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1.洗礼与赎罪(atonement)"‘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提前1:15)。人类始祖犯罪以后,上帝就立定心志,要救赎人类,恢复上帝与人起初的和谐。从那时候起,上帝就一直在做这拯救的工作。到了新约时代,他赐下了独生爱子耶稣做了挽回祭,并忍受了人世间的一切羞辱和十字架的痛苦。十字架拆毁了上帝与人中间的隔墙。"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藉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上帝和好了"(弗2:16)。人相信了耶稣基督后,就已经加入了与上帝和好的行列。从某种意

  • 标签: 洗礼 上帝 十字架 耶稣基督 信仰 基督徒
  • 简介:教会对《旧约》的观点,可以说从初期教会到现代教会一直存在争论。《新约》本身对犹太教和《旧约》的多元性、多角度神学诠释,造成了后世教会对《新约》和《旧约》更加多元的观点和神学解释。当《新约》的书卷渐渐被教会诵读,公认为经典之后,新约书卷作者对《旧约》多元的观点便成为初期教会的几个中心如耶路撒冷、安提阿、亚历山大、罗马教会的旧约圣经观的根据。它们基于各自的传统和教会自身的利益,

  • 标签: 《旧约》 《新约》 希伯来书 罗马教会 耶路撒冷 亚历山大
  • 简介:本文以《新约》文本为依据展开对作为基督信仰的基督教的言说,指出其核心特征为基督事件,即上帝之言成为历史上的肉身的耶稣和历史上的肉身的耶稣成为信仰的基督的历史事件。两者简称为“言成肉身事件”(God’sWord-Becoming-theFleshofJesusevent)与“肉身成言事件”(theFleshofJesus-Becoming-God’sWordevent)。前者指耶稣的灵生、他关于人要爱上帝和爱邻人如自己的爱道的宣告、他替上帝的救赎计划与替人的罪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受死;后者指耶稣死里复活、他的升天、再来、审判。《新约》文本中基督教神学的基督论,可以从基督事件的这七个方面展开言说。这种整全性的基督事件,是《新约》著作在神学上成为正典的动力根源,并且划定了后来的基督教的边界与范围。

  • 标签: 基督事件 七方同启论 耶稣基督
  • 简介:根据使徒保罗的教导,教会信仰群体自早期教会起就开始用"诗章、颂词和灵歌"等多样化圣诗形式一同颂唱,从此,音乐敬拜已不再是祭司和利未乐师的专有职事,而是属于全体敬拜群体;音乐功能不只是赞美上帝,也用于彼此劝勉。本文对此三种圣诗类型的诠释,其主要目的不是要在实用性的范畴上对三者加以区分,而是从保罗所提及这三类不同的音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原则,就是任何类型的音乐,只要有果效和价值,都可以在教会中使用。因为这三种类别的赞美诗实际上是代表赞美诗的多元化素材。

  • 标签: 诗章 颂词 灵歌
  • 简介:新的事物是不是都是好的呢?不是的。“新”这个字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从时间说的,一件事物过去从来没有,现在刚刚出现,这就是一件新事物。另一层是从内容或性质说的,一样东西它的性质变得更好了,就是一样新东西。中文里,这两个“新”是同一个字,但在新约圣经用的希腊文里,两个“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

  • 标签: “新” 新约圣经 事物 希腊文 意思 时间
  • 简介:英语术语"NewPerspectiveonPaul"是20世纪西方新约神学研究界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文着重研究了新约之神学诠释与教会信仰的关联,对于我们认识成长中的中国基督教和教会的信仰有特殊意义:对于思考今日中国基督教和教会这样的问题而言,专注于新约正典与教会信仰,将有益于我们确立现实的立场,从而将圣经作为中国教会至高衡定标准,或者,将从圣经视野去审视中国基督教问题确立为对话与交流的基本原则。而路德改教传统,就我们所正在思考的议题而言,亦特具意义,这就是路德乃至新教传统的首要原则:"唯靠圣经"(SolaScriptura)。

  • 标签: 保罗新观 新约之神学诠释 教会信仰
  • 简介:本文从旧约神学角度,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耶利米书》中“新约”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神学成因和重要的神学和灵性意义,并阐述了《旧约》及其神学在圣经神学及基督教系统神学中的“母本”意义。在《旧约》与《新约》关系层面,阐述了较为合宜、正确的圣经观。

  • 标签: 《耶利米书》“新约”
  • 简介:谁若在基督内,他就是一个新受造物,的已成过去,看,都成了新的。(格后5:17)

  • 标签: 天主教 教义 信徒 宗教信仰
  • 简介:7月25日,由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印制的中英文《新约圣经》3万册分别送往天津、上海、青岛、沈阳、秦皇岛、北京等地天主教堂和奥运村,供各国来我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和参观者使用。28日,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印制了中英文《中国天主教》简介分别送往承办奥运会的六个城市天主教会,以供各国朋友了解中国天主教的情况。

  • 标签: 《中国天主教》 北京奥运会 《新约圣经》 中英文 朋友 外国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了陶弘景对天师道'黄赤之道'的改造.认为陶弘景对'黄赤之道'的改造主要采用了虚化策略、语言策略,以及情调化策略.

  • 标签: 陶弘景 “黄赤之道” 天师道 道教
  • 简介:与国内其他"驴友云集"的古镇相比,位于贵州黔东南州黄平县的州古镇,尽管早已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称号,闻名遐迩,但是这里的居民并没有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古镇上到处都是明清时代陆续建造的湘、粤、赣遗风的民居;连接从舞阳古渡口到州城门洞的石板路上,挑担货郎行走在光滑的石阶上吆喝叫卖;街道两旁林立的老木屋都带着刻工精细的雕花窗棂。透过这些,

  • 标签: 黄平 旧州城 历史文化名镇 石板路 建筑风格 舞阳
  • 简介:盖建民与何振中在《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撰文指出,传统中医脉学体系是道教内丹功法构建其自身理论体系的基础和出发点,而内丹学家通过修炼实践,验证并丰富了传统中医学对奇经八脉的认知。道教内丹炼养术对传统经络学说的完善、发展曾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至今仍不失其医学思想价值,是道教医学养生文化中具有现代性意义的精蕴。

  • 标签: 内丹学 哲学社会科学版 传统中医 道教医学 现代性意义 大学学报
  • 简介:玄奘唯识新译与真谛唯识译,两者在前八识学说上没有多大的本质不同,最大的差异在于译立第九识,其目的在于混合唯识与如来藏,这与印度唯识本义是不同的。考其原因,实为解决净依问题,一则是因为对唯识在认识与方法论上尚未完备之故。因此与玄奘新译之主要区别反映在心识结构与心性理论、心性解脱理论、种姓、判教思想以及对依他起性质判定等问题上。总之可以认为真谛是用如来藏思想来解释唯识;玄奘新译唯识学是完备的唯识体系,它反映了印度唯识思想体系成熟时的思想意蕴,同时也体现了玄奘于唯识认识与方法论之贡献。所以他们之间的不同是两种思想体系间的差异。以往研究者认为新旧唯识是唯识观上无相与有相之差别的认识,其实是没有发现问题的实质。

  • 标签: 玄奘 思想体系 心性理论 思想意蕴 发现问题 如来藏
  • 简介:在中国历史上,佛教与儒道二家的关系一直处在非常复杂的互动之中,佛教一方面要捍卫自己的核心理论和基本的价值取向,争取合法的生存地位;另一方面,也要尽量协调与儒、道二家的关系,从教理、行持、制度等多方面,寻求与儒、道二家的会通之处,努力消弥与儒、道二家的严重分歧与对立。在历史上,参与讨论三教关系的佛教理论家非常多,本文则选取慧皎、契嵩、志磐等三位非常有代表性的佛教史家,以各自所处特定时期的佛教历史为基本背景,分别介绍他们从本迹史观的立场对三教关系所作的论述,旨在说明佛教史家们对三教关系的看法与其所处时代佛教的现实情势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 标签: 本迹论 三教关系 儒释道
  • 简介:圣经和教会官方都没有断定胚胎是人,但都要求将胚胎象人一样对待;天主教内学者们在胚胎何时是人这个问题上观点并不一致,理由各异。天主教视阈中要求尊重胚胎的理由也许不能为世俗学者所接受,因为其话语体系、理论基础和问题视角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的对话是必要而且可能的。

  • 标签: 天主教 胚胎
  • 简介:本迹史观是古代诸多佛教史家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一种非常独特的佛教历史理论。在佛教本迹史观的视阈下,释迦牟尼佛本来在非常久远之前就已经发心、修行乃至成佛、度化众生、示现涅椠,其后经过无数次的示现,直到今人所知的释迦牟尼佛再次示现成佛,在世间建立佛教,弘传佛法,由此说明佛教的历史极其久远;随着传播地域和时间的推移,佛教生存的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佛教的面貌也不断改变,佛教的法运兴衰交替,这一切都属于无常之迹,与佛教所说湛然常存的的真理并不矛盾,而无常之迹恰是湛然常存之理的显现和证明;佛教历史之迹尽管错综复杂,头绪繁多,无非是佛法理本的显现,绳之本迹史观,佛教历史可谓理事相合、体用兼备、权实相摄,整然有序。

  • 标签: 本迹史观 佛教史家 高僧传 无常
  • 简介:民国时期,佛教界掀起了一股改革的浪潮,有强烈的入世倾向。厦门南普陀寺创办的《现代僧伽》杂志是当时众多宣扬佛教改革刊物中的杰出者,产生了较大影响。《现代僧伽》的发起人、编辑者皆是改革派人物,其创刊目的也是为了推动佛教改革。从刊发的文章来看,佛教改革的急迫形势、佛理的革新与僧才的培育等都是《现代僧伽》极力传播的内容。

  • 标签: 民国 佛教改革 现代僧伽
  • 简介:由海波撰写的《死亡学视野中的中国佛教死亡观研究》一书陕西人民出版社于2009年开春再版。全书共25万字,结合死亡研究的特点布局谋篇,整体上运用历史和逻辑结合的研究方法,局部采行社会学、心理学、考古学等学科进路,以中国佛教死亡观的历史过程为纵轴,以死亡学的基本出发点为横轴,把死亡还原到实存领域来看在中国佛教死亡观的建立、发展及影响。

  • 标签: 中国佛教 死亡观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9年 布局谋篇 社会学
  • 简介:孔汉思和秦家懿在《中国宗教与基督教》一书中把世界主要宗教分成三大河系:其一是亚伯拉罕系三大宗教,即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源出闪米特人,以先知预言为其特点;其二是印度宗教,以神秘主义为其特点;其三是远东宗教,源于中国,其中心形象是圣贤,是哲人宗教。该书对三大宗教河系特点的概括尚需商榷,但将源自中国的宗教列为三大河系之一,是颇有见识的。 

  • 标签: 中国宗教 文化模式 宗教学 亚伯拉罕 伊斯兰教 先知预言
  • 简介:组织边界问题作为组织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关系到组织活动的效率及组织成长。从人类学的族群认同理论出发,结合当今主流经济学和管理学对组织边界的讨论,将组织看作族群来展开研究,不仅能够对组织边界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而且能够丰富组织边界研究的理论,从而弥补人类学在组织边界研究领域的缺失。

  • 标签: 族群 组织边界 认同边界 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