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Kaiser评分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乳腺病灶的诊断效能及降低非必要活检的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间行乳腺MRI检查的127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共134个病灶,7例患者有2个病灶)。联合应用ADC和Kaiser评分得到KS+评分,应用ADC、Kaiser评分及KS+评分评价乳腺病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Kaiser评分、ADC和K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AUC通过Delong检验进行比较,敏感度、特异度通过McNemar检验进行比较。结果Kaiser评分的AUC (0.917)与ADC的AUC (0.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4),两者AUC在非肿块病灶中差异最大。Kaiser评分的特异度(0.809)与ADC的特异度(0.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5)。Kaiser评分的敏感度(0.954)与ADC的敏感度(0.9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75)。Kaiser评分的AUC (0.917)、敏感度(0.954)、特异度(0.809)与KS+评分的AUC (0.914)、敏感度(0.943)、特异度(0.8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Kaiser评分对乳腺病灶的诊断效能优于ADC,尤其是在评价乳腺非肿块病灶中Kaiser评分具有显著优势。Kaiser评分降低非必要活检的能力亦优于ADC,联合应用Kaiser评分和ADC无法提高诊断效能及降低非必要活检能力,Kaiser评分更适用于临床实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及胸骨劈开入路治疗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与头颈外科联合,通过胸骨劈开入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全部病例,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转移率、转移程度、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及患者术后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入组31例患者,男16例,女15例,年龄46(19~65)岁,经部分胸骨劈开入路治疗28例,全胸骨劈开入路治疗3例。除3P、4L、7区未见淋巴结转移外,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最远转移至6组,各组淋巴结转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2R(61%)、1R(39%)、3A(39%)、1L(16%)、2L(10%)、4R(10%)、5区(3%)、6区(3%)。同时,2R区阳性淋巴结比例也最高,达35%(77/219)。甲状腺乳头癌纵隔转移淋巴结结外侵犯常见(23%),易融合成团(23%)并侵犯周围血管神经(26%)。术中或术后因渗血或出血多而需要输血比例高达29%。全部患者术后1、3、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94%、94%、87%、81%。结论除3P、4L和7区未见转移外,甲状腺乳头状癌可转移至纵隔其余各站淋巴结,胸骨劈开纵隔淋巴结清扫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治疗手段。
简介:摘要低音区共鸣在喉,中音区共鸣位置在硬口盖,高音区共鸣点要穿透硬口盖进入头腔。低音区共鸣感觉从胸腔一直到喉,中音区从喉到硬口盖,高音区共鸣进入头腔后,只感到共鸣成了一点,并且这个点音越高时感觉只有一根针尖儿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