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法谦抑性是关于民法性质最抽象概括,具体体现为民法有限性和民法宽容性,有限性意味着民法不对当事人可以通过意思自治决定事项进行强制性规定;宽容性意味着着民法介入主体行为领域时,应当有尊重、保护、扩大民事主体自由和权利极大同情心、自觉心和责任心。民法谦抑性应当通过精神与制度层面展现出来,前者是民法基本原则这一民法精神载体要求,后者是民法具体制度要求。

  • 标签: 谦抑性 有限性 宽容性 民法基本原则
  • 简介:清末法制变革,创建了近代意义上司法制度,其与之前司法,从制度安排、专业化程度、运行方式等方面制度迥异。它是以民主政治形态、现代法律教育、现代经济体制为依托制度形式。这种制度实际意义上完整运行始于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司法制度经历了创制、运行和变异三个阶段。本文其实际运行效果进行了学理意义上探讨与分析,不仅仅意图为现实寻求一种历史借鉴,也欲通过这种探究,使近代司法运行意义更为明晰。

  • 标签: 司法运行 近代 清末立宪 司法制度
  • 简介:罪刑法定是我国刑法基本原则,它虽然被我国刑法第三条所确认,但近年来,我国刑法学界围绕着罪刑法定主义含义以及我国刑法关于罪刑法定原则规定理解,展开了具有深度学术争议。关切到罪刑法定原则正确理解有三个重大理论问题:一是绝对罪刑法定与相对罪刑法定;二是形式罪刑法定与实质罪刑法定;三是消极罪刑法定与积极罪刑法定,罪刑法定原则中"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不能反向解读为"法有规定即为罪",应否定积极罪刑法定命题。

  • 标签: 罪刑法定原则 法律专属主义 形式解释论 实质解释论
  • 简介:自2010年以来,我国法律逐步确立了一套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程序。在审判前阶段,检察机关通过侦查监督、核查、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来主导着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在审判阶段,法律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启动作出了一些限制,确立了程序性审查前置、先行调查以及当庭裁决等原则,非法证据排除初步审查和正式调查作出了程序上规范,强化了庭前会议诉讼功能,确立了完整正式调查程序构造,确立了种程序救济方式。非法证据排除程序有效实施,取决于一系列制度保障,其中检察机关主导地位、律师辩护权有效保障、法院自由裁量权限制以及法院审判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强,属于其中最为重要制约因素。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核查程序 先行调查原则 庭前会议 正式调查
  • 简介:关于法院释明问题在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理论界和实务界中早已为人们所关注,从德国民事诉讼法制定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释明问题讨论。目前,在大陆法系体制下,法院释明问题已经作为民事诉讼基本问题之一,它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民事诉讼各种价值追求矛盾与冲突。

  • 标签: 民事诉讼 释明 大陆法系国家 概念 诉讼法制 理论界
  • 简介:法规目的说解决并非因果关系问题,而是违法性问题。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具备担当一般性因果关系理论条件,其判断是,行为损害发生可能性提升程度是否具有相当性。相当性判断以一定知识量为背景,知识量的确定遵循“常人基础上适度增加”之准则。诸多价值判断需要通过相当性判断来实现,而且,相当性具有程度不同,责任量应与相当性之程度相适应。

  • 标签: 相当因果关系 判断基准 事实性 法律性
  • 简介:西方当代文学阅读理论多向度展开首先表现在对阅读本质不同理解上,并产生了多种看法:阅读即解码、阅读即对话、阅读即意义空白填补、阅读即品味区隔、阅读即“互文”;当代西方文学阅读理论中关于阅读心理研究也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并形成了多种文学阅读心理理论:认同论、完形论、同化论、内摄论、极乐论;对读者类型研究在当代西方文论中才真正进入到一种多角度、多层次研究并形成了多种有关读者类型看法,主要有:虚构读者、真实读者、隐含读者、理想读者、冒牌读者、模范读者、超级读者、内行读者、抗拒读者。这些理论划分目前还未必十分成熟,但无疑都体现了不同价值追求,它们了解有助于推动我国当代文学批评实践和批评理论建设。

  • 标签: 西方文学 阅读理论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 简介:在犯罪化合法性范围问题上,出现理论争议主要是由于刑法所设立禁止性义务来源认识不同,其争论焦点在于刑法是否或应在多大程度上强制推行某种意义上社会共同体道德。法律道德主义与法律自由主义在理论实际应用上因其不确定性而往往难以统摄形形色色社会现象。效益评价理论会因其伦理根基不足而无法自身理论进行有效修正。实际上,犯罪化范围是由刑法价值本位决定,应是界于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之间一种动态定位,因而犯罪化合法性范围实然确定是立法者在协调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基础上,依据某一阶段刑事政策需要而对越轨行为做出动态反应。

  • 标签: 犯罪化 合法性 效益评价 刑事政策
  • 简介:行政不作为是与行政作为相对应一种行政行为类型,其构成除必须具备行政行为一般构成要件之外,还要求以行政作为义务存在为前提条件,并具备作为之可能性、程序上逾期不为等主客观要件.展开行政不作为构成要件研究,对于深化行政不作为理论和正确认定行政不作为案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标签: 中国 行政法 行政不作为 构成要件 理论价值
  • 简介:无权处分他人之物合同效力包括缔约人效力与原权利人效力。缔约人而言,在缔约人为善意时,属于认识错误问题;在转让人为恶意而受让人为善意时,合同效力为可撤销;在双方恶意时,合同原则上无效,原权利人则有权决定其有效。原权利人而言,权利人通过无权处分行为追认代替转让人成为了合同当事人,针对权利人追认权,法律应赋予受让人撤销权。善意取得能够排除受让人撤销权,转让合同有效,但不能以此说明转让合同有效是善意取得要件;受让人撤销合同,将排除其善意取得,也不能以此说明善意取得是转让合同要件。善意取得是原始取得还是继受取得与无权处分合同是否有效没有直接关系。

  • 标签: 无权处分 转让合同效力 善意取得
  • 简介:虽然国家机关“法无授权不可为”在今天看来是个宪法原则,但它其实起源和生长于私法土壤。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决定了国家机关权力只能以宪法列举为限,并且,这些限制首先并主要针对立法机关。列举国家机关及其权力范围是宪法限制权力基本方式。形成国家机关清单和权力清单乃宪法限制权力基础性方法。国家机关和他们行使权力不超越宪法清单一直是正常立宪国家法治实践。“法无授权不可为”也应是中国宪法学者维护价值标准之一。

  • 标签: 法无授权 权力列举 权力清单 权力负面清单
  • 简介:刑事政策是“治恶”学问,是治国方略基本内容。将刑事政策应用于犯罪治理实践之后,对于刑事政策本身及其实施效果科学评价有赖于刑事政策评估体系之科学建构。刑事政策评估是评估机构依据一定程序和标准以科学检测和评价刑事政策本身及其在犯罪治理中实际效果活动。鉴于我国刑事政策评估机制长期缺位,且为数不多刑事政策评估工作也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估、内部评估与单项性指标评估。克服我国刑事政策评估现实困境,推进刑事政策评估之科学化变革,应提倡以“第三方评估模式、公开评估模式与综合性指标评估模式”为基础来建构起我国刑事政策评估体系。

  • 标签: 刑事政策 政策评估 评估主体 信息公开 评估方法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刑事证据制度进行了重大修订。在充分肯定本次修订成果和意义同时,有必要从运用证据基本原则、证据种类、证明责任、证明标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证人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讨论,使之更臻完善。

  • 标签: 证据种类 证明标准 证明责任
  • 简介:针对我国内幕交易犯罪易发多发现状以及其规制难问题,宜将内幕交易罪主体规定为一般主体,并运用刑事推定被追诉人主观方面进行认定;允许被追诉人推定提出“不构成内幕信息”、“并非利用”等反驳;在内幕信息“偶然获知”或“二次转手”等场合,如果行为人之间没有可识别的关系,可成立有责性例外。

  • 标签: 内幕交易 内幕信息 推定 反驳
  • 简介:2010年6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正式印发《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规定》,《汪据规定》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 标签: 证据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 2010年 解读 法理 最高人民法院
  • 简介: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商事立法硕果累累,但由于深受"大民事"立法思维影响,"零售"式立法对于规范日益复杂化商事交易仍有局限。为此,在《商事通则》制订呼声日涨之语境下,反思商法法律地位问题重又浮出水面。笔者在辨析近乎公理式"民法特别法"说基础上,提出了应以具有私法性质商事基本法理念来指引《商事通则》制订,并其如何贯彻作了建设性探讨。

  • 标签: 商法地位 商事通则 特别法 基本法
  • 简介:法理学研究存在着“语言转向”趋势,即系统运用语言哲学智识框架来进行法学研究,随之带来了法律知识“语言化”。源于维特根斯坦双重哲学观,法律场域中存在着知识“图像论”与“反本质主义观”对立,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转向。这种知识观对立与转向,深刻影响了法律知识结构与属性研究。建设法治体系,实现法治文明,需要在中国语境下,在宏观和微观方面进行知识观反思。

  • 标签: 图像论 语言游戏 知识观 法治文明
  • 简介:<正>作为江苏司法行政系统指导决策、发布新闻、交流业务工作唯一刊物,《法学天地》征订发行工作得到了全省司法行政部门高度重视。省厅发行工作会议结束以后,各市、县(区)司法局,省监管局、省劳教局即按照省厅工作要求迅速行动,狠抓落实,全方位展开了2000年度《法学天地》征订发行工作。

  • 标签: 征订发行 全方位 积极开拓 法学 系统指导 天地
  • 简介:对于刑法因果关系认定问题,无论在理论上采取何种立场,都不得无视当下中国刑事司法语境。本文围绕相当因果关系说,其理论沿革进行了梳理,且基于十个近年典型性刑事判决实证考察,揭示了以相当说为中心因果关系理论实务适用现状。即法院在选取因果关系认定标准时,存在单纯适用相当说、条件说与相当说共用、以条件说替代相当说三种情况。并据此认为,以相当说为中心重构我国刑法因果关系认定理论,不仅在理论上具有一定合理性,在实践中也获得了相当现实支撑。

  • 标签: 因果关系 相当因果关系说 条件说 实证考察
  • 简介:回首走过百年历程中国刑法学,是一段向异域学习历史,是一段移植历史,这段历史轨迹也是很清晰:德日一前苏联一德日。在“大历史视野”中,去考察“犯罪论体系”这一中国刑法学理论在近现代中国一百余年命运,把握中国刑法学理论在近现代一百年间演变脉络,从而可以看出所谓“未竞循环”,不是简单重复,而是一种螺旋式上升,是在痛定思痛后,所做出理性抉择。

  • 标签: 刑法学 犯罪论体系 犯罪构成理论 体系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