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在新全球化时代,西方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的当代出场是资本创新逻辑的必然结果。在周期性危机中探索创新之路的资本不断变换自己的主导形态,从工业资本到金融资本,再到知识资本和文化资本,不断重塑历史场景,造就新的资本拜物教,同时也不断创造新的生产繁荣,实现推动历史的新的“伟大文明作用”。文化资本和文化产业就是资本创新的当代出场形态。文化产业是文化的资本化、创利化的结果。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和以往一切资本功能一样,既有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一面,同时也有“另类牵引”的消极作用。

  • 标签: 资本逻辑 文化逻辑 文化产业 文化资本 新全球化时代 历史场景
  • 简介:6月14—15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由中国逻辑学会主办,四川师范大学承办,重庆理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逻辑学会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湖北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就逻辑教育与逻辑应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

  • 标签: 逻辑教育 逻辑应用 四川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术 西南财经大学
  • 简介:6月19日在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召开,由重庆市逻辑学会主办,西南大学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承办。在过去50年中,使用数学方法(代数、模型论和证明论)研究非古典逻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另一方面,非古典逻辑在数学、理论计算机科学和哲学中的应用成果丰硕。

  • 标签: 应用逻辑 重庆市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西南大学 数学方法 古典逻辑
  • 简介:6月8日在河北大学召开,由中国逻辑学会现代逻辑专业委员会与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共同主办,河北大学“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一级核心项目“哲学理论创新与应用”予以支持。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张燕京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作总结发言。

  • 标签: 现代逻辑 哲学逻辑 学术研讨会 数理逻辑 河北大学 专业委员会
  • 简介:11月8~9日在湘潭大学举行,由中国逻辑学会主办,湘潭大学哲学系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湖北大学、西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天津商学院、贵阳民族大学等全国部分高校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就“传统逻辑”、“法律逻辑和辩证逻辑”、“语言逻辑”、“逻辑教学”和“逻辑哲学”等多个主题进行交流与讨论,以期共同推进逻辑学研究在中国的创新与发展。

  • 标签: 中国逻辑 学术年会 学会 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 湘潭大学
  • 简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危机与经济危机一样,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特殊病态,即由资本对人的支配过程的历史积累才产生了这样的结果,才使人和社会陷入失去发展空间的停滞与退化状态。而这种病态是资本逻辑的重要方面——资本扩张在人的发展上的悖论——的历史积累所导致的。所谓资本扩张在人的发展上的悖论,指的是资本扩张一方面必须以人的发展空间为前提,同时也在扩张过程中不断吞噬人的发展空间,最后使人和社会失去发展空间而处于危机状态。

  • 标签: 资本逻辑 发展悖论 人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危机 资本扩张
  • 简介:2月2日在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举办,由清华大学等“华约联盟”七校把“逻辑”列为自主招生考试必考科目而引发。与会者20余人,既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等高校的教授,也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创新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学者,还有来自清华附中上地学校、和平街一中、海淀教师进修学校等从事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与会者认为,高考关注逻辑是一个值得充分肯定的重大变化。学者们还就高考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逻辑测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 标签: 中国逻辑 高考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教师进修学校
  • 简介:所谓资本逻辑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的内在统一,换言之,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是同一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全面揭示了资本逻辑所具有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系统阐述了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社会和自然界限。资本逻辑内在地指向了资本的自我扬弃与内在超越,只有从马克思的资本逻辑出发,才能真正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内在危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资本逻辑是我们重新理解《资本论》的哲学意义及其当代价值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 标签: 当代资本主义 资本逻辑 《资本论》 再生产过程 反思 批判
  • 简介:4月12~13日在广东广州召开,由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主办,旨在促进亚洲国家在逻辑研究上的相互交流,以期在未来建立更紧密的合作。来自中国、日本、波兰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近40位学者参加会议,讨论内容包括:哲学逻辑、非经典逻辑、代数逻辑以及它们在计算机科学和认知科学中的应用。

  • 标签: 哲学逻辑 亚洲国家 认知科学 非经典逻辑 计算机科学 大学逻辑
  • 简介:“微时代”一词主要是指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高度碎片化为特征的新型语境,它的具名来自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积极把握与敏锐反应。近年来,在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影响下,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在经历深刻转型。从理论上讲,新技术已经使人们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信息获取,并可以与其他地面空间里的个人进行信息置换。

  • 标签: 文化逻辑 文化精神 物质 身体 机器 信息获取
  • 简介:我国逻辑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没有逻辑学。其主要论据是,逻辑学是研究“必须地得出”,而所谓中国古代逻辑没有研究“必然地得出。”

  • 标签: 中国古代 中国逻辑 古代逻辑 逻辑学
  • 简介:6月22—23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由中国逻辑学会应用逻辑专业委员会和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中国逻辑学会应用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杜国平研究员主持,中国逻辑学会名誉会长张家龙研究员、重庆理工大学副校长何建国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孙伟平研究员、《哲学研究》编辑部主任鉴传今编审、中国逻辑学会会长邹崇理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陈波教授、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社长彭熙编审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 标签: 专业委员会 中国逻辑 应用逻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学会 学术年会
  • 简介:6月22日在重庆举行,由重庆市逻辑学会主办,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承办。应邀参加此次会议的专家学者主要有来自日本的陶吉(SatoshiTojo)、萨诺(KatsuhikoSano),新西兰的斯里曼(JeremySeligman)和挪威的艾高腾(Thomasǎtgotnes),以及西南大学何向东教授、郭美云副教授、马明辉副教授等。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基本命题逻辑的延伸、基于代理(agent)通信信道的动态认知逻辑、关于不确定性推理的自由选择、关于证据决策的困境等。

  • 标签: 命题逻辑 国际研讨会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信息 语言 动态认知逻辑
  • 简介:逻辑公式是不含命题变元的逻辑公式,运用它们可以定义结构类。反过来,某些结构类却不能以常逻辑公式集定义。模态逻辑中一阶可定义的框架类可被常模态公式集定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该框架类对满射互模拟象、不相交并封闭,并且其补类对超滤扩张封闭。有穷传递框架类相对可由常模态公式集定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对满射互模拟象和不相交并封闭。这两条定理中后一条可推广至直觉主义逻辑

  • 标签: 模态逻辑 定义 公式 充分必要条件 直觉主义逻辑 封闭
  • 简介:典范框架的思想来自于Henkin对经典逻辑完全性的证明,它依赖于语法对象。同样,模态逻辑的典范框架也依赖于语法对象的构造。每个一致的正规模态逻辑都有对应于它的典范框架,典范框架包含着相对应逻辑的性质信息;另外,典范框架本身作为自然得到的数学对象也有很多逻辑性质值得研究。典范框架的论域由极大一致的公式集构成,因此,典范框架的构成以语言为参数。对于同一个逻辑,它的基于不同语言的典范框架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逻辑之间包含关系的信息也反映在典范框架上。极小逻辑的典范框架是相当庞大的,对每个正规逻辑,其典范框架也都是足够“宽”的。

  • 标签: 典范框架 模态逻辑 侧面 逻辑性质 经典逻辑 数学对象
  • 简介:理学以建立一个与宇宙秩序本质同一的人间秩序与心灵秩序为核心。其中,宇宙论设立一个人天沟通的枢纽,从而借此将天道秩序顺利地引导并落实于人类社会公共生活而成为人之内在心灵秩序与外在社会共同法则;心性论的实质则是将宇宙论所预设之终极本体界定为人之生命本质,同时围绕此宇宙、人生共同本质而寻求修身上达之路径。

  • 标签: 理学体系 逻辑结构 社会公共生活 宇宙秩序 张栻 生命本质
  • 简介:10月4~5日在北海道大学召开,由日本北海道大学哲学系主办,中户川孝治教授(KojiNakatogawa)主持。与会学者分别来自日本、中国、意大利、美国。受日方组织者邀请与资助,北京大学陈波教授及辽宁大学青年教师刘靖贤(北京大学博士)、安徽大学青年教师赵震(北京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朱薇和王海若共5人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发言。

  • 标签: 哲学系 工作坊 博士研究生 北海道大学 北京大学 逻辑
  • 简介:本年度举办第32—49期。(1)第32期,3月8日,中山大学哲学系文学锋主讲“从逻辑的聚合到逻辑聚合”。(2)第33期,3月21日,中山大学哲学系王莹莹主讲“同情与汉语长距离反身代词‘自己’——评吉尔吉(Giorgi,2006、2007)”。(3)第34期,4月8日,浙江理工大学胡觉亮主讲“漫谈匹配问题”。

  • 标签: 大学逻辑 中山大学 论坛 认知 浙江理工大学 反身代词
  • 简介:罗钦顺对自然界“理”、“气”范畴和理气关系的探讨及其对程朱理学的批评形成其“气本论”的理气观,所提出的哲学命题作为其整个哲学体系的立论根据构建了其哲学逻辑结构的理论基础。罗钦顺对人生界“心”、“性”范畴和心性关系的探讨及其对程朱理学的继承与发扬、对陆王心学和禅宗佛学的批判与排斥形成其“性本论”的心性观,所提出的哲学命题作为其整个哲学体系的论证主题构建了其哲学逻辑结构的思维重心。罗钦顺用人之“心”、“性”即自然之“气”、“理”作为统一其自然界之理气观与人生界之心性观的逻辑前提,但其哲学逻辑结构中阐发其论证主题的人生界之“性本论”的心性观与提供其立论根据的自然界之“气本论”的理气观存在着无法统一的内在矛盾。

  • 标签: 理气关系 心性关系 逻辑结构 内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