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2 个结果
  • 简介:当前对于康德美学第一契机中两个关键词“兴趣”与“实存”误读源于脱离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体系。在康德哲学中,带有兴趣愉悦感都与行为理由联系在一起,任何实践活动都是要把欲求对象变成一个直观经验对象,反之,不带任何兴趣审美的愉悦感与行为理由没有任何关联,这种愉悦感产生在于想像力能够超出对象“实存”创造出具有某种普遍性、与知性之机能协调一致“形式”。

  • 标签: “兴趣” “实存” “形式”
  • 简介:<正>当代世界性技术革命潮流,作为“一本打开了关于人本质力量书”,正从总体上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发展。与此同时,似乎也带来了一系列令人烦恼社会弊病,如环境污染、军备竞赛、恐怖主义、人性堕落等等。由于这些“副作用”存在,西方学者在关于人类未来问题上便截然分为两大学派,即“悲观主义”学派和“乐观主义”学派。他们都总体或部分地否定了新技术革命社会价值,这样或那样地抹煞了新技术革命进步意义。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进步意义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价值 社会主义条件下 新技术革命
  • 简介:门以内在证超越之取径,在塘南思想中,主要有以心证仁、以良知而非情识证性体、以"外"证"内外中道之体"等具体形态。其中,以心证仁体现了门以内在证超越之别于程朱以超越证内在基本理路;良知情识之别,是江右门之特色所在;而以"外"证"内外中道之体"是塘南本人基于江右、融会浙中义理创发。

  • 标签: 王门 以内在证超越 孟子观 王塘南
  • 简介:哲学本质上就是诠释学。概念理解与解释,构成了哲学工作核心。作为一个哲学概念,"interpretation"通常与诠释学关联在一起,有时甚至就被看作"诠释学"同义词。然而,在哲学文献中,这个词往往是不同语词翻译,比如"hermeneutics"、"Interpretation"、"Auffassung"或"Auslegung"。虽然作为翻译结果,这些词都有一个统一形式"interpretation",但其意义或用法不尽相同,甚至完全对立。从诠释学视角"interpretation"这一术语考察在一定程度上是维特根斯坦意义理论呼应和补充:语词意义不仅在于其用法,也在于其用法理解与解释。

  • 标签: 诠释 诠释学 理解 解释
  • 简介:本文针对西方“毛泽东学”一些学者夸大传统文化毛泽东影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说成是“儒学化”观点,着重通过毛泽东中国传统哲学吸收和创造性转化具体分析,揭示了毛泽东哲学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夸大传统文化毛泽东影响,夸大毛泽东哲学思想独创性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相异性,实际上是割裂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历史发展,也就看不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开放体系,从而也就降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意义,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毛泽东哲学文化特征。

  • 标签: 毛泽东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文化特征
  • 简介:康德把道德任务规定为无条件寻求。无条件内涵中包含了无条件命令式,即定言命令。定言命令要求道德哲学进入形而上学领域而且要求理性自我立法能力,即自律。由于自律和自由是交互性概念,所以不能从自由中推论出道德律。于是康德在第二批判中转向理性事实诉求。理性事实是个颇多微词提法,就海德格尔观点看,它本身存在方式恰恰是没有充分给出。而且它并不是不可追溯,它根源于社会存在。

  • 标签: 康德 理性事实 自由 道德
  • 简介:尼采很多言词都容易被误解,尤其他笔下创造、自由、上帝死了这些启蒙话语;其实,这些话语在尼采思想整体中有特殊含义。尼采这些话语使用,是一种挪用;通过将其作为自己修辞面具,尼采一方面隐微地表达了自己思想,同时也表达了现代启蒙知识人特定态度。

  • 标签: 尼采 启蒙话语 修辞面具 挪用 隐微术
  • 简介:胡锦涛同志在党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核心。这个思想实际上就是要从社会发展理论角度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可以说,“以人为本”就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具体化。这个新理解对于我们在现实历史条件下把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落到实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注意是,十七大报告中对于“以人为本”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概括性说明。这个说明,

  • 标签: 以人为本 大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习 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
  • 简介:作为整部《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传统注疏都关注于“学”字,而且以“记诵或诵习传统经典”来界定其内容。这一传统诠释路径遮蔽了“学而时习”真意。其实,“学”作为“觉或悟”、“习”作为“行”,从注目于“行”本身角度,“学而时习”首要意蕴在于强调了人自身源初行动与对此行动之主体性觉悟统一:一方面是不问断行动中觉悟,一方面是觉悟着不间断行动之展开。这一源初状态及其后续展开,具有一种不可诘问源初肯定性,所以为深沉而内在“悦”;后文朋友相与之外在乐、一般他者不知无动于衷(不愠),就是在一种递减意义上昭示“学而时习”这一奠基意义。如此,它奠定着整个《论语》哲学或孔子哲学基石。

  • 标签: 孔子 《论语》首章 学而时习 觉-悟
  • 简介:<正>现代信息利学证明,人类从物质到精神反映,是借助于信息作为中介完成,信息是人类社会、生物等不同领域联系一种重要中介。过去人们研究认识,只讲精神与物质相互关系,而没有探究物质与精神、意识之间,有无中介环节。现在看来信息就是这个中介环节,是联系实践与认识,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之间媒介。外部世界对于人影响在人头脑中反映成为人感觉,人接触事物现象可以类比为信息源,感觉起着检验信息作用。感官是人类感受信息器官,它产生反应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给大脑,神经系统相当于信息传输系统,即通信系统,大脑则起信息加工

  • 标签: 信息论 外部世界 信息传输系统 相互关系 现代信息科学 信息加工
  • 简介:<正>在《叶剑英选集》中贯串着实事求是思想,体现在各个方面,有的文章题目标明:《坚持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独立自主》、《世界上没有孤立科学》等,更多是没有写在题目上,而其内容则是充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可以说,实事求是也是《叶剑英选集》精髓。在今天,联系当前实际,认真学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用以指导实践,是有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解放思想 科学态度 叶剑英 实事求是的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 简介:《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第一个农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它既是党和政府农业发展总体部署,又是党在工作中心转移后农业发展阶段性认识成果.《纲要(草案)》充分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第一代领导集体农业问题殷切关怀和期望及农业发展道路积极探索.特别是《纲要(草案)》提出关于新型农民培养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职业农民,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仍然有着启迪和借鉴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农民 培养
  • 简介:本文以斯特拉文斯基和勋伯格音乐观念为契机,分析了阿多诺批判斯特拉文斯基三个方面:"伪装"现代音乐、反主体性以及基于本体时间基础音乐作曲问题;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阿多诺批判斯特拉文斯基出发点并指出其不足之处,同时指出阿多诺音乐哲学社会意义.

  • 标签: 新音乐 现代音乐 音乐素材 主体 星丛
  • 简介:在整合先秦法思想基础上,韩非尝试探寻并重建"法"道德基础。在他看来,虽然治术层面的法令或律令是去道德化,但"法"道德性却根植于作为整体的人类生活道德目标。因此,法治绝不单是一套技术操作方案,更蕴含了法家树立自身学说之正统性与合理性价值诉求。

  • 标签: 韩非 道德 德性 心志
  • 简介:美国哲学家茱迪恩·芭特勒认为连串理所当然地跟性相关论述,同时存有化了及固定化了物质性身体。芭特勒阅读波伏娃《第二性》,认为这并非就是萨特《存在与虚无》于女性问题或处境上应用。波伏娃曾说意识存在于一个人身体当中,并且在文化脉胳里,参与形成一个人性别。芭特勒认为萨特身体哲学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提高我们波伏娃思想欣赏,并认定她是一个具原创性思想家。

  • 标签: 身体 笛卡儿主义 心物二元论 超越 性别表演 为己存有
  • 简介:<正>艾思奇同志是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从三十年代初开始直到1966年逝世,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宣传工作,为我们留下了相当丰富哲学遗产。在已出版《艾思奇文集》中,收集了他主要哲学论著,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谈及辩证法问题。在纪念艾思奇同志逝世二十周年时候,我们仅就这一方面谈些体会。

  • 标签: 艾思奇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辩证法 具体概念 丰富性 哲学遗产
  • 简介:<正>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践活动,从信息观点看,是一种改造人类社会内部及人类与自然之间信息关系和信息过程活动。因此,为了揭示人类在信息领域中革命及其趋势,我们必须首先在信息世界中提取出一个简单普遍一般信息过程结构:

  • 标签: 外部世界 信息过程 实践活动 信息革命 信息论 信息关系
  • 简介: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之间关系,自从实践范畴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范畴后,在哲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到目前为止,哲学界它们之间接关系研究更多偏向是他们之间联系,而很少涉及它们之间区别。虽然,对于每个马克思主义学者来说,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

  • 标签: 实践活动 认识活动 创新活动 思维建构功能 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