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财产犯罪的法益统领相应犯罪构成要件的解释,因此至关重要。以往针对财产犯罪法益的讨论都是在本权—占有的二元框架下进行,但是将本权—占有的二元框架作为财产犯罪的上位问题不妥,不仅难以回应社会新型的财产利益,而且无限扩大了"占有"的语义范围。应当将视角从财物本体转移到财产秩序与流通上,考察国家政策的目的需求与鼓励合法财物流通、合法利益转移的期许,与禁止非法财物流通、非法利益转移的管控机能。在此原则指导上对相应的问题做出回答。

  • 标签: 财产犯罪 财产性利益 刑法目的性 财产秩序
  • 简介:侦查人员思维目的,是侦查人员的思维能确定并紧随正确目标开展的品性;侦查人员思维敏感性,是侦查人员的思维能敏锐地捕捉有价值信息,并对信息分析入微及迅速正确判断与策划的思维品性。它们是两种相互关联、制约的思维品性。思维目的有利于侦查行为精准、高效、恰当、衔接有序及周密策划与预测;思维敏感性有利于把握侦查时机,使侦查深入、随机而动及信息最大化。侦查人员要提升思维目的与敏感性,应该勤于思考、易位思考、思维符合逻辑、具备责任心及关注、挖掘细节。

  • 标签: 侦查人员 侦查思维 目的性 敏感性
  • 简介:莫泽斯·赫斯(MosesHess,1812—1875),19世纪著名德国哲学家,其代表作《论货币的本质》以人的现实本质为运思起点,运用费尔巴哈式的宗教异化理论分析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中货币的本质和作用,进而折射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人的异化的诸多问题,对青年马克思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深入剖析《论货币的本质》中的货币异化及人的现实本质对合理定位货币、反思人的存在价值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标签: 现实本质 现代启示 异化理论 货币 性存在 资产阶级社会
  • 简介:文义是法律解释之开始,尊重文义也应是适用法律之基础前提。但由于文义解释本身所存在的"文不达意"之痼疾,极易招致匪夷所思之后果。《刑法》之根本目的系为保护法益,而在适用文义解释无法得出妥当的结论时,以法益保护原则为基础的刑法目的解释之闪亮出场则显得尤为必要。就此而言,围绕法益保护原则,构建以刑法目的解释为中心的刑法解释体系,也应当成为刑法解释之基本逻辑。唯其如此才能使得刑法解释因入情入理而变得更加令人心悦诚服。但同时,刑法目的解释之适用还应受到罪刑法定原则的严格限制,从而避免"前门驱狼,后门进虎"的场面发生。

  • 标签: 文义解释 文不达意 法益保护 目的解释 罪刑法定原则
  • 简介:基于占有学说的不同选择,占有的民刑涵义有所不同。刑法上占有概念以萨维尼学说为理论基础,认为占有心素是据为己有的意图。与民法上占有心素要求,即仅支配、控制意图相比,刑法之所以强调据为己有的意图,目的在于增加行为对占有法益的侵害以达到值得科处刑罚的程度。由此,在认定非法占有目的不同刑法学说中,排除权利者意思说无疑具有合理性。目前,司法推定作为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重要方法,在非法占有目的属于主观超过要素基础上,显现出一定的不合理性。强化被告人针对司法推定予以证伪是消解司法推定存疑的完善方法。

  • 标签: 占有 非法占有目的 主观超过要素 司法推定
  • 简介:《代表法》第32条第3款确立了人大代表人身特别保护许可权的合目的审查原则。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地方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对于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保证宪法法律的正确解读和执行拥有重要的宪法职责。地方人大如何理解代表特别保护许可权的规范内涵,成为合目的审查原则能否得到正确实施的前提和关键。但通过梳理可以发现,这一原则在地方立法中未能得到良好落实,存在大量问题。我国就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立法监督确立了双轨制的备案审查体制,但地方法规的备案审查体制存在着审查主体和提请主体位阶过高、备案审查动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改善,以促进我国人大代表人身特别保护许可权的合目的审查原则的落实。

  • 标签: 人大代表 人身特别保护 合目的性审查原则 地方性法规 备案审查
  • 简介:刑法的谦抑为冰冷的法条增添了一抹暖色.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人权的保障和市场经济主体的创新活力的保护越来越关注,刑法的谦抑越来越受到重视.鉴此,应将刑法谦抑作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正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时期,重视刑法的谦抑对于建设法治社会、保障公民合法权利乃至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 标签: 刑法谦抑性 在立法司法中体现与发展 刑法基本原则 可行性研究
  • 简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迁,刑法谦抑面临新的更大挑战。应着重从理论定位、功能发挥、实现途径和科学适用等方面进行自我完善,从而使得刑法谦抑的具体内容能够及时跟进社会发展并不断向前推动,决不能故步自封。对于刑法谦抑在理解和适用方面出现的错误与偏差,也亟需在这一过程中予以及时匡正和纠偏。同时,在我国刑事法治实践发展进程中,须充分发挥刑法谦抑应有的重要作用并予以坚守。

  • 标签: 刑法谦抑性 理论定位 功能 实现 适用
  • 简介:保障住房是我国的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是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我国诚信体系不健全等原因,骗取保障住房的行为屡屡发生,这不但侵害了保障住房的所有权和相关财产权益,还严重破坏了保障住房的公平分配秩序,已经触犯了刑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而目前地方政府出台的《保障住房管理条例》中对这类行为的处罚仅仅只是罚款和在一定期限内不准申请保障房,很难对这类行为形成震慑力。因此,为了确保保障住房的公平分配,有必要用刑法对骗取保障住房的行为进行规制。

  • 标签: 保障性住房 骗取保障性住房 刑法控制
  • 简介:合宪刑法解释正当合理性的前提,不符合宪法权利规范和权力规范等宪法规范的基本内容,违背宪法权力制约、平等原则和人权保障原则的基本精神的刑法解释都有违宪的嫌疑。为实现刑法解释的合宪,应该以合宪解释为刑法解释的具体路径,以合宪推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和比例原则为基本原则,运用文义解释、体系解释从形式上保障刑法解释的合宪,同时也必须借助目的解释从实质上贯彻比例原则,从而真正实现刑法解释从根本上接受宪法规范和价值的制约和指导。

  • 标签: 刑法解释 合宪性 合宪性解释
  • 简介:违法认识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被法律所允许,这里的法律是指一切法律规范。社会危害的非规范性和不明确决定了它不能成为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违法认识应当成为犯罪故意的必备要素,否定论者提出的否定违法认识的理由都不足以成立。

  • 标签: 违法性认识 犯罪故意 社会危害性认识
  • 简介:刑法定原则不是禁止刑法解释,只是为刑法解释界定了合理的空间.刑法解释不能违反罪刑法定原则,这是坚定不移的定律.即刑法解释又要在已定的刑法规范中得出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结论.

  • 标签: 罪刑法定 刑法解释 类推
  • 简介:袭警行为频发反映刑事立法的滞后,体现刑事法律的不足。从维护国家权威法律尊严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增设袭警罪,以有效惩治袭警犯罪。

  • 标签: 袭警行为 刑事立法 袭警罪
  • 简介: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是我国刑事法律立法史上第一次明确规定罪刑法定原则,是标志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的里程碑。众所周知,罪刑法定的思想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它的本质在于反对封建社会的罪刑擅断主义,具有历史进步意义,至今仍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刑事法律所采用。新刑法对罪刑

  • 标签: 刑法罪刑 小议我国 我国刑法
  • 简介:文章对目前刑法中涉及财产犯罪的数额归纳为空白型数额、模糊型数额、确定型数额三种,并指出存在的三种弊病,提出以平等原则、对应原则、区域原则,对刑法有关规定进行全面的改革,以切实提高司法的效率和质量。

  • 标签: 刑法 定罪量刑 立法改革
  • 简介:刑法的适用过程中,依据构成要件的解释目标是针对立法原意还是法律规范的客观含义,可将刑法解释分为主观解释和客观解释。刑法解释应当二者兼具,在不同时期有所侧重;理论界依据刑法解释是否只能严格遵循刑法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形成了形式解释论和实质解释论,但二者在刑法解释的本质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差别。根据犯罪的本质是对规范的违反还是对法益的侵害,可将违法认识分为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我国刑法应当坚持以结果无价值为基础,逐步适当发展行为无价值在立法和司法领域中的运用。

  • 标签: 主观解释 客观解释 形式解释 实质解释 行为无价值 结果无价值
  • 简介:回顾从1979年《刑法》到《刑法修正案(七)》的刑法改革之路,可以发现,在犯罪圈的划定与刑罚量的调整方面,我国的刑事立法一直在延续着传统的权力刑法思维,即着眼于权力统治与强化社会管理,以"秩序"为价值中心,试图将犯罪预防与治理的所有细节纳入权力的控制范围之内。与之前不同的是,《刑法修正案(八)》中的削减死刑罪名、强化对特殊群体的权利保护以及社区矫正立法化等内容,是权利刑法思维的体现。这一重大转变的背后,有着国际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决策者权利意识的增强与普通民众维权活动的增加等国内因素的影响。

  • 标签: 刑法改革 权力刑法 权利刑法 思维转换
  • 简介:我国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一规定确立了我国刑法中罪行法定原则.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罪刑法定原则,取消了类推制度,这标志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步.

  • 标签: 罪刑法定原则 刑法 中国 刑期 犯罪行为
  • 简介:刑法治理理念与压制理念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分野。《刑法修正案(八)》在诸多方面体现了刑法治理理念,而且其颁行标志着在我国刑事法治发展中应当确立刑法治理理念。对刑法治理理念应在刑事一体化思想指导下,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刑法客观主义立场、刑事和解、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以及社会矫正制度等方面予以具体展开。

  • 标签: 《刑法修正案(八)》 刑法理念 治理理念 压制理念
  • 简介:刑法解释相对于其他法律解释研究更为艰难的原因在于受制于刑法刑法定基本原则的限制。成文法本身语词的模糊抽象、立法的局限以及刑法司法过程中法官理解阐释都是刑法解释正当的依据。刑法条文是刑法解释的对象,对象特殊决定了刑法解释论与刑法解释规则区别于其他法律文本解释的特殊刑法的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争与法律解释中的主、客观论一脉相承。在当代罪刑法定视域中的刑法,应当倡导形式解释论,禁止法外入罪的实质解释,但同时不应当否认法内出罪正当化的实质解释。

  • 标签: 罪刑法定 刑法解释 形式合理性 实质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