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市场经济与价值观的确立叶松庆人们的价值观往往受到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和制约。反过来,价值观对人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职业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有制约作用,这是历史经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简介:中国先秦战争连绵不断,因而产生了众多的兵学家和兵学理论,为中国乃至世界兵学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管仲作为先秦齐国的贤相,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位军事家,其倡导并实践的寓军于政、平战一体的军事思想是齐国强大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重要保障。
简介: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通过反复比较,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诸范畴中筛选出最本质的概念,并加以梳理,形成一个能够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概括当代中国文化的话语系统。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其意义在于:
简介:10月11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由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文化观念与核心价值)、上海市伦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孑L子研究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光明日报》、《学术月刊》等高校、科研机构和学术媒体的3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部门领导就“儒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进行探讨,旨在引发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对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儒学在当代的转型提供助力。
简介: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的本质特征尚水利中国传统哲学.指先秦至19世纪中期1840年以前的哲学。如果说.在中国哲学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且儒家思想决定儒家价值观的话,那么,我认为,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的本质特征是"道德价值中心论"或"道德中心...
简介:12月20—22日在广西大学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哲学研究所主办,广西大学政治学院、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民教授,广西大学党委书记、中国-东盟研究院院长梁颖教授,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阮才东教授分别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崔唯航出席会议,广西大学政治学院院长雷德鹏教授主持开幕式。
简介:12月26日在辽宁大学举行,由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常卫国,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杨路平,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袁希名,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辽宁大学社科处处长胡胜,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房广顺、党总支书记谢晓娟以及来自全省哲学领域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简介:<正>城乡一体化,是一种新型城乡关系的发展目标模式。最先使用这一概念的是苏南地区的一些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他们用城乡一体化这一概念来表达城乡社区、城乡产业、城乡社会生活正在向紧密联系、协调发展方向发展的趋势。后来,这一概念相继为一些
简介:该书是著者在1992年写成并获答辩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在著成《中国社会思想史》(1997)、《郑板桥的诗与画》(1998)、《中国人的自由观》(2001)等相关论著之后,历经十年沉潜锻锋,充实改就,而今作为“武汉大学学术丛书”付梓问世。
简介:当代中国和谐价值观弘扬与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弘扬与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思想,追求人与人的和谐;弘扬与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厚德载物”思想,追求人的自身的和谐;弘扬与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追求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只是一种理想目标追求,追求的只是一种片面和谐、局部和谐、静态和谐,那么,当代中国的和谐价值观则走向了现实价值追求,追求全面和谐、整体和谐、动态和谐.
简介: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群己之辩"只是近代的产物.由于试图在"天理"的框架内安放个人或个性,前近代思想家至多只是赋予"己"以有限的独立性.以龚自珍为发端的价值观变革以"天"与"人"的分离为前提,从张扬以往被压抑的个人和个性开始;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社会关系重组导致了新的群体意识的产生.围绕着社会、政治伦理展开的价值观争论,曾经出现过种种不同的观点.尽管有过个性解放的高潮,但近代思想家大多更倾向于群己平衡、甚至群己和谐的理想.只是并没有发现有效地实现这一理想的道路,在"群己之辩"方面的价值观变革并未终结.
简介:青年军人价值观的变化与奉献精神的培养张文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日渐深入,我国的社会价值关系进入了一个广泛变革的历史阶段。由于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不同的社会群体从需要的内容到需求满足的方式正在发生改变,这使青年军人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
简介:9月27~28日在浙江衢州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中共衢州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学部主席团主席王伟光发去贺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民教授、中共衢州市委书记陈新分别致辞,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鲍洪俊作活动总结。
简介:3月26日在北京举行,由光明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国伦理学会联合主办。与会者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的桥梁。优良的家风家教,可以使个人获得进入社会的基本品质,在道德观念上进行自我约束,尤其对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树立道德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独特作用。
简介:邹忌是田齐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任相封君,辅助国君称“强于天下”。根据相关史料对这一人物进行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战国时期齐国人才思想的鲜明特点:德才兼备而更重才,与才相比,德的要求大降。这既富有战国时期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带有齐国社会风俗的一些印痕。
简介:11月2日在安徽亳州举行,由光明日报社、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主办。以安徽亳州为中心的涡河流域,是古代思想家老子、庄子的故里,是开创了中国道教文化的“天下道源”。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围绕老庄思想与当代价值的总命题,就老庄思想的形成、核心内涵、哲学贡献以及老庄思想精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一脉相承的体现,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简介:6月29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由上海市伦理学会、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协办。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财经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复旦大学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由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吴新文主持,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出席会议并致辞。
简介:中国具有悠久的以人为核心关切的哲学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奠定于夏商周三代。孔子继往开来,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仁学思想,并对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确立起到了重要奠基作用。
简介:11月8~9日在上海大学举行,由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与俄罗斯最高经济大学人文科学系共同主办,上海大学党委宣传部、上海大学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协办,旨在以开放的视角深化价值观问题研究,推进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简介:“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所达到的人生成就的最后评述,其真谛是“从心之仁,不逾礼”,即自觉于规矩,这是真正的自由。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但绝不是牺牲内心去迎合不合理的社会规矩。孔子“从心所欲”所意味的自由,非随心所欲,而是自觉自愿行礼为仁、立德顺天,在此过程中“从心所欲,不逾矩”,真正地达到了礼与仁的合一,达到人与天的合一;在这种天人合一中,人实现真正的自由,即无论人做什么,都符合天地的根本原则——德。
市场经济与价值观的确立
论管子寓军于政、平战一体的军事思想
关于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儒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开论坛
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的本质特征
“中国-越南核心价值观”国际学术研讨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术研讨会
论城乡一体化
《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从李贽到戴震》
和谐价值观: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弘扬与发展
“群己之辩”与近代中国的价值观变革
青年军人价值观的变化与奉献精神的培养
南孔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讨活动
以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
论战国时期齐国的人才价值观——由邹忌任相封君谈起
老庄思想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术研讨会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圆桌研讨会
孔子仁学思想的提出及其对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确立所起的奠基作用
“哲学与价值观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4届“上海大学思政论坛”
自觉于规矩——由“从心所欲,不逾矩”看孔子的自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