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现代法律制度预设的主体是理性主体。后现代哲学家宣称“主体死了”,这并不意味着法律主体的消亡,而应理解为理性主体哲学观念的破碎以及理性法律主体预设的修正。与理性主体预设相对,法律上还有一个欲望主体的预设,该预设的当代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思考法律主体的本质提供了新的维度,从而为法学上关于法律主体的规划提供了新的依据。该文以拉康的欲望主体理论为视角,对人工智能是否应当获得法律主体地位的问题加以审视,提出人工智能是人类技术理性的延伸,似乎与理性法律主体的预设相契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可以成为适格的法律主体,由于人工智能不具备欲望的机制,它不具备主体性;而将人工智能拟制为法律主体,当前并无迫切的现实需要,也缺乏可行性,并且有导致人的价值贬抑和物化、异化的危险。

  • 标签: 人工智能 法律主体 理性主体 欲望主体
  • 简介:针对影响市场发展的重大技术革新,国际竞争法理论与实务界近十年大体先后经历了云计算反垄断问题、大数据反垄断问题以及算法反垄断问题三个研究阶段,三阶段基本符合人工智能的几大支撑技术及其商用的发展路径。云计算、大数据与算法是把握人工智能的有效切入点,我们可以从三大方面分解审视人工智能的反垄断问题,将相关因素纳入具体的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类型。随着近年全球对数字市场反垄断的重视,人工智能相关反垄断问题已经从理论探讨进入执法实践。

  • 标签: 云计算 大数据 算法 人工智能 反垄断
  • 简介:当下,大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已经涌入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其内容的定性问题带给包括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理论和制度不小的挑战,这导致了大多数国家一直坚持的内容决定主义的动摇。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在本质上仍然是基于开发者设定的价值取舍的前提下运用算法、规则和模板的结果,其是否构成作品仍然应当坚持内容决定主义的判断标准。知识产权哲学中的劳动理论、激励理论和社会关系理论新说能够证成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享有作品地位的正当性和必要性。人工智能作品的著作权通常应由开发者享有,但在素材主要是由使用者提供的情况下其著作权应当由使用者享有。在作品保护模式上,演绎模式比邻接权模式更为可取。

  • 标签: 人工智能 内容决定主义 法哲学
  • 简介:法院场域人工智能的基本愿景是让包括法院人在内的各方人员的智力进一步解放、延伸、拓展,全方位地改变法院场域各方角色的组织、建设、运行和管理形态。人智关联要件、现代IT要件、法院生态要件是法院场域人工智能的三大构成要件。中国法院人工智能应用覆盖审判、执行、诉讼服务、司法公开、行政管理、决策服务等层面,呈现出'不对称困境',表现在:认识与实践不对称、地区间发展不对称、技术工种间不对称、主体应用间不对称、应用领域间不对称。境外法院人工智能准入总体处于起步阶段,相对具有组织基础和学术氛围。境内法院人工智能准入类型包括精准引入型、政策推进型。人工智能法院准入应当坚持价值衡量原则、场域分析原则、伦理协调原则,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通知》为总纲,综合考虑产用研因素进行准入调整。为契合'智慧法院'建设思路和法官员额制、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等全面司法体制改革精神,应以'人本主义'思路布局法院人工智能准入,基于法院场域角色及其关系精准嵌入人工智能。据此,可勾勒出员额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警察、司法行政人员、诉讼参与人、人民群众、法院个体有关外单位七种角色的人工智能准入形势,并建议提出《中国法院人工智能应用宣言》和制作准入指引演示H5二维码,以期促进法院人正确认识、应用法院人工智能,推动形成诉讼参与人、社会公众、法院工作有关外单位的认同。

  • 标签: 人工智能 智慧法院 “VFE”法
  • 简介:周浩是我在2012年做关于民间非法枪支流通调查时认识的一位警察,他一开始是在派出所里当民警的,由于厌恶了天天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就申请调岗,之前他在陆军服役过,后来就调到了刑警队。

  • 标签: 派出所 警察 枪支 民警 刑警
  • 简介:近日,印度推出了一部严格的公司责任法案,该法案既适用于国内公司,也适用于外国公司。该法案要求年利润7800万美元及以上公司,应至少将利润2%用于社会发展项目。如果公司不这么做,并没有给出可信的理由,将被罚款,主要责任人还会被判监禁。

  • 标签: 公司责任 主要责任人 国内公司 外国公司 社会发展 法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20世纪,世界上的大多数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被带入一个或多或少频繁相连的关系中。我们不假思索地宣告世界经济、世界技术、世界范围的交流,世界组织、世界科技、世界文学、世界学术、世界旅行、世界体育运动已经来临。我们极尽自信地宣称,一个世界社会正在形成,尽管民族的和地

  • 标签: 世界体育运动 世界学术 世界旅行 世界技术 世界组织 世界文学
  • 简介:全书以"致力于建立中国的哲学与社会学的学术传统"为宗旨,精选了我国法学领域及国外著名学者论述"哲学与社会学"的文章,以中、英、德三种文字出现,基本上反映了中外学者在哲学和社会学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

  • 标签: 法社会学 法哲学 学术传统 最新成果 法学领域 中外学者
  • 简介:作为的最高抽象形式的理论表达,哲学首先是对人的一种关怀,它是从的角度对人的现实存在的哲学理解和对人的理想性存在的终极关怀。因此,哲学是一种人学。在的理论体系中,哲学无疑居于最高层次,成为法学的元理论。就功能而言,哲学始终是针对法的现实(的实践与理论)的一种理性批判。这种实践批判又必然导致哲学在理论层面的自我批判。所以,批判性也就构成了哲学的内在本性

  • 标签: 法哲学 人学 元理论 批判
  • 简介:监察委员会权力来源的多元性以及集"党纪处分、行政监察与刑事调查"于一体的反腐工作模式,使得"法纪贯通""衔接"成为理论界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而涉嫌职务犯罪的监察案件何时开始适用刑事诉讼更是其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既不能以统一的监察立案作为适用刑事诉讼的时间起点,也不能以监察委员会移送案件作为与刑事诉讼衔接的时间标志,而应当考虑在监察委员会内部设置党纪政纪调查部与刑事调查部,在监察委员会调查程序中区分职务违法与职务犯罪,分别设置监察立案与刑事立案两套立案程序,以便解决监察案件"衔接"环节的诸多问题。

  • 标签: 监察法 刑事诉讼法 法法衔接 刑事立案
  • 简介:经济与劳动的关系、经济在法律分类中所处的位置等,均是经济在最初发展阶段被广泛思考的问题,对于推进对经济的认知大有启益,迄今反思这一问题仍然是经济法学理论研究不容忽视的关键所在。民国时期学者就继受德日学说,将经济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由此廊清民法、行政法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证成经济作为部门法存在的合法性。社会所谓的“社会”,自始就有“部分社会说”和“全体社会说”两种认知取向。目前,经济法学界关于经济法属性的争论,仍然与这种社会观有关。在实现社会实质公平方面,经济的积极平等观与社会的消极平等观相互协调。所谓社会本位的法律,不过是权利本位法律的调整。其基础还是权利,仅是有目的地予以限制而已。其法律的目的虽转向增进社会大众的生活,但着手处仍是在保护个人权利。

  • 标签: 经济法 社会法 社会本位 权利本位
  • 简介:《竞争示范》是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下属的政府间竞争与竞争政策专家组研究国际竞争的最主要的成果,它及时因应了国际竞争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前瞻性,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立法、协调各国竞争立法进行了有益尝试。

  • 标签: 竞争法 示范法 述评
  • 简介:每一个国家的职能部门必须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处理方法以便有效地保证履行、遵守各国自愿做出的各种国际承诺。在国家主权的基础上,通过整理、修改、废除或者新颁布各国自身的各种法律规范文本,各国已经“促成”了国家法律和国际的和谐。

  • 标签: 国际法 越南法 和谐化
  • 简介:市民社会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和现实形态是一种现代现象,它培育了近代民法的自由、平等和私权神圣的精神,这并不是罗马的基本原则,罗马的主要成就是发达的法律技术,而非精神内涵。罗马的身份性和权利的保护方法说明私权的确认和维护不是罗马的出发和归宿。原因部分在于罗马人的实用主义态度,部分在于罗马人不擅长哲学思考。

  • 标签: 罗马法 市民社会 市民法 公法 私法
  • 简介:<正>一位美国学者谈到孙中山先生时说:"他坚信维护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关键。"的确,中山先生对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由衷的敬意和深刻的领悟与把握。他认为,宪法必须符合中国的"民情国史",西方的民主一定要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贯。"诚然,作为一种具体的宪政模式,他创立的"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都早已被历史超越,被中国的革命运动超越,但这种模式中深蕴的政治智慧、思维方式、理想情怀、文化忧患、人格力量等价值却是永恒的。他的学说代表了中国历史从古代向现代转折之际的文化思考,是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先行者对中国文化和法文化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创造性回应。他所开创的是一个时

  • 标签: 孙中山 传统法 现代法 五权宪法 中国文化 民族传统文化
  • 简介:法律有良与恶之分,正如人有好坏之别一样,恶对人类和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自古以来恶便是人民的公敌,社会前进的绊脚石,法律发展的历史其实也是一些恶被逐步废除的历史。

  • 标签: “恶法” 公民权利 法律思想 法律制度 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