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社会舆论往往对教师有较高道德期待,希望教师有美德,能够为人师表。但教师往往会把自己仅仅看成是一个知识传授者,把知识和技能教育看作自己当然职责,而放弃自己道德实践主体地位。教师在何种意义上承担道德教化责任,在何种意义上具有道德实践主体地位?对此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 标签: 道德实践 教师 实践主体 社会舆论 为人师表 技能教育
  • 简介:主体价值在经济与道德关系中地位杨一民,杜建国一有些人在对经济与道德关系审视中,总是难以走出“二律背反”两难处境,似乎经济与道德一方发展必限制对方发展为条件。他们提出问题是:究竟是以经济为主而使道德屈从于经济发展呢还是相反?从形式上看,...

  • 标签: 经济与道德 主体价值 价值主体 伦理观 市场经济体制 实践活动
  • 简介:胚胎干细胞技术发展带来了干细胞来源伦理争论,提出了如何看待“胚胎道德地位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有三种观点,它们分别从生物性、理性功能以及人潜能性来界定胚胎道德地位。通过对三种观点分析,本文强调坚持人尊严原则,是推动新兴生物技术发展核心和归宿。

  • 标签: 胚胎 胚胎干细胞 生命伦理
  • 简介:为了保证网络社会健康运行,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无法回避重要课题.在网络道德建设中,我们必须注重培养网络主体道德意识;在培养网络道德意识过程中,我们既要坚持对网络主体道德灌输、提高其道德认识能力,又要锻炼其道德意志并加强道德修养.

  • 标签: 网络道德意识 培养 内容 途径
  • 简介:德治校目的.是为了学校内部和谐与发展.是为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时代精神.让他们真正成为国家栋梁和民族希望。

  • 标签: 以德治校 时代精神 道德建设 法制建设
  • 简介:物种是否具有道德地位以及具有什么样道德地位与物种是否具有本质以及具有什么样本质有关。“物种个体论”是不成立,由此,物种不具有如生物个体那样道德地位。“物种多元论”否认物种具有“自然类”本质,因此,物种也就不具有“类”意义上道德地位。“关系本质主义”不是真正本质主义,由此也不能给物种道德地位的确立确实支持。只有“内在生物本质主义”之“理想‘DNA条形码’”,才能作为物种“真实本质”,由此也才能使得物种具有内在、天赋价值,并据此拥有道德地位。维护物种道德地位,就是维护这样本质。鉴于物种其他概念而伦理地对待物种,不是基于物种自身拥有相应道德地位,而是基于物种之成员及其环境所拥有的相应道德地位

  • 标签: 物种 本质 道德 物种歧视 权利
  • 简介:从生物学哲学角度看,人胚胎具有重要生命价值和一定的人格性,同时人胚胎也具有工具性和一定物性,人胚胎伦理地位具备"人"和"物"两重性,二者是互补。人胚胎是世代交替一个过渡环节,是人类存在特殊形态,具有发育为人潜能。胚胎相对于一个物种整体生存而言,它只是人类种族整体生存一个环节和部分,只是实现世代交替一个工具,因此人胚胎具有工具性。可以利用人胚胎开展医疗和科研工作,但应当进行严格限制和监管。

  • 标签: 人胚胎 生物学哲学 生命价值 伦理地位
  • 简介:<正>《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决议》指出:“伟大中国文明复兴”,“不但将创造出高度发展物质文明,而且将创造出马列主义为指导,批判继承历史遗产而又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这样一种高度发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以《决议》形式,再一次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实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方针。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外来文化 高阶段 批判继承 辩证否定规律
  • 简介:德治思想,即“运用道德政治手段实现政治最终道德目的”是儒家伦理价值体系中最终价值归依。主体意识发展为切入点,考察殷周之际德治思想构建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德治思想构建共经历了三个阶段:殷商神本文化——人价值主体缺失;用初敬德保民——人具有了独立价值主体;西周礼乐文化——人类意识觉醒。可以说,殷周之际统治阶级从神权政治转向德治与礼治,在人主体意识发展历程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 标签: 殷周 德治思想 主体意识 类意识
  • 简介:职业道德规范主体化机制探讨仲崇盛一职业道德这一概念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它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工作或劳动中特殊行为规范总和;另一方面,它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经过职业活动实践和职业道德理想、意志培训,所达到表现在职业工作上道德品质状...

  • 标签: 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建设 主体化 职业道德品质 行为主体 职业道德教育
  • 简介:中国古代对政治合法性反思首先寄托于天命。夏商时期天命是君主与天帝契约,臣民只能承受命定秩序。周公斩断天帝与君主血缘联系,德行来判断天命所归,实现天命不常与恒常统一,而天命又只能通过民意得以反映,从而在天、君、民之间形成环形三角交互结构。周公试图用此在经验把握普遍必然,现实参验方法理解天、君、民、德等概念及天命唯德等命题,最终使理想政治只能寄托于“先王有德”绝对,从而变成对现实等级制度摹写。

  • 标签: 周公 天命 秩序 公共生活
  • 简介:重视家庭发展,提高家庭生活质量1994─国际家庭年思明家庭问题已成为近几年世界各国关注焦点,并成为联合国大会“经济和社会事务理事会”、“社会发展委员会”研究审议重要问题。发展是当代世界中心和主题。许多国家认为,家庭做为社会基本单位,应该使其...

  • 标签: 家庭生活质量 家庭问题 社会发展与进步 联合国大会 全国妇联 协调委员会
  • 简介:一问卷样本概述2014年下半年,《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武汉地区高校为调研点,围绕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展开了调查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建议和对策。本次调查主要在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以及湖北中医药大学这四所高校进行。此次一共发放7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73份。

  • 标签: 当代大学生 调查了解 宗教信仰 武汉地区 信仰状况 校园文化建设
  • 简介:在胡塞尔现象学伦理学中,先验自我具有意向性之指向性与构造性特征,一切价值和意义都是出自先验自我之意识之授义活动,先验自我成为了一切行为之极点,胡塞尔现象学伦理学中展显出主体性是一种"先验主体性"。海德格尔将"此在"作为突破口从三个方面对胡塞尔先验主体性性理论作出了发展改造。海德格尔从本质上把此在归结为与他人在世界之中"共在"。因此,海德格尔现象学伦理学中展显主体性是一种"共在主体性"。海德格尔现象学伦理学是一门源始伦理学。共在主体在源始伦理中本真生存即是领会良知召唤、切近存在之真理以及诗意地栖居。

  • 标签: 源始伦理学 先验主体性 共在主体性
  • 简介:本体论上的人是一种类存在物;价值论上的人则是一种超越存在高于存在应当之物。归依存在是人根性,归依人是“我”根性。“我”是通过看、思、做来跨越“我们”、“你”、“他”等站点而成为人。“我”面临根本问题是“作为人我应当做什么”和“对于人什么是有价值”。这也是伦理学两个基本问题。

  • 标签: 伦理学 存在 “我” 接触方式 价值
  • 简介:<正>有个名叫贾名宋国人得了块宝玉,赶往京都,送给大夫子罕。子罕志在清廉,拒而不受。贾名听说子罕出身寒微,以为他不识宝玉,于是解释说:‘人曾请玉匠检验,玉匠称这块宝玉货真价实,系当世奇宝,所以才敢奉献大人。’

  • 标签: 宝玉 京都 大夫 小人 买田 喉咽
  • 简介:出版理念是指出版主体关于出版价值根本性判断,“善为本”就是以促进社会公益和精神文明发展为核心,它不仅为出版活动提供道德理想,而且为出版活动提供良好秩序。

  • 标签: 出版活动 出版理念 道德价值
  • 简介: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传播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形成,是在中国封建道德已经解体,资本主义道德无力解救中国近代以来所发生深刻道德危机,而中国人民又迫切需要一种既能反帝又能反封建伦理思想武器历史文化条件下开始.在20世纪近一百年发展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道德实践相结合,出现了三次大理论飞跃,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伦理思想、邓小平伦理思想和江泽民伦理思想.这三大伦理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实现了中国化伟大转化和中国伦理文化马克思主义化.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生发展,既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新阶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更开创了中国伦理文化发展崭新阶段,将中国伦理文化发展到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阶段.

  • 标签: 20世纪 中国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理论成果 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