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加压冰敷袋在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4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术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对两组护理前后HSS评分、关节肿胀、疼痛情况、恢复时间及状况和满意度开展调查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肌肉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活动度评分、屈曲畸形评分、稳定性评分、关节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SS各项评分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关节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呈现显著好转趋势。护理后实验组肌肉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活动度评分、屈曲畸形评分、稳定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关节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恢复到45°时间、3 d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改良式加压冰敷袋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护理措施,术后疗效更加优异,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并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加压持续冷疗袋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等距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后采用自制的加压冷疗袋给予持续加压冷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水冰块冷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通过方差分析、双侧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冷疗前和冷疗后6、12、24、48、72 h伤口疼痛评分及两组患者使用止痛药情况。结果术后6、12、24、48、72 h的疼痛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0、22.6、20.5、19.5、18.6,均为P<0.01);观察组术后72 h给予镇痛药物的频次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1, P<0.001)。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自制加压持续冷疗袋的镇痛效果优于传统冰块冰敷的镇痛效果,减少了止痛药物的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TIME"原则与拉合加压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裂开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12月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裂开产妇43例,将2018年1~6月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裂开产妇20例设为对照组,由医生处理伤口;将2018年7~12月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裂开产妇23例设为观察组,由伤口护士应用"TIME"原则与拉合加压治疗伤口,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费用、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裂开通过应用"TIME"原则与拉合加压治疗,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费用患者满意度,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TIME"原则与拉合加压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裂开伤口,方法正确,患者对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费用都满意,减少了患者住院日和住院费用,值得推广到所有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伤口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芒硝、冰片冰敷应用于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6.60±17.11)岁;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5.60±15.04)岁。对照组常规冰袋冰敷,观察组芒硝、冰片冰敷。对比两组肿胀、疼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5 d后肿胀值分别为(20.37±2.44)cm、(20.40±2.43)cm、(20.28±2.37)cm,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3~5 d后VAS评分分别为(4.21±0.86)分、(4.06±0.78)分、(3.57±0.73)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3~5 d局部皮温分别为(34.81±1.10)℃、(34.69±1.11)℃、(34.54±1.1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5 d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硝、冰片冰敷应用于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患者中,可减少患者的肿胀值,降低局部皮温,有效缓解其疼痛程度,并且显著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芒硝多纳敷袋在四肢骨折早期患者中消肿止痛的应用疗效。方法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111例四肢骨折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2组,2018年1—8月入院的患者53例为对照组,使用普通芒硝袋联合冰袋外敷;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入院的患者58例为观察组,使用改良芒硝多纳敷袋局部外敷。观察2组患者伤后72 h内疼痛程度、皮纹症出现时间、重度肿胀出现例数、等待手术时间、患者使用的依从性和舒适性。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程度、皮纹症出现时间、等待手术时间、重度肿胀出现例数分别为(1.8 ± 0.7)分、(4.5 ± 1.2)d、(5.7 ± 1.2)d、1例,均低于对照组的(2.2 ± 0.8)分、(6.0 ± 1.5)d、(6.5 ± 1.4)d、19例,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6、-5.6、-3.3,χ2值为21.8,均P<0.05)。观察组的总依从率为82.76%(48/58),高于对照组的56.60%(3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34,P<0.05)。观察组的舒适度为82.76%(48/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7%(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9.8,P<0.05)。结论改良芒硝多纳敷袋在四肢骨折早期患者中的应用能减轻肢体肿胀,减少皮肤水疱出现,达到止血止痛的作用,缩短等待手术时间,同时提高患者使用的依从性和舒适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芒硝多纳敷袋在四肢骨折早期患者中消肿止痛的应用疗效。方法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111例四肢骨折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2组,2018年1—8月入院的患者53例为对照组,使用普通芒硝袋联合冰袋外敷;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入院的患者58例为观察组,使用改良芒硝多纳敷袋局部外敷。观察2组患者伤后72 h内疼痛程度、皮纹症出现时间、重度肿胀出现例数、等待手术时间、患者使用的依从性和舒适性。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程度、皮纹症出现时间、等待手术时间、重度肿胀出现例数分别为(1.8 ± 0.7)分、(4.5 ± 1.2)d、(5.7 ± 1.2)d、1例,均低于对照组的(2.2 ± 0.8)分、(6.0 ± 1.5)d、(6.5 ± 1.4)d、19例,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6、-5.6、-3.3,χ2值为21.8,均P<0.05)。观察组的总依从率为82.76%(48/58),高于对照组的56.60%(3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34,P<0.05)。观察组的舒适度为82.76%(48/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7%(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9.8,P<0.05)。结论改良芒硝多纳敷袋在四肢骨折早期患者中的应用能减轻肢体肿胀,减少皮肤水疱出现,达到止血止痛的作用,缩短等待手术时间,同时提高患者使用的依从性和舒适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手术切口采用无菌手术膜预真空脐部加压包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月太和县人民医院行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患者43例,年龄17~43岁。根据患者术后切口处理方式分为两组,脐部切口采用预真空加压包扎者22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无菌敷贴包扎者21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采用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分别于术后1、12、24 h进行疼痛评分,观察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24 h根据切口敷料浸血面积评估切口渗血程度,以及患者术后1周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有无脐疝、切口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MI、孕次、产次、停经时间、腹腔积血量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12、24 h疼痛NRS评分分别为(5.4±1.0)、(3.9±1.2)、(2.1±0.9)分,低于对照组的(6.9±1.2)、(5.2±1.4)、(3.6±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41、3.262、5.162,P值均<0.01)。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为(11.0±4.5)h,早于对照组的(15.1±5.0)h;术后24 h切口渗血程度轻于对照组;术后1周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22、H=2.671、H=6.354, P值均<0.01)。术后4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7 d~6个月,平均(108±14)d。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脐疝、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患者,术毕采用无菌手术膜预真空脐部加压包扎,可以缓解术后疼痛,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加速术后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囊袋内及囊袋外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微创复位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0月至2020年7月福建省立医院囊袋外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16例(18眼),囊袋内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5例(5眼),同期就诊于福建龙岩人民医院囊袋外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2例(2眼),共23例(25眼)。其中5眼采用外路法人工晶状体襻-囊袋巩膜缝线固定复位术,20眼采用外路法人工晶状体襻巩膜缝线固定复位术。结果术中2眼出现少量前房积血,术后5~7 d自行吸收,无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或眼压升高等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0.3~0.4者6眼,≥0.5者5眼,其余9眼因伴有视网膜疾病视力极差,但也有明显提高。术后随访3个月~4年,所有患者的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稳定。结论囊袋内及囊袋外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微创复位术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钩状薄钢板加压技术和普通加压方法治疗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并完整随访的43例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患者资料。男42例,女1例;年龄13~17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试验组9例(使用钩状薄钢板加压技术)和对照组34例(使用单纯空心螺钉或结合1/3管型钢板固定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膝关节最大弯曲度、Böstman评分及复课人数,以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Böstman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1个月试验组的膝关节最大活动度[90.0°(85.0°, 102.5°)]、Böstman评分[21.0 (18.5, 21.0)分]和复课人数(7例)均优于对照组[22.5°(15.0°, 30.0°)、11.0 (10.0, 13.0)分、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2.7±0.5)个月vs. (2.8±0.5)个月)、Böstman评分[30.0 (30.0, 30.0)分vs. 30.0 (30.0, 30.0)分]及并发症发生患者数(1例vs. 2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纯空心螺钉或结合1/3管型钢板固定技术,钩状薄钢板加压技术固定治疗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效果更好,允许开展早期功能锻炼,可缩短患者术后制动的时间,使青少年患者获得更好的早期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实施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后储袋功能状况和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南京大学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UC数据库中111例行IPAA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问卷调查患者储袋功能评分(PFS)和克利夫兰总体生活质量评分(CGQL),并根据PFS中位评分7分将患者分为储袋功能较好组(PFS≤7)和储袋功能较差组(PFS>7)。单因素分析用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多因素分析用于探讨PFS的影响因素。结果111例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46例。中位PFS为7.0(3.0 ~ 10.0),储袋功能较好组63例,储袋功能较差组48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与储袋功能较好组相比,储袋功能较差组的IPAA术前病程更长[44.5(21.0 ~ 86.0)个月比14.0(5.0 ~ 70.0)个月,P = 0.005],术后随访时间更短[16.0(7.0 ~ 28.8)个月比26.0(15.0 ~ 39.0)个月,P = 0.020],储袋炎比例较高(29.1%比12.9%,P = 0.031)。多因素分析发现储袋炎(OR = 3.251,95%CI:1.168 ~ 9.045,P = 0.024)和术后随访时间(OR = 0.974,95%CI:0.951 ~ 0.997,P = 0.030)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患者的中位CGQL为0.77(0.67 ~ 0.87),手术满意程度评分为9.0(8.0 ~ 10.0),CGQL与PFS具有相关性(rs = -0.376,P<0.001)。结论IPAA术后大多数患者的恢复较好,手术满意程度较高,术后较好的储袋功能对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腹部加压条件下金标引导的肝脏病灶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移动度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6—2019年间结直肠癌肝脏寡转移及原发性肝癌患者20例,均在腹部加压条件下行SBRT。定位前于病灶周围2 cm内植入1~3枚金标,所有患者均采用4DCT模拟定位,根据呼吸信号重建出0%~90%呼吸周期CT图像,并获取每次放疗前锥形束CT验证图像。将肝脏分为3个部分:肝门静脉主干2 cm内、肝门静脉主干2~5 cm、肝门静脉主干5 cm外肝脏,评价不同部位病灶的移动度范围。结果整体肝脏平均分次内移动度在头脚、腹背、左右方向分别为(2.63±2.81)、(1.35±1.23)、(0.76±0.88) mm,平均分次间移动度分别为(3.45±3.06)、(2.64±2.60)、(2.23±2.07) mm,不管是分次内或分次间移动度均表现为头脚方向>腹背方向>左右方向(均P<0.001)。不同部位病灶移动度不同,距离门静脉越远分次内移动度越大,距离门静脉越近病灶移动度越小(均P<0.05)。为覆盖95%整体人群置信区间,内靶区(ITV)边界范围需在左右、腹背、头脚方向分别外扩3.9、5.2、7.9 mm;不同位置病灶外扩范围并不相同,距离门脉2 cm内分别外扩4.3、4.4、6.1 mm,距离门脉5 cm外分别外扩3.5、7.3、9.7 mm。所有位置病灶均以头脚方向动度最显著。同时病灶距离门静脉越远头脚方向外扩范围越大,门脉周围5 cm外病灶在腹背方向外扩范围也大于5 cm内病灶。结论不同位置的肝脏病灶ITV外扩边界不同,需个体化外扩ITV边界范围。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发生于左侧大脑中动脉环形动脉瘤1例。患者女,39岁,头颅CT平扫示左侧大脑中动脉走行区见团片状密度增高影,左外侧裂池及邻近脑沟内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血管成像、MR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见一巨大环形动脉瘤。术中证实为巨大囊状动脉瘤伴中心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