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原因及教学体会。方法:回顾性方式抽取我院2021.1-2023.1内60例护理实习生并随机开展规范分组处理,(保证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教学法,观察组先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原因,后进行针对性教学。结果:观察组护理实习生对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6%,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36.66%的对照组(P<0.05)。结论: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原因后进行针对性教学,可确保实习生充分掌握乳腺癌化疗PICC置管相关知识和护理方法,继而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14岁变应性鼻炎(AR)患儿行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皮下免疫治疗(SCIT)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变态反应疾病专科门诊,进行3年疗程的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SCIT的321例屋尘螨过敏患儿的临床资料。321例患儿年龄5~14岁,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41例;年龄5~9岁者154例,10~14岁者167例。使用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在上臂伸侧肘上12~15 cm处行皮下注射,321例共行13 053针次皮下注射,其中男性患儿共注射7 305针次,女性患儿共注射5 748针次;5~9岁患儿共注射6 342针次,10~14岁患儿注射6 711针次。记录患儿每次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症状体征及其处理,分析全身不良反应与患儿年龄、性别、疗程及变应原注射剂量的关系。结果(1)321例患儿中,共56例(17.45%)、115针次(0.88%)发生不良反应。其中速发型55针次(47.83%),迟发型60针次(52.17%);全身Ⅰ级不良反应92针次(80.00%),Ⅱ级21针次(18.26%),Ⅲ级2针次(1.74%),无Ⅳ级者。(2)分别以病例数和注射针次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男、女性患儿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2比24例,χ²=0.03,P=0.86;66比49针次,χ²=0.10,P=0.76);5~9岁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10~14岁患儿[22.08%(34/154)比13.17%(22/167),1.14%(72/6 342)比0.64%(43/6 7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4.41,P=0.04;χ²=9.13,P<0.01);疗程方面,2~3年组(105~156周)不良反应发生率[3.74%(12/321)与0.41%(12/2 912)]明显低于<1年组(≤52周)[14.64%(47/321)与0.89%(64/7 154)]和1~<2年组(53~104周)[10.90%(35/321)与1.31%(39/2 9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22.86,P<0.01;χ²=6.43,P=0.01;χ²=12.14,P<0.01;χ²=13.74,P<0.01)。(3)在100 000转导单位(SQ-U)高剂量阶段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100 000 SQ-U的低剂量阶段[1.01%(85/8 440)比0.65%(30/4 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35,P=0.04)。结论螨虫过敏的AR患儿行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SCIT的注射针次不良反应发生率<1%,严重程度多为Ⅰ级不良反应,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儿低龄、治疗疗程早期及注射高剂量变应原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132(microRNA132,miRNA-132)调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鼠(AD模型鼠)神经元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起止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动物分组为AD转基因模型鼠组(AD模型鼠组)和同窝阴性对照鼠组(同窝阴性鼠组),后续实验中的每组动物数量均为3只;采用定量多聚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方法检测2组小鼠皮质和海马组织中的miRNA-132表达水平,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NEL)检测2组小鼠脑组织皮质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组小鼠全脑组织中的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酶报告系统确认miRNA-132直接调控的下游靶点蛋白。2组实验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同窝阴性鼠组相比,AD模型鼠组皮质和海马的miRNA-132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1),脑皮质神经元凋亡显著增加(P<0.01),全脑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3、FOXO3a均明显上升(P<0.05或P<0.01);双荧光酶报告系统显示miRNA-132可以和下游蛋白FOXO3a直接相互作用,AD模型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miRNA-132表达下降诱导了AD鼠神经元凋亡,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FOXO3a的表达,激活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aspase-3实现的。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单纯变应性鼻炎(AR)患者接受螨变应原注射液皮下免疫治疗(SCIT)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2015年8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AR诊疗中心完成螨变应原注射液SCIT全疗程的单纯AR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SCIT疗程为156周,分为4个阶段,第1~14周为剂量递增阶段,每周注射1次,用药剂量由第1周5 TU逐渐递增至第14周5 000 TU;第16~52、53~104和105~156周为剂量维持阶段,每5周注射1次,剂量均为5 000 TU。按注射针次数统计不同性别、年龄患者以及疗程不同阶段、注射不同剂量药物后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分析不良反应的分型(按发生时间≤30或>30 min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分级(1~5级)、临床表现和转归。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302例,男性175例,女性127例;年龄5~60岁,≤14岁者187例,>14岁者115例。302例患者共接受药物皮下注射13 687针次,发生全身不良反应者46例120针次,不良反应发生率按例数统计为15.23%,按针次数统计为0.88%。120针次不良反应中,速发型55针次(45.83%),迟发型65针次(54.17%);严重程度为1级者94针次(78.33%,主要表现为鼻痒、眼痒、咳嗽、瘙痒等),2级23针次(19.17%,主要表现为对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有反应哮喘、腹泻等),3级3针次(2.50%,对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无反应哮喘2针次,喉水肿1针次)。男性和女性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4%(76/8 091)比0.79%(44/5 596),χ2=0.89,P=0.35]。≤14岁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14岁患者[1.14%(97/8 536)比0.45%(23/5 151),χ2=17.59,P<0.01])。疗程第16~52周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1.86%(40/2 153)]高于第1~14周[0.99%(51/5 169)]、第53~104周[0.72%(23/3 194)]和第105~156周[0.19%(6/3 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0,P<0.01;χ2=14.30,P<0.01;χ2=41.69,P<0.01)。注射剂量<5 000 TU时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剂量为5 000 TU时[1.11%(51/4 579)比0.76%(69/9 108),χ2=4.45,P=0.04]。经干预后全身不良反应缓解或自行缓解,转归良好。结论完成螨变应原注射液SCIT全疗程的单纯AR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8%,主要为1级不良反应;≤14岁患儿、疗程第16~52周和注射剂量<5 000 TU时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更大。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诊治。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患者72例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观察组患者36例,对照组患者3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以及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77.8%;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的88.9%。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患者进行治疗,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了患者一致的好评,具有较高的临床作用,值得推广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以提高护生实际英语运用能力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实验课双语教学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7级护理本科生的2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个班级为实验组(n=38),应用混合式教学在基护实验课中进行双语教学,以在线学习工具“雨课堂”为依托,于课前、课后发布预习资料和复习课件,引导学生提前学习操作流程和相关专业英语词汇,在实验课堂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和双语示教,练习课上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护患英语对话,并拍摄视频发送给教师进行针对指导;另1个班级为对照组(n=36),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双语教学。通过平台了解学生在线学习参与情况,于研究结束后测评2组学生的技能操作,并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问卷调研实验组学生对本教学模式的评价。 结果 实验组护生技能操作考核得分为(79.12±4.01),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对本门课程的在线学习参与情况较好,且对本模式认可度较高,总体认可度为97.4%。结论 应用以提高护生实际运用能力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实验课上开展双语教学,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技能操作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专业英语的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14岁变应性鼻炎(AR)患儿行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皮下免疫治疗(SCIT)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变态反应疾病专科门诊,进行3年疗程的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SCIT的321例屋尘螨过敏患儿的临床资料。321例患儿年龄5~14岁,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41例;年龄5~9岁者154例,10~14岁者167例。使用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在上臂伸侧肘上12~15 cm处行皮下注射,321例共行13 053针次皮下注射,其中男性患儿共注射7 305针次,女性患儿共注射5 748针次;5~9岁患儿共注射6 342针次,10~14岁患儿注射6 711针次。记录患儿每次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症状体征及其处理,分析全身不良反应与患儿年龄、性别、疗程及变应原注射剂量的关系。结果(1)321例患儿中,共56例(17.45%)、115针次(0.88%)发生不良反应。其中速发型55针次(47.83%),迟发型60针次(52.17%);全身Ⅰ级不良反应92针次(80.00%),Ⅱ级21针次(18.26%),Ⅲ级2针次(1.74%),无Ⅳ级者。(2)分别以病例数和注射针次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男、女性患儿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2比24例,χ²=0.03,P=0.86;66比49针次,χ²=0.10,P=0.76);5~9岁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10~14岁患儿[22.08%(34/154)比13.17%(22/167),1.14%(72/6 342)比0.64%(43/6 7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4.41,P=0.04;χ²=9.13,P<0.01);疗程方面,2~3年组(105~156周)不良反应发生率[3.74%(12/321)与0.41%(12/2 912)]明显低于<1年组(≤52周)[14.64%(47/321)与0.89%(64/7 154)]和1~<2年组(53~104周)[10.90%(35/321)与1.31%(39/2 9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22.86,P<0.01;χ²=6.43,P=0.01;χ²=12.14,P<0.01;χ²=13.74,P<0.01)。(3)在100 000转导单位(SQ-U)高剂量阶段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100 000 SQ-U的低剂量阶段[1.01%(85/8 440)比0.65%(30/4 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35,P=0.04)。结论螨虫过敏的AR患儿行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SCIT的注射针次不良反应发生率<1%,严重程度多为Ⅰ级不良反应,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儿低龄、治疗疗程早期及注射高剂量变应原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普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临床特点及疗效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所收治的12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并每组人数为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对疗效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缓解率现在高于对照组患者缓解率,并且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对疗效满意度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疗效满意度的70.0%。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更加明显,显著提高缓解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情况,在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普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接受标准化双螨(屋尘螨、粉尘螨)变应原注射液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时发生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其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分析相关临床因素,探讨合理处理不良反应的方式。方法采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变态反应疾病专科门诊进行SCIT的400例螨虫过敏患者资料,年龄(5~60)岁,使用双螨变应原注射液在上臂远端1/3处行皮下注射,记录患者每次发生的速发性及迟发性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和针次数、症状体征、发生时间及不良反应处理等,探讨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变应原注射剂量以及合并过敏性疾病种类等的关系。结果400例AR患者中有72例出现不良反应(18.00%),所有患者共接受13 129针次皮下注射,127次发生不良反应(0.97%),其中,速发性60次(47.24%),迟发性67次(52.76%),局部不良反应6次(4.72%),全身Ⅰ级不良反应93次(73.23%),Ⅱ级25次(19.69%),Ⅲ级3次(2.36%),无Ⅳ级反应。以病例数和注射针次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在男女性别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例数和注射针次数统计,年龄≤14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14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84和19.212,P值均<0.05)。按病例数统计,以合并多种过敏性疾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24.10%,合并特异性皮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14.29%;按针次数统计,合并多种过敏性疾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1.32%,单纯AR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79%。不良反应发生于初始治疗时15次(11.81%),发生于维持治疗时112次(88.19%);在1000 TU/mL以上的高剂量阶段,不良反应发生率占85.83%(109/127),与1000 TU/mL以下剂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649,P<0.05)。结论双螨过敏的常年性AR患者应用标准化双螨变应原制剂行SCIT过程中,按注射针次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到1%,严重程度多为Ⅰ级不良反应,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注射高剂量变应原以及AR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哮喘、合并多种过敏性疾病等)有明显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180例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伤口进行观察,分析发生伤口感染患者中的感染因素。结果 180例患者中, 46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感染发生率为 25.56%。其中患者年龄≥ 60岁感染占比为 34.43%,手术时间≥ 1小时患者感染占比为 26.39%,合并其他疾病患者感染占比为 31.82%,非主刀医生缝合伤口的患者感染占比为 58.62%,体重指数≥ 25kg/㎡的患者感染占比为 56.14%。患者年龄、手术时间、缝合技术、体重都是导致伤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数据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导致外科患者伤口感染的因素有患者年龄偏大、手术时间较长、患有其他慢性疾病以及患者过于肥胖等,对伤口感染因素进行了解,有利于提前防范伤口感染发生情况,做好相对应治疗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普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临床特点及疗效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所收治的 12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并每组人数为 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对疗效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缓解率现在高于对照组患者缓解率,并且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对疗效满意度为 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疗效满意度的 70.0%。数据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更加明显,显著提高缓解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情况,在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普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波治疗仪治疗普外科急慢性炎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2月 -2019年 8月所收治的 212例普外科急慢性炎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且每组例数均为 10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应用微波治疗仪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 C反应蛋白( CRP)水平、降钙素原( PCT)浓度、白细胞计数( WBC)以及治疗有效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 CRP水平、 PCT浓度以及 WBC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各项数据。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98.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80.2%,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微波治疗仪治疗普外科急慢性炎症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 CRP水平、 PCT浓度以及 WBC,同时还能显著提高治疗疗效,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诊治。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患者 72例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观察组患者 36例,对照组患者 3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以及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4.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 77.8%;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为 97.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的 88.9%。数据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患者进行治疗,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了患者一致的好评,具有较高的临床作用,值得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