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手术改善腹股沟疝患者病情时不同术式的运用效果及意义。方法:研究抽选92例腹股沟疝患者为对象,抽选时间即2022年4月-2023年4月,根据患者意愿分组,即选择传统术式的47例患者组成对比组,余45例选择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患者设为讨论组,针对围术期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炎症因子及远期疗效展开分析。结果:讨论组术中失血量、术中耗时、切口长度、手术24h后疼痛评分等指标小于对比组,差异突出P<0.05;讨论组术后排气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住院天数等均短于对比组,差异突出P<0.05;讨论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比组总发生率小,差异突出P<0.05;讨论组手术5d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均较对比组水平低,差异突出P<0.05;讨论组手术半年后复发率与对比组相比P>0.05,半年内慢性疼痛发生率、1年内复发率、1年内慢性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比组,差异突出P<0.05。结论:运用手术为腹股沟疝患者实施治疗时,选用腹腔镜疝修补术可以缩减术中耗时,减少失血量,且切口小,术后身体恢复迅速,不会诱发多种并发症,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是远期疗效理想的治疗方案,具有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次根管治疗法与一次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3年4月-2015年11月来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牙体牙髓病患者8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多次根管治疗法,研究组采用一次根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牙体牙髓病患者的治疗总效率为98.33%(42/43),与对照组的86.67%(34/43)相比较为显著,比较差异明显(X?=12.875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牙体牙髓病患者实施多次根管治疗法与一次根管治疗法,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一次根管治疗法的效果明显要高于多次根管治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骨折患者日常生活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需要积极接受治疗早日恢复健康。本文主要探究骨科康复科一体化治疗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之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共有60例,对其中30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另外30例患者实施骨科康复科一体化治疗,分别将其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关节功能以及膝关节活动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手术之前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评分对比差异较小(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与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临床相双相障碍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特征,寻找双相障碍的素质性影像学标记。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符合DSM-Ⅳ-TR诊断标准的169例处于不同临床相的双相障碍患者[双相障碍组,其中双相抑郁组68例、双相(轻)躁狂组29例、双相缓解组72例]及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113名对照者(对照组)。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组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采用杨氏躁狂评定量表评估躁狂症状严重程度,采用正性和负性情感量表评估正性和负性情绪程度;同时采集所有被试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最终64例双相抑郁患者、28例双相(轻)躁狂患者、66例双相缓解患者和112名对照者纳入分析。采用局部活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分析静息态脑功能影像学特征,对4组被试者的ReHo值进行协方差分析,提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ReHo值进行事后检验,并分析4组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双相障碍组和对照组的ReHo值差异脑区为双侧小脑后部(左侧F=11.41,右侧F=10.45)、双侧距状皮质(左侧F=10.60,右侧F=9.59)和右侧颞上回(F=10.58)。与对照组相比,双相抑郁组、双相(轻)躁狂组、双相缓解组左侧小脑后部ReHo值降低(均P<0.01),右侧小脑后部(均P<0.05)、双侧距状皮质和右侧颞上回(均P<0.01)ReHo值升高。双相障碍患者右侧距状皮质ReHo值与负性情绪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17,P=0.04,未校正)。结论双相障碍患者各临床相均呈现双侧小脑后部、双侧距状皮质和右侧颞上回局部活动一致性改变,提示小脑、视觉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的脑功能改变可能是双相障碍的素质性神经病理学改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与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8例肛周脓肿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组患者采取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对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等给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6.30%明显优于对照组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感染、平均疗程以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周脓肿采取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治疗,不但可以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同时术后感染率和复发率较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误诊为妇科肿瘤的女性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10—2019年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12例初诊为妇科肿瘤、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12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8岁。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消化道症状5例,妇科查体可触及右附件区肿物6例,合并腹膜假黏液瘤3例。腹水伴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升高4例。全组患者术前超声均提示右附件区囊性或囊实性肿物。术前行盆腹腔增强CT和(或)增强MRI检查5例,2例提示阑尾来源可能,1例提示淋巴管囊性肿瘤。全组患者行腹腔镜或开腹探查术,术中仅行阑尾切除术7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4例,1例探查术后于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11例,阑尾黏液性腺癌1例。11例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无复发9例,失访1例,死亡1例(死因乳腺癌),1例阑尾黏液性腺癌患者术后18个月死亡。结论妇科医师应提高对阑尾黏液性肿瘤与妇科肿瘤鉴别诊断的能力,术前查体结合超声和CT检查,可以提高术前诊断能力,争取专科或联合外科治疗,以期获得最佳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误诊为妇科肿瘤的女性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10—2019年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12例初诊为妇科肿瘤、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12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8岁。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消化道症状5例,妇科查体可触及右附件区肿物6例,合并腹膜假黏液瘤3例。腹水伴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升高4例。全组患者术前超声均提示右附件区囊性或囊实性肿物。术前行盆腹腔增强CT和(或)增强MRI检查5例,2例提示阑尾来源可能,1例提示淋巴管囊性肿瘤。全组患者行腹腔镜或开腹探查术,术中仅行阑尾切除术7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4例,1例探查术后于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11例,阑尾黏液性腺癌1例。11例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无复发9例,失访1例,死亡1例(死因乳腺癌),1例阑尾黏液性腺癌患者术后18个月死亡。结论妇科医师应提高对阑尾黏液性肿瘤与妇科肿瘤鉴别诊断的能力,术前查体结合超声和CT检查,可以提高术前诊断能力,争取专科或联合外科治疗,以期获得最佳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使用止痛泵进行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 年3月到 2022 年5月期间的 86 例使用止痛泵进行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算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 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取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前,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症状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均具有一定改善,并且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出现麻醉中毒的发生率(2.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3.95%),差异显著。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使用止痛泵进行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减少患者出现麻醉中毒的发生情况,值得在目前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生存极限超早产儿(periviable extremely preterm infant,PEPI)是指胎龄处于人类生存极限边缘,主要为胎龄<24周,或出生体重<500 g的超早产儿。PEPI的救治是围产医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近年来PEPI的存活数量明显增多,存活者中半数以上没有严重神经系统损害。采用积极的医疗干预措施,可以降低PEPI生命早期和出院后短期随访的病死率,而不增加神经系统损害的风险。PEPI的临床决策不应限于基于群体数据的产前预测,更应注重生后的个体特征和生命轨迹,在充分协商后,由父母做出知情选择。在预后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先开始复苏和给予重症监护治疗,之后再重新评估。目前PEPI的临床管理主要参照胎龄24~27周超早产儿的管理方案,但需要更加精细化地执行。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卡巴胆碱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96只SD(Sprague Dawley)大鼠(无特定病原体,健康雄性)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2只。SHAM组:生理氯化钠溶液(5 ml/kg)左侧股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制备脓毒症模型为LPS组:LPS 10 mg/kg左侧股静脉注射;CBL组:LPS 10 mg/kg+卡巴胆碱10 μg/kg。于各组模型制备前(0 h)及制备后2、4、6 h时间点取8只大鼠,采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结果注射LPS后TNF-α水平上调,CBL组TNF-α水平低于LPS组(P<0.05)。LPS组在注射LPS后各时间点APTT较SHAM组、CBL组延长(P<0.05),CBL组在6 h时PT较LPS组缩短(P<0.05)。4 h时LPS组较SHAM组、CBL组TT延长(P<0.05),Fbg降低(P<0.05);注射LPS后2、4 h,LPS组较SHAM组、CBL组D-二聚体增加(P<0.05)。结论卡巴胆碱可减轻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紊乱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