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硬膜外阻滞(TEB)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镇痛时的优势效应。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JSS评分≥3分,发病时间≤12 h,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5):常规镇痛组(C组)静脉输注舒芬太尼镇痛;TEB组硬膜外阻滞镇痛。C组入院后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2~0.3 μg·kg-1·h-1。TEA组入院后于T9,10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术,硬膜外泵注0.66%利多卡因-0.33%罗哌卡因混合液,速率3~5 ml/h,持续120 h。于镇痛1、24、48、72和120 h时记录VAS评分和腹内压(IAP);于镇痛24、72和120 h时记录HR、RR、氧合指数、CTSI评分、JSS评分和Ranson评分,评估镇痛72 h内去重症化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EB组各时点VAS评分和IAP降低,去重症化率升高,镇痛120 h时Ranson评分、CTSI评分和JSS评分降低(P<0.05)。结论TEB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不仅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还可改善疾病的发展,较常规镇痛具有明显优势效应。

  • 标签: 镇痛,硬膜外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复方利多卡因横肌平面阻滞(TTPB)-神经阻滞(PECS)-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90例,年龄40~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指数<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单纯全麻组(C组)、复方利多卡因TTPB-PECS-全身麻醉组(L组)和罗哌卡因TTPB-PECS-全身麻醉组(R组)。采用喉罩全凭静脉麻醉,L组和R组喉罩置入后依次进行PECSⅠ、PECS Ⅱ和TTPB,在上述3点分别注射0.4%复方利多卡因15、15、10 ml(L组)和0.375%罗哌卡因15、15、10 ml(R组)。术毕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PCA剂量2 ml/次,锁定时间15 min;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 μg补救镇痛。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记录拔除喉罩后10 min时Ramsay评分和术后镇痛持续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实际按压次数比值(D1/D2比值)、补救镇痛情况和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R组和L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缩短,Ramsay镇静评分降低,术后VAS评分降低,镇痛持续时间延长,D1/D2比值升高,舒芬太尼用量减少,补救镇痛率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与R组比较,L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延长,D1/D2比值升高,舒芬太尼用量减少,补救镇痛率降低(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全身麻醉而言,复方利多卡因TTPB-PECS-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有助于实现低阿片类药物麻醉模式,更有利于抑制术后痛敏反应和促进术后早期恢复,且其优化效果较罗哌卡因更显著。

  • 标签: 利多卡因 胸肌 胸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 麻醉,全身 乳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硬膜外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拟行无痛分娩的9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产妇分为联合组(45例)及单纯组(45例)。单纯组采取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联合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新生儿结局及治疗前后产妇IL-6、NO水平。结果联合组产妇的总有效率(93.33%,42/45)高于单纯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P<0.05)。联合组产妇的IL-6水平[(68.71±10.83)pg/ml]低于单纯组[(96.40±12.59)pg/ml],P<0.05;NO为(50.12±10.96)μmol/L,低于单纯组的[(64.83±13.94)μmol/L,P<0.05。联合组产妇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67%,3/45)低于单纯组(28.89%,1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1,P<0.05)。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可对初产妇具有理想的镇痛效果,抑制炎症反应及机体应激反应,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可确保母婴安全。

  • 标签: 白细胞介素-6 腰硬联合麻醉 分娩镇痛 镇痛效果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胎儿标本、腰脊柱和椎体体积随孕周生长变化规律。方法利用3.0 T MR扫描仪对55具17~42孕周胎儿尸体标本行全脊柱三维T2WI序列扫描,其中孕妇自发性流产获得标本20具,母体因严重疾病引产获得标本35具,胎儿标本均来源于山东大学医学院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中心。标本经CT扫描均未发现脊柱异常。采用OsiriX软件(www.osirix-viewer.com),在重建横断面图像上沿椎体边缘逐层勾画椎体轮廓,获得脊柱、腰脊柱体积,将其除以各段椎体个数,获得椎体单位体积。逐一测量腰椎5个椎体体积。将、腰脊柱体积和腰椎椎体体积与孕周作回归分析,并分析各段脊柱增长规律。结果(1)胎儿、腰脊柱体积与孕周增长呈线性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脊柱体积(mm3)=-1 260.937+81.235×孕周(R2=0.974,P<0.05);脊柱体积(mm3)=-5 933.521+347.503×孕周(R2=0.972,P<0.05);腰脊柱体积(mm3)=-5 130.912+294.473×孕周(R2=0.976,P<0.05)。(2)胎儿脊柱生长速度:>腰>;同一孕周阶段内,脊柱体积:>腰>;椎体单体积增长速度及增长倍数:腰椎>胸椎>颈椎。(3)腰1~腰5椎体体积增长与孕周亦呈线性相关关系。结论孕中晚期胎儿标本、腰脊柱椎体体积的增长与胎龄呈良好的相关性,且不同节生长速度不一。

  • 标签: 胎儿 脊柱 骨发育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43例。B组采用全身麻醉,A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优良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麻醉前(T1)、切皮时(T2)、手术30 min(T3)、术毕即刻(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结果A组麻醉优良率(97.67%,42/43)高于B组(81.40%,35/43),P<0.05。T2、T3时A组MAP、心率水平低于B组,且波动幅度小于B组(P<0.05)。A组自控按压药物次数少于B组,住院时间、拔除胸管时间短于B组(P<0.05)。术后6、48 h,A组VAS评分均低于B组(P均<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3/43)与B组(9.30%,4/4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可提高麻醉优良率,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自控按压药物次数,可缓解疼痛,加快机体恢复,并具有麻醉安全性。

  • 标签: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全身麻醉 麻醉优良率 硬膜外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椎旁神经阻滞非气管插管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5例采用非气管插管麻醉单孔胸腔镜手术的肺部良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椎旁神经阻滞组(22例)与硬膜外麻醉组(23例)。麻醉诱导前,椎旁神经阻滞组均于超声引导下阻滞3~6棘突旁神经根;硬膜外麻醉组均于6~7或7~8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带管时间、出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硬膜外麻醉组相比,椎旁神经阻滞组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7.22±2.20)min比(18.80±5.06)min]、下床活动时间[(11.45±3.01)h比(21.90±4.61)h]、带管时间[(2.77±0.81)d比(5.47±1.31)d]、出院时间[(3.68±0.84)d比(6.17±1.03)d]均缩短,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874、-8.763、-8.282、-7.594,均P<0.05)。椎旁神经阻滞组术后未发生低氧血症、低血压、肺部并发症、恶心、呕吐、尿潴留等相关并发症。结论非气管插管单孔胸腔镜手术中采用椎旁神经阻滞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临床上可优先选择,有助于快速康复。

  • 标签: 肺肿瘤 插管法 麻醉,硬膜外 胸腔镜 椎旁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改良效果。方法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55~63岁,体重65~81 kg,ASA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TG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七氟烷-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TG组于麻醉诱导前20 min行超声引导橫肌平面阻滞,于双侧肋间内肌与橫肌之间分别注入0.37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共20 ml。术后2组均采用舒芬太尼PCIA,静脉注射羟考酮0.05 mg/kg补救镇痛,维持术后VAS评分≤4分。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情况;术后ICU停留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恶心/呕吐、肺部炎症、皮肤瘙痒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G组比较,TG组术中瑞芬太尼及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补救镇痛率降低,PA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和排气时间缩短,术后恶心/呕吐、肺部炎症发生率降低(P<0.05)。未见皮肤瘙痒和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提供良好的围术期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麻醉,全身 神经传导阻滞 胸横肌平面
  • 作者: 贺纯静 蒋宗滨 段自坤 杨立强 林学武 宁杰 维拉 李仁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疼痛科,贵阳市 550002,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南宁市 530007,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北京 100053,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安徽省蚌埠市 233004,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昆明市 65003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疼痛科,乌鲁木齐市 830000,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吉林省延吉市 133000
  • 简介:摘要硬膜外阻滞疗法是临床疼痛诊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对许多疼痛和疼痛疾病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本共识由国内知名疼痛学专家共同编写,主要介绍硬膜外阻滞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和疗效评估等内容,旨在帮助疼痛科与麻醉科医生更好地运用硬膜外阻滞疗法。

  • 标签: 镇痛,硬膜外 神经传导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IMRT)±化疗对上段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并探讨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在其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接受IMRT±化疗的上段食管鳞癌患者30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并对接受不同照射方式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其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76.7%、37.4%、19.3%和59.7%、27.4%、14.4%,中位数分别为26.8个月和15.5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cTNM分期、化疗为影响全组患者OS的因素(P=0.003、P<0.001、P=0.022);性别、cTNM分期、照射方式为影响全组患者PFS的因素(P=0.016、P<0.001、P=0.008)。倾向得分匹配后患者1、3、5年OS和PFS分别为77.2%、39.3%、20.0%和62.0%、29.3%、15.4%,中位数分别为27.1个月和18.2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cTNM分期和化疗为影响其OS的因素(P=0.026、P<0.001、P=0.017);cTNM分期和照射方式为影响其PFS独立性预后因素(P<0.001、P=0.008)。化疗亚组分析显示患者接受3~4周期化疗为佳。患者不良反应均以0-2级为主且可以耐受。结论IMRT±化疗对上段食管鳞癌患者治疗有效;ENI可以提高患者的PFS。

  • 标签: 食管肿瘤/鳞癌 食管肿瘤/调强适形放射疗法 食管肿瘤/化学疗法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脊柱侧凸后路矫形的手术策略,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侧凸患者14例,女9例,男5例。其中8例患者在术前行颅环弓牵引治疗。7例患者采用后柱截骨矫形融合手术,余7例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截骨矫形融合术。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侧凸Cobb角、T1倾斜角、锁骨角、颈椎倾斜角、双肩高度差、矢状位平衡、冠状位平衡、局部后凸角等影像学参数,评估手术矫形及随访丢失情况。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并通过术前及术后24个月随访时完善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简明量表调查问卷(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question naires-22,SRS-22)评估功能情况及治疗效果等。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85±1.79) h(范围5~11 h);术中出血量(685.71±265.61) ml (范围400~1200 ml),随访时间(37.28±13.75)个月(范围24~72个月)。主弯Cobb角术前为50.20°±15.19°,术后为10.91°±6.46°,术后1年为10.53°±6.42°,末次随访为10.14°±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55,P<0.001),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2,P<0.001),术后矫正率为78.32%±11.41%。T1倾斜角术前为16.08°±8.06°,术后为3.71°±2.40°,术后1年为4.05°±1.94°,末次随访为3.97°±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5,P=0.001),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P<0.001),术后矫正率为69.56%±25.86%。颈椎倾斜角术前为7.45°±3.72°,术后为2.45°±1.12°,术后1年为2.75°±0.89°,末次随访为3.10°±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5,P=0.008),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P<0.001),术后矫正率为57.92%±25.41%。术前双肩高度差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Shapiro-Wilk检验,P=0.017),术前为0.97(0.54,1.32) cm,术后为(0.53±0.40)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8,P=0.001),术后矫正率为50.17%±27.38%。所有患者在术前及术后24个月完成SRS-22问卷,总分由术前(4.21±0.29)分提高至术后(4.81±0.17)分(t=7.35,P<0.001)。除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上肢麻木外,余13例均未出现明显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单纯后路矫形融合术及后路半椎体截骨矫形融合术均可治疗脊柱侧凸,并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术者可根据不同病情制订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 标签: 颈椎 胸椎 脊柱侧凸 先天畸形 截骨术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阻滞复合不同麻醉深度全身麻醉对老年股骨骨折(FNF)手术患者脑神经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完成手术治疗的85例老年FNF患者的资料,均实施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根据不同麻醉深度分为深麻醉组。(脑电双频指数值40~50,42例)、浅麻醉组(脑电双频指数值55~60,43例);比较两组麻醉恢复指标;于术前、术后24 h,测定应激反应指标如血清皮质醇(COR)、血糖(Glu)、儿茶酚胺(CA)。于麻醉诱导前30 min(T0)、手术30 min(T1)、术毕(T2)、术后2 h(T3)、术后24 h(T4)比较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表达;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与浅麻醉组比较,深麻醉组丙泊酚用量多,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COR、Glu、CA均较术前升高,但深麻醉组低于浅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1~T4时点,两组S100-β水平均较T0时点升高,但深麻醉组各时点S100-β水平低于浅麻醉组(P<0.05);深麻醉组POCD发生率低于浅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浅麻醉比较,老年FNF患者术中采用神经阻滞复合深度全身麻醉,利于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保护脑神经,降低POCD发生率,但深麻醉增加麻醉药物用量,延长患者恢复时间。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 神经阻滞 麻醉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前列腺增生症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的炎性因子和应激反应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观察组患者给予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术后1 d和术后3 d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麻醉诱导前、术毕和术后24 h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变化。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100.00%)高于对照组(80.00%)(χ2=4.630,P<0.05)。两组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13.76±2.83)min]快于对照组[(17.84±3.13)min](t=5.296,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POCD发生率(6.67%)和术后第3天POCD发生率(0.00%)均低于对照组(30.00%、20.00%)(χ2=5.455、4.630,均P<0.05)。观察组术毕血清IL-6[(19.09±2.67)ng/L]、TNF-α[(14.37±2.63)ng/L]和CRP[(12.13±3.25)mg/L],均低于对照组[(31.27±4.56)ng/L、(18.79±5.33)ng/L和(18.98±2.53)mg/L](t=12.625、4.073、9.110,均P<0.05),且术后24 h血清IL-6[(25.43±1.89)ng/L]、TNF-α[(18.63±2.24)ng/L]和CRP[(17.89±2.86)mg/L],均低于对照组[(43.26±6.97)ng/L、(27.84±4.78)ng/L和(30.17±4.53)mg/L](t=13.523、9.556、12.555,均P<0.05)。观察组术毕血清Cor[(117.84±8.97)ng/L]和NE[(168.32±14.25)ng/L],均低于对照组[(149.75±13.24)ng/L和(210.93±24.36)ng/L](t=13.523、9.556,均P<0.05),且术后24 h血清Cor[(135.42±15.64)ng/L]和NE[(190.43±13.62)ng/L],均低于对照组[(195.46±19.89)ng/L和(243.54±18.98)ng/L](t=12.997、12.452,均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效果显著,且可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减轻应激反应。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麻醉,硬膜外 麻醉,全身 前列腺增生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质 皮质醇 去甲肾上腺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股骨骨折(FNF)手术患者的麻醉阻滞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抽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老年FNF手术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组与腰硬联合组,每组36例。全身麻醉组采用全身麻醉,腰硬联合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阻滞效果、意识恢复时间、清醒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简易认知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全身麻醉组比较,腰硬联合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短,持续时间长(P<0.05);与全身麻醉组比较,腰硬联合组术后意识恢复和清醒时间短(P<0.05)。麻醉后15 min(T1)、麻醉后30 min(T2)、手术结束前(T3),腰硬联合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高于全身麻醉组(P均<0.05)。麻醉后12 、36 h,腰硬联合组MMSE评分高于全身麻醉组,术后1 d VAS评分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腰硬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3.13%,1/32)低于全身麻醉组(18.75%,6/32),P<0.05。结论针对老年FNF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可显著提升麻醉阻滞效果和术后恢复效果,减轻应激反应和术后疼痛,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老年 腰硬联合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对肝癌切除术后T辅助淋巴细胞(Th细胞)平衡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肝癌切除术患者70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为2组(n=35):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组(E+G组)和单纯全麻组(G组)。记录术中麻醉药用量、术后镇痛药用量。于手术当天早晨(T0)、术后第2天早晨(T1)和术后第7天早晨(T2)取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干扰素-γ(IFN-γ)、IL-4、IL-17、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计算IFN-γ/IL-4比值。术后随访3年,记录生存和无瘤生存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整体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有6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E+G组组31例,G组30例。与G组比较,E+G组术中芬太尼、七氟烷用量和术后吗啡用量降低,T1时血浆IFN-γ和IL-4浓度降低,T2时血浆IL-17和TGF-β1浓度降低,IFN-γ/IL-4比值升高,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升高(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侵犯血管是无瘤生存期和整体生存期的危险因素(P<0.05),麻醉方法不是无瘤生存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相比单纯全麻,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更有利于维持肝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Th细胞平衡,改善转归。

  • 标签: 麻醉,硬膜外阻滞 麻醉,全身 肝肿瘤 肝切除术 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诸暨市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1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术前、术后3 h和术后24 h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和炎性因子变化。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间(10.93±2.41)min和苏醒时间(17.85±3.24)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6.29±2.73)min和(23.94±2.46)min(t=9.425、9.586,均P<0.05)。观察组MMSE评分术后3 h(25.48±1.43)分和术后24 h(26.83±1.0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3.09±1.60)分和(25.32±1.42)分(t=7.132、5.401,均P<0.05);观察组血清IL-6、IL-8和CRP水平术后3 h(28.93±3.54)ng/L、(37.92±6.73)ng/L、(18.93±3.25)mg/L和术后24 h(21.09±1.76)ng/L、(28.76±3.25)ng/L、(10.39±2.67)mg/L,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 h的(49.97±5.46)ng/L、(64.32±8.98)ng/L、(29.90±4.36)mg/L和术后24 h(34.52±3.49)ng/L、(43.65±5.61)ng/L、(18.89±2.34)mg/L(术后3 h:t=20.704、15.064、12.917,术后24 h:t=22.001、14.706、15.330,均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较单纯全身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好,且可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抑制炎性反应。

  • 标签: 麻醉,硬膜外 麻醉,全身 髋关节置换术 效果 认知功能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C反应蛋白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在股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焦作市中医院收治的104例股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喉罩全身麻醉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QLB联合喉罩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比较两组麻醉恢复及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插管时(T1)、插管后5 min(T2)、拔管后5 min(T3)的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两组术后2、12、24 h的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并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苏醒、拔管、恢复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T1时,两组MAP、HR低于T0时;T2、T3时,两组MAP、HR较T0时点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小(P<0.05)。术后12、24 h时,两组VAS评分低于术后2 h,且观察组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92%,1/52)与对照组(9.62%,5/5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QLB联合喉罩全身麻醉能够提高股骨骨折手术患者的苏醒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术后镇痛效果佳。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超声引导 腰方肌阻滞 喉罩全身麻醉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应用超声引导下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以及对术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CEA治疗的109例患者,男女比66/43,年龄(61.41±6.24)岁。根据麻醉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与观察组(55例)。对照组术前接受全身麻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超声引导下浅从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恢复情况[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生命体征[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结果数据均导入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术后1 d,观察组QoR-15评分为(103.66±10.16)分,高于对照组(91.86±10.12)分(t=6.074,P<0.001)。麻醉前,两组生命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两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均降低(均P<0.05),在切皮时,观察组HR为(66.86±6.63)次/min、SBP水平为(125.55±9.54)mmHg(1 mmHg=0.133 kPa)、DBP水平为(66.91±9.31)mmHg,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周MMSE评分为(25.66±1.08)分,与对照组(25.76±1.1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2,P=0.64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21.81%(12/55),较对照组18.51%(10/54)略高,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CEA治疗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浅丛神经阻滞效果较高,可降低其术中生命体征的波动幅度,不良反应风险不大,有利于术后恢复,且不会对认知功能造成更大影响,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全身麻醉 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 应用效果
  • 作者: 薛朝霞 王孝文 陈黔 何睿林 蒋文臣 马常升 裴晋锋 张小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1
  • 出处:《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疼痛科,太原市 03000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疼痛科,石家庄市 050000,贵州省骨科医院疼痛科,贵阳市 550002,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南宁市 530007,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疼痛科,天津 300192,河北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石家庄市 050017,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昆明市 650032
  • 简介:摘要丛神经阻滞疗法是疼痛科基本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头颈肩部疼痛的治疗,及某些手术的局部麻醉。本专家共识介绍了颈部和丛神经解剖,系统描述了丛神经阻滞疗法的各种操作方法、常用药物、适应证和并发症。本专家共识推荐使用解剖定位法和影像引导下进行丛神经阻滞。文献和临床应用证实,丛神经阻滞疗法是头颈肩部慢性疼痛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标签: 颈丛 神经传导阻滞 疼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