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47年,李达在湖南大学冒着被国民党当局逮捕的危险,强忍病痛完成了《法理学大纲》的写作工作。在该书中,他论述了法理学的对象、任务和范围,阐述了法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法理学的三个基本问题,评析了法理学各流派,考察了法理学与哲学的关系。《法理学大纲》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将法理学研究奠基于唯物史观之上;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对法理学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将法理学研究与中国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法理学大纲》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的目的,并指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研究路径,提出了密切联系中国实际来研究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方法论原则,建构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体系。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改革开放新时期为社会背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实践基础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地位的评价.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从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上.着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恩想:二是从理论体系创立主体上。着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三是从理论体系的地位上.着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四是从理论体系的指导意义上,着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五是从理论体系的品质上.着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简介:李达作为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的探索者和追求者,对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法律观;运用唯物辩证法阐释法理学基本理论,确立法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以国家与法律的关系为切入点,尝试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理论框架。李达对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的探索,对新时期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
简介:近20年以来,中国文艺理论界出现"失语"、"缺位"、"告别理论"等诸多问题与倾向,这不仅遭到多方责难与质疑,也产生若干理论分歧。在本访谈中,一方面,熊元义认为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发展不可能完全绕开分歧,只有深入地解决分歧、才能真正推进文艺批评的深化——由此提出文艺批评的理论自觉问题。另一方面,熊元义着眼于对中国悲剧的研究,他将中国悲剧精神概括为:邪恶势力可以碾碎我们的骨头,但绝不能压弯我们的脊梁。身躯倒下了,灵魂仍然要战斗。力图将悲剧问题与当代艺术批评实践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熊元义通过对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发展现状的反思,指出我们需要推动中国当代文艺界民族艺术观的发展,恢复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批判力量。
简介:邓小平公平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和毛泽东公平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对世界其他各国社会建设进行经验教训总结的重要结晶。因此,研究邓小平的公平理论,对于我们今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邓小平对公平的论述颇丰,涉及到改革开放和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笔者试将其概述如下:以共同富裕为实现社会公平的最终目标;以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实现社会公平的物质前提;以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以推进和完善法制化、民主化建设来保障机会公平;以按劳分配来保障分配公平;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来促进国际交往和国际关系的公平。
简介:学术界对邓小平理论何时开始形成的问题观点各异,至今尚未取得共识。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忽略了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邓小平理论所具有的特殊性;要么把它看作是个纯学术问题,忽略其政治层面的意义;要么把它看作是个纯理论问题,而与实践割裂开来;要么把它看作是纯个人的思想,无视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实。邓小平理论不单是个学术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不单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个实践问题;不单是个人的理论,而且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只有从政治层面与学理层面、理论创造与实践活动、个人论著与党的文献多重结合的要求出发,才能确立一个科学衡量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准,从而建构起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立体坐标。
简介: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反对第二国际和苏俄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济决定论式的解释,强调应当在近代哲学的断裂点上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他们从探索西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这一目的出发,要求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批判功能,由此形成了西方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其理论主题主要集中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新变化和西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由此提出了诸多新的理论论题,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受研究范式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我国学术界对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强化对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