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例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患者的病历资料。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表现为腹痛、腹泻等症状。该病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和结肠检查结果。腹部CT检查可见肠壁弥漫性水肿、增厚,邻近肠系膜和肠壁周围血管广泛钙化等典型征象。结肠下可见以右半结肠为主的肠黏膜呈淤青色改变,黏膜充血、水肿,并有糜烂、溃疡形成,肠壁增厚、僵硬,结肠袋消失,同时可见迂曲静脉。熟悉和掌握该病的临床特征和下表可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诊、误诊。

  • 标签: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 临床特征 内镜表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查指标对预测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后下表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确诊U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前后下出血、血管纹理、糜烂和溃疡程度分别分为进展[治疗后溃疡性结肠炎下严重程度指数(UCEIS)评分高于治疗前]组和未进展(治疗后UCEIS评分不高于治疗前)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分析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对预测UC治疗后下表的意义。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按治疗前后下出血严重程度分为进展组(12例)和未进展组(56例),进展组患者的基线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体积均高于未进展组[(375.58±154.30)×109/L比(288.22±103.76)×109/L、(9.29±1.13) fL比(8.52±1.29) f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0、2.08,P=0.019、0.049)。按治疗前后下血管纹理改变分为进展组(9例)和未进展组(59例),进展组患者的基线血小板体积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未进展组[(9.58±1.18) fL比(8.54±1.26) fL、(41.49±5.08) g/L比(36.63±6.14) g/L],基线CRP低于未进展组[2.26 mg/L(0.95 mg/L)比8.64 mg/L(26.08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2.32, z=-2.27;P=0.022、0.047、0.045)。按治疗前后下糜烂和溃疡严重程度分为进展组(16例)和未进展组(52例),进展组患者的基线CRP和ESR均低于未进展组[2.21 mg/L(5.26 mg/L)比10.63 mg/L(29.97 mg/L)、14.50 mm/1 h(15.25 mm/1 h)比17.00 mm/1 h(11.00 mm/1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64、-2.42,P=0.001、0.020)。基线血小板计数评估UC治疗后下出血进展的最佳临界值为336×109/L(灵敏度=0.636,特异度=0.852,曲线下面积=0.698);基线CRP评估UC治疗后下糜烂和溃疡进展的最佳临界值为3.44 mg/L(灵敏度=0.750,特异度=0.727,曲线下面积=0.727)。结论UC患者基线血小板体积、血清白蛋白和ESR对UC患者治疗后下黏膜变化有提示意义,基线血小板计数和CRP可预测UC患者的疗效。

  • 标签: 结肠炎,溃疡性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体积 血清白蛋白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的结肠下表,分析U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178例经结肠诊断的UC患者的病历资料,查阅并记录UC患者在结肠检查下的表现及临床特征,记录并比较不同病情程度UC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临床特征与UC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经结肠检查发现,178例患者病变均呈连续性分布,其中黏膜充血、水肿、有颗粒状改变145例;有浅表、多发密集糜烂及溃疡形成124例;伴假性息肉形成35例。178例UC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腹泻伴黏液脓血便,其次是腹痛、食欲减退,共10例发生肠外表现。重度组结肠型占比、黏膜活检病变分级为Ⅲ级占比、血清白蛋白(ALB)下降率均高于轻度组(P均<0.05);而轻度组与中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程度UC患者年龄、病程等其他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病变范围、黏膜活检病变分级、ALB下降均与病情程度存在一定联系(P<0.05)。结论UC结肠下以黏膜充血、水肿、有颗粒状改变等表现为主,常见临床表现为腹泻伴黏液脓血便,其次是腹痛,病情以轻中度多见,轻度以直肠型为主,重度以结肠型为主,且UC患者病变范围、黏膜活检病变分级、ALB下降均与病情程度存在一定联系。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镜 病情程度 黏膜活检病变分级 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腺瘤的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下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20年1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5例胆总管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EUS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胆总管腺瘤EUS下表为均质中等或中低回声软组织团块,边界清晰,动态观察可见腺瘤于胆管内漂浮,但不可移动。15例患者EUS与病理诊断符合14例,诊断符合率为93.3%。1例患者由于胆汁淤积误以为病变可移动而被EUS诊断为胆泥团。1例患者胆总管有2处孤立腺瘤,分别位于胆总管中段及下段,其余均为单发腺瘤。腺瘤位于胆总管下段9处,位于壶腹部4处,位于胆总管上段2处,位于胆总管中段1处;病理为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瘤变7处,局部恶变4处;绒毛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瘤变6处,局部恶变3处;绒毛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瘤变2处;乳头状腺瘤1处。结论EUS有助于胆总管腺瘤的定性诊断,可作为提高胆总管腺瘤诊断准确率的重要技术方法。

  • 标签: 胆总管 腺瘤 腔内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1例63岁女性患者因左腹疼痛半年入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体格检查示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墨菲征阴性。腹部影像学和CT小肠造影检查均提示空肠炎性病变,给予IBD诊断性治疗后症状未缓解。行小肠检查后活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为空肠血吸虫病。患者接受抗血吸虫、保护肠黏膜等对症治疗后腹痛症状缓解。

  • 标签: 血吸虫病 空肠溃疡 虫卵 腹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下表对重症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诊断的辅助作用。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疑似IPA患者。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均按照《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的分级标准诊断,符合者纳入IPA组,不符合者上述诊断或其他病原体感染者纳入非IPA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治疗前后支气管下气管和支气管黏膜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半乳甘露聚糖肽抗原检测(GM试验)和病原学培养结果。比较各组患者基线情况、支气管下表与胸部CT表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最终142例疑似IPA患者纳入分析,按照IPA分级诊断标准,确诊12例,临床诊断77例,拟诊22例,非IPA 31例。142例患者中有支气管下典型气道黏膜损伤表现者60例,其中确诊患者7例(58.3%),临床诊断52例(67.5%),拟诊1例(4.5%),而非IPA者无一例有损伤表现。IPA患者中分别有12例确诊(100%)、73例临床诊断(94.8%)和21例拟诊(95.5%)者进行了胸部CT检查,多为斑片状或条索状密度增高影等非特异性胸部CT表现,具有典型IPA胸部CT表现(晕轮征和空洞或新月征)者分别为确诊组3例(25.0%)、临床诊断组7例(9.0%)、拟诊组0例(0%)。确诊及临床诊断的89例患者中有支气管下气道黏膜损伤表现且复查≥3次者35例,均进行了抗曲霉菌治疗,其中16例存活,19例死亡。存活组患者支气管下黏膜损伤表现逐渐减轻、临床表现逐步好转;死亡组患者中有16例支气管下气道黏膜损伤恶化。结论重症患者支气管下气道黏膜损伤的特异性表现对IPA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在重症患者不能及时进行病理或胸部CT检查的情况下,动态观察气道黏膜损伤改变是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评估抗真菌治疗效果和IPA预后的简单辅助方法。

  • 标签: 支气管镜检查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侵袭性气管支气管曲霉菌病 肺泡灌洗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超声表现下治疗效果。方法纳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内下治疗的27例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超声表现、病理特征及下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的病变下表为黏膜下隆起,超声检查示病变长径(0.69±0.44)cm(0.32~2.00 cm),来源于黏膜下层14例(51.9%)、黏膜肌层8例(29.6%)、黏膜层5例(18.5%),诊断准确率92.0%。行内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6例,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21例,ESD术后出血发生率4.8%。术后病理为G1级20例(74.1%),G2级6例(22.2%),G3级伴淋巴管癌栓1例(3.7%)。术后随访3~36个月总生存率96.3%,对于局限于黏膜下层以内、无脉管浸润的G1、G2级神经内分泌瘤患者,EMR术后复发率较ESD高(33.3%比0,P=0.042);EMR与ESD术后出血、穿孔并发症及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可用于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术前诊断,对2 cm以内、黏膜下层以内、无脉管浸润的G1、G2级胃肠神经内分泌瘤ESD治疗复发率低于EMR。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腔内超声检查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胃错构瘤性翻性息肉是一种罕见疾病,下一般难以诊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确诊了3例胃错构瘤性翻性息肉,其中2例患者下表为黏膜下隆起,超声提示起源于黏膜下层或黏膜肌层,呈混杂回声,可见无回声区,拟诊平滑肌瘤或间质瘤;1例表现为带蒂息肉。通过分析3例患者、超声及病理特征,并查阅文献进行总结。

  • 标签: 错构瘤 息肉 胃错构瘤性内翻性息肉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作者: 张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世界》2019年12期
  • 机构:威远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四川内江642450
  • 简介:消化系统疾病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比如胃炎、结肠炎、胃食管反流、胰腺炎、胃溃疡等,都是目前发病风险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消化不良,减弱患者的食欲,降低其生活质量。若耽误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可能引起癌症。因此,早诊断、早干预治疗,把疾病对身体的危害降到最低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临床多采用消化进行诊断,特别是超声技术的出现,在降低误诊率、错诊率、漏诊率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 标签: 消化内镜;诊断新技术;超声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食管异物致继发性食管气管瘘(TEF)的临床特点、表现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21例继发性TEF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异物类型、瘘管并发症、处理方法及临床预后。结果21例食管异物主要为扣式电池(7例,33.33%)、枣核(4例,19.05%)、不规则铁片(3例,14.29%)、动物骨片(3例,14.29%)、游戏币(2例,9.52%)、鱼刺(2例,9.52%);异物均于下取出,术中发现食管穿孔并TEF 17例(80.95%),术后2周内食管穿孔并TEF 4例(19.05%),无死亡病例。瘘口大小;瘘口≤5 mm者13例(61.90%),瘘口>5 mm及≤10 mm者4例(19.05%),瘘口>10 mm者4例(19.05%)。处理方式:胃管引流及鼻空肠营养管支持治疗10例(47.61%),胃造瘘及空肠造瘘营养管支持治疗4例(19.05%),外科手术修补4例(19.05%),下钛夹缝合3例(14.29%)。愈合时间:3个月5例(23.81%),5个月6例(28.57%),8个月4例(19.05%),12个月2例(9.52%)。结论儿童继发性TEF因特殊异物嵌顿压迫食管所致,下微创技术创伤小且有效,应尽早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及干预处理。

  • 标签: 食管气管瘘,继发性 食管异物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HH)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其与中医证型、胃镜下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中心确诊的HH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临床信息,完成中医体质、中医证型判定及胃镜下表分类,进行分析。结果300例HH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不完全相同(χ2=88.140,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气郁质(58例)、气虚质(56例)、湿热质(51例)、痰湿质(45例)、阳虚质(27例)、阴虚质(21例)、平和质(17例)、血瘀质(17例)、特禀质(8例);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分型存在明显的属性关联(χ2=129.753,P<0.05),其中肝胃郁热证与湿热质、阴虚质对应;脾胃湿热证与痰湿质对应;脾胃虚寒证与阳虚质、气虚质对应;气郁痰阻证与血瘀质、气郁质对应;气虚血瘀证与气虚质对应;胃镜下表与中医体质存在明显的属性关联(χ2=123.189,P<0.05),其中无食管炎与阳虚质、气虚质、平和质、痰湿质对应;反流性食管炎A级与湿热质、气郁质对应,B级与湿热质、气郁质对应,C级无明显对应关系,D级与阴虚质对应。结论HH患者的中医体质以气郁质、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为多见,且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胃镜下表有明显相关性。

  • 标签: 疝,食管裂孔 体质 医学,中国传统 中医证型 胃镜检查 相关性
  • 简介:摘要随着的改进和超声成像技术的进步,超声(endoscopic ultrasound,EUS)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也可为临近的组织和器官进行微创介入治疗。目前,EUS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已成为部分胆胰疾病的可选治疗方案。本文对2021年12月发表的欧洲消化学会制定的治疗性EUS指南进行解读,旨在阐明EUS引导下胰胆管穿刺引流、胆囊穿刺引流、胃空肠吻合等治疗性EUS技术的适用条件、技术方法和疗效差异,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

  • 标签: 超声检查 治疗性超声内镜 指南 适应证
  • 简介:摘要我国消化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医师培训发展相对缓慢,未形成与人民诊疗需求相适应的医师培训体系。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均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医师培训体系,对我国内医师培训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学习国际先进理念,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实现医师培训统一报名准入、管理部署、课程学习、考核认证、监督质控,系统性地培养一大批合格、优秀的消化医师,是提升我国新时代消化诊疗水平的必由之路。本文就医师成长轨迹,合格、优秀医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和国内外消化医师培训进展作一述评。

  • 标签: 内窥镜 在职培训 消化内镜医师 培训模式 培训体系
  • 简介:摘要指(趾)甲类疾病病因多样,临床表现类似。皮肤为无创检查,可通过观察甲小皮、甲皱襞、甲板等部位,快速、全面地观察早期病甲的变化,可用于甲病的诊断及治疗或手术效果评价。本文结合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明确诊断的指(趾)甲类疾病的皮肤表现,总结常见甲病的皮肤表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甲病的认识。

  • 标签: 指(趾)甲疾病 甲癣 甲剥离 皮肤镜检查 甲银屑病 甲黑线
  • 简介:摘要痔病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其中内痔占痔病的绝大部分。消化在内痔的治疗中优点众多,不仅图像清楚,操控灵活,操作准确,还可以根据内痔程度选择倒和顺治疗,是优先选择的替代手术治疗方式。本文回顾了我国内痔微创治疗,尤其是消化微创治疗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硬化疗法 套扎治疗 消化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应用白光联合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评估浅表胃癌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经胃镜病理确诊的浅表胃癌患者资料,将术前白光及EUS资料完整,并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4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医师对白光判读结果的自信与否,将患者分为白光确定组(47例)和白光不确定组(37例),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评估白光及EUS对浅表胃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及对治疗决策的影响。结果白光和EUS判断浅表胃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率分别为73.8%(62/84)和81.0%(68/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白光确定组白光判断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为93.6%(44/47),高于白光不确定组的48.7%(18/37)(χ2=21.656,P<0.001)。84例患者中20例(23.8%)被白光高估浸润深度,其中8例(40.0%)经EUS修正诊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变表面不规则(OR=5.076,95%CI:1.628~15.821,P=0.005)、病变边缘显著隆起(OR=3.831,95%CI:1.238~11.857,P=0.020)和病理类型是未分化型癌(OR=6.887,95%CI:1.882~25.204,P=0.004)是影响读图医师信心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浅表胃癌,白光确定病变浸润深度者,白光诊断准确率高;白光不确定浸润深度者,联合EUS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利于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胃肿瘤 内窥镜检查,胃肠道 肿瘤分期 内镜超声检查 早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普通与超声对异位胰腺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漯河市中心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经病理诊断为异位胰腺的患者60例,观察异位胰腺在普通、超声下的表现,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异位胰腺诊断的病理符合率,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普通胃镜下诊断为异位胰腺31例(51.67%),间质瘤20例(20.33%),脂肪瘤和息肉分别为5例(8.33%)和4例(6.67%),其病理符合率为51.67%;其主要发生部位为胃部52例(86.67%),其中发生在胃体下部3例,发生在胃窦49例,另外8例(13.33%)发生在十二指肠,形态上在管口区见脐样凹陷31例(51.67%),呈球形隆起17例(28.33%),呈不规则隆起8例(13.33%)。超声胃镜诊断为异位胰腺49例(81.67%),其中脂肪瘤和息肉分别为7例(11.67%)和2例(3.33%),病理符合率为81.67%,在超声胃镜下主要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及混合回声,部分亦可表现为高回声,各层均可发生,主要位于黏膜下,其中低回声43例(71.37%),另外表现为超高回声和高回声分别为10例(16.67%)和7例(11.67%),49例(91.67%)位于黏膜下。结论异位胰腺在超声胃镜下病理符合率高于普通胃镜,两者联用可为异位胰腺术前诊断提供有效帮助。

  • 标签: 胰腺 异位 普通内镜 超声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患者复查依从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普查方式,通过问卷调查联合电话回访采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院行ESD治疗的患者资料,问卷调查时间从2019-05-01开始,截至2020-07-31。整理分析患者复查依从性的现状及影响患者复查的原因,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寻找影响复查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到413例患者的调查问卷,其中331例(80.1%)复查依从性好,82例(19.9%)复查依从性差。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构成(χ2=4.68,P=0.034)、病变性质构成(χ2=10.10,P=0.002)、文化程度构成(χ2=4.00,P=0.049)、可支配收入构成(χ2=7.00,P=0.009)、工作状况构成(χ2=11.29,P=0.004)、医疗保险种类构成(χ2=13.59,P=0.001)影响患者复查依从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同种类的医疗保险下,黏膜下病变患者比黏膜病变患者达到依从性好的可能性更低(P<0.001,OR=0.383,95%CI:0.227~0.644);在相同的病变性质下,城镇医疗保险患者比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患者达到依从性好的可能性更高(P<0.001,OR=2.938,95%CI:1.696~5.090)。结论ESD术后患者复查的依从性与病变性质、医疗保险种类和对疾病认知密切相关。黏膜下病变患者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患者更有可能依从性不佳,应多加重视;同时,加强患者疾病认知教育,对提高复查依从性非常必要。

  • 标签: 内窥镜检查,消化系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复查 依从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