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术后肺部并发(PPCs)评估标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应用2008年墨尔本团队评分(MGS)标准、2015年欧洲围术期临床结局(EPCO)标准和2018年围术期医疗标准化终点(StEP)标准评估PPCs。根据上述标准将患者分为PPCs组和非PPCs组。记录3标准的PPCs诊断率,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不同标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不同标准诊断的PPCs与不良预后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397例患者。MGS标准PPCs诊断率明显低于EPCO标准和StEP标准(P<0.001),EPCO标准PPCs诊断率高于StEP标准(P<0.001)。EPCO标准与StEP标准的诊断一致性较好(κ=0.624,P<0.001),而EPCO标准、StEP标准与MGS标准诊断一致性均较差(κ=0.101,P<0.001;κ=0.210,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PCO标准和StEP标准诊断的PPCs可增加不良预后事件的发生风险(P<0.001)。结论EPCO标准和StEP标准用于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PPCs诊断和评估预后的价值优于MGS标准,EPCO标准的诊断敏感性最高。

  • 标签: 手术后并发症 诊断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血透)通路的维护指在其建立后保证其通畅并能满足透析需求的措施、管理,包括从血透通路建立之前的血管条件评估、建立方式选择,通路使用过程中的随访与监测、出现并发后的治疗,以及通路失功的后续治疗方案的规划。目前国内血透通路维护与管理存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不及时、血透通路建立与维护不规范和血透通路随访体系不完善的情况。通过建立血透通路中心团队、建立随访体系、加强患者与医护宣教,以形成有效的血透通路维护与管理体系,及时识别常见并发并进行干预,延长患者通路的使用寿命,推动我国血透通路学科的发展。

  • 标签: 血管瘘,肾透析 维护 病例管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自体脂肪移植是目前整形美容外科常用的美容及修复方法,近期自体脂肪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的报道逐渐增多,特别是血管栓塞并发,一旦发生,一般都极难处理,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在实际临床操作过程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该文对自体脂肪移植术后的血管栓塞并发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其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 标签: 脂肪组织 自体移植物 眼动脉 栓塞,脂肪 肺栓塞 颅内栓塞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 IJV)作为搭桥血管的Rex手术术后血管并发的发生原因和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0月至2019年8月54例接受初次Rex手术(采用IJV作为搭桥血管)治疗肝前性门静脉高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19例;中位年龄5岁(0.8~14岁)。观察其临床表现、脾大脾功能亢进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恢复情况,应用Pearson χ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对手术前后脾长径、脾厚度、血小板计数及胃镜静脉曲张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4例患儿中,无血管并发47例患儿术后均无消化道出血,脾大脾功能亢进缓解或消失,患儿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108.49±100.98)×109/L和(171.54±92.22)×109/L比较,数值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后脾长径[(133.93±32.91)mm和(111.89±35.21)mm]和脾厚度[(44.88±11.03)mm和(34.72±9.04)mm]比较,数值均有所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F2-F3食管静脉曲张比例由术前73.9%(20/23)降至术后13.0%(3/23)。术后出现血管并发7例(13.0%),其中血管栓塞2例(3.7%),血管狭窄5例(9.3%)。术后出现血管栓塞2例分别表现为脾功能亢进无缓解和消化道出血,均再次行Rex手术,术后血管通畅。血管狭窄5例表现为脾大、脾功能亢进缓解不良或消化道出血,超声及CT检查可见吻合口直径<3 mm、流速增加3~4倍。其中,2例行球囊血管扩张成功;1例行球囊血管扩张后效果不佳而行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均血管通畅,症状缓解;余2例暂未接受治疗。结论IJV搭桥Rex手术效果良好,可以达到根治的手术目的。血管栓塞和吻合口狭窄是影响IJV搭桥Rex手术术后效果或导致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出现血管栓塞患儿需要再次手术治疗,吻合口狭窄患儿行血管介入治疗并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儿童 门静脉高压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并发,既往对于ASCVD主要聚焦于冠心病,而对在我国发病率更高的脑卒中关注较少。糖尿病卒中较非糖尿病有更高的致死及致残率,综合管理策略可降低糖尿病卒中的发生并改善预后。本文主要涉及糖尿病卒中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生理学、一级预防综合策略,以及急性与慢性卒中血糖管理。

  • 标签: 糖尿病 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真实世界下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因动静脉通路并发应用覆膜支架的临床结局。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8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使用覆膜支架治疗动静脉通路并发的H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分析总体及各亚组覆膜支架术后靶病变的一期通畅(target lesion primary patency,TLPP)、靶病变一期辅助通畅(target lesion primary assisted patency,TLPAP)及通路的一期通畅(access circuit primary patency,ACPP)情况,并比较覆膜支架置入前后TLPP及年平均干预次数。结果根据入排标准共纳入71例患者77枚覆膜支架,其中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46例次(59.7%),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31例次(40.3%),中位随访时间22.4个月。覆膜支架置入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的TLPP分别为89.3%、66.5%、48.3%和42.5%,TLPAP分别为94.8%、90.4%、78.7%和75.4%,ACPP分别为77.2%、54.3%、35.2%和29.0%。亚组分析时,中心静脉、头静脉弓、AVG静脉吻合口或流出道个不同部位覆膜支架的TL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6,P=0.808),单纯狭窄组TLPP优于血栓/闭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51,P=0.110)。与置入前相比,置入覆膜支架后TLPP得到显著改善(χ2=7.484,P=0.006),中位通畅时间由16.6个月增加到23.2个月,通路年平均干预次数从0.99(0.10,1.83)次下降到0.50(0,1.45)次(Z=-2.841,P=0.004)。结论HD患者动静脉通路并发应用覆膜支架后TLPP明显改善,年平均干预次数显著减少。

  • 标签: 肾透析 动静脉瘘 手术后并发症 支架 通畅率
  • 简介:摘要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即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是一常见的屈光矫正手术,手术量逐年提高,特别是新型ICL(V4c)的应用,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医师和患者的认同。为了更加规范地开展ICL手术,对于V4c等应用中出现的并发有必要进行总结。本文总结ICL用于近视矫正术后发生的常见和罕见并发,重点分析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眼压和拱高等异常情况。与V4相比,V4c型ICL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前囊下白内障及瞳孔阻滞等并发发生率更低,但术后光学相关并发、拱高异常等问题依然存在。(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97-103)

  • 标签: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手术并发症
  • 简介:摘要慢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可引起众多系统的并发,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生殖、骨骼运动、神经系统等。咳嗽及其并发对数量庞大的慢性咳嗽患者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并导致医疗资源的使用增加。本文将就慢性咳嗽常见并发以器官系统分类进行介绍,以引起大家关注。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是造成移植肝功能障碍和移植物丢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生率为5%~25%,病死率高。供受者复杂多变的血管条件、吻合技术、感染和移植后急慢性排斥反应等,均可引起肝移植血管并发血管并发的类型多元、复杂,按血管构造可分为动脉并发和静脉并发;按血流特征可分为流入道(肝动脉、门静脉)障碍和流出道(肝静脉、腔静脉)障碍;按病变性质可分为破裂出血、狭窄、血栓形成及假性动脉瘤等;按发生时段可分为早期和晚期。手术方案设计与外科操作技术等,是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血管并发的技术因素;而血管并发的类型及其伴随的临床表现与诊治策略的选择及临床转归密切相关。因此,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围手术期管理学组特制定《肝移植围手术期血管并发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旨在规范与优化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常见血管并发的临床诊治。

  • 标签: 肝移植 手术后并发症 血管并发症 围手术期 专家共识
  • 作者: 徐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 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糖尿病足病科 300134
  • 简介:摘要笔者通过对《骨髓作为糖尿病血管并发的靶器官和帮凶》一文进行介绍和解读,旨在提高认识。着重介绍糖尿病时骨髓所发生的变化及骨髓变化后对糖尿病合并周围动脉病变,尤其是严重威胁肢体的缺血带来的影响及其机制,并提出预防骨髓的恶化可以有助于糖尿病足的治疗和护理,为临床在治疗糖尿病合并严重威胁肢体的缺血从骨髓的角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糖尿病 血管并发症 骨髓
  • 简介:摘要糖尿病大血管并发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首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值得高度重视。随着大型循证研究结果的公布,糖尿病大血管并发防治理念迭代更新,从“降糖为中心”逐渐向“控制血糖与改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结局并重”的综合管理预防模式转变。近年虽然不断有如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等新的血糖控制评价指标出现,但目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评估糖尿病并发发生风险的关键指标,其重要地位仍不可撼动。新型降糖药物的心血管结局研究(CVOT)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新曙光,促使其临床应用地位急剧上升,但是仍有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析的空间。

  • 标签: 糖尿病,2型 大血管并发症
  • 简介:摘要注射美容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因各种乱象导致并发的高发,其中也不乏一系列后果严重、处理棘手的问题。主要涉及组织填充导致的失明、感染,以及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导致的肌力失衡等。该文就上述各类并发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疗进行述评。

  • 标签: 注射 美容技术 透明质酸 肉毒毒素类 并发症
  • 简介:摘要人体内的尿酸作为细胞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在不同范围内可能分别起到促氧化和抗氧化这两完全相反的作用。既往多数研究主要针对高尿酸血的促氧化特性对代谢性疾病的影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高尿酸血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相互影响。但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尿酸过高或过低时均可能促进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2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尿酸代谢异常,已有研究者发现尿酸水平变化与微血管并发有关。该文就血清尿酸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的影响和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尿酸 微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面部注射透明质酸导致血管相关并发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收集面部注射透明质酸导致血管相关并发患者42例,男5例、女37例;年龄16~70(34±10)岁。统计患者临床资料、注射部位、临床表现、面部既往手术史等信息,并做分析。结果发生血管相关并发鼻部12例(28.6%),鼻唇沟8例(19.0%),眉间6例(14.3%),额部6例(14.3%)。患者有面部手术史27例(64.3%);有无面部手术史患者临床表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例视力受损患者中,12例接受溶栓治疗,4例患者视力在术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12例患者上睑下垂、球结膜充血和眼球运动功能障碍等情况都得到一定好转。24例血运障碍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仅残留散在的色素沉着及轻微瘢痕。结论30~39岁女性是美容的主要人群,也是发生血管相关并发主要患者,在鼻部、鼻唇沟、眉间、额部等部位操作时须格外小心。术前对有既往手术史患者须充分沟通,术后应适当延长留观时间。

  • 标签: 透明质酸 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女性 血管相关并发症 手术史
  • 简介:摘要自体血管内瘘是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最理想的血液透析途径,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通道。然而其并发的存在可能影响血液透析的疗效,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其中,以血管狭窄及内瘘闭塞、血栓形成、窃血综合征、肿胀手综合征、心力衰竭和假性动脉瘤最为常见和危险。本文基于相关研究,拟就血液透析患者自体血管内瘘并发的临床症状、形成原因及护理策略做一综述,以期为广大医护人员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治疗提供思路。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DMC)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肌酐(CRE)、胰岛素的使用情况等指标,以及拟杆菌属、普雷沃菌属、双歧杆菌属等肠道菌群含量。依据是否合并微血管并发将患者分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DMC)组和单纯糖尿病(DM)组。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²检验对两组间各指标及肠道菌群含量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肠道菌群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DMC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79例。其中,DMC组47例,DM组32例。与DM组相比,DMC组的拟杆菌属含量增加,普雷沃菌属、双歧杆菌属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随着拟杆菌属含量的增加,DMC患病率增加(OR=1.053,95%CI 1.016~1.091,P=0.005),在校正年龄、性别、吸烟史、收缩压、舒张压、BMI、HbA1c、血脂、肝酶、CRE、胰岛素的使用情况等混杂因素后,拟杆菌属仍为DMC的危险因素(OR=1.085,95%CI 1.023~1.151,P=0.007);随着普雷沃菌属含量的增加,DMC患病率下降(OR=0.843,95%CI 0.737~0.965,P=0.013),在校正以上混杂因素后,普雷沃菌属仍为DMC的保护因素(OR=0.822,95%CI 0.681~0.993,P=0.042)。结论DMC患者肠道中存在菌群紊乱,随着拟杆菌属和普雷沃菌属含量的增加,DMC患病率分别出现增加和下降的不同结果,拟杆菌属为DMC的危险因素,普雷沃菌属为DMC的保护因素。

  • 标签: 糖尿病,2型 肠道菌群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拟杆菌属 普雷沃菌属
  • 简介:摘要自体血管内瘘是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最理想的血液透析途径,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通道。然而其并发的存在可能影响血液透析的疗效,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其中,以血管狭窄及内瘘闭塞、血栓形成、窃血综合征、肿胀手综合征、心力衰竭和假性动脉瘤最为常见和危险。本文基于相关研究,拟就血液透析患者自体血管内瘘并发的临床症状、形成原因及护理策略做一综述,以期为广大医护人员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治疗提供思路。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瘘 护理
  • 作者: 程莲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201700
  • 简介: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生活习惯与生活状态发生了相应改变,导致各种疾病发生率增高,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各种肾病,严重则会出现肾衰竭、终末期肾病以及急性肾损伤等,持续发展只能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在此期间需要在患者机体上建立自体血管内瘘,帮助患者顺利治疗,由于多种外界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影响,部分患者会出一些并发导致治疗受到影响,护理干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标签: 血液透析;自体血管内瘘并发症;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