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2007年6月15日在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典礼晚会上,作家麦家原著并改编的电视剧《暗算》获得了最佳编剧奖。但是麦家却莫名其妙地成了第二编剧,组委会没有通知他就把该项奖杯颁发给“第一编剧”杨健。随后,麦家与杨健因《暗算》编剧的署名问题在博客上发生了争议。6月23日,在上海电视节的官方网站上,最佳编剧获奖名单中麦家的名字已经排到了杨健前面:电视节组委会方面还表示,要给麦家重新制作奖杯和获奖证书。

  • 标签: 《暗算》 上海电视节 权益 剧作 颁奖典礼 署名问题
  • 简介:<正>一、美国权益融资的法律规范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判例性,但在美国,其证券立法上却采取成文法,主要有《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各州的"蓝天法"及自律性规则,由此构成了相对完善的证券法体系。在权益融资的金融工具上,美国法律确认了多种金融工具,美国公司在进行权益融资时,股票、权益证书、认购权或期权等都是合法、实用的工具。法律同时赋予美国公司对融资工具有较大的设计自主权。如美国《标准公司法》第15条规定:"每个公司应有权设计和发行该公司章程所设定的股份数量。该股票可分成一个或数个类别。任何或每一个上述类别可由具有票面值或无票面值的股份组成,并具有公司章程应设定的类称,优先权、限制及相对权利。公司章程可在与本法令不相抵触的范围内限制或取消

  • 标签: 权益融资 证券立法 公司资本 法律规范 蓝天法 证券交易法
  • 简介:<正>维护和保障破产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是2006年8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破产法》)的一项重要指导思想。该法在吸收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单位的意见上,不仅在总则第6条规定了该基本原则,还在细则中将其细化,规定了劳动债权作为第一顺序债权,无需申报即可生效以及债权人会议

  • 标签: 《破产法》 债权人会议 破产企业职工 企业破产 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
  • 简介:2009年中国影视编剧论坛于2月22日在北京钓鱼台山庄举行,本次论坛的口号是:“依法维权,合同为盾。”论坛期间,主办方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向社会及行业内编剧推荐并公布了3个有关剧本交易的合同书的标准格式,以维护编剧的合法权益

  • 标签: 合同范本 合法权益 编剧 维护 影视 著作权
  • 简介:<正>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投资产品,通过公开发售基金份额的方式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托管人托管,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以资产组合方式进行证券投资活动。①证券投资基金涉及三方,但其核心是维护基金持有人的权益。《证券投资基金法》开宗明义,在首条便将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置于最重要的地位。

  • 标签: 基金持有人 证券投资 基金份额持有人 基金管理人 基金公司 公开发售
  • 简介:文学艺术社会实践是著作权法律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并从根本上决定了著作权法的术语选择和规则制定。文艺理论则是对文艺实践的理论概括,来源于并深刻影响着文艺创作实践活动,文艺理论中的作品观念亦深刻着影响著作权法对其保护对象的界定和对利益分配的选择。

  • 标签: 著作权法 文艺理论 作品 性理 法律制度 社会实践
  • 简介:记者:您怎么看待文艺创作和版权保护的关系?李前光:今日中国,文化己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剑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弪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当代文艺寄托和承载着重大的民族责任和历史使命。如果将文化比作人民的精神家园,版权制度就是守护精神家园的卫士。文艺作品的创作、使用、传播,催生了版权制度,版权制度又为保护文艺创作者的合法权益提供全面的依据,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 标签: 中国文联 合法权益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艺术家 职责 维护
  • 简介:<正>本综述在检索了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间发表于法学类CSSCI检索源期刊、北大核心期刊的商法学论文、商法学著作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综合相关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我国的商事立法有了较大发展,有关基础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化,但如何以商法理念为指引来构建商事立法体系,确立商事裁判规则和审判机制,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一、商事的基本理论研究学者们围绕商法的基本理念、商事立法、商法通则的制定、商法的独立性、国外商法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 标签: 商法体系 商事立法 商法通则 商主体 商行为 商法学
  • 简介:毫无疑问,在未来《民法典》总则部分,法律行为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仅因为现行《民法通则》中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未能全面体现法律行为制度的真谛,更因为"法律行为是民事权利发生变动最常见、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和动力。所以,法律行为制度是民法的核心制度之一"。~①"法律行为"制度的法典化,对于商法实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说认为,除商法中的特别

  • 标签: 法律行为制度 公司人格 民法通则 《民法典》 召集权人 资本多数决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出现在20世纪中后期,该理论强调除企业投资人之外,其他社会主体对于企业的存在具有利害关系;为确保企业的繁荣与发展,投资人及其代理人即经营者必须与职工、债权人、消费者、客户、当地社区甚至全社会的老百姓密切合作。这样,企业就成为一个利益的连接点,企业在从事各种商业活动时,必须要考虑该活动对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影响和他们的利益。企业不能再是投资人获利最大化的工具,也不能始终以投资人利益为终极关怀,而应当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

  • 标签: 破产重整 立法理念 破产法 利害关系人 股东责任 企业投资
  • 简介:商人作为中世纪的特权阶层是那段历史的璀璨明珠,是大陆法系传统商法中的词汇,也是法律史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商法体系结构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经过资本主义革命之后,商人不再是国家的特权阶层,而是融入平权思想后发展为市场主体制度的一部分。不过部分中国学者在学习翻译他国商法著作时根据个人理解、语言习惯和国内的法律传统以及阅读需要(比如避开中国古

  • 标签: 商事主体 商法体系 特权阶层 主体制度 法律史 市场主体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在追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社会义务。公司社会责任中的"责任"系指"义务",这在学界和实务界都是一个无可置辩的定论。因此,适用"公司社会义务"这一概念实际上更为准确和严谨。但鉴于在英语和日语中,"公司社会责任"使用频率较高,故我国学者习惯于使用"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具体来讲,公司社会责任包含两层的含

  • 标签: 社会责任承担 社会义务 权利能力 经营范围 法律资格 义务人
  • 简介:思想与表达二分法是版权侵权认定的重要规则之一,司法实践中产生了许多思想与表达的划分方法。当思想与表达模糊划分方法遭遇理论困境时,有必要从法官的主观价值判断和作品的独创性两个方面为思想与表达二分法寻求实践上的突破。

  • 标签: 思想 表达 二分法 版权
  • 简介:上世纪中叶以来的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革命使版权法面临新形势。各国版权法在国际条约的引导下,稍作调整,即扩展适用于信息技术形成的新客体。对软件给予版权保护成为多数国家的立法成例,作品在网络环境下新的固定和传播方式也已被版权法纳入调整范畴。

  • 标签: 信息伦理 版权制度 评介 信息技术革命 网络环境 版权法
  • 简介:<正>所谓信托公示,是指通过一定方式将有关财产已设立信托的事实向社会公布。与英美信托法无信托公示的规定不同,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信托法均专门规定了信托公示制度。我国《信托法》第10条也对信托公示作了明确规定,即"设立信托,对于信

  • 标签: 信托公示 《信托法》 信托财产 违反信托 不动产信托 债权信托
  • 简介:<正>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大型跨国公司的出现,如何规制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经营行为和实现可持续性经济增长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不可否认,公司与社会的关联关系越来越密切,对债权人、劳动者、供应商、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与日俱增,尚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初现端倪之时,政治力量和社会各界就开始更加关注公司与其利益相关者乃至社会之间的关

  • 标签: 金融危机 消费者保护 理论与实践 超越法律 供应商关系 社会责任标准
  • 简介:众所周知,在法律领域里,基础理论和具体制度构成一个法律部门的整体,但当我们将视角转换到知识产权法的时候,却看到一副具体制度详尽、基础理论几近空白的不良体型。弱绝不意味着无。在知识产权被动立法20余年之后,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的著述逐渐增加,探讨范围包括无形财产权理论、知识产权体系化等较为抽象的命题,以及知识产权私权性、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和知识产权请求权等较为具体的选题,反映出理论研究逐渐朝纵深方向发展的态势。在这一过程中,涌现了一批有相当理论深度的佳作,例如杨明的博士学位论文《知识产权请求权研究——兼以反不正当竞争为考察对象》(以下简称《知识产权请求权研究》)。

  • 标签: 知识产权请求权 制度构造 基础理论 反不正当竞争 博士学位论文 具体制度
  • 简介:<正>引言公司的传统理念是追求公司利润最大化,这一理念一直深深影响着公司法和公司治理。但是,公司法人和人一样,它既是一个私法上的主体,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社会成员。而传统理念只反映了私法上的人的一面,却没有完全反映社会的人的一面;因而它不可避免地会与实践经常发生冲突,受到来自实践的挑战。1920年德国公司法学者开始赋予公司以"公共性"。1924年,英国学者谢尔顿在其"经营者的社会责任"一文中提出了"社会责任",第一次倡导公司"面向公共服务"。20世纪20年代,美国企业管理者中出现了有利于扩大企业社会责任的相互联系的三个观念,即受托人观念、利益平衡观念和服务观念,并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所接受与实践。他们甚至相信,公司不仅是一个经济机构,还是一个社会和政治机构。1956年,日本经济界提出了"经营者的社会性责任"。但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全球性关注始于20世纪70年代。而且,伴随着各国企业社会运动的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不断扩

  • 标签: 公司法理论 公司法人 利益平衡 谢尔顿 股东价值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