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焦虑是人类心理生活中普遍而恒久的话题,伴随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过焦虑的体验,经历过焦虑带来的困扰和威胁。随着人类进入科技信息时代,现代性引发的焦虑阴影仍旧挥之不去并且严重困扰着现代人的生活。目前人们对焦虑的研究多集中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不同领域,然而不同理论系统对焦虑问题展开的多样见解使至今对焦虑本质的认识仍旧众说纷纭。本文尝试从焦虑的概念出发,通过心理学与宗教学对焦虑本质理解的比较,以宗教神学家保罗·蒂利希的观点为例来探讨人类焦虑问题的本质、焦虑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关联以及信仰在解决焦虑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和意义。
简介:奥尔波特的内在、外在宗教取向二分是宗教心理学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但它是否能够直接在中国应用,是否有不适合之处是一个需要加以研究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即在于探讨奥尔波特的内在、外在宗教取向二分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本文选取在中国社会具有相当重要性的佛教徒来作为基督徒的参照。通过问卷的形式,本研究发现,奥尔波特的内在、外在宗教取向二分思想在佛教徒中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不适用性。亚伯拉罕系宗教的基本范畴和概念在非基督教文化中不适用;基督教的“真正的信徒”的标准并不一定是其他宗教的“真正的信徒”的标准;奥尔波特的“外在取向”并没有穷尽所有的可能性;宗教取向二分理论成立的前提——“有真正的信徒和非真正的信徒两种类型,且二者之间能够明确分开”——可能在佛教中不适用;部分佛教徒的行为并非源自宗教,而是源自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因此对于这一部分信徒,宗教不能用来解释他们的行为,宗教也不是他们行为的原因。
简介:<正>有一个人,他22岁做生意失败;23岁竞选议员失败;24岁重入商海再次失败,而且赔得一无所得;29岁再次竞选国会议员又再次失败;46岁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49岁再次竞选参议员又再次失败。而他的生活信念是:永不言败。他始终相信他终有一天会成功的。最终,他在51岁时竞选总统成功,干成了一番永垂史册的伟业,成为美国历史上与开国元首华盛顿齐名的伟大的总统。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有一个人,立志献身科学,一生专心致志在实验室工作,试验了千百次,也失败了千百次,她用了20多年时间,坚定不移地探索下去,终于发现了镭,为人类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她,就是约里奥·居里夫人。
简介:在日常生活中,谎言有两类:恶意的谎言和善意的谎言。所谓恶意的谎言,就是我们明知是假的还说的那种,而善意的谎言本身不是虚假的,只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真实。事实上善意的谎言本身既然是谎言当然也是不可原谅的,有时,善意的谎言和恶意的谎言其破坏性也是完全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