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实施个性化教育后,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永康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方式处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结果两组护理前服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低依从性、高依从性分别为20.00%、38.0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3、4.60,均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可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简介:精神分裂症目前还没有找到明确的致病原因,若是人们在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表现出异常便需要警惕是否出现精神分裂症。大多数人患精神分裂是从青壮年开始的,病情发展缓慢,若是没有及时发现进行有效的治疗,便会在反复发作的过程中加重精神分裂,所以最终可能会发展为慢性化的疾病或者出现衰退的情况,部分精神分裂的患者经过治疗后会痊愈或者保持基本痊愈的状态。精神分裂患者的意识是清晰的,智能也基本正常,只是会在发作时出现不符合逻辑的联想、妄想、思维松散、情感表达出现问题或者社会功能出现缺失、损害等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小阴唇不同肥大类型及肥厚程度患者采取个性化治疗术式的效果。方法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71例小阴唇肥大患者,年龄18~38岁,平均26岁。根据患者肥大类型及肥厚程度选择适宜手术方式,术后对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对小阴唇形态进行随访。结果71例患者除1例患者出现术后血肿,经积极治疗后无皮瓣坏死,1例患者术后小阴唇远端切口愈合不良,经换药后好转;其余患者小阴唇组织血运均良好,无坏死,术后无感染、血肿等并发症,切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6个月,小阴唇外形自然,双侧对称,切口瘢痕隐蔽,较术前改善显著,患者对形态及功能均满意。结论根据小阴唇肥大程度、具体形态、患者心理期望值进行相应的术式选择,可达到术后小阴唇两侧对称、形态美观的美学标准,满足患者正常生理功能及美学要求。
简介:摘要探讨边缘弧形切除术及楔形切除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小阴唇肥大的效果。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对小阴唇肥大患者32例(年龄19~38岁,平均29岁)用边缘弧形切除术(40侧/20例)和楔形切除术(21侧/12例)治疗,术后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随访。32例患者对术后效果均满意,均未出现明显瘢痕增生、感觉异常、性交痛等不适。楔形切除术暂时性症状(肿胀、瘀斑、疼痛等)发生率略高于边缘切除术(P<0.05),在瘢痕、伤口愈合不良、出血发生率方面,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小阴唇缩小术式各有优缺点,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儿包皮外伤的个性化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包皮外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前首先对小儿包皮外伤进行分类和分度,在患儿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据此选择治疗方案。轻度损伤采取保守治疗;中度损伤行原位缝合修复术、系带成形术;重度损伤行改良包皮环切术、包皮皮瓣包皮成形术;极重度损伤行复合皮瓣(阴囊及阴阜皮肤局部推进皮瓣联合包皮皮瓣)包皮成形术。术后对患儿阴茎外观及排尿和勃起功能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36例男性患儿,年龄6个月至10岁。包皮损伤类型:包皮系带损伤7例,内板损伤7例,外板损伤12例,内外板复合损伤10例;包皮损伤程度:轻度损伤9例,中度损伤6例,重度损伤19例,极重度损伤2例。36例中保守治疗9例,原位缝合修复术4例,原位缝合修复术+包皮环切术5例,改良包皮环切术12例,包皮皮瓣包皮成形术4例,复合皮瓣(阴囊及阴阜皮肤局部推进皮瓣+包皮皮瓣)包皮成形术2例。所有患儿均随访3~6个月,阴茎阴囊外形良好,排尿、勃起功能正常,患儿家长对治疗效果均满意。结论对于小儿包皮外伤的治疗,需综合考虑外伤累及的包皮部位及包皮损伤的程度,采取合适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精神影像用于精神疾病初筛及分型的诊断效能,拟阐明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MR精神影像检查,且基于《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10版(ICD-10)做出临床诊断的144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前期研究基础,分别构建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这4类精神疾病基于灰质体积的结构影像诊断模型。对于临床怀疑精神疾病的120例患者,对比影像结果及影像诊断模型中涉及的灰质体积改变脑区,计算相似度,选取相似度最高且大于50%的对应疾病作为患者的影像诊断,若无相似度大于50%的对应疾病,则认为其未见典型精神障碍脑改变模式;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评价MR精神影像用于这4类精神疾病初筛及分型的诊断效能。对于临床诊断为痴呆疾病的24例患者,分别统计常规MRI及MR精神影像检测到典型脑萎缩的患者所占比例。结果MR精神影像用于初筛这4类精神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准确度分别为86.6%(84/97)、69.6%(16/23)、0.56、83.3%(100/120);用于检测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准确度分别为77.8%(28/36)、69.0%(58/84)、0.47、71.7%(86/120),58.8%(10/17)、91.3%(94/103)、0.50、86.7%(104/120),42.1%(8/19)、96.0%(97/101)、0.38、87.5%(105/120)和24.0%(6/25)、100%(95/95)、0.24、84.2%(101/120)。临床诊断为痴呆疾病的患者中,常规MRI及MR精神影像检测到典型脑萎缩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8.3%(14/24)、91.7%(22/24)。结论MR精神影像实现了精神疾病脑灰质结构改变的可视化和可量化,尽管尚不能作为单独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诊断,但在提高精神、认知疾病诊断的时效性及客观性方面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精神卫生全程服务的作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在某段时期诊治的200位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并且按照平均分组的方法对这二百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组实验,一百位为干预组,剩余的一百位为对照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前与干预后评分差值的比较,在实施干预之前,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评分并没有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但是在实施不同的服务干预之后,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评分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干预组的下降数据比对照组的数据还要大,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这两组数据之中,干预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评分都要比对照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要高。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精神卫生全程服务都可以缓解治疗的临时症状,也能帮助其快速地恢复身体健康,使生活能够自理和独立,早日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时间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患者危险行为及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4月—2019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以时间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行为发生情况、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危险行为发生情况、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表(PAN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危险行为发生情况、PANSS评分、MoC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时间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能够降低精神分裂患者危险行为发生风险,改善其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临床推广价值高。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和高致残性疾病,预防复发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国内外治疗指南中推荐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为预防复发的重要治疗策略之一,并且目前已积累一定的研究数据。由于治疗指南更新的相对滞后,针对长效针剂的实际临床应用尚不能及时在指南中全面体现。基于此,在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的组织下,由15位精神科专家组成了本共识的专家组,在系统总结长效针剂在精神分裂症全程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基础上,针对临床实践者最关注的长效针剂实际临床应用问题,包括适用患者人群、用法用量、临床应用、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特殊人群使用以及使用全程中的医患沟通要点给予了合理阐述,以期帮助医生在实践中规范合理地应用以改善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简介:目前,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模式。各种治疗模式均经临床证实存在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而大量研究表明:采用两种或以上治疗方式协同的双向或多项治疗模式临床效果最佳。而我国各版的《精神障碍治疗指导原则》和《心理治疗规范》也都对各种模式的治疗方案做了规范和说明。因此,在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尽早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模式的想法和期望,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简介:目的 :评价个性化护理在胆结石手术患者的作用。方法:对我院在2021年2月到2022年12月之间,接收的50例胆结石患者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将其随机分成了两组,每组分别纳入25例患者。在对照组中,采用了常规护理,而在干预组中,采用了个性化护理。结果:在经过不同模式的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 SAS评分显著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总满意度分别为96.00%和76.00%,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差异,干预组更高(P<0.05)。结论:对胆石症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度,使患者的总体状态得到改善,建议在临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情志疗法联合精神运动康复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遵医嘱定时定量使用药物。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干预及一般工娱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情志疗法联合精神运动康复的康复治疗模式。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治疗后,观察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分分别为(50.14±10.34)分、(41.18±7.0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5.68±3.75)分、(64.91±2.9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2、2.14,均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100%(25/25),高于对照组的92%(23/25)(χ2=5.26,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中医情志疗法联合精神运动康复,效果显著,并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睑臃肿的软组织构成及其在上睑成形术中的处理经验。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十六科的单睑伴上睑臃肿女性患者165例,年龄18~40(26.1±6.2)岁。行切开法重睑手术过程中,去除多余皮肤及眼轮匝肌,常规暴露眶隔前壁,观察眼轮匝肌后脂肪及眶隔脂肪容量,对眶隔前壁膨出者全层打开眶隔并探查泪腺。根据软组织的构成情况行眼轮匝肌后脂肪及眶隔脂肪部分去除或调整,泪腺复位联合脂肪瓣转移等手术方法进行综合处理。结果165例患者切口均为一期愈合,随访6~24个月,手术效果稳定,偶见持续轻度疼痛、局部皮肤紧绷感、溢泪、球结膜水肿等均在短期内自行缓解。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上睑成形术中识别上睑臃肿的软组织构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可更好地平衡上睑脂肪组织容量,避免术后复发或黏连形成凹陷,使重睑形态更加自然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