处于正常下限。8例患者存在9种CHD7基因错义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指南判定CHD7基因中c.307T>A(p.Ser103Thr)、c.3143G>A(p.Gly1048Glu)、c.6956G>T(p. Arg2319Leu)和c.3145A>T(p.Ser1049Cys)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S1+PP1+PM2;PM2+PM6+PP2+PP3;PM2+PM5+PM6+PP2+PP3和PM2+PM6+PP2+PP3)。余14例IHH患者基因筛查阴性。结论CHD7基因变异可能与IHH疾病相关。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疾病,内异症相关的痛经、非经期盆腔痛和性交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减轻和消除疼痛常是患者就诊的主要目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在内异症药物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可有效缓解内异症相关疼痛并可预防内异症复发,但GnRH-a过度抑制雌激素水平和最初使用时的点火效应给临床应用带来一定的困扰。非肽类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已在其他国家上市,其为口服剂型,用药方便,用药初期无点火效应,使用后迅速呈剂量依赖性抑制雌激素水平。非肽类GnRH拮抗剂复合制剂可长期使用,用于缓解内异症相关的痛经和非经期盆腔痛。本文从药物特点、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对近年来GnRH拮抗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凤丸联合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在冻融胚胎移植(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行FET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联合应用金凤丸准备内膜分为金凤丸联合长效GnRH-a组(试验组,n=102)和单纯GnRH-a组(对照组,n=118)。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胚胎复苏率、移植胚胎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子宫内膜增殖时间、子宫内膜转化日血清雌二醇水平及子宫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结果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其子宫内膜增殖时间较短[(14.03±3.39) d比(16.40±1.45) d]、子宫内膜转化日血清雌二醇水平较高[(347.67±26.78) ng/L比(259.57±24.78) ng/L]、子宫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较厚[(11.89±1.57) mm比(9.69±0.85)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较高(32.66%比31.70%;53.92%比50.8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原发不孕比例、抗苗勒管激素(AMH)、窦卵泡计数(AFC)、体质量指数(BMI)、解冻次数、胚胎复苏率、移植胚胎数、多胎妊娠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凤丸联合长效GnRH-a可以改善FET的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