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财富,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态。有时也专指文学、艺术、卫生、体育、教育、科学等。文化又是深层次领域里的一种具有道德生命的“精灵”,其本身就是一种根脉相近、气息相通的历史积累和沉淀,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行业性。

  • 标签: 文化建设 行业性 地域性 精神财富 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历史
  • 简介:20世纪70、80年代,西方非理性主义理论提出了“企业文化”概念,并迅速形成为一股强大的潮流。行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延伸和扩展,随着中西方管理的全面接触和管理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以及我国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格外青睐和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气象局高屋建瓴地提出建设气象行业文化并使之与另外两大战略并列,从而形成拓展气象工作领域战略、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建设气象文化工程三足鼎立之势,对于以“公共气象、安全气象和资源气象”新理念总揽气象事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和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研究成果,培养“四有”职工队伍、增强部门凝聚力,不断推进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完成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都具有十分深远的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行业文化 气象事业发展 青海 20世纪 企业文化
  • 简介:曾文祺在《新民周刊》2007年第5期撰文指出,学习军队这个众所周知的组织的文化建设,对于我们的企业建设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知识分子的思想比战士来得多元化,来得复杂;对于知识分子的文化建设,比对于战士的文化建设来得艰巨。公司首先应将所有同仁的思想统一到知识型企业、学习型组织的价值认定上,要求所有同仁认定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的重要性。只要大家达成共识,

  • 标签: 学习型组织 知识型企业 文化建设 部队 知识分子 多元化
  • 简介:简述湖北气象服务品牌的内涵,创建湖北气象服务品牌的实践、效果及现实意义,提出了对深入推进湖北气象服务品牌建设的思考。

  • 标签: 气象服务 服务品牌 湖北 品牌建设
  • 简介:气象文化建设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业务建设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可以促进业务持续发展,二者互为依存,互相促进。做好气象文化建设,既能凝聚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也能为气象现代化人才发展指明航向。通过梳理近年来陕西气象文化建设的做法及实践经验,归纳凝练出气象文化建设的特点、内涵及意义,研究气象文化建设在气象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关系及作用,进一步阐明二者互为依存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推进气象文化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 标签: 气象文化建设 实践 成效
  • 简介:气象文化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从业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气象事业的精神支柱、思想动力和发展之魂。气象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围绕气象事业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范畴包含在长期气象业务、服务、科研、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行业作风、服务理念、精神风貌、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管理思想和业务文化素质等。气象文化可归纳为导向、凝聚、激励、教育、宣传等作用。以先进的气象文化占领气象干部职工的思想阵地,可以满足气象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为气象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据《中国气象文化建设钢要》和《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促进气象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气象文化建设要从先、特、优、新四个方面作出贡献。

  • 标签: 气象事业 文化建设 精神财富 气象业务 服务理念 管理思想
  • 简介:建设先进气象文化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气象发展与气象服务”的关系;“气象硬科学与气象软科学”的关系;“气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动协作关系;“国家气象和地方气象”的关系;“气象教育和气象体制”的关系;“气象的国家间”关系。

  • 标签: 气象服务 文化建设 气象发展 气象文化 协作关系 气象部门
  • 简介:在世纪之交这个特殊的时期。面临着各种挑战。迫切需要我们每人鼓足勇气向前冲.在创建寻呼台中,酸甜苦辣.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 标签: 人生态度 人生哲理 人生观 成功
  • 简介:1998年省气象局以气政发(1998)2号文通报全省。创建文明气象系统情况”,其中提到“最差的是泉州,文明单位1个,完成目标20%”,实际当时完成总台站数八分之一.通报对泉州局震动大,班子感到压力大.从那时起,泉州局经过两年的努力,在各级领导的领导下,全市8个局(站),有7个被评为县级创建文明单位,一个已经完成县级文明单位申报.验收工作待批。九仙山站一年跳二级,当年度破格推为市级文明单位。全市8个对外服务台(站)被增补为泉州市。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竞赛活动示范点,其中南安市局被省气象局列入省级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单位.

  • 标签: 压力 文明单位 泉州市 气象系统 验收工作 文明行业
  • 简介:提倡气象文化、重视气象文化建设气象文化,是现代气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与其说是一项任务,不如说是一个工程,一个复杂的、庞大的、持久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从设计、施工到完工,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许它根本就没“完工”的这一天,因为一个组织的文化、部门的文化和一个国家的文化一样,

  • 标签: 文化建设 气象文化 可持续发展 行业 系统工程 气象工作者
  • 简介: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组成的一部分,是气象部门在气象事业发展和气象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在建设先进文化的道路上,全市气象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充分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充分体现对“四有”职工的培养教育,突出气象文化的科技内涵和科技品位。为此,特提出我市气象部门气象文化目标和实现途径。

  • 标签: 气象文化 气象部门 莆田市 “三个代表”思想 气象事业发展 组成部分
  • 简介:文章以金坛市气象局实践探索为研究案例,对党的建设文化建设和廉政建设与气象层级,确立气象部门党的建设文化建设和廉政建设主项,气象部门党的建设文化建设和廉政建设向度,建构气象部门党的建设文化建设和廉政建设范式四个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和建立气象部门科学、客观、系统的党的建设文化建设和廉政建设的空间与范式取舍体系。

  • 标签: 党的建设 气象部门 廉政建设 文化建设 气象局 金坛市
  • 简介:为社会经济建设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始终是气象工作的出发点.长期以来,通辽市气象部门一直把为农牧业生产服务作为气象服务的重点.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市气象服务工作就不能只局限于农牧业方面,而应不断适应通辽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拓宽气象服务领域,为通辽市创建"绿色工业城市"做出贡献.

  • 标签: 天气雷达 人工增雨 生态建设 雷电灾害 环境保护 气象服务
  • 简介:青海湖地区生态变化引起世人关注,本文从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入手,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分析引起青海湖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提出改善环境的对策。

  • 标签: 生态环境 环青海湖地区 山脉 河流 土壤 气候
  • 简介:概述了多芳烃的来源,就近年来多芳烃(PAHS)在大气、土壤、植被和水体沉积物中分布与迁移规律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PAHs研究方向。

  • 标签: PAHS 来源 分布 迁移规律 研究方向
  • 简介:沈阳区域气象中心研究所开展大气环境评价工作已10年。使用的复杂下垫面的评价模式,山谷风、海陆风扩散模式和三维数值差分模式,技术和方法是比较先进的,1990年6月份这个所获得了国家环保局颁发的甲级评证书。(王奉安)

  • 标签: 区域气象中心 海陆风 大气环境评价 山谷风 差分模式 扩散模式
  • 简介:1会议概况第11届气象学习创建活动(CALMer)国际研讨会于2015年9月7-11日在韩国首尔举办。32名参会代表来自世界气象组织(WMO)、气象业务和教育与培训合作项目(COM—ET)、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T—SAT)等国际气象专业组织以及全球16个国家的气象相关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图1)。

  • 标签: 世界气象组织 国际研讨会 学习 中期天气预报 会议概况 合作项目
  • 简介:在福建省文明委和中国气象局文明办的指导下,我省气象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至2000年底,县级以上文明单位有68个,占总创建数的94.4%;市级文明单位22个,占总创建数的30.5%;省级以上文明单位4个,占总创建数的5.5%。但是,距中国气象局党组提出的于2002年前建成文明行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 标签: 精神文明建设 气象部门 创建工作 中国气象局 文明单位 文明行业
  • 简介:2000年8月16-17日,北京地区出现较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并结合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对本次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空西来槽和东北冷涡的环流形势下,高空辐散强迫抽吸作用和低层辐合共同作用造成强上升运动、低层有向北京地区的水汽输送,在以上两个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前期对流不稳定能量的聚集和适时释放,也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环流形势 辐散抽吸 诊断分析
  • 简介:利用1961--2010年渤海地区58个站逐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资料,按照寒潮标准统计寒潮频次和寒潮强度,分析环渤海地区单站寒潮和区域寒潮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单站寒潮出现频次的地域差异较大,呈现自北至南递减态势,年平均次数最多的为张北21次,最少的京津地区不足2次。近50a来环渤海地区共有233次区域性寒潮,出现在当年9月至翌年4月,其中11月最多。区域寒潮呈显著减少趋势。20世纪60—70年代区域性寒潮事件频发,80年代开始明显减少并在1983年出现了突变。区域特强寒潮不多,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2次,自1970年开始特强寒潮平均每个年代出现1次。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环渤海地区区域寒潮次数明显减少,但特强寒潮即极端寒潮事件并未减少。

  • 标签: 寒潮 强度 频率 环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