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孤立性穹窿梗死在脑梗死中非常少见。现报道1例2020年3月确诊的以急性顺行性遗忘为唯一表现的右侧穹窿柱梗死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对近期发生的事情不能回忆,重复言语。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右侧穹窿柱梗死,弥散张量成像显示右侧穹窿纤维束减少,按脑梗死常规治疗及改善智能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 标签: 脑梗死 穹窿 顺行性遗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锥体束CT建立中国人群中缝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特点分期方法,并研究该分期个体生理年龄的分布情况,探索该分期方法应用于传统牙支持式上颌快速扩弓时机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收集1076例样本,其中,女性675人,男性401人,年龄6.0~20.9岁。观察其锥体束CT影像的水平位中缝区域,归纳生长发育中形态特征并建立分期方法。统计该分期方法与个体生理年龄的频数与比例分布。结果(1)中国人群中缝形态特点分期共5期,其中第4期分为4s1与4s2两个亚期。(2)6.0~10.9岁,女性1~2期占81%,男性1~2期占87%。11.0~12.9岁3期占比最大,为60%。13.0~13.9岁3~4s1期占比最大,3期占比超过4期(女:3期46%而4s1期38%,男:3期54%而4s1期36%)。14.0~14.9岁者仍为3~4s1期占比最大,但4s1期超过3期(女:3期29%而4s1期54%,男:3期26%而4s1期56%)。15.0~20.9岁者中女性5期者占94%,男性5期者占90%。结论依据本研究建立的中缝形态特点分期方法,13.0~14.9岁传统牙支持式上颌快速扩弓适应证患者治疗前有必要加拍锥体束CT以明确中缝骨化闭合状态。

  • 标签: 腭中缝 形态特点分期 闭合 生理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近穹窿部结膜(Parks)切口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治疗的斜视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改良Parks组30例。对照组采用角膜缘梯形结膜瓣切口,改良Parks组采用改良Parks切口。观察两组手术前后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斜视角度,并进行角膜荧光染色评分评估疗效,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改良Parks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分别为(9.16±1.74)s、(7.51±1.36)mm/5 min,对照组分别为(7.57±1.45)s、(6.05±1.14)mm/5 min,两组泪膜破裂时间均缩短,泪液分泌量均减少,改良Parks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45、4.506,均P<0.05)。术前,两组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斜视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改良Parks组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斜视角度分别为(5.14±1.51)分、(10.68±1.75)PD,对照组分别为(6.25±1.73)分、(15.95±2.14)PD,两组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均上升,斜视角度均下降,改良Parks组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及斜视角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8、10442,均P<0.05)。改良Parks组总有效率[96.7%(29/30)]高于对照组[80.0%(24/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0%(0/30)]、不适率[53.3%(16/30)]均低于对照组[13.3%(4/30)、80.0%(2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4.286、4.800,均P<0.05)。结论改良Parks切口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手术,具有更好的斜视角度改善效果,同时有利于保护泪膜功能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术后不适率。

  • 标签: 斜视 眼外科手术 矫形外科手术 手术形成结构 泪器 眼泪 显微镜检查,荧光 随机对照试验 儿童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肌震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主要表现为软腭有节律的不自主跳动伴听觉拍击音,病因不明,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文中报道1例女性原发性肌震颤患者,表现为软腭不自主跳动,睡眠时消失,存在感觉诡计,并逐渐出现焦虑障碍等精神心理问题,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症状改善。通过分析该病例特点,回顾相关文献,探讨该疾病可能的病因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原发性腭肌震颤 Guillian-Mollaret 三角 呼吸道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耳--指综合征1型(otopalatodigital syndrome types 1,OPD 1)是一种X连锁显性遗传病,是由FLNA基因变异导致的先天畸形,主要特征包括眼眶上骨质增生、特征性畸形、耳聋、胸肌畸形和指趾异常等。本文报告1例新生儿OPD 1,总结其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诊断及治疗过程,以加强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婴儿,新生 基因 突变 腭裂 听力丧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婴儿Pierre Robin序列征中及舌骨的发育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行双侧下颌骨牵张成骨术的年龄小于3个月龄的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的资料,根据患儿术前头面部三维螺旋CT结果,评估和舌骨的发育情况,并对患儿进行分组。根据形态将患儿分为腭裂组和高弓组,根据舌骨形态分为正常组、轻度组、重度组。分析各组患儿术前年龄、性别、体质量、术前及延长器置入术后呼吸支持(气管插管)、喂养支持(鼻饲)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延长器取出术前)时的营养(血清白蛋白浓度)情况。正态分布数据以±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以M(P25,P75)表示。患儿年龄、体质量及血清白蛋白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间患儿术后插管及鼻饲时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术前及术后血清白蛋白指标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各组间术前患儿性别、气管插管、鼻饲喂养情况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68例患儿被纳入研究,其中男79例,女89例,就诊年龄(36±22) d,入院时体质量(3.6±0.5) kg,术前插管率18.5%(31/168),术前鼻饲率33.3%(56/168)。观察形态发现122例(72.6%)患儿伴有腭裂(腭裂组),46例(27.4%)表现为高弓(高弓组)。腭裂组及高弓组患儿在入院年龄、体质量、性别、术前气管插管呼吸支持、血清白蛋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支持方面,高弓组(45.7%,21/46)比腭裂组(28.7%,35/122)术前鼻饲率更高(P=0.044),且术后高弓组鼻饲时间明显长于腭裂组(H=11.565,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患儿气管插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患儿呼吸、喂养困难等情况均明显改善,术后均不需气管插管及鼻饲喂养,血清白蛋白均明显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舌骨形态发育情况显示76例(45.2%)患儿舌骨形态发育正常(正常组),57例(33.9%)舌骨体或舌骨支结构完整,但形态较正常小(轻度组),35例(20.8%)部分或全部舌骨结构缺如(重度组)。正常组和轻度组在入院年龄和术前血清白蛋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患儿年龄明显小于正常组和轻度组,术前血清白蛋白也较另2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前呼吸支持方面,重度组气管插管率更高(34.3%),与正常组(14.5%)或轻度组(14.0%)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轻度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鼻饲喂养方面,轻度组(40.4%)、重度组(45.7%)与正常组(22.4%)鼻饲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度组与重度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情况比较,重度组与正常组和轻度组相比,气管插管时间及鼻饲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度组与正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术后3个月血清白蛋白均明显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及舌骨形态异常。伴高弓患儿有较重的吞咽及喂养困难;严重舌骨发育畸形的患儿病情更重,有严重的呼吸和喂养困难。因此,早期评价及舌骨形态可能有助于评估术后预后情况,可尽快进行呼吸和喂养监测及相关的预防和治疗。

  • 标签: 舌骨 Pierre Robin综合征 婴儿,新生,疾病 牵张成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医师应用系列颌部轴切面观察胎儿上是否存在差异,评估产前应用该方法检查胎儿上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3名不同年资超声医师2018年5月至9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中孕产前超声筛查并随访正常的孕妇共120例(除外多胎),每人各40例,回顾留存的颌部系列轴切面图像,包括:上牙槽横向轴(UA)切面、下牙槽横向轴(IA)切面、软腭水平轴(SP)切面、骨水平板水平轴(HP)切面、上颌骨突水平轴(MPP)切面,并对留存的HP切面进行评分。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医师间各切面的获得率和HP切面合格率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UA和IA切面。86.7%(104/120)获得SP切面,A、B、C医师获得率分别为87.5%(35/40)、85.0%(34/40)和87.5%(35/40)。92.5%(111/120)获得HP切面,A、B、C医师获得率分别为97.5%(39/40)、87.5%(35/40)和92.5%(37/40)。91.7%(110/120)获得MPP切面,A、B、C医师获得率分别为92.5%(37/40)、95.0%(38/40)和87.5%(35/40)。不同医师间各切面获得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4.6%(105/111)HP切面评分合格,A、B、C医师合格率分别为97.4%(38/39)、91.4%(32/35)和94.6%(35/37),不同医师间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切面合格病例中,88.6%(93/105)水平夹角<30°,6例不合格病例水平夹角均>30°。无法获取HP切面病例中,77.8%(7/9)入射角度>30°。结论产前超声筛查时可采用连续扫查获取系列颌部轴切面观察上,且不同年资医师间切面获得率和HP切面合格率无显著差异。

  • 标签: 产前 超声
  • 简介:摘要上颌快速扩弓是矫治青少年上颌横向发育不足的重要手段。如何有效促进中缝骨改建、增加扩弓稳定性、缩短保持期、减少扩弓复发一直是正畸学者探究的问题。本文简述上颌快速扩弓后中缝生物学改变,并对上颌快速扩弓及促进中缝骨改建的辅助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上颌快速扩弓 腭中缝 骨改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蝶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丛集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蝶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丛集性头痛患者30例,性别、年龄不限。射频模式为连续射频模式,75 ℃,80 s,两个周期。术后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行术前与术后即刻、3 d疗效评定,并进行1、3和6个月随访。结果与术前相比,本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时较术后其他时点相比较,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随访时,30例患者疼痛评分均在0~3分,4例患者出现面部麻木。6个月随访时,本组患者疼痛评分均在3分以下,有1例患者仍有面部麻木,优良率为93.3%(28/30例)。结论蝶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丛集性头痛安全、有效、微创。

  • 标签: 丛集性头痛 导管消融术 蝶腭神经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肋软骨跨穹窿盖板移植物联合鼻前庭V-Y推进皮瓣矫正鼻翼缘退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于重庆华美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鼻翼缘退缩患者的临床资料。取患者右侧第6或第7肋软骨制作鼻整形所需的移植物(其中包括应用肋软骨皮质部分制作的薄片状盖板移植物);切开鼻前庭时设计V形皮瓣,在施行肋软骨鼻综合整形手术处理鼻部其他美学亚单位后,于鼻翼皮肤及鼻前庭皮肤间沿皮下充分分离至鼻翼缘并形成囊袋样腔隙,将盖板移植物固定于鼻尖,两侧软骨片分别插入囊袋内,使其为鼻翼缘下移提供支撑力,通过V-Y推进缝合鼻前庭皮瓣为鼻翼缘下移提供软组织,并在鼻翼内外两侧用夹板固定。术后从以下3个方面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1)鼻翼缘退缩改善满意度。术后由患者本人及2位未参与手术的鼻整形医生分别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鼻翼缘退缩改善程度进行评分(总分为0~10分,9、10分为满意,7、8分为基本满意,0~6分为不满意),统计术后满意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2)鼻翼对称度,即鼻翼对称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3)正位标准照a/b值(a为两侧鼻翼缘退缩最高点连线-鼻尖表现点水平线间距,b为两侧鼻翼缘退缩最高点连线与鼻小柱-小叶转折点水平线间距)。采用Image J软件测量并计算正位标准照中的a/b值,a/b=1或a/b稍>1表示鼻翼缘位置正常,a/b<1为鼻翼缘退缩。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鼻翼对称度术前和术后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正位标准照a/b值以±s表示,术前和术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分型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43例鼻翼缘退缩患者,男5例,女38例,年龄18~45岁,平均27.3岁,其中内侧型17例、中央型22例、外侧型4例。术后随访时间为1~24个月,中位数为4个月,随访过程中无鼻翼皮肤缺血坏死、台阶样改变、鼻翼缘挛缩变形等并发症发生,鼻翼缘未发生再次退缩的情况。其中4例鼻前庭切口处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性瘢痕,经曲安奈德注射后改善;1例术后鼻翼缘仍不对称,经手术调整后改善。患者术后VAS评分为(8.93±1.12)分,满意度为81.4%(35/43);2位医生VAS平均评分为(8.93±1.04)分,满意度平均为81.4%(70/86)。术后鼻翼对称度为93.0%(40/43),较术前的58.1%(25/43)有明显改善(P<0.01)。正位标准照a/b值从术前的0.79±0.06改善为术后的1.00±0.04(P<0.01),不同分型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肋软骨跨穹窿盖板移植物联合鼻前庭V-Y推进皮瓣可有效矫正多种类型鼻翼缘退缩畸形,提高双侧鼻翼对称性,医患双方满意度高。

  • 标签: 鼻成形术 鼻翼缘退缩 肋软骨 移植,自体 鼻前庭 V-Y推进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重复宫颈、阴道穹窿部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病例1例。方法分析1例发生于宫颈、阴道穹窿部的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回顾。结果患者因经期延长伴反复发现宫颈、阴道赘生物3年余入院,宫颈、宫颈-阴道穹窿部赘生物经病理诊断为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及时、准确。结论对于反复宫颈、阴道处赘生物生长及阴道反复流血的患者应注重妇科专科查体,必要时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从而降低误诊、漏诊率。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快速扩弓(micro-implant assisted rapid palatal expansion,MARPE)前后患者上颌锥形束CT图像,探讨中缝融合程度对MARPE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0~34岁上颌横向发育不足患者28例[男性7例,女性21例,年龄(15.5±5.5)岁],分为未融合组[中缝未融合,男性4例,女性14例,年龄(13.0±2.4)岁]和融合组[中缝开始融合,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19.9±6.9)岁]。分别于扩弓器植入当天和扩弓治疗结束当天拍摄锥形束CT,将两时间点锥形束CT数据导入Dolphin Imaging软件,测量并比较两组中缝打开量、骨性扩弓百分比等测量项目。结果扩弓后未融合组中缝平均打开量和骨性扩弓百分比[分别为(4.97±1.47) mm和(71±20)%]均显著大于融合组[分别为(3.23±1.45) mm和(46±18)%](P<0.05)。结论中缝融合程度不同的患者MARPE效果差异显著,扩弓前评估中缝融合程度对MARPE疗效预估有参考意义。

  • 标签: 腭扩张术 正畸支抗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腭中缝 微螺钉种植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技术观察测量咽结构的可行性,并比较腭裂术后成年患者与正常成年人咽结构的差异,用于指导腭裂修复术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2018年2月至2018年8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的6例成年男性腭裂修复术后患者(腭裂组),年龄18~26岁,平均21.8岁。招募6例皖北地区健康成年男性(正常组),年龄19~28岁,平均23.3岁。对2组测量对象进行语音检测,评估语音发音和腭咽闭合情况。行正中矢状面静态三维和动态磁共振扫描,在矢状面、冠状面和帆提肌平面(斜冠面)测量软腭长、有效软腭长度、咽比、高、帆提肌长度及厚度等32个数据,共测量2次。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对2次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判断测量结果误差大小。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无语音异常,腭咽闭合均完全。2次测量的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r值范围在0.789~0.925(P<0.05),即2次测量结果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正常组帆提肌形态较为流畅,而腭裂组帆提肌形态不规则,中线处可观察到不连续现象,且提肌插入软腭时角度明显不同。腭裂组具体测量数据中咽宽为(23.83±3.48) mm、咽深为(29.94±3.52) mm、骨性咽深为(39.68±3.63) mm、长比为1.18±0.16、咽比为0.87±0.91、发/i:/时软腭膝部和鼻后棘、悬雍垂连线的夹角[PVU角(动)]为(105.68±20.54)°、帆提肌内侧段长度为(13.13±1.00) mm、帆提肌插入间距为(24.63±2.54) mm、帆提肌起点角为(58.0±3.3) mm,均大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腭裂组宽为(37.5±1.43) mm、软腭厚度为(9.48±1.03) mm、软腭相对伸长度(/ts/)为(1.09±0.05) mm、安静时鼻后棘和鼻前棘、软腭膝部连线的夹角[APV角(静)]为(180.51±8.55)°、帆提肌厚度为(4.07±0.25) mm、帆提肌起点间距为(52.27±7.08) mm,均小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磁共振技术测量咽结构方法可行,且腭裂成人和正常成人的咽结构、软腭动度和帆提肌形态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在腭裂早期修复时需要注意提肌的解剖复位,尤其是对作用较大的外侧段的保护和延长,以及软腭瓣分离时有效软腭体的延长。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腭裂 腭咽 腭帆提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氯雷他定复合针刺蝶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AR患者71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性37例,女性34例,年龄(37.99±19.51)岁。按治疗方法将其分成A组(39例)和B组(32例),A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B组则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蝶神经节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情况,并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治疗后B组中医总症候积分为(4.86±0.89)分,低于A组的(7.32±1.06)分(t=10.447,P<0.001);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38%(27/32),高于A组的58.97%(23/39)(χ2=4.991,P=0.027);B组生活质量总得分为(9.15±2.12)分,低于A组的(14.75±1.93)分(t=11.637,P<0.001);B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IL)-4、IL-10、干扰素(INF)-γ、Th1/Th2水平分别为(10.27±0.51)ng/L、(7.55±0.67)ng/L、(18.22±0.23)ng/L、(13.14±0.46)%,A组分别为(12.11±0.31)ng/L、(9.85±0.53)ng/L、(20.92±0.14)ng/L、(15.78±0.22)%,B组各项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A组(均P<0.05)。结论在针对AR患者的治疗中,与常规单一西药治疗相比,针刺蝶神经节联合氯雷他定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有利于调节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 标签: 针刺疗法 蝶腭神经节 氯雷他定 变应性鼻炎 辅助性T细胞 干扰素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Wnt5a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0的表达在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 TCDD)致胎鼠腭裂中的作用。方法24只C57BL/6J怀孕小鼠随机分为TCDD实验组和玉米油对照组,每组12只。在胚胎形成的10.5天(E10.5),TCDD组通过口饲灌胃方式一次性给予孕鼠64 μg/kg的TCDD(溶于总量为0.2 mL的玉米油中),对照组通过口饲灌胃方式给予等量玉米油。分别获取E13.5,E14.5和E15.5的胎鼠突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突组织融合情况;Western-blot检测突组织中Wnt5a和IL-10的蛋白表达。结果HE染色观察到突组织未融合则证明腭裂小鼠建模成功。在E13.5天,E14.5天和E15.5天,与对照组相比TCDD组胎鼠出现突发育迟缓,腭裂形成。在各时间点,TCDD组Wnt5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0.37±0.05)比(0.47±0.07),(0.32±0.07)比(0.39±0.05),(0.27±0.06)比(0.33±0.04),P值分别为0.005, 0.042, 0.046];IL-10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0.24±0.02)比(0.15±0.01);(0.29±0.03)比(0.25±0.04);(0.90±0.20)比(0.54±0.12),P值分别为0.000, 0.043, 0.011],且随着时间推移Wnt5a和IL-10呈现出明显的时序性减少(F=4.65,P=0.025)和增加(F=53.01,P=0.000)。结论Wnt5a和IL-10在TCDD诱导胎鼠腭裂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Wnt5a 白细胞介素-10 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 腭裂
  • 简介:摘要临床诊治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患者1例,主要表现为嗅觉减退,伴右鼻塞、脓涕,鼻腔异味感,经抗生素、鼻用激素治疗,疗效不满意,西医建议手术治疗。以李新吾教授发明的鼻炎针刺技术治疗3周,症状明显缓解,复查鼻窦CT结果与耳鼻咽喉科会诊均提示病情好转、无须手术治疗。因针刺目标为翼窝,且为盲刺,故提出此技术宜称"经颞下窝毫针盲刺翼窝技术",并认为该技术较手术侵入性小、不良反应少,或可成为严重CRS患者在药物治疗后、手术治疗前可尝试的治疗手段。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针刺 翼腭窝 病例报道 经验心得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形态的矫正方法。方法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上海玫瑰医疗美容医院对4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矫正,其中男11例,女36例,年龄18~43岁,平均23岁。术中保留L形支架后切取鼻中隔软骨,先通过对偏曲对侧的鼻中隔软骨进行划痕及软骨移植等措施,对鼻中隔背侧偏曲进行应力性和容积性矫正,再根据鼻中隔尾侧不同偏曲情况进行矫正。(1)Ⅰ类:前鼻嵴居中,鼻中隔后角连接在前鼻嵴上,鼻中隔尾侧向一侧弧形弯曲时,于弯曲软骨凹面作划痕,一侧放置软骨板条,形成单侧夹板矫正弯曲。(2)Ⅱ类:前鼻嵴居中,鼻中隔后角连接在前鼻嵴上,鼻中隔自后角向前角方向呈直线倾斜偏曲时,于尾侧偏曲方向的对侧将移植物自前鼻嵴向前放置,保证前角位置居中,作容积性矫正。(3)Ⅲ类:前鼻嵴居中,鼻中隔后角自前鼻嵴脱出并偏向一侧,鼻中隔尾侧直线偏曲或弧形弯曲时,将后角自错位点剥离并复位于前鼻嵴上,尾侧过长时予适当切除,根据尾侧的软骨强度及偏曲倾向行软骨加强移植。(4)Ⅳ类:前鼻嵴本身位置偏向一侧,鼻中隔后角连接于错位的前鼻嵴上时,保留约2 mm的软骨于前鼻嵴上方后,从前鼻嵴前方离断尾端并向中线复位,移位距离较大时在断端错位间隙内填充小软骨。如原前鼻嵴过于突出可予以凿除。根据尾侧端强度及偏曲倾向作软骨加强移植。观察患者术后效果。结果本组47例,Ⅰ类8例,Ⅱ类13例,Ⅲ类5例,Ⅳ类21例。平均随访1年3个月,1例Ⅱ类、2例Ⅳ类患者在术后1~3个月内出现偏曲的复发,于术后半年进行二次调整后基本达到满意;1例Ⅲ类患者术后一侧鼻腔通气不畅,检查为该侧下鼻甲肥大,后行下鼻甲肥大矫正术后缓解;余43例术后均恢复良好,鼻背与鼻尖及鼻小柱基本居中,鼻孔双侧基本对称,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将鼻中隔L形支架背侧和尾侧按不同偏曲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可有效治疗因鼻中隔偏曲导致的鼻形态畸形。

  • 标签: 鼻中隔偏曲 治疗 鼻中隔成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近些年以针刺蝶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为核心,以循证医学研究方法作为指导,围绕疗效评价、机制研究、推广应用、国际交流四个主题开展工作,并且充分借助同仁医院专业性研究平台,多角度、多维度地深入开展科学研究,验证针刺蝶神经节的理论机制,探索更有效的针刺时机、刺激方式、干预频率等,积极向国内外推广传播这一技法,展示了中西医结合的魅力与风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泪前隐窝入路至翼窝、颞下窝的方法及相关解剖结构,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采用8具成人头颅标本,通过神经内镜下模拟经泪前隐窝入路至翼窝、颞下窝进行逐层解剖,并测量和采集相关数据或图片,对神经内镜解剖过程中的不确定结构和数据,通过显微镜下模拟耳前颞下-颞下窝开放入路证实。结果8具尸头标本(16侧)的膜性鼻泪管位于上颌窦内壁的骨性鼻泪管内,开口于下鼻道,其长度为(14.3±3.6)mm,直径为(5.3±1.8)mm。眶下神经和眶下动脉在眶下裂处形成神经血管束,走行于上颌窦顶壁的眶下管内;颊神经自下颌神经分出后从翼外肌上、下头之间穿出,在颞肌与翼外肌之间向前走行并支配颊肌。结论经泪前隐窝入路至翼窝、颞下窝的关键为膜性鼻泪管的显露和保护;进行神经内镜手术时,眶下神经血管束可作为识别翼窝内结构的标志,颊神经可作为识别颞下窝内各肌肉的标志。

  • 标签: 神经解剖学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翼腭窝 颞下窝 解剖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