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9 个结果
  • 简介:“皮革喷雾剂案”是德国刑法处理不法集体决策问题重要转折点。传统理论在区分被告入行为基础分别予以归责方法,在联邦最高法院那里转变为双层次“结合公司考察方式”,因为与个人决策不同,不法集体决策归因和归责与组织体内部分工密切联系在起。“皮革喷雾剂案”在因果关系和客观归责等方面提出了诸多重要问题,探讨该案我国追究食品、药品安全等犯罪中不法集体决策刑事责任也有重要实践意义。

  • 标签: 不法集体决策 因果关系 客观归责 皮革喷雾剂案
  • 简介:正确理解醉酒驾驶犯罪之关键在于把握其情节犯特征。醉酒驾驶法条表述无“情节”字样,仍属情节犯,其情节就是“醉酒”。醉酒驾驶是严重酒后驾驶行为,后者本是交通违法,前者是“醉酒”程度严重交通违法犯罪化——此种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立法衔接关系表明,醉酒驾驶不能适用总则第13条“情节显著轻微”。同时作为抽象危险犯醉酒驾驶,抽象危险认定全凭行为,即达到“醉酒”程度“酒后驾驶”行为就证明存在抽象危险,足以构成犯罪,至于其中危险大小区别,至多影响量刑。

  • 标签: 情节犯 醉酒驾驶 酒后驾驶 危险犯
  • 简介:检察委员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检察权正确行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检察委员决策机制仍存在决策主体组织结构行政化、决策程序形式化、决策效益弱化、决策执行虚化等问题。立足我国实际,在不损检察制度基础和原则前提下,根据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实现检察权资源合理配置、维护司法公正目标,从优化检察委员组成结构、完善检察委员运行程序、优化检察委员职能、明确检委会办公室运行方式等方面进步完善检察委员决策机制。

  • 标签: 检察委员会 决策机制 构建原则 改革路径
  • 简介:<正>检察委员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之。改革、完善和发展检察委员制度,是关系到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问题。本文试就检察委员性质和任务以及完善检察委员制度等问题略谈浅见。检察委员性质、原则和任务检察委员是随着新中国检察机关建立而设立内部机构,由检察长、副检察长和若干委员组成。检察委员是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最高权力机构,法律规定它对有关

  • 标签: 检察委员会 检察机关 副检察长 重大问题 委员会制度 检察权
  • 简介:上级人民检察院列席下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有利于检察机关内部决策层面加大下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力度,发挥检察机关体制优势,凝聚上下级检察机关合力,提高地方各级检察委员决策质量和效率,彰显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整体效能。应当依法科学界定上级院列席下级院检察委员议事议案范围,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程序,赋予列席人员相对应权利和义务,使这做法切实可行、取得实效。

  • 标签: 上级院列席下级院检察委员会 列席范围 程序 法律效力
  • 简介:在对刑法公共安全理解,以往多种见解都遵循着个前提性判断:刑法中公共安全个统内涵。正是因为这前提判断偏差,导致了以往多种观点都存在解释力不足问题。在对“公共”理解,无论是主张其为不特定多数人、多数人、不特定人抑或是不特定或多数人,都难以自圆其说;在对“安全理解,无论是主张所有的重大公私财产都属于公共安全,还是认为只有重大公众财产才属于公共安全,抑或将公众生活平稳与安宁纳入安全范畴,都会捉襟见肘。由于兼顾法益侵害与规范违反立法理念和类型建构立法技术在刑法分则第二章中适用,刑法中公共安全具有多元规范内涵。

  • 标签: 公共安全 不特定多数 法益侵害 规范违反 类型建构
  • 简介:2012年刑事诉讼法将"排除合理怀疑"引入到"证据确实、充分"证明标准中。"证据确实、充分"客观化要求与增加"排除合理怀疑"标准在认识论维度和价值维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前者确立是"真"之条件;后者表达是"真"之信念。前者实质是种本质主义和还原主义;后者则以社会建构论为真理观。"证据确实、充分"证明标准没有完全摆脱客观真实情结。"排除合理怀疑"引入有助于回归证明标准本质。"排除合理怀疑"标准有效适用需要"以审判为中心"程序性保障。

  • 标签: 证明标准 认识论维度 价值维度 排除合理怀疑 证据确实充分
  • 简介:<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个非常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法学工作者共同任务,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政治局面,忠实地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

  • 标签: 检察理论 理论研究所 检察机关 规划 检察制度 理论问题
  • 简介:犯罪主观要件证明,作为个程序法与实体法交错问题,长久以来被学界忽视。犯罪主观要件证明虽然很多可以借助推理、推论来完成,但在些疑难案件中控方却很难完成,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推定。推定通过直接认定事实,可以节省证明成本,并减轻控方证明责任。刑事实体法对于犯罪主观要件规定,应当考虑到证明难度设立些必要推定,同时规定要求被告人承担部分证明责任情形,以利于程序法公平而合理地完成证明任务。

  • 标签: 犯罪主观要件 证明 推理 推论 推定 证明责任
  • 简介:强制措施修改与适用李忠诚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1996年3月17日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决定》,在保留强制措施原有框架基础,作了较大修改。认真研究修改强制措施,对于正确执行新刑事诉讼法,正确适用强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取保候审 强制措施 犯罪嫌疑 刑事诉讼法 被告人 司法机关
  • 简介:在危害结果是犯罪对象转化形式且发生了法定危害结果对象错误案件中,行为构成犯罪既遂只要求法定主客观要件在性质具有致性,而不要求犯罪主客观"方面"内容完全符合.行为人对错误对象持何心态与对象错误案件定性无关.行为人只实施个故意杀人行为,不可能同时触犯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两罪名,因而不可能构成想象竞合犯.本文还就犯罪客体、主观罪过等相关理论问题提出了若干个人见解.

  • 标签: 对象错误 犯罪客体 罪过 犯罪既遂
  • 简介:强制措施修改与适用(续)李忠诚三、监视居住监视居住是指公安司法机关为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或妨碍刑事诉讼顺利进行,责令其不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所或指定居所,并遵守有关规定强制措施。()监视居住修改主要内容1.将指定区域改为住处或指定...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监视居住 强制措施 犯罪嫌疑 被告人 安机关
  • 简介:刑法学研究中,"注意义务"是"过失犯罪"内核,在注意义务限制甚至排除理论中,"信赖原则"在交通相关领域以其独特时代气息和实践价值,在大陆法系德日刑法中,扮演着十分重角色。当代中国应借鉴国外立法和司法之经验,正确理解信赖原则内涵,适时、适度引入信赖原则作为交通过失犯罪认定限制原则,并科学厘清适用之界限。

  • 标签: 信赖原则 可容许的危险 危险分配 功利主义
  • 简介:被告人李向阳,男,20岁,汉族,农民。被告人张生欢,男,19岁,汉族,农民。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李向阳、张生欢犯盗窃罪,向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西湖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查明:2001年9月1日,被告人李向阳、张生欢至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潭印月岛,在岛内潜伏至深夜,然后采用绳子系住吸铁石吸取硬币手段,捞取平时由游客抛入西湖中硬币共计人民币1276.50元。两被告人在现场附近藏匿休息时被管理人员发现并扭送公安机关,款被全部追回。

  • 标签: 游客 抛弃行为 法律性质 盗窃罪 犯罪认定
  • 简介:鉴定结论在刑事诉讼中除具有其他证据共有的功能,即司法办案人员借以查明案件事实,认定案件性质之外,还以其专门、特殊判断和认定方式,使初步具有证明作用案件材料呈现出特有的证明力。司法实践中,由于办案人员认知方法、法律素质和对案件理性思考等方面存在差异,鉴定结论认识、理解和最终评判、认定都是不同。由于鉴定结论所持态度不同,案件最终处断结果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司法实践追求判定结果性、必然性由此会受到挑战。因此,鉴定结论审查、判断与认定,确定个相对统标准,掌握在定尺度范围内,实为提高办案质量、提升办案效率、降低诉讼成本、优化诉讼环境、稳定诉讼秩序必需。

  • 标签: 司法鉴定结论 司法处断决定 审查 判断 认定
  • 简介:<正>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在与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强调指出:为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个较大发展,除了需要加快立法进程外,当前突出任务是严格执法,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江总书记指示,切中了我国法制建设问题要害,抓住了搞好政法工作关键,为加强和改善检察工作进

  • 标签: 严格执法 检察机关 社会主义法制 政法工作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检察工作
  • 简介:”制造社会恐怖”是恐怖活动犯罪特有的犯罪目的,正确理解恐怖活动犯罪犯罪目的内容,以及由这目的决定恐怖活动犯罪罪过结构和客观特征,是司法实践中认定恐怖活动犯罪,正确适用刑法相关规定基本前提。

  • 标签: 中国 恐怖活动犯罪 认定 刑法 犯罪目的 特征
  • 简介: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专门增设了强制医疗程序,其适用范围、决定主体、启动程序、审理程序、救济程序、解除和制约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规定。但是,仍有些法律规定不甚明确问题,这些问题有赖于通过制定有关司法解释予以解决,以利于强制医疗程序正确实施。

  • 标签: 强制医疗 立法构建 司法完善
  • 简介:强制采样”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并无明确规定,立法只规定了“人身检查”制度,然而违背当事人意愿提取人身检材现象在实践中却普遍存在。实证考查发现:立法相对滞后造成了强制采样权力运作不当,执法人员采样适用程序和做法不。通过比较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美国刑事诉讼中相关制度在分类、程序与做法、发动要件等方面的差异,发现我国强制采样处分分类笼统、启动条件宽泛、审批环节阀如,强制采样所获之鉴定意见却普遍被采纳。我国强制采样之完善必须实现“发现真实”和“人权保障”价值平衡,实现强制采样行为必要控制,实现“鉴定客体化”向“鉴定主体化”地位转变。

  • 标签: 强制采样 人身检查 检材提取 实证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