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7 个结果
  • 简介:一、从“思潮”到“观念”吴晓番、胡岩问(以下简称“问”):2011年底,您新著《平等观念史论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上海书评》、《社会科学报》、《哲学分析》、FrontiersofPhilosophyinChina、《探索与争鸣》、《文汇读书周报》等分别发表了相关书评或进行了专题讨论。2011年《上海书评》访谈,主要谈是现代平等观念之实相,包括平等观念在中国如何实现古今之变。今天我们想请您就观念史研究相关问题包括方法论再深入谈一谈。我们知道,您把观念史研究视为中国近现代哲学史重要部分,并且一直比较重视方法论探讨。而在《平等观念史论略》一书中,您则对自己在观念史研究方法作了一些阐释。能否先请您介绍一下您从事观念史研究大致历程?

  • 标签: 观念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访谈录 《文汇读书周报》 中国近现代 《探索与争鸣》
  • 简介:加拿大哲学家比通过反省一些哲学咨询师理论及其应用,提出了哲学咨询四阶段法.“自由漂浮”是哲学咨询第一阶段,哲学咨询师在此阶段鼓励来访者随意自在地说出任何想说的话语,使用苏格拉底式“助产术”方式帮助来访者将问题浮现后,随即就进入到了“即刻问题解决”第二阶段.哲学咨询师协助来访者找到澄清问题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发展出一套哲学理性思维能力,从而能解开困扰其自身问题症结.当来访者对即刻问题解决获得满意时,哲学咨询师与来访者都要进入哲学咨询第三阶段,即“有意向性教与学”.哲学咨询师在此阶段不仅要与来访者讨论哲学问题,而且还要帮助来访者将哲学推理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从而进入哲学咨询第四阶段,即“超越”阶段.来访者通过与哲学咨询师多次对话后,发展出推理能力和对话技巧,学会如何超越个人目前状况,使自己不再沉溺于过去痛苦,建立起一套属于自我价值体系.哲学咨询作为哲学践行一种社会应用形式,其方法及其实践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自由漂浮 即刻问题的解决 意向性的教导行为 超越
  • 简介:1919年,狄百(Wm.TheodoredeBary,1919—)出生于一个知识氛围浓厚家庭,排行第二。他自小对历史、音乐和体育有着浓厚兴趣,并一直保持到大学时代。年轻狄百对社会主义产生兴趣,并参加过当时一些社会主义运动活动,主要是反对战争,提倡民主和保护环境。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他开始学习中文,并接触到黄宗羲著作,自此培养了终身研究方向。二战结束后,

  • 标签: 狄百瑞 新儒学 儒学研究 社会主义运动 儒学思想 朱子学
  • 简介:传统符合论面,临一个问题:由谁来判别一个命题是否符合事实?为从“上帝眼”回归人类眼,普特南提出内在实在论,以区别于外在实在论.这里进而提出关于“真”内在符合论,以区别于传统外在符合论:其关键在于把事实看作语言性,并将语言性事实观点分为外延等同论和内涵等同论,从主观性和客观性角度看,内涵等同论和外在符合论处于两个极端,而外延等同论和内在符合论则处于中道,并且是二位一体。在哲学史上,这两种符合论和两种等同论要素贯穿于弗雷格、罗素、塔斯基和普特南等人“真”理论之中。

  • 标签: 符合论 等同论 实在论 语言性事实
  • 简介: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遭遇到各种困惑,困惑之人是我们认识规范性理由切入口.兹提出了一种独特理由分类学,将价值与理由进行了对接.道德理由是一阶行动理由自然状态,无论是在应用层面上还是价值层面上,道德理由都会产生冲突.建议、要求与命令都是求助他人解决冲突重要手段.其中命令更是提供了一种新型二阶理由,改变一阶理由规范性状态.一阶理由与二阶理由可以结合成为一种保护性理由,法律规范即为这种典范,在规范性推理中发挥着独特重要作用.

  • 标签: 约瑟夫·拉兹 一阶理由 二阶理由 保护性理由 规范性
  • 简介:作为“规范、规则”意义上制度,其功能是对人社会行为进行控制。“控制”就是引导人社会行为,而“引导”既包含“约束、限制”.也包含“激励、促使”。对人行为进行控制不同于对机器系统控制,人行为是由内控指令和外控指令相互作用进行控制。制度控制功能分为对人社会行为进行激励、迫使、禁止三种基本类型。根据制度功能.把制度分为激励型制度、迫使型制度和禁止型制度三种基本类型。这三种制度控制规则和控制机制是不同。有些制度侧重某种功能,而有些制度则具有综合功能。制度实施过程,就是用制度规则控制人行为过程。

  • 标签: 制度 控制 激励 迫使 禁止
  • 简介:我有一个习惯,无论是对于历史上思想家还是当代学者,我要问:他究竟提出了什么具有原创①眭观点或学说?他有哪些思想观点是真正属于自己?我以为这是判定其学术水准和历史地位主要依据。读一本书也是如此,如果书中提出了原创性观点,而且这些观点又具有普遍性方法论意义,可以启迪思想、廓清谬误、提升学术鉴别力和判断力,就会使我兴奋不已。高《平等观念史论略》‘蹴是这样一部具有原创性著作。他所提出“观念史研究‘观念真’三层意蕴说”、“观念史‘古今之变’三种规律性现象说”、“超越‘同情之理解’平等眼光+批判头脑说”,皆具有精思独运原创性质,对于推进哲学史、思想史和观念史等诸多领域深度认识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我把该书作为哲学史、思想史或观念史研究典范之作推荐给我博士生,同时,也想借这篇文章,请学界同仁也来关注这部中国观念史研究开拓创新之作。

  • 标签: 观念史 平等 论略 求真 学术水准 原创性
  • 简介:2015年4月15日-16日,由衡水学院、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衡水学院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董仲舒思想国际高端学术论坛"在河北省衡水市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日本、美国、韩国五十多名专家学者对董子思想与文化中诸多问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捐资铸造"董子圣像"落成典礼,旨在构筑董学研究与传播核心平台、培养董学研究后继人才海内外第一家"董子学院"揭牌仪式,也在此隆重举行。

  • 标签: 董子 天人三策 香港孔教学院 汤恩佳 大董故庄 罢黜百家
  • 简介:舍利,一直是僧俗两界共同讨论热门话题。然而,由于人们对其中深层知识,以及其流传历史演变了解非常有限,所以讨论仅限于表层热闹而已,难以深入。关于舍利失窃、仿制和宗门公案对舍利借用等常是学界忽视问题。运用史料与考古发现作一较为深入论述,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清舍利信仰在中国佛教史上地位与作用。

  • 标签: 舍利 失窃 赝品 公案
  • 简介:经道家后学更革,《老子》第十九章文本呈现出弃绝仁义极端倾向。通过比照郭店楚简原文,不难发现,《老子》对仁思考远高于机械地排斥与抨击。立足于自然与人为区分,《老子》以更深远自然仁来反观人为局限性,即自恃己智,怀德忘本患。这并非是对原儒处"仁"概念消解,而是一个重要提醒与补充。深入探究《老子》仁,是重新定位儒道关系枢纽。

  • 标签: 老子 自然与人为
  • 简介:知觉内容如何是概念?这是当代认识论中所关注关键问题.麦克道威尔概念论认为,只有概念性东西参与进辩护活动中,因此知觉内容必然是包含概念.他概念论可以总结为两点:C1,知觉内容是概念;C2,概念来自后天语言学习.特维斯对麦克道威尔观点展开了批判,指出了麦克道威尔概念论是一种存在问题表征理论,同时指出作为概念论基础“似真看”是不可能,从而使C1被证明是不成立.麦克道威尔承认特维斯批判并进行修改,他分别提出M1(直观能力是一种概念能力)和M2(知觉内容中仍然存在某些概念)两个措施进行修改.但是本文将指出这两个修改非但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使修改后C1与C2相冲突.从而证明概念论主张是不一致,麦克道威尔依旧无法说明知觉内容如何具有概念.

  • 标签: 知觉内容 概念性 直观 特拉维斯与麦克道威尔争论
  • 简介:瓦雷"神经现象学"是应对意识"难问题"中最为系统且最具影响力研究方案之一。他这一思想是在当代意识自然化和查尔默斯提出意识"难问题"影响下提出来。这一思想提出有其涉身动力学科学基础和"中道认识论"哲学基础。它以意识体验不可还原性为出发点,把胡塞尔现象学和认知科学统一起来,采取了对意识第一人称数据和第三人称数据之间互惠关联和约束方法论来解决意识"难问题"。瓦雷这一思想具有积极理论意义,也存在着现有的问题。

  • 标签: 弗朗西斯科·瓦雷拉 意识经验 意识难题 神经现象学 方法论
  • 简介:波普客观知识论和波兰尼个人知识论针锋相对。势若水火。哈克对波普“没有认知主体认识论”批判,是对波兰尼一个强有力支持,但是她“具有认知主体认识论”和波兰尼个人知识论又有很大不同。三人在认知主体问题上差异.对应于他们时知识概念不同理解:波普专注于知识内容义.哈克兼重知识内容义和状态义,波兰尼则将知识内容义、状态义和能力义统一在个人知识概念之下。

  • 标签: 认知主体 知识的内容义 状态义和能力义 波普 哈克 波兰尼
  • 简介:晚期狄尔泰哲学主题乃是对精神科学诠释学奠基,这一规划尤其体现在狄尔泰1900年《诠释学诞生》和1910年《历史世界在精神科学中建构》之中.在《诠释学诞生》导论和补充部分,业已出现了将诠释学从某种技术手段转换为某种哲学规划尝试,亦即探讨对生活表达之理解结构与特征,但诠释学在此仍然是对持久固定文本解释和阐释.这一诠释学奠基方案在1910年达到了高峰.在《历史世界在精神科学中建构》中,狄尔泰详尽阐释了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区别,阐发了精神科学独特结构,亦即生活、表达与理解关联,最终落脚于客观精神和效果关联.客观精神是人类生存于其中超个体文化世界,使人们对他人理解得以可能,保证了理解客观性;效果关联则刻画出精神世界根本特征,它塑造了客观精神,使其成为精神科学对象.只有在此基础上,对精神科学诠释学奠基才是可能.

  • 标签: 诠释学 精神科学 体验 客观精神 效果关联 狄尔泰
  • 简介:《易道拨乱》是日本江户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学家、哲学家太宰纯著作,太宰纯(太宰春台)是信州(长野县)饭田人,生于1680年,卒于1747年,字德夫,小字弥右卫,号春台,又号紫芝园,是古文辞学派(萱园学派)创始人荻生徂徕门人。著有《古文孝经孔安国校正音注》一卷、《古文孝经正文》一卷、《古文孝经略解》一卷,太宰纯校刻、音注《古文孝经孔氏》被收入乾隆钦定《四库全书》,还著有:《论语古训外传》二十卷、《论语正义》二卷、《论语古训》十卷等书。森銕大年,又称森東郭,江户时期中期儒者,名鉄,字大年,生于1729年,卒于1791年,千叶县人,他排斥荻生徂徕之学,著有《非弁道弁名》、《易道拨乱辨》等书。本文主要解剖《易道拨乱辨》对《易道拨乱》辨驳,分析如下。

  • 标签: 江户时期 易道 日本 《论语正义》 古文孝经 《四库全书》
  • 简介:借由魏晋时期道家哲学和佛家哲学两位代表性人物王弼和僧肇,在构建自身哲学体系或进行哲学思考过程中,基于语言使用之自觉和对语言局限性反思,比较道、释两家在探讨此一问题时差异.因二人所处时代背景和所要处理议题相似性,以及受到对方学派影响可能性所构建出共通平台,从三个方面来比较两人在处理此一问题时异同.一是语言使用起点,即基于从事注释工作和最高境界“不可言说”所带来语言自觉;二是名与实、名与理之间关系;三是语词使用中信息传递问题,即对于言、象、意以及言、名、相讨论.

  • 标签: 王弼 僧肇 名与实 言象意
  • 简介:在陈嘉映先生哲学道路中,“感觉”是一个重要论题、一个一直保持原点。他20世纪80年代有一篇重要文章《从感觉开始》,最近著作《说理》则着眼于哲学与科学区别,把哲学界说为“有感知”,其中“感觉”还是一个重要论题,占了两章篇幅。

  • 标签: 哲学道路 “感觉” 20世纪80年代 论题
  • 简介:引言:"名"—"家"禅江苏人民出版社为"社科名家"出版文集,要求附一学术自传。""者诠释也,地道"自传"无疑不是自彰自见,而是一次读懂自己机会,"学术自传"真义是在学术反思中读懂自己,倾听自己学术生命旋律。不知何时,我开始萌生并固守一种信念:学术与人生是同一,学术乃是"人"一种在场方式,是"人""生"呈现和"人""命"轨迹,是"生""学"与"命""术",

  • 标签: 在河之洲 关关雎鸠 学术生命 江苏人民出版社 樊浩 学术反思
  • 简介:马克思将其辩证法特质标示为"批判和革命",但后人在对马克思辩证法阐释中,却将之肤浅化了,批判性被理解为一种外在运用。孙正聿教授将哲学任务理解为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本身追问,对于各类理论思维"不自觉和无条件前提"批判,并由此将辩证法理解为一种突破形式逻辑排斥内容内涵逻辑,因而对于理论思维前提批判,便首先是对于形式逻辑前提批判。正是通过对辩证法对形式逻辑形式成立前提和内涵前提两方面批判考察,孙正聿教授构建了一个辩证法批判整体性理论框架。这是对于康德、马克思批判性思想弘扬与阐发,是对辩证法研究一个极富创新性理论贡献。

  • 标签: 辩证法 批判性 内涵逻辑
  • 简介:樊浩教授基于"现实伦理"和"伦理现实"双重动机,以"中国伦理精神历史性建构"为"一以贯主题,在历史地还原性建构中国古代伦理精神基础上,求证中国伦理精神现代建构必然性,由此开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历史到现实三维认知路向,并构建以心理学探本、形而上学辩证和决疑论解决为基本构成"价值生态"方法,然后以此来解决中国伦理精神历史性建构中决疑论问题,完成对中国传统伦理及精神逻辑还原,以为现代社会伦理建构提供传统资源,也为其打开一种认知视野并开辟出一种认知路径。

  • 标签: 中国伦理精神 价值生态 心理学探本 形而上学辩证 决疑论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