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供肾移植后肾动脉狭窄的诊疗经验。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的儿童(供、受者年龄≤18周岁)肾移植114例。根据受者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正常组80例和流速增快组34例。根据是否存在血压升高、肾功能不稳定等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 renal artery stenosis,TRAS)的相关临床表现,将流速增快组患者分为有症状组(13例)和无症状组(21例),分析总结可能引起儿童移植肾动脉狭窄的风险因素。结果114例儿童肾移植受者中男性65例,女性49例,男女受者出现移植肾动脉流速增快比例明显不同(38.5%和18.4%,P=0.02)。各组受者月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供者的平均年龄10.4个月、体重9 kg明显低于正常组(平均年龄65.3个月,体重21.0 kg)和无症状组(平均年龄64.4个月,体重21.2 kg),P值均小于0.01。有症状组动脉最快流速363.5 cm/s明显高于无症状组的228.8 cm/s(P<0.001)。有症状组中6例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后临床表现均完全缓解;另外7例接受有创治疗:2例接受1次,2例接受2次,1例接受3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后临床症状缓解,肾功能稳定;1例接受PTA治疗时穿刺点出血,治疗失败,移植肾功能逐渐丧失;1例接受PTA后未缓解,随后置入血管内支架,此后由于血管支架内再狭窄进行多次支架内扩张无效。最后手术探查,取出血管支架,行移植肾动脉修剪后,临床症状缓解。结论男性受者、低体重或低月龄供者可能是儿童供肾移植发生TRAS的风险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移植肾动脉流速增快不一定伴随相应临床表现,但动脉流速明显增快往往提示TRAS可能性大,需药物或有创治疗干预。在PTA效果不明显时,可多次治疗,尽量避免置入血管支架,以防止形成血管内再狭窄。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肾动脉狭窄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葛根素对人肾组织性缺氧/复氧(H/R)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体外保护作用。方法利用肾小管上皮细胞(HK 2)细胞和H/R处理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体外实验。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H/R处理组(0、6、12和24 h)、H/R 24 h +葛根素处理组、H/R 24 h +葛根素+ 3-甲基腺嘌呤(3-MA,Ⅲ类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处理组、H/R 24 h + 3-MA处理组。采用免疫印迹法(WB)检测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用细胞计数试剂-8(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电子显微镜检测自噬体形成,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R处理组(24 h)微管相关轻链3-II(LC3-II)的表达增加,且自噬标志物P62的表达减少,自噬体数目增多,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出现炎症反应。葛根素作用与3-MA作用接近,与H/R处理组(24 h)相比,加入葛根素处理后可逆转H/R诱导的LC3、P62表达水平变化(P<0.05),表现为细胞活力增加,降低了自噬体数目,减轻了细胞凋亡(P<0.05)。同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Toll样受体4(TLR4)和活化B淋巴细胞的核因子κ-轻链增强子(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葛根素可以通过HMGB1/TLR4/NF-κB轴抑制自噬来减轻体外模型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 标签: 肾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葛根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国肾移植受者的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n DSA)产生规律及分析产生针对特定位点的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Q DSA)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接受肾移植的470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n DSA阳性受者36例,通过横断面研究观察受者产生的dn DSA的针对性位点数量及其MFI值,对比分析各位点dn DSA的受者数量及强阳性受者比例之间的差异,初步观察dn DSA的产生规律,并将dn DQ DSA阳性受者与dn DQ DSA阴性受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应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寻导致dn DQ DSA产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排除术前PRA阳性、移植失败、失访受者后共纳入肾移植受者470例,产生dn DSA者36例,发生率36/470(7.36%),各dn DSA位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DQ位点最多为19例(52.8%),且强阳性比例最高(P<0.001)。将全部dn DQ DSA阳性受者作为观察组(19例),随机选取dn DQ DSA阴性受者作为对照组(38例),对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在性别、诱导方案、输血史、移植病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Q位点错配数是产生dn DQ DSA的相关因素(P=0.003)。结论dn DQ DSA是中国肾移植受者群dn DSA主要组成部分,DQ位点应作为影响参数纳入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肾脏匹配算法,以降低dn DQ DSA发生率,改善预后。

  • 标签: 肾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 供者特异性抗体
  • 简介:摘要儿童肾移植是儿童尿毒症的最佳治疗手段。我国儿童肾移植因优质供肾不足而受限。儿童供肾长期被归为扩大标准供肾,但实践探索中儿童供肾合理分配给儿童受者的临床效果满意。在数家中心推动下,儿童供肾儿童肾移植(PTP)模式被纳入分配政策,走出我国儿童肾移植发展的创新之路。

  • 标签: 肾移植 儿童供肾 器官分配
  • 简介:摘要致敏等待者因为存在抗HLA抗体阳性,其等待时间更长、预后更差,但目前临床上并未形成规范的治疗方案。要提高致敏等待者的移植机会,其核心问题可归纳为:(1)如何评估抗HLA抗体阳性患者的移植风险?(2)如何降低抗HLA抗体的滴度,并避免其产生?通过总结我中心既往的经验,我们提出了算(Calculate)、避(Avoid)、降(Lessen)、配(Match)的"CALM"策略,通过对这四个环节的处理,提高了致敏等待者的移植机会和成功率。

  • 标签: 肾移植 抗HLA抗体 阳性 策略 CALM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宏基因组学的高通量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在器官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期间,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因肺部感染入院治疗的肾移植和肝移植受者共34例的病史资料,按时间段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为传统病原检测组,共20例,均采用传统病原检测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为二代基因测序组,共14例,均采用高通量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统计分析两组间病原学检出率、灵敏度和特异度、检测结果回报时间、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等指标。结果两组间临床基本资料(年龄、性别、抗体诱导方式、免疫抑制剂使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代基因测序组的病原学阳性检出率高于传统检测组,灵敏度高于传统检测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代基因检测组检测结果回报耗时明显短于传统检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代基因测序组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低于传统检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通量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可提高器官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检出率,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精而准"的指向,是传统诊断方法的有益补充。

  • 标签: 器官移植 宏基因组学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参考肾移植有关质量控制指标,分析儿童器官捐献供者给儿童受者肾移植临床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2011年9月至2019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器官移植科接受儿童供肾的147例儿童肾移植临床资料,分别就供、受者一般情况、受者/移植物存活率和手术并发症等有关方面进行小结。147例移植受者中位年龄130个月(21~207个月),中位体重26.0 kg(8.5~71.5 kg)。120例供者中位年龄12个月(4d~180个月),中位体重9.3 kg(2.5~50.0 kg)。结果经过10 d~9年的随访,受者/移植物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7.3%和88.8%,其中双肾整块移植受者和移植物累积存活率为95.7%和60.9%,单侧肾移植受者和移植物累积存活率为96.8%和94.2%。双肾整块移植的主要并发症是移植物血栓形成(47.8%)和输尿管并发症(17.4%),而单侧肾移植则以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18.6%)和急性排斥反应(10.5%)为主。双肾整块移植和单侧肾移植中导致移植物丢失的主要原因均为移植肾血栓形成。受者死亡4例,其中2例因供者来源感染死亡,1例因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肺炎合并肝炎导致死亡,1例因癫痫大发作呼吸心博骤停死亡。结论儿童供肾儿童肾移植总体疗效良好。做好供、受者匹配及手术方式最优化选择非常重要。预防术后血栓形成避免早期移植物丢失仍是儿童供肾儿童肾移植移植研究的重点。

  • 标签: 肾移植 儿童 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