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当人们耳闻目睹了20世纪末世界上发生的一系列邪教集体自杀、危害社会等事件,对邪教已不再陌生。但是,真正要从学术上来廓清邪教的本质,得到相对一致的结论,仍是一个困难的问题。正如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宗教”的定义还争论不休一样,对“邪教”的界定也是见仁见智,在不同学科之间、不同宗教之间、不同团体之间,不同国家之间,难以有一个共同认同的标准。在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上,也没有对邪教作出法律的限定。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关于邪教,尤其是当代邪教,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和范围,只是在各自的范围内,对邪教的含义作出解释。
简介:本文阐述了道教善书与一般善书之间的关系,指出道教善书属于民间善书的范畴,有着民间善书的共性。但道教善书又有不可替代的独立性,本文对道教善书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道教善书的三个主要特征。
简介:有关宗教人类学、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宗教哲学等交叉学科,虽说有的在古典时期已经有所建树,但其真正被人们作为综合研究的方法加以运用,来注意宗教的真正特性及其在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中的职能、意义,从而使这些旨在探研宗教的相关交叉学科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则是19世纪以后之事。而对中国来说,这些门类的开发,起步尤晚。除少部分外,大多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真正崭露头角。本文希冀能够借助学术上的扫描,来展示国内在这些研究领域内的丰硕果实。若有错谬浅陋之处,还望大家厘正。
简介:1956年3月,吴耀宗先生在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上作了《关于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报告》,对第一次全国会议以后一年半来的工作作了回顾,并在当时的情况下提出了中国教会的"三大见证"、"十项任务"。今年是"三大见证""十项任务"提出四十周年,神学研究室举办主题为"中国教会的见证与任务"的研讨会以作纪念,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今天中国教会当有怎样的见证?今天中国教会的任务是什么?与四十年前相比又有
简介:本文将以公元2世纪至尼西亚公会议前期这段时间为界,梳理希腊化的护教士、教师们围绕父与子(道)在本质同一、统一问题上的争议,分析为在此神学背景下催生的亚流次位论(Subordinationism),探其理论在父子关系同一、统一争论上的界定及其延伸的问题,寻其背后之新议。
简介:剥夺理论是讨论个人皈依宗教的社会学理论模型之一。格洛克(Glock)区分了五种类型的剥夺:(1)经济剥夺,这既是一种生存状态,更是一种感觉,即感觉到自己是个穷人;(2)社会剥夺,指在权力、社会地位方面的缺乏。(3)机体剥夺,主要指疾病;(4)伦理剥夺,当人们感到
简介:
简介:道教服食是道教信从者通过摄取食物、药物、气、符等来防治疾病、养护身心,以求长生成仙的过程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方法、知识等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服药、服气、辟谷、饮食、服符等方面,是一类富有特色的道教养生类型。近年来,学术界对道教养生学关注较多,因此道教养生中服食问题也相应地有一些学者加以探讨。黄永锋博士认为道教养生学研究课题众多,服食养生应该专门加以系统研究;同时有必要重新界定道教服食,在新的理论平台上进行多视角深入的审视。
简介:本文旨在剖析老庄及道教对于感官知觉之限制的认识,其所采取超越感官知觉限制的种种方法,以及其独特的智性直观认识论主张。
简介:为了纪念吴耀宗先生提出"三大见证"、"十项任务"40周年,我院神学研究室于5月25日召开了题为"中国教会的见证和任务"研讨会。会议期间,与会师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下列数篇文章,是部分同工在研讨会上的发言。陈驯同学在会后写了一篇"研讨会小记",对该次研讨会作了简略的记述,也一并发表于此。
简介:这一次很高兴能够在十几年之后有机会再到贵校访问;得到贵校多方面的款待,我们十分感谢。今天又能够在这儿讲演,更觉得非常荣幸。身为信徒,我是跟随耶稣基督的;作为教师,我最欣赏苏格拉底,把他当作模范。今天特选了这个题目,与各位同道,分享个人对苏
简介:对平井俊荣《关于法华文句成立的研究》中提出隋智额《法华文句》中的因缘释、约教释、本迹释、观心释的“四种释”,是依据吉藏《法华玄论》和《法华义疏》而成立的观点,提出反对意见并进行论证,认为《法华文句》的四种释并非完全脱胎于吉藏。
简介: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印光大师(1861—1940)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综观印光大师的一生.他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崇高的声望和地位.是与其自身所具备的高尚的道德品格、精深渊博的佛学以及卓越超群的佛法修持成就密不可分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对弟子们施教过程中所运用的一系列教育方法得以确立和体现出来的。
简介:鸠摩罗什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翻译家,他在佛经翻译史上作出重大的贡献。本文拟就其翻译问题做些探讨。其一,翻译中的文与质的关系,侧重为何?翻译中的译场译与讲,传播效果为何?其二,谈谈他的佛经翻译理念与实践对我们今天宗教经典翻译与传播的启示意义。
简介:本文指出非有非无的中观思想方法是《坛经》的基本思想方法,并历史地分析了惠能对这一思想方法的彻底贯彻而产生的思想在中国心性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文章从《坛经》佛性论、本心论及心性关系三方面进行了条分缕析。
关于“邪教”的界定
道教劝善书的界定及主要特征
20世纪中国宗教学交叉学科研究综述
“三大见证”“十项任务”引发的几点感想
论亚流“次位论”为父子关系在“同一”、“统一”上作出的界定
论宗教体验对皈依的影响——一项个案研究
省民宗厅召开“三项”教育学习心得交流会
道教养生与技术哲学交叉研究的新成果——黄永锋《道教服食技术研究》评介
建瓯市建立和完善五项制度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
感官知觉限制及其超越之道──试论老庄及道教认识论的一项重要主题
关于中国教会任务的思考——纪念“三大见证”、“十项任务”发表40周年
南平市政协采取四项措施贯彻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
苏格拉底方法
佛教学的方法论
《法华文句》的四种诠释方法——与吉藏的诠释方法的比较
印光大师之教育方法探微
当代欧美佛学研究方法之省察
论潘雨廷先生的治学方法
鸠摩罗什翻译佛经方法述评
《坛经》心性说对佛教中观思想方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