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腹部加压条件下金标引导的肝脏病灶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移动度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6—2019年间结直肠癌肝脏寡转移及原发性肝癌患者20例,均在腹部加压条件下行SBRT。定位前于病灶周围2 cm内植入1~3枚金标,所有患者均采用4DCT模拟定位,根据呼吸信号重建出0%~90%呼吸周期CT图像,并获取每次放疗前锥形束CT验证图像。将肝脏分为3个部分:肝门静脉主干2 cm内、肝门静脉主干2~5 cm、肝门静脉主干5 cm外肝脏,评价不同部位病灶的移动度范围。结果整体肝脏平均分次内移动度在头脚、腹背、左右方向分别为(2.63±2.81)、(1.35±1.23)、(0.76±0.88) mm,平均分次间移动度分别为(3.45±3.06)、(2.64±2.60)、(2.23±2.07) mm,不管是分次内或分次间移动度均表现为头脚方向>腹背方向>左右方向(均P<0.001)。不同部位病灶移动度不同,距离门静脉越远分次内移动度越大,距离门静脉越近病灶移动度越小(均P<0.05)。为覆盖95%整体人群置信区间,内靶区(ITV)边界范围需在左右、腹背、头脚方向分别外扩3.9、5.2、7.9 mm;不同位置病灶外扩范围并不相同,距离门脉2 cm内分别外扩4.3、4.4、6.1 mm,距离门脉5 cm外分别外扩3.5、7.3、9.7 mm。所有位置病灶均以头脚方向动度最显著。同时病灶距离门静脉越远头脚方向外扩范围越大,门脉周围5 cm外病灶在腹背方向外扩范围也大于5 cm内病灶。结论不同位置的肝脏病灶ITV外扩边界不同,需个体化外扩ITV边界范围。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环状软骨加压联合腹部加压预防腹腔镜术后胃肠胀气的效果,探讨腹腔镜手术病人胃肠胀气的便捷有效预防措施。方法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间的20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给予放置胃管,B组给予腹部加压,C组给予环状软骨加压,D组给予环状软骨加压联合腹部加压。四组均采取常规麻醉诱导,充入二氧化碳之后根据腹腔镜所见评估各组胃肠胀气情况。结果A组和D组优良率均明显高于B、C组(P<0.05),且A组与D组相比,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环状软骨加压联合腹部加压预防腹腔镜手术患者胃肠胀气,方法简便并且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加压摄片技术在儿童隐形脊柱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遗尿症的125例患儿(男72例,女53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10岁,平均5.2岁)先进行常规X线腰、骶椎正位摄片检查,之后进行腹部加压后透视下点片摄取腰、骶椎正位片。摄片完成后,分别对非加压片和加压片进行阅片诊断腰、骶椎病变情况,对两种摄片方法的阳性显示率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结果非加压时发现隐性脊柱裂(阳性)53例(42.4%),阴性结果72例(56.7%);加压后显示阳性结果80例(64%),阴性结果45例(36%)。两种方法阳性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4.21,P<0.05),加压后摄片阳性率高于非加压摄片。结论腹部加压摄片技术能有效提高儿童隐形脊柱裂的阳性显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极早期宫外孕应用腹部加压法、阴道阴道超声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经病理确诊的60例宫外孕患者临床资料,先受检于腹部超声,再行腹部加压联合阴道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超声图像及诊断效果。结果腹部加压联合阴道超声的包块、包块血流信号、孕囊样结构、原始心管搏动的检出率比腹部超声的高(P<0.05);腹部加压联合阴道超声诊断的准确率80.00%比腹部超声的56.67%高,漏诊率5.00%比腹部超声的18.33%低(P<0.05)。结论宫外孕行腹部加压、阴道超声联合诊断可提高早期检出率,减少漏诊,且声像图清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TIME"原则与拉合加压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裂开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12月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裂开产妇43例,将2018年1~6月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裂开产妇20例设为对照组,由医生处理伤口;将2018年7~12月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裂开产妇23例设为观察组,由伤口护士应用"TIME"原则与拉合加压治疗伤口,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费用、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裂开通过应用"TIME"原则与拉合加压治疗,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费用患者满意度,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TIME"原则与拉合加压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裂开伤口,方法正确,患者对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费用都满意,减少了患者住院日和住院费用,值得推广到所有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伤口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与普通加压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采取普通加压接骨板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锁定加压接骨板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综合评价骨折愈合效果。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WOMAC评分、Lysholm评分及IKDC总积分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合优良率为81.25%,对照组愈合优良率为68.75%;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提高胫骨的支撑功能、促进骨折愈合及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治疗质量优于普通加压接骨板。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四维CT(4DCT)探讨腹部加压对周围型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SBRT)靶区位移幅度、靶区体积大小及外扩边界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拟行SBRT的周围型肺部肿瘤患者,CT模拟定位时依次完成腹部加压3DCT、腹部加压4DCT(4DCTcom)、自由呼吸4DCT(4DCTfree)扫描,并于照射前行腹部加压锥形束CT(CBCTcom)扫描。4DCT图像重建生成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在上述图像上分别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并重建肿瘤内大体靶体积(IGTV),在IGTV MIPcom基础上分别均匀外扩5、4、3 mm构建计划靶区(PTV)MIPcom。按所在肺叶位置将肿瘤分为全组、肺上中叶组和肺下叶组。结果对于全组肿瘤靶区,与自由呼吸状态比较,加压使靶区中位三维运动矢量减少30.92%;对于肺上中叶和下叶靶区,加压分别使靶区中位三维运动矢量增加3.42%和减少18.80%。无论全组还是上中叶或是下叶组,肿瘤各方向位移及三维运动矢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加压使IGTV的体积显著减少,IGTV MIPcom、IGTV MIPfree和IGTV10com、IGTV10free中位体积分别为4.01、5.36 cm3和6.59、7.65 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5、-3.14,P<0.01)。PTV MIPcom外扩5 mm时IGTV CBCTcom对PTV MIPcom的包含度为100%,外扩4、3 mm时包含度≥95%的比例分别为100%、83.33%。结论腹部加压技术改变了患者呼吸模式,减少腹式呼吸的同时增加了胸式呼吸;IGTV MIP和IGTV10的体积减小,为SBRT患者PTV的缩小创造了条件;临床上采用腹部加压技术实施SBRT时基于4DCT的IGTV外扩4 mm形成的PTV显示了临床精准放疗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