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肠外营养是一种通过静脉输入营养物质来维持身体功能的方法。它通常被用于那些不能通过口服进食或通过肠道摄入足够营养物质的患者,例如胃肠手术后、严重烧伤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等。肠外营养的主要成分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等。这些成分会被混合在一起,然后通过静脉输注到患者体内,如图一所示。通常,肠外营养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注的,因为这种管路可以输注大量的营养物质,并且能够保持长期的输注。
简介:摘要近十年来,慢重症(CCI)已成为全球重症监护病房(ICU)幸存者的常见疾病。随着ICU诊疗技术的进步与集束化治疗的实施,重症患者的早期病死率显著降低,使其幸存于致命性的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但越来越多的幸存者遗留有持续的器官功能不全,难以撤离器官支持而滞留于ICU,成为CCI患者。这些患者经历持续的免疫失调反应,出现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因此,营养不良是CCI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营养支持是CCI治疗手段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营养支持策略主要在于提供足量的热量与蛋白质,辅以合适的促合成制剂促进合成代谢,使用免疫调节剂改善免疫抑制与炎症反应,补充微量营养素加强代谢支持。现从CCI患者的营养评估、热量评估、蛋白评估和其他营养制剂补充方面(如β受体阻滞剂、睾酮和甲基双氢睾酮、免疫营养、维生素)进行综述,从而为CCI的治疗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营养不良是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常见的并发症,合并营养不良的脑瘫患儿需进行临床营养支持,为正确识别脑瘫患儿营养不良及风险,明确营养不良类型及程度,规范营养干预,以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本共识从脑瘫患儿营养风险筛查和评定、吞咽障碍和喂养评估、营养干预及其他营养相关问题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了相应营养支持建议。
简介:由于临床营养理念的发展,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疗法已变成全球瞩目的热点。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人类对营养素在保持危重症病人内稳态的分子机制和生理学作用的认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病人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医疗方案。传统的观点认为,营养支持可以帮助危重症患者缓解应激反应,通过提供外源性能量物质来保持机体稳态。然而,"营养治疗"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即早期肠内营养、合理的宏量和微量营养素供给、精细的血糖调节等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避免机体氧化损伤,并调节整体免疫系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507例肝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进行评估,≥ 3分为有营养风险,并统计营养支持情况。结果507例患者中有营养风险82例(16.2%)。男性和女性有营养风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3%(58/379)比18.8%(24/128),χ2 = 0.838,P = 0.405];原发性肝癌患者和继发性肝癌患者有营养风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0%(63/350)比12.1%(19/157),χ2 = 2.781,P = 0.117];≥60岁患者有营养风险率明显高于<60岁患者[25.9%(62/239)比7.5%(20/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1.819,P<0.01)。有营养风险患者年龄、营养不良发生率和术前营养支持率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患者[(65.3 ± 12.7)岁比(55.9 ± 8.9)岁、13.4%(11/82)比0和24.4%(20/82)比2.6% (11/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营养风险患者和无营养风险患者性别构成、肿瘤来源、术后营养支持率及手术前后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1例营养支持患者中,肠外营养(PN)1例,肠内营养(EN)30例;术后453例营养支持患者中,PN 297例,EN 27例,PN + EN 129例。结论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应注意营养支持。NRS 2002是进行营养评估的有效工具,适用于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风险筛查,可为临床营养治疗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507例肝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进行评估,≥ 3分为有营养风险,并统计营养支持情况。结果507例患者中有营养风险82例(16.2%)。男性和女性有营养风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3%(58/379)比18.8%(24/128),χ2 = 0.838,P = 0.405];原发性肝癌患者和继发性肝癌患者有营养风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0%(63/350)比12.1%(19/157),χ2 = 2.781,P = 0.117];≥60岁患者有营养风险率明显高于<60岁患者[25.9%(62/239)比7.5%(20/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1.819,P<0.01)。有营养风险患者年龄、营养不良发生率和术前营养支持率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患者[(65.3 ± 12.7)岁比(55.9 ± 8.9)岁、13.4%(11/82)比0和24.4%(20/82)比2.6% (11/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营养风险患者和无营养风险患者性别构成、肿瘤来源、术后营养支持率及手术前后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1例营养支持患者中,肠外营养(PN)1例,肠内营养(EN)30例;术后453例营养支持患者中,PN 297例,EN 27例,PN + EN 129例。结论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应注意营养支持。NRS 2002是进行营养评估的有效工具,适用于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风险筛查,可为临床营养治疗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肝胆外科中年及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状况,营养支持应用情况,为制定规范合理的营养支持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5月肝胆外科收治的259例中老年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对其进行调查,统计营养不良、营养支持情况,并测定入院时血清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和t检验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的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57.9%和38.6%。男性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57.2%(87/152)和40.8%(62/152),女性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58.8%(63/107)和35.5%(38/107)。有营养风险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ALB和PA均低于无营养风险组[BMI:(23.06±3.02) kg/m2比(24.12±3.45) kg/m2,t=2.626,P<0.05;ALB:(34.92±6.76) g/L比(40.46±6.76) g/L,t=7.118,P<0.01;PA:(127.20±23.95) g/L比(163.17±24.88) g/L,t=11.739,P<0.01]。有营养风险(150例)和无营养风险(109例)的中老年住院患者中,营养支持率分别为42.0%和11.9%。结论肝胆外科中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营养支持率较低,应引起重视,以有效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改善临床结局。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髋部骨折发病率呈明显递增趋势。高龄患者存在各种基础疾病、器官代偿能力下降等问题,增大手术与麻醉的相关风险,增加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营养不良是导致老年患者髋部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预测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是发生营养不良的高危人群。营养不良可导致不良的临床结局,如增加病死率和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应常规行营养风险筛查;对于存在营养不良或有营养风险者应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并通过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康复状况等预后指标,对营养支持治疗进行评估和优化。目前,作为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主体的骨科医生对于患者的营养状态并不足够重视,许多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接受骨折手术的同时营养不良的状况并未得到改善。因此,加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对于改善其总体预后至关重要。国内关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营养状况的研究起步较晚,许多医疗机构没有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开展常规的营养筛查和积极的营养支持治疗,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方面也缺少相关临床研究与数据统计。鉴于此,介绍目前国内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状况,但由于各地区人种、生活方式、宗教文化、饮食习惯的差异。国外的研究数据并不一定适合国内的患者,为在国内开展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筛查和营养治疗的研究,建立适合中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营养管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方法连续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符合研究标准且签署知情同意的老年住院患者,使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2002)在入院24 h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比较有营养风险和无营养风险患者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握力、瘦体组织、体脂和营养摄入量。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应用状况,并分析营养风险与营养支持的关系。结果共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老年住院患者428例,NRS-2002适用率为100%(428/428)。入院时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7.9%(248/428)。随年龄增加,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增高(χ2值为39.11,P<0.01)。和无营养风险组比较,有营养风险组的体质量(t值为3.405,P<0.01)、体质量指数(t值为2.715, P<0.05)、握力(t值为-0.975,P<0.05)、体脂百分比(t值为2.934,P<0.05)、瘦体组织(t值为1.570,P<0.05)、75%能量摄入达标率(χ2值为22.55,P<0.01)和75%蛋白质摄入达标率(χ2值为22.91,P<0.01)均显著降低。62.5%有营养风险和19.7%无营养风险患者接受了营养支持,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比例平均为1.0∶0.6。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且随年龄增高而增高,不同疾病状态下的老年患者营养状况不同,值得关注。老年患者的营养支持应用存在某些不合理性,需应用基于证据的营养支持指南以改善此状况。
简介:摘要外科疾病和手术创伤应激会引起机体分解代谢,导致炎症、蛋白质分解、氮丢失等;与营养不良相关的肌肉减少症、恶液质、肌肉脂肪浸润等均会导致不良临床结局。营养支持的首要步骤是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相关指南推荐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有营养风险筛查2002、微型营养评定简表和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等,评定工具有主观全面评定和全球(营养)领导人发起的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共识等。由于与临床结局的密切关系,瘦肉体的变化在营养评定中日益受到重视。患者术前存在营养不良,建议术前施行10~14 d的营养支持,方式首选肠内营养,尤其是口服肠内营养;术后营养支持亦首选肠内营养,如肠内营养不达标或不能进行肠内营养时,则应给予补充性肠外营养或全肠外营养。围术期药理营养素的应用仍有不同意见,相关指南共识推荐在大手术后、外科重症肠外营养酌情应用。笔者将结合ESPEN更新的外科指南和围术期营养支持推荐意见,深入阐述围术期营养管理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老年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常规护理联合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后10 d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肠内治疗的老年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应用常规护理联合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