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采用曝皿法(孟加拉红培养基)连续12个月对哈尔滨市实验林场、东北林业大学家属区和哈尔滨市二环路、兴路区间3个地点的空气真菌进行取样,初步确定了哈尔滨市室外空气真菌的种类及其动态变化。试验共得到9908个真菌菌落,经鉴定为22属(或群)49种。试验结果表明:室外空气真菌的优势菌属依次为枝孢属、链格孢、曲霉属、青霉属、附球菌属、木霉属和无孢菌群,分别占总菌落数的21.54%、15.16%1、4.70%、12.20%、11.35%、7.86%和7.80%;室外空气真菌的种类在一天中基本没有变化,但菌落的数量有一定变化,总菌落数从早至晚也逐渐增加;不同季节室外真菌的种类和菌落数有明显变化,秋季最多,冬季最少;不同采样地点的空气真菌的种类变化不大,但菌落数量有差异,菌落数量依次为公路〉林场〉家属区。
简介:对采自我国6省18市(县)的蔬菜根茎样本进行了组织分离和形态学鉴定,共鉴定出镰孢菌10个种。其中尖镰孢(Fusariumoxysporum)为优势菌,占镰孢菌总量的73.42%,其他种类的镰孢菌为锐顶镰孢(F.acuminatum)、弯角镰孢(F.camptoceras)、蓝色镰孢(F.coeruleum)、木贼镰孢(F.equiseti)、砖红镰孢(F.lateri-tium)、芬芳镰孢(F.redolens)、半裸镰孢(F.semitectum)、腐皮镰孢(F.solani)和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初步明确了我国部分地区蔬菜根茎上的镰孢菌种类及优势种群,为我国蔬菜的镰孢菌病害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简介:2017年7月在深圳召开的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是该国际会议第一次在亚洲举行的大会。在大会正式日程之前一整周的命名法分会上,代表们专门就有关藻类、菌物与植物的命名法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并做出了相关的决定。本文总结了有关菌物命名的相关讨论和决议。(1)菌物命名法管理:会议讨论了菌物命名法管理特别小组委员会的报告(2016),主要涉及菌物命名法分会要在国际菌物学大会上进行(其程序与国际植物学大会上的命名法分会并行,但提案表决不设机构投票权),有关菌物命名法规的提案要在《IMIFungus》上发表、指导性电子邮件投票的参加人员、菌物命名法分会的官员为主席和秘书以及菌物命名法委员会要在国际菌物学大会选举等问题。这个一揽子的提案获得65.8%的赞成票通过,带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化,决定了此后在国际命名法规中如何引入、修改或删除与菌物命名相关的规则。(2)保护名:这是在深圳会议上通过的关于菌物保护名的非常重要的议题,凡列入这些名单上的菌物名称可得到保护,不受未列入名单的其他名称的影响。(3)多型性菌物:有关废除以形态类型命名的多型性菌物名称在上一届国际植物学大会(2011)上就已通过,但保留了有关有性型名称对无性型具有优先权的规则。在这次深圳会议上,这个规则(57.2)也被彻底清除。现在确定菌物名称的使用不再以其为无性型或有性型模式所标定的名称来决定,而完全遵循发表日期的优先律。(4)地衣型真菌:地衣型真菌从来不受多型性真菌名称的影响,但由于上届大会上保留了有性型对无性型的优先权(规则57.2),有几位地衣学家为了避免在地衣方面引起争论,当时在会上提出地衣的名称不受这一规则管辖。随着深圳大会清除了规则57.2,任何有关地衣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