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通(POBA)和药物涂层(DCB)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共7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均行腔内介入手术,其中观察组采用POBA和DCB治疗,对照组则采用DCB治疗,比较两组靶血管一期通畅率、靶病变血运重建率、手术前后最小管腔直径和踝肱指数(ABI)水平、术后随访Rutherford分级、术后随访晚期管腔丢失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5.71%(30/35)比62.86%(22/35)、80.00%(28/35)比48.57%(17/35)],P<0.05;观察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57%(3/35)比28.57%(10/35)],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最小管腔直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术前[(3.20 ± 0.66) mm比(1.53 ± 0.38)和(0.45 ± 0.09) mm、(2.97 ± 0.60) mm比(1.40 ± 0.35)和(0.45 ± 0.0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AB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前(0.86 ± 0.17比0.63 ± 0.09和0.24 ± 0.06、0.82 ± 0.14比0.60 ± 0.08和0.24 ± 0.06),P<0.05;观察组晚期管腔丢失量和术后12个月Rutherford分级>3级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42 ± 0.10) mm比(1.59 ± 0.32) mm、17.14%(6/35)比57.14%(20/35)];同时观察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CB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POBA,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性 下肢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Rotarex减容联合药物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手术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友谊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9月经Rotarex减容联合药物治疗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34例患者,病变长度(216.7±110.0)mm,病程(169.3±303.0)d。其中原发性病变14例(41.18%),支架内闭塞8例(23.53%),原发性病变+支架内闭塞11例(32.35%),原发性病变+人工血管血栓形成1例(2.94%)。技术成功率97.06%(33/34),辅助置管溶栓(CDT)后技术成功率100%。切除后残余病变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30例(88.24%),后行支架置入6例(17.65%)。临床成功率97.06%(33/34)。术中远端血管栓塞2例(5.88%),无穿刺点出血、动脉破裂。术后踝肱指数(0.86±0.13)明显高于术前(0.40±0.28)(t=8.851, P<0.01)。术后一期通畅率3个月94.12%(32/34),6个月87.88%(29/33),12个月75.76%(25/33)。围手术期无死亡,随访期无踝关节以上截肢,免于临床驱动靶病变重建率93.94%。结论Rotarex减容联合药物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外科手术 下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中不同直径扩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9月收治的100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进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 mm预扩组和5 mm预扩组,每组5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血管残余狭窄率、手术前后心率血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4 mm预扩组术前血管狭窄率为(84.8±8.6)%,术后血管残余狭窄率为(12.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mm预扩组术前血管狭窄率为(82.1±8.0)%,术后血管残余狭窄率为(6.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mm预扩组术后血管残余狭窄率显著低于4 mm预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mm预扩组术后收缩压较术前下降(19.8±22.3) mmHg,心率减慢(11.0±9.7)次/min;5 mm预扩组术后收缩压较术前下降(14.0±28.5) mmHg,心率减慢(7.0±10.8)次/min;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 mm预扩组患者共28例发生并发症,5 mm预扩组共25例发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直径在颈动脉重度狭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均安全、有效,5 mm预扩对血管狭窄的短期改善作用优于4 mm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球囊预扩张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药物涂层(DCB)与普通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支架术后再狭窄(ISR)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本院血管外科收治的下肢ASO支架术后ISR患者43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行DCB血管成形术18例为DCB组,行普通血管成形术(SAB)25例为SAB组,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及主要不良事件(MAE)发生情况、靶病变血管通畅率、临床驱动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CD-TLR)率以及Rutherford分级,测定踝肱指数(ABI)、血浆P选择素、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结果DCB组与SA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DCB组的Rutherford 分级≥2级率均低于SAB组(P<0.05)。术后6、24 h和2周,DCB组的血浆ET-1低于SAB组,高于SAB组(P<0.05),但P选择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6和12个月,2组的ABI值均升高,且术后6、12个月时DCB组高于SAB组(P<0.05)。术后6、12个月,DCB组的管腔丢失明显低于SAB组(P<0.05)。术后6、12个月,DCB组的靶血管通畅率为100.00%、88.89%,高于SAB组的72.00%、52.00%(P<0.05);DCB组的CD-TLR率为11.11%,低于SAB组的48.00%(P<0.05)。结论DCB治疗下肢ASO支架术后IRS疗效优于SAB。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支架 药物涂层球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动脉扩张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朝阳医院进行过至少1次BPA治疗并行肺动脉压力测定,已充分抗凝治疗3个月,不能手术的CTEPH患者38例,其中男12例,女26例,中位年龄58.5(52.5,66.0)岁。采集患者基线资料及每次BPA前的WHO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结果38例患者共进行95次BPA治疗。行BPA前mPAP为50(43,56)mmHg(1 mmHg=0.133 kPa),行至少1次BPA后mPAP为41(32,50)mmHg(P<0.001)。17例患者完成3~5次BPA,mPAP由50(42,55)降至34(28,49)mmHg(P<0.01)。15例患者的PVR从852(583,1140)dyn·s·cm-5降至496(406,802) dyn·s·cm-5(P<0.01)。BPA前WHO功能分级Ⅰ/Ⅱ级患者13例,Ⅲ/Ⅳ级患者25例,BPA治疗后WHO功能分级Ⅰ/Ⅱ级患者29例,Ⅲ/Ⅳ级患者9例(P<0.001)。BPA后6 min步行距离从360(290,442)m增加至449(376,505)m(P<0.05)。肺灌注Meyer评分从0.54(0.53,0.58)降至0.50(0.44,0.58,P<0.001)。21例患者的NT-proBNP从1 285(606,2 794)ng/L降至472(148,745)ng/L(P<0.05)。右心室基底内径由术前的54(41,54)mm降至42(34,49)mm(P<0.001)。6例次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6/95)。结论对于不能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的CTEPH患者,BPA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改善肺灌注及右心功能,且安全性高,是CTEPH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割治疗高压扩张失败的狭窄闭塞人工血管内瘘(AV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高压扩张狭窄闭塞AVG病变失败(残留狭窄>50%)后续采用切割治疗的3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分析狭窄闭塞位置,术后即时、3、6、12个月通畅率及技术并发症情况。结果共32例患者,其中主要狭窄病变位于人工血管静脉吻合口27例(84.38%),静脉吻合口合并人工血管穿刺点2例(6.25%),静脉吻合口合并动脉吻合口2例(6.25%),头静脉弓1例(3.13%)。切割联合高压治疗成功30例,技术成功率93.75%(30/32),另2例(6.25%,静脉吻合口端闭塞)经切割、高压扩张后使用覆膜支架。切割破裂发生2例(6.25%),无切割相关性血肿或动脉瘤发生。随访(9.4±0.8)个月,治疗后3、6、12个月初始通畅率分别为90.63%(29/32)、59.38%(19/32)、28.13%(9/32),辅助通畅率分别为100.00%(32/32)、84.38%(27/32)、65.63%(21/32)。结论高压开通AVG狭窄闭塞病变失败可采用切割提高内瘘寿命,其3、6个月通畅率、安全性较高,但中长期通畅率的进一步提高有赖于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 标签: 切割球囊 高压球囊 人工血管内瘘 狭窄 闭塞
  • 简介:摘要周围动脉疾病腔内治疗技术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单纯扩张到支架置入和药物涂层的出现,为周围动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近年来,国际上开展了诸多关于药物涂层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股腘病变方面,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其在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且效果有较大争议,有待更多的临床试验予以验证。本文将对目前药物涂层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简述。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性 下肢 药用制剂 周围动脉疾病 药物涂层球囊 膝下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联合药物(drug coated balloon,DCB)治疗下肢支架内再狭窄和动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同期行PMT+DCB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支架内再狭窄38例,动脉血栓形成15例。患者平均年龄68.6±9.4岁,男33例,女20例。术后第1、6、12个月随访患者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和临床症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病变有无再狭窄。结果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例。5例在吸栓过程中出现远端栓塞,采用5F造影导管抽吸,血流恢复;1例在吸栓过程中,出现血管穿孔,贴附后出血停止。47例(88.6%)患者完成12个月随访,靶病变血运重建(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TLR)率为10.6%(5/47),术后4个月截肢1例;再狭窄7例,其中4例接受了再次PMT+DCB,1例行支架置入术,2例继续口服药物治疗。结论PMT联合DCB治疗下肢支架内再狭窄和动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外科手术 下肢
  • 简介:摘要输尿管狭窄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梗阻性病变,多种致病原因均可导致狭窄。临床上针对输尿管狭窄的治疗虽有多种治疗方式,但均有局限性,输尿管扩张术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微创手术方式之一。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外文献阐述了扩张术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输尿管狭窄中的应用,分析了扩张术后导致输尿管狭窄复发的主要因素,以及介绍了扩张术在如今输尿管狭窄治疗中的优势及劣势,总结输尿管扩张术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输尿管狭窄中的应用进展及远期效果分析,为医师正确选择合理的方法提供依据。

  • 标签: 输尿管狭窄 球囊扩张 腔内泌尿手术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恢复灌注-扩张-机械取栓-支架成形(RETS)技术在急性颈动脉串联病变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急诊血管内治疗的颈动脉串联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标准评价患者90 d随访时预后情况,并对不同开通方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术后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2b级)率、围手术期并发症、90 d良好预后(mRS评分≤2分)率等。结果共纳入88例颈动脉串联病变患者,其中采用RETS技术治疗者48例,采用顺向开通40例。与顺向开通组[(98.88±26.09)min]相比,采用RETS技术组穿刺至再通时间更短[(72.06±17.29)min,t=-5.56,P<0.001],远端一次取栓再通率更高[35/48(73.0%)比21/40(52.5%),χ²=3.93,P=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患者临床预后及手术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ETS技术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远端一次取栓再通率,用以治疗颈动脉串联病变安全可行。

  • 标签: 脑缺血 颈内动脉 支架 动脉导管 气囊扩张术 血管内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评价准分子激光消融术(ELA)联合药物涂层(DCB)血管成形术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至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因下肢动脉闭塞疾病接受ELA治疗的17例患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资料,包括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技术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支架置入率、靶血管再次干预率和主要不良事件。结果平均病变长度(23.3±8.9) cm。手术成功率100%,均行辅助性DCB治疗。5例行支架置入,12个月一期通畅率为82.4%。靶病变复发率为5.9%。结论ELA联合DCB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疾病安全可行。

  • 标签: 激光,准分子 闭塞性动脉硬化 斑块切除术 药物涂层球囊 血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99Tcm-大颗粒聚合人血清白蛋白(MAA)肺灌注断层显像评价肺动脉扩张成形术(BPA)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BPA治疗的25例CTEPH患者[男4例、女21例,年龄(56.5±12.3)岁],分析BPA干预对肺叶/肺段灌注改善的疗效,分别计算BPA干预肺叶/肺段灌注改善与未改善的比例。对BPA术前、4~6次BPA后的肺灌注断层显像的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比(PPDs%)进行对比分析(配对t检验)。分别分析BPA术前及术后PPDs%与平均肺动脉压(mPAP)间的相关性,以及BPA后PPDs%下降百分比与mPAP下降百分比间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对于25例患者的150个肺叶,BPA术前有96.00%(144/150)的肺叶存在灌注异常并行BPA干预,术后完全改善、部分改善和未改善的肺叶分别占11.11%(16/144)、57.64%(83/144)和31.25%(45/144)。对于25例患者的450个肺段,BPA术前有62.44%(281/450)的肺段存在灌注异常并行BPA干预,术后完全改善、部分改善和未改善的肺段分别占30.60%(86/281)、37.37%(105/281)和32.03%(90/281)。BPA术后PPDs%较术前明显降低[(39.08±10.88)%与(57.88±10.46)%;t=10.40,P<0.001];BPA术后mPAP较术前亦明显减低[(32.36±10.57)与(49.08±10.23) mmHg;1 mmHg=0.133 kPa; t=10.25,P<0.001]。BPA术前和术后PPDs%与同期mPAP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r值:0.01和0.27,P值:0.953和0.199),但BPA前后PPDs%下降百分比与mPAP下降百分比呈正相关(r=0.40,P=0.045)。结论BPA可显著改善CTEPH患者的肺血流灌注,降低肺动脉压;肺灌注断层显像可用于评价CTEPH患者BPA的疗效。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血栓栓塞 血管成形术,气囊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99m锝聚集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药物涂层(DCB)对比普通治疗冠状动脉原发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同时查阅心血管专业相关网站。检索时间均为从建库至2020年9月。收集关于DCB对比普通治疗原发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共613例患者,其中4篇文献达到低度偏倚风险,其余3篇达到中度偏倚风险。荟萃分析结果显示,DCB组和普通组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RR=0.65,95%CI 0.39~1.08,P=0.10)、心肌梗死(RR=0.68,95%CI 0.25~1.80,P=0.43)、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RR=0.94,95%CI 0.53~1.67,P=0.83)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B组的分支晚期管腔丢失少于普通组(WMD=-0.25,95%CI -0.41~-0.09,P<0.01)且分支血管再狭窄发生风险较普通组低(RR=0.47,95%CI 0.22~0.98,P<0.05)。但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所纳入国内文献和国外文献在分支晚期管腔丢失、分支血管再狭窄上得出的结论有差异:国内文献的荟萃分析结果示DCB治疗后发生分支血管再狭窄的风险较普通低(RR=0.29,95%CI 0.15~0.57,P<0.05),而国外文献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国内文献的荟萃分析结果示DCB组的分支晚期管腔丢失少于普通组(WMD=-0.32,95%CI -0.51~-0.13,P<0.05),而国外文献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结论在冠状动脉原发分叉病变治疗中,与普通相比运用DCB有降低分支血管再狭窄率、减少分支晚期管腔丢失的可能,但鉴于目前已发表研究的数量、质量及结果,仍然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分叉病变 药物涂层球囊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药物涂层和普通治疗下肢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腔内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血管外科因下肢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行手术治疗的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一期通畅率。结果43例使用药物涂层,48例使用普通,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下肢缺血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使用药物涂层的患者一期通畅率在术后的第12个月明显升高,较使用普通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7%比62.5%,P<0.05)。结论对于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腔内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选用药物涂层可以获得更满意的短期疗效。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支架 药物涂层球囊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胃镜下食管扩张术后食管穿孔的诊治体会。方法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中心共行胃镜下食管扩张术1 659次,其中4例发生食管穿孔,胃镜下食管扩张术导致食管穿孔的发生率为0.24%(4/1 659)。4例患儿均为男性,食管狭窄的病因分别为2例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2例食管烧伤。术中均采用导丝导引的三级进行食管狭窄段的扩张操作(在胃镜直视下将通过活检通道放置于食管狭窄处,往内注水并维持不同的压力即可产生不同的直径);行胃镜下食管扩张术的次数范围为1~12次,平均次数为5次;食管穿孔发生的年龄为8个月至2岁11个月。4例患儿中,2例患儿在食管扩张术中发现右侧大量气胸,1例患儿在术中可见胃镜进入胸腔,1例患儿于术后第二天因呼吸困难、发热及左侧气胸,均初步诊断为食管穿孔;3例在24 h内诊断,1例在48 h内获得诊断;2例选择保守治疗,2例选择胸腔镜修补食管穿孔;均使用广谱抗生素,在食管狭窄上段放置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并且放置胃管。结果3例患儿经过3 d的治疗后体温完全正常,治疗后7~11 d首次行食管造影检查,治疗后7~13 d恢复经口喂养,治疗后10~14 d出院;1例患儿经保守治疗19 d后体温才完全恢复正常,治疗后23 d首次行食管造影检查仍提示食管漏,治疗后30 d行食管造影检查提示存在气管食管瘘并开始经空肠喂养,治疗43 d后出院。4例患儿的随访时间范围为6~1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1.5个月);其中1例患儿再行食管扩张14次,目前可正常经口喂养,无进食呛咳及进食困难;1例患儿再行食管扩张5次后出现呛咳表现,确诊为复发性气管食管瘘,并行胸腔镜手术修补,目前可正常经口喂养;1例患儿因发展为长段型食管狭窄,目前经胃管喂养,需行食管替代治疗;1例患儿确诊为复发性气管食管瘘,行胸腔镜手术修补后,可正常经口喂养。结论胃镜下食管扩张术后发生食管穿孔较为罕见,需要及时诊治,并根据胸腔污染、全身感染及内循环是否稳定而选择手术治疗或者保守治疗。

  • 标签: 食管狭窄 食管穿孔 胃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20年7至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系统Lifestream 扩张式覆膜支架应用于治疗血管疾病的9例病例,年龄39~80(64.3±12.7)岁,均为男性。共应用10枚Lifestream扩张式覆膜支架,4枚应用于4例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1枚应用于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过程中髂支补救性重建;5枚应用于4例胸、腹主动脉患者腔内修复中内脏及弓上分支动脉重建,其中植入于肾动脉3枚、2枚分别作为烟囱支架用于左锁骨下动脉和左侧颈总动脉重建。4例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中,完全覆盖病变,无明显残余狭窄。1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髂支压迫,经植入Lifestream后完全纠正。4例主动脉病例中,均完成分支动脉重建,其中1例主动脉弓假性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应用者(烟囱)出现少量Ⅰ型内漏,随访1个月后内漏消失。应用Lifestream总体技术成功率及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无心肌梗死、脑梗死、死亡等重大并发症发生;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所有靶血管通畅,无支架移位、断裂、支架内狭窄等支架相关并发症发生。本研究显示Lifestream扩张式覆膜支架适用于多种血管疾病,是安全和有效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经Silverhawk斑块旋切系统联合药物涂层(DCB)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未来ASO治疗方案的优化。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郑州人民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ASO患者142例,采用数字奇偶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偶数)和对照组(奇数),每组7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DCB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Silverhawk斑块旋切系统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患肢踝肱指数(ABI)、最小管腔直径(MLD),并进行比较。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后12个月的Rutherford分级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晚期腔管丢失及靶血管一期通畅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ABI、MLD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12个月时回降,且观察组治疗后6、12个月的ABI、MLD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Rutherford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晚期腔管丢失小于对照组,且靶血管一期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SO患者经Silverhawk斑块旋切系统联合DCB治疗效果显著,更利于改善患者踝肱部动脉压、扩张MLD、提高血管一期畅通率。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Silverhawk斑块旋切系统 药物涂层球囊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应用HyperGlider辅助金球栓塞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病例资料。HyperGlider既可以有效辅助金球顺利进入颈内动脉侧壁成角小瘘口,又可保护颈内动脉通畅,同时可以有效防止解脱金球时发生移位造成瘘口残留。这两种经典的结合使用,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 标签: 动静脉瘘 栓塞,治疗性 可脱性球囊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肺动脉扩张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前瞻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5例CTEPH患者,均接受BPA治疗,其中男10例、女15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BPA治疗前后患者脑尿钠肽(BNP)、平均肺动脉压(mPAP)、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6 min步行实验(6WMD)、右心室基底内径、WHO心功能分级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25例患者共接受50次BPA治疗,12例治疗次数≥2次,其mPAP由术前的(50.4±9.9)mmHg(1 mmHg=0.133 kPa)下降到(39.9±10.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P<0.001);BNP由术前的(513.5±357.3)pg/ml下降至(106.3±137.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P=0.006);TAPSE由术前的(16.2±2.8)mm增加至(18.0±2.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P=0.002,);右心室基底内径由(45.9±6.9)mm减小至(41.2±7.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P<0.001,);6WMD由术前的(371.1±86.8)m增加至(467.7±76.1)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P<0.001);WHO心功能分级由(2.4±0.7)级改善为(1.2±0.4)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P=0.021)。3例患者出现肺动脉损伤,其中2例表现为咯血,行动脉栓塞后咯血停止;本组患者未出现肺水肿等其他并发症。结论BPA能改善CTEPH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肺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作为不能手术切除的CTEPH患者的选择治疗方法。

  • 标签: 肺栓塞 慢性病 高血压,肺性 血管成形术,气囊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