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可行性防控措施。方法 选取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 ICU 283例 CVC置管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与发生 CRBSI相关的因素进行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入组患者 CRBSI的发生率为 5.29%,其中年龄、留置导管时间、置管部位、糖尿病等均为引发 CRBSI的危险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年龄、留置导管时间、置管部位、糖尿病等均为引发 CRBSI的危险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相关危险因素,加强学习,积极处置,以降低 CRBSI的发生率。

  • 标签: ICU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 采用帕拉米韦治疗儿童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儿科治疗的儿童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患儿 48 例 ,依据电脑随机选取法给予分组,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儿 24 例,对照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应用帕拉米韦治疗,将 两组最终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 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临床症状改善较快,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也较少,组间 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 0.05)。 结论:对儿童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患儿采用帕拉米韦治疗 ,可有效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加快临床症状改善速度,且临床治疗安全性较高 。

  • 标签: 帕拉米韦 儿童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血乳酸及 CRP、 PCT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早期感染临床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科 2017 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住院诊治的 80例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 80例非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 CRP、 PCT、血乳酸; 获得以下参数:各指标 治疗前后变化 、 对感染 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 。 结果治疗前,两组Lac、 CRP、 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组的血乳酸及 CRP、 PCT水平治疗前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治疗前后三者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 。Lac+CRP+PCT 联合检查阳性率、敏感度及特异度明显升高。 结论 血 Lac 、 PCT、 CRP联合检测可作为新生儿早期感染诊断的有效指标,可降低感染新生儿病死率 。

  • 标签: 血乳酸 CRP PCT 新生儿早期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直径的内热针对家兔骨骼肌慢性损伤肌筋膜微血管血流速度的影响 。 方法 选 4 0只家兔, 造成左下肢 股二头肌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 随机分为 4 组,治疗 1 组 10只, 针直径 0.5mm ; 治疗 2 组 10只, 针直径 1.1mm ; 模型对照 组 10 只 和正常对照 组 10 只。治疗 1 组、 治疗 2 组 使用相应 直径内热针进行内热针治疗;模型对照组和正常组不进行干预。 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内热针治疗(时间 20分钟)前后各组 目标血管血液流动情况。对各组相应肌肉组织取材,进行 HE 染色。 统计分析各组 血流速度 变化并 进行各组间的方差分析 ,电镜下观察肌肉组织 HE 染色结果。 结果 治疗 1 组治疗前后血流速度为 [0.205±0.137 ( mm/s)] 、 [0.308±0.203 ( mm/s ) ], 治疗 2 组分别为 [0.198±0.103(mm/s)] 、 [0.439±0.129(mm/s] ,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1 ;正常组和模型对照组前后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各组间血流速度改变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5 。各组间治疗 2 组血流速度变化最大。肌肉组织 HE 染色结果表现两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瘢痕样组织范围较小,肉芽组织再生较多。

  • 标签: 内热针 软组织损伤 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 病毒感染是日常比较常见的疾病诱发因素之一,会给人类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而骨髓造血抑制则是其主要的危害之一。很多研究表明,某些类型的病毒感染能够极大程度的抑制人类的造血功能,在临床表现上,主要有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白细胞等。为了进一步对其进行了解,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列举了几种常见的病毒感染类型,就其对造血功能的影响进行了详述和分析,希望通过文章的撰写让更多人加深对其了解。

  • 标签: 病毒感染 造血功能 贫血
  • 简介:摘要 : 本文通过对 829例耳鼻喉外科术患者的 流行病学调查,得出 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率为 4.10%,以及呼吸道系统疾病、泌尿道系统疾病、消化道系统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所占比例。感染并发部位、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等因素是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影响的几个重要因素。因此, 做好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需要手术医护人员本身严格做好术前手术器械的消毒、人员洗手及整体手术室的通风杀菌等工作, 把术后感染的机率降到最低。

  • 标签: 耳鼻喉外科 术后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重症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 : 选取我科 2017年 4月至 2019年 4月收治的 160例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 实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控制有效率为 97.5%,明显高于对照组( 7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重症患者肺部感染控制有效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 肺部感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双向转诊医疗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探讨双向转诊模式的意义。方法 选择调查单位 2018年 10月 -2019年 9月未经转诊收治的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患者 60例进行常规医疗护理,以经转诊由康复疗养机构收治的脑卒中早期康复的 60例患者为观察组,施行双向转诊医疗护理。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为对比指标。结果 观察组脑卒中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 双向转诊医疗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早期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更持续性的护理,提高医疗水平,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脑卒中 早期康复 双向转诊
  • 简介:摘要: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了更好的体现优质的护理服务,就必须要关注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优质的护理服务就是从细节做起,在每一个小的细节方面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和照顾,细节护理决定着护理工作的成果和质量。优质的护理服务需要每一个护理人员注重工作的细节,从护理的制度、标准等方面入手,切实将理论转为实践,为每一个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让患者满意,就达到了优质护理的目的。

  • 标签: 护理 细节 感染科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诊断的检验方法,以期提高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率。方法 从我院 2020年 1月 -3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当中选择 93例。分别对这些患儿采用冷凝集试验方法与血清抗 MP-IgM检测两种方法,观察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别,从中选择出最适合在现阶段诊疗工作中使用的技术方法。结果 血清抗 MP-IgM检测技术共检测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 85例,未检测出的有 8例,准确率为 91.4%。而冷凝集试验则检测出 79例,准确率为 84.95%。结论 血清抗 MP-IgM检测技术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工作中效果良好,准确率也比较高,值得推广应用。而冷凝集检测技术也有一定的应用优势,还需要医院进一步进行优化研究。

  • 标签: 小儿肺炎 支原体感染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应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两种药物对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 84 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 42 例。采用芬太尼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麻醉;采用舒芬太尼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麻醉。结果 观察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舒芬太尼对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舒芬太尼  芬太尼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老年患者   血流动力学    随着近年来腹腔镜手术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于该项手术产生的创伤小,术后恢复速度快,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临床肝胆外科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术方法,目前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人数正在不断增多。本次研究对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应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两种药物麻醉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6 年 3 月 -2017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 84 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 42 例。对照组中男性 25 例,女性 17 例;患者年龄 61-84 岁,平均年龄( 70.8±1.6 )岁;患病时间 1-12 年,平均患病时间( 4.2±0.5 )年;体重 42-77kg ,平均体重( 53.4±2.1 ) kg ;观察组中男性 24 例,女性 18 例;患者年龄 62-85 岁,平均年龄( 70.6±1.5 )岁;患病时间 1-11 年,平均患病时间( 4.4±0.6 )年;体重 41-79kg ,平均体重( 53.2±2.3 ) kg 。上述四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 ),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纳入标准   ① 患者有明确的胆道疾病史;② 患者选择接受手术治疗;③ 患者年龄在 60-90 岁之间;④ 患者机体条件能够满足手术和麻醉的要求;⑤ 没有麻醉药物禁忌症;⑥ 以往没有接受过手术治疗;⑦ 患者体重水平和主要脏器功能正常;⑧ 患者自愿参与研究。    1.3 排除标准   ① 患者没有明确的胆道疾病史;② 患者没有选择接受手术治疗;③ 患者年龄在 60 岁以下,或在 90 岁以上;④ 患者机体条件不能够满足手术和麻醉的要求;⑤ 有麻醉药物禁忌症;⑥ 以往接受过手术治疗;⑦ 患者体重水平或主要脏器功能异常;⑧ 患者不愿参与研究。    1.4 麻醉方法   在手术开始前 30min 通过肌注方式给予 0.5mg 阿托品,再给予苯巴比妥钠,剂量控制标准为 2mg/kg 。入室后面罩吸纯氧后开始实施麻醉诱导 , 静脉注射丙泊酚,剂量控制标准为 1.5mg/kg, 阿曲库铵,剂量控制标准为 1mg/kg 。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进行麻醉,剂量控制标准为 5μg/kg ;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剂量控制标准为 0.5μg/kg 。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 CT和 MRI检查的优劣利弊。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8年 9月~ 2019年 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 CT组和 MRI组,各 32例。 CT组所有患者均进行 CT检查, MRI组患者均行 MRI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组的检查确诊率以及检查的病灶情况。结果 CT组检查出梗死病灶数量 21例,确诊率为 65.63%; MRI组检查出梗死病灶数量 31例,确诊率为 96.88%。 CT检查时未检查出脑干梗死, MRI组检查出脑干梗死,且 MRI组检查确诊率明显高于 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MRI组检查梗死病灶平均面积较 CT组检查明显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查中选择 MRI检查有较高的检查确诊率,可将病灶部位的大小形态清晰呈现,对患者早期确诊更有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CT MRI 急性脑梗死 早期检查  
  • 简介:摘要 : 目的:为了降低临床普外切口感染的发生,本文对普外切口感染的临床治疗进行简要分析。方法:选取本院 2018 年 12 月一 2019 年 12 月间普通外科临床治疗病例 100 例的感染数据进行跟踪调查和记录。结果:经过对跟踪数据的分析发现使用抗生素等积极临床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切口治愈的时间,采用有效地预防感染措施以及对切口感染予以积极的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普外切口感染。结论:在普外切口的灵床治疗过程中选用有效合理的手术方式以及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预防普外切口感染的发生,有效的治愈普外切口感染的情况。

  • 标签: 普外切口 感染 临床治疗 抗生素 预防 治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取医院 2016年 1月 -2017年 1月收治的住院患者 120例,通过数字随机分组法包括对照组、观察组各 60例,分别给予一般护理模式、强化护理管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护理满意情况。结果:患者住院期间,感染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 1.67%( 1/60)、 11.67%( 7/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 96.67%( 58/60)、 83.33%( 50/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护理管理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中,对帮助控制感染发生、控制良好护患关系有积极作用,应在临床护理管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控制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脑血出合并肺部感染原因的分析,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根据掷骰子的方式把我院 2019年 1月至 12月一年间在卒中中心接受治疗的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 64例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收集患者详细资料分析感染原因。 结果:实验组和常规组在感染发生人数上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护理后,实验组的显效和有效人数多于常规组,统计学差异明显 P<0.05。 结论:胃管置留、意识障碍、病房细菌感染和年龄因素是导致脑出血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而针对性护理能减少患者感染率,为病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脑出血 肺部感染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神经外科术后引起 颅内感染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以此探讨相应的 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 我院神经外科接受 开颅手术治疗的 300 例患者, 对其临床 完整资料进行 分析研究 ,其中术后 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有 32 例 ,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10.67% 。 将相关数据输入 统计学软件 SPSS22 . 0进行运算分析,探寻 开颅手术后引发颅内感染的有关 因素。结果 经过分析发现:患者的 年龄、性别及 术前使用抗菌药物与否 与术后颅内感染的 相关性不明显 (P> 0. 05),而手术时间 长 、合并基础性疾病、急诊手术和 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患者极易 发生颅内感染 (P< 0.05)。结论 神经外科术后 引发 颅内感染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手术时间长 、患者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急诊手术、 术后 引流管的放置与 护理。

  • 标签: []神经外科 术后 颅内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 新生儿护理中运用早期预警评分的效果。 方法:研究 2016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1000 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500 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早期预警评分,分析不同护理后家属满意度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在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为 97.2% ,显著高于对照组 78.6%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堵管、导管脱落、液体外渗、溢奶误吸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 0.8% ,显著低于对照组 5.2%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新生儿护理中运用早期预警评分可以更好的提升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 ] 新生儿护理 早期预警评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接种控制乙肝感染的效果与对策。方法:将我院 80例儿童,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实验组实施乙肝疫苗接种控制。比较两组乙肝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乙肝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x2=6.131,P=0.013< 0.05)。实验组总发生有 0例,占 0.00%,而对照组总发生有 3例,占 7.50%。结论:儿童实施乙肝疫苗接种控制效果确切,可降低乙肝感染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乙肝疫苗接种 控制 乙肝感染 效果 对策
  • 简介:摘要: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了全球半数以上人口。 Hp感染同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胃肠病密切相关。本文从 Hp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肾通淋汤治疗反复发作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 60 例反复发作尿路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后根据药敏及临床疗效选择敏感抗生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肾通淋汤治疗。统计患者治疗前后痊愈率、有效率。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痊愈率( 26.67%)显著高于对照组( 13.33%, P<0.05)。 结论:益肾通淋汤治疗肛周湿疹症状改善更明显,痊愈率更高。

  • 标签: 反复发作尿路感染 益肾通淋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