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淄博市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分析,了解其免疫水平及疾病进展情况。方法采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淄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的250例新报告的HIV/AIDS患者抗凝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所得数据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0例HIV/AIDS样本的传播途径均为性接触,首次检测其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绝对数均值为(348.99±204.21)个/μL。不同年龄组间CD4+ T淋巴细胞均值、CD8+ T淋巴细胞均值和CD4+/CD8+的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岁组的CD4+ T淋巴细胞水平与>6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户籍、不同年龄及不同人群病例中CD4+细胞≤350个/μL组与CD4+>350个/μL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淄博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水平普遍偏低。应进一步加强宣传干预,重点加强老年人艾滋病的防控和干预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彩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甲状腺微小癌诊断效能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因甲状腺肿块到我院就诊的疑似甲状腺微小癌的2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T、彩超、二维超声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彩超、二维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诊断效能。结果213例疑似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中,病理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为阳性178例,二维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为阳性107例,彩超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为阳性145例,CT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为阳性160例,CT、彩超、二维超声联合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为阳性175例。彩超、CT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效能优于二维超声(P<0.05);彩超、CT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效能无显著差异(P>0.05);CT、彩超、二维超声联合检查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效能优于各项单独检查(P<0.05)。结论二维超声、彩超及CT联合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准确性较高,其诊出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彩超、CT的单一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近28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即长海医院)10 533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信息,总结长海医院对慢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22年2月间长海医院收治的慢性胰腺炎患者的年龄、性别、出生地、入院时间、入院年龄、入院科室、出院时间、住院次数、治疗方式等临床资料,总结近28年慢性胰腺炎患者的收治情况、人口学特征及治疗模式的变化。结果共收治10 533例患者,其中男性7 443例(70.66%),女性3 090例(29.34%),男女比例为2.41∶1,患者年龄为(45.7±15.0)岁。地域分布以华东地区最多,其次是华北和西北。10 533例患者共入院19 920例次,消化内科收治18 156例次(91.14%),普外科收治1 452例次(7.29%)。消化内科慢性胰腺炎患者入院(1.88±1.45)例次,住院天数为(10.33±5.63)d,8 022例患者行14 134例次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人均(1.45±1.41)次,6 629例患者行13 882例次胰腺体外震波碎石术,人均(2.22±0.36)次。普外科慢性胰腺炎患者入院(1.03±0.16)例次,住院天数为(14.90±9.00)d,1 242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内镜微创治疗与外科手术比例从1995年的0.12∶1上升至2021年的15.72∶1。结论慢性胰腺炎多发于中年男性,长海医院慢性胰腺炎治疗模式已从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转变为内镜微创治疗为主。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结核病防治“十三五”规划实施期间结核病实验室能力建设,了解分析淄博市各级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技术结果,为下一步开展全市结核病实验室建设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向全市各级实验室发放实验室信息调查表,内容包括实验室分布、检测能力、人员分布和工作量情况等,回收后对调查表进行审核及统计分析。结果:“十三五”规划期间,淄博市结核病实验室能力提升明显,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检测能力有大幅度提高。但是也发现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如实验室人员流动性太大,分子设备使用率偏低等。 结论:继续加强结核病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各级结核病实验室的综合能力,提高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使用率,稳定人员队伍,以满足结核病防控需求。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采用抛硬币的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的复发率、每月平均复发时间,血清因子FGF、VEGF、MMP-2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每月平均复发时间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血清因子指标FGF、VEGF、MMP-2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恶性肿瘤血清因子水平明显改善,术后复发率低。
简介:摘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最终都将发展为肝硬化和/或肝细胞癌(HCC)。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可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改善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阻止或延缓疾病进展,大大降低HBV相关HCC发生。然而在临床上常常可以发现,一些长期口服NAs治疗的患者,尽管HBV得到了有效抑制,仍然可以发生HCC,这种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现将围绕NAs有效抑制HBV复制的同时,可以明显降低HCC发生,还是仍然可以发生HCC?以及NAs治疗后发生HCC可能的原因,包括药物的种类、治疗时机、病毒学不完全应答等方面进行讨论,帮助临床医生更加精准地实施抗病毒治疗,进一步降低HBV相关H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