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基于倾向评分匹配(PSM)比较挽救性肝移植(sLT)及再次肝切除(RR)疗效,同时探讨影响复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124例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再手术患者,按照再次所行手术方式不同,分成sLT组(46例)和RR组(78例),通过1∶1倾向评分匹配(PSM),筛选出34例患者用于数据分析,比较匹配前后两组临床基本资料、总生存期(OS)及无瘤生存期(DFS)来探讨两种手术方式优劣以及影响患者预后因素。结果匹配前sLT组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多发肿瘤比例、术前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比例及符合米兰标准比例均要高于RR组(P<0.05),最大肿瘤直径sLT组要小于RR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微血管侵犯(MVI)阳性率及术后ClavienⅢ级以上并发症比例均要高于RR组(P<0.05)。匹配后sLT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ClavienⅢ以上比例均高于RR组(P<0.05);sLT组1、3、5年OS与R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T组1、3、5年DFS与RR组相比较优(P<0.05);甲胎蛋白(AFP)≥100 μg/L是OS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方式、AFP≥100 μg/L是DFS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LT组术前病情更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率高于RR组;sLT组较RR组可取得更长DFS,但对OS来说,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肝移植 肝癌 倾向评分匹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型格拉斯哥预后评分(mGPS)与根治性手术切除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0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126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ICC患者临床资料,按照mGPS相关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不同评分患者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差异。结果0分组(58例)术后1、3年生存率为85.8%、52.3%,1分组(41例)术后1、3年生存率为73.2%、23.0%,2分组(27例)术后1、3年生存率为7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mGPS、CA19-9、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ICC预后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mGPS是影响ICC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GPS是影响根治性手术切除ICC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胆管上皮癌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术前炎症指标
  • 简介:摘要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异质性肿瘤,起源于弥漫性神经内分泌系统分泌细胞,其特征是具有相对缓慢生长速度,并且能够分泌许多肽类激素和胺类生物活性物质。关于此类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胆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尚无有效治疗手段,手术仍是治疗胆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方式。笔者综述目前肝外胆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特点和诊疗进展,以期提高对其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小肝癌患者实施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与腹腔镜肝切除术进行对比,分析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实验选取2019年1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癌根治性手术后初始复发部位对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间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172例行胰腺癌根治性手术切除且病理确诊为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肿瘤初始复发或转移部位分为无复发、局部复发(残余胰腺或肠系膜血管、胰肠吻合口周围组织等处复发)、肝转移、腹腔或后腹膜转移、多部位复发及其他部位转移等。采用COX风险比率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比较不同复发部位及复发后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生存期差异。结果172例患者术后12例局部复发,69例肝转移,25例腹腔或后腹膜转移,17例多部位复发,5例其他部位转移,44例未复发;中位随访时间15.5个月(3~69个月);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9个月(95% CI 16.273~21.727);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1.0%、27.8%、2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25水平、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辅助化疗、初始复发转移部位与患者总生存期显著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25≥30 IU/ml(OR=2.669,P=0.001)、脉管侵犯(OR=1.736,P=0.028)、肿瘤低分化(OR=1.604,P=0.027)、辅助化疗(OR=0.439,P<0.001)、初始复发转移部位(P值均<0.05)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独立危险因素。172例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期为9个月(95% CI 7.075~10.9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25水平、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与患者无瘤生存期显著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25水平(OR=1.640,P=0.026)、肿瘤大小(OR=1.774,P=0.011)、脉管侵犯(OR=1.563,P=0.034)是影响患者无瘤生存期独立危险因素。胰腺癌术后,局部复发、其他部位转移、腹腔或后腹膜转移、多部位复发、肝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22、21、15、14个月,其中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生存期最长,显著长于多部位复发(P=0.035)和肝转移(P=0.007)患者,腹腔或后腹膜转移患者生存期也显著长于肝转移患者(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8例复发患者中26例患者未予治疗,其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95% CI 6.877~13.123);68例采用单纯化疗方案,其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95% CI 13.013~16.987);34例采用化疗结合再次手术、放疗等综合治疗,其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95% CI 15.100~22.900),显著高于未治疗和单纯化疗患者,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胰腺癌根治性手术后肿瘤初始复发部位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独立危险因素。相比于局部复发和腹腔或后腹膜转移,多部位复发和肝转移患者预后较差。复发后综合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总生存期。

  • 标签: 胰腺肿瘤 外科手术 肿瘤复发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大体分型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9年5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并行手术达到R0切除125例I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67例,女性58例,年龄26.0~82.0(63.5±9.5)岁。根据手术切除大体标本分为肿块型、管周浸润型和混合型,比较不同大体分型ICC患者术后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时间,并分析影响ICC患者术后预后危险因素。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125例患者中排除16例资料缺失及其他死亡病例,且鉴于混合型例数少,进行对照研究误差大,暂不纳入对照研究。最终纳入肿块组62例,管周浸润组42例。肿块组患者男32例,女30例,年龄(63.1±9.1)岁;管周浸润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64.1±10.2)岁。肿块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1%、33.2%、18.9%,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管周浸润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3%、8.3%、6.1%,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组和管周浸润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18个月和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Ⅲ~Ⅳ期(HR=2.966,95% CI:1.549~5.679)和管周浸润型(HR=2.403,95% CI:1.236~4.670)是影响ICC患者术后生存独立危险因素;TNM分期Ⅲ~Ⅳ期(HR=2.466,95% CI:1.325~4.589)、肿瘤低分化(HR=0.528,95% CI:0.299~0.934)、管周浸润型(HR=2.432,95% CI:1.295~4.565)是影响ICC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大体分型是影响ICC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相对于肿块型,管周浸润型预后更差。

  • 标签: 胆管肿瘤 大体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收治33例进展期胰腺癌患者资料,采用改良FOLFIRINOX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治疗有效率为70.6%,手术转化率为47%。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未发生化疗相关性死亡,安全性较高。手术患者中位生存期较未手术患者延长。

  • 标签: 进展期胰腺癌 改良 FOLFIRINOX方案
  • 简介:摘要近20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术以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被外科医生和患者所认可,成为肝脏外科重要组成部分。但术中计划外中转开腹仍然是一个不能完全避免问题,被认为与患者基本情况、疾病、手术难度和主刀经验等有关。计划外中转开腹增加手术创伤和患者潜在风险,其危险因素目前仍有争议。认识中转危险因素能帮助我们根据自身经验,更好地选择合适患者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本文就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转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肝肿瘤切除中转开腹影响因素,为患者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1月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行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222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46例,女性76例,平均年龄58.1岁。按术中是否中转开腹分为中转开腹组(n=24)和腹腔镜组(n=198)。采用χ2检验筛选术中中转开腹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中转开腹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转开腹24例,中转率10.8%(24/222)。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腹部手术史、肝硬化、肿瘤位于后上段和大范围肝切除与术中中转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肝硬化(OR=2.611,95%CI:1.018~6.701)、肿瘤位于后上段(OR=6.115,95%CI:2.207~16.941)和大范围肝切除(OR=3.361,95%CI:1.150~9.825)是腹腔镜肝肿瘤切除中转开腹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肝硬化、肿瘤位于后上段或拟行大范围肝切除肝肿瘤患者在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时发生计划外中转开腹风险更高。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肝肿瘤 中转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手术切除后胆漏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4月至2020年4月在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接受手术切除17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资料。最终纳入160例患者,其中男性86例,女性74例,年龄(63.4±10.8)岁。160例患者手术切除后发生B级胆漏44例、C级5例,均纳入胆漏组,剩余111例术后未发生胆漏患者纳入对照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后胆漏影响因素。结果胆漏组手术时间≥360 min、保留侧肝门血管切除重建、残余肝断面胆管开口3支及以上等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保留侧肝门血管切除重建(OR=2.322,95%CI:1.078~5.002,P=0.028)、残余肝断面胆管开口3支及以上(OR=2.656,95%CI:1.198~5.892,P=0.016)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手术切除后更易出现胆漏。结论保留侧肝门血管切除重建、残余肝断面胆管开口3支及以上是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后胆漏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Klatskin肿瘤 胆管肠吻合术,肝 胆漏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行肝门部胆管癌切除10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3例,女性41例,年龄(64.4±10.4)岁。单纯行肝门部胆管癌切除7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联合保留侧门静脉切除重建肝门部胆管癌切除29例患者纳入联合组。分析门静脉切除重建情况。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再手术、死亡情况。随访生存情况。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门静脉楔形切除侧侧吻合2例,节段切除端端吻合27例。门静脉切除重建时间(12.7±2.9)(时间范围8~18)min,门静脉切除长度(20.7±7.3)(长度范围8~38)mm。联合组术中出血量[M(Q1,Q3)]800.0(600.0,1 500.0)ml、淋巴结转移58.6%(17/29),高于对照组[M(Q1,Q3)]600.0(500.0,1 000.0)ml、32.0%(24/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Clavien-Dindo Ⅲ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为31.7%(33/104),其中对照组为30.7%(23/75),联合组为34.5%(10/29),再手术率和术后90 d死亡率对照组分别为9.3%(7/75)和2.7%(2/75),联合组分别为3.4%(1/29)和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1%、44.8%、36.4%,联合组为78.1%、35.9%、3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570)。结论与单纯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相比,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生存率相近。门静脉切除重建可用于经选择肝门部胆管癌切除。

  • 标签: Klatskin肿瘤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 生存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浙江萧山医院和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后1周内出现即刻术区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并总结此类病例特点。结果表明,射频治疗后术后共有7例发生即刻术区感染,发生率为0.65%(7/1075),其中3例存在胆肠吻合手术病史,3例为肝移植术后,3例合并糖尿病,B超影像表现为术区积气。该类患者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穿刺引流难度较高,然而穿刺成功后发热症状可明显改善。由此可见,射频消融治疗后即刻术区感染发生率极低,尽早识别并进行病灶穿刺引流是治疗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干预在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预防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肝移植5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7岁。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选取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干预患者纳入干预组,常规治疗患者纳入对照组,各25例。分析和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肠道菌群结构,比较术后肠道细菌移位和腹腔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肠球菌均呈上升趋势,而肠杆菌下降,非发酵菌和念珠菌均无明显变化。术后第15天干预组肠道肠杆菌、肠球菌和念珠菌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术后第7天和第15天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相对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肠杆菌和术后第15天肠球菌相对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失衡。干预组术后第7天和第15天双歧杆菌/肠杆菌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肠道细菌移位发生率32.0%(8/25),其中6例为肠道细菌移位引起腹腔感染;干预组肠道细菌移位发生率为8%(2/25),其中1例为肠道细菌移位引起腹腔感染。干预组肠道细菌移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道细菌移位且腹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干预,改善术后肠道菌群失衡,可以降低肠道细菌移位发生,对于减少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肝移植 肠道微生态 细菌移位 腹腔感染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肝脏最常见原发性肿瘤,免疫疗法诞生为晚期HCC患者治疗带来新希望。在各种免疫治疗方法当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成为近期研究热点,PD-1/PD-L1信号通路降低了免疫应答中效应T细胞活性从而发生肿瘤免疫逃逸,其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soluble programmed cell death-1;SPD-1)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soluble 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SPD-L1)也增加了PD-1/PD-L1信号通路组成和功能复杂性及多样性,本文就SPD-1/ SPD-L1在HCC中研究作系统性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终末期肝病伴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肝移植术中行脾动脉结扎对肝功能恢复和脾功能亢进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宁波市李惠利医院行肝移植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术前合并终末期肝病及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53例。依据术中是否接受脾动脉结扎,分为结扎组(n=23)及未结扎组(n=30),观察患者术后短期内肝功能及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倾向得分匹配(PSM)法均衡组间协变量后,共有20对匹配成功,Ⅰ组(结扎组)和Ⅱ组(未结扎组)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6个月。术后2周内,两组各时点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内,两组各时点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感染、消化道出血、脾动脉窃血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移植术中行脾动脉结扎未影响围手术期肝功能恢复,术后短期内对于脾功能亢进缓解也无显著影响。

  • 标签: 肝移植 高血压,门静脉 脾功能亢进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肿瘤标志物对于HCC早期诊断及治疗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由于其在诊断HCC方面的高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影响,近年来开始被用于HCC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及预后判断。本文综述近年PIVKA-Ⅱ生物学机制及其用于HCC诊断及预后判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癌,肝细胞 肿瘤标志物 异常凝血酶原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肝门切除重建(THERR)与单纯门静脉切除重建(PVRR)治疗肝门胆管癌(PHC)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连续收治101例PHC患者资料,其中接受肝切除联合THERR 14例[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64.3±9.7)岁],接受肝切除联合PVRR 19例[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63.8±8.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切除数据和术后近远期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 Log-rank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及术前胆道引流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HERR组以扩大左半肝切除为主(10/14,P=0.010),PVRR组以扩大右半肝切除为主(12/19,P=0.001)。THERR组手术时间[(586±158)min]长于PVRR组[(453±88)min](t=3.087,P=0.004),持续肝门阻断时间[(32.5±7.3)min]长于PVRR组[(12.4±3.8)min](t=10.325,P<0.01)。THERR组1例术后9 d死于肝功能衰竭,另13例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4.9%、57.1%、37.0%,PVRR组19例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1.9%、37.8%、30.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150,P=0.698)。结论与PVRR在PHC切除术中作用相比,THERR应用于经选择需同时行肝动脉和PVRRPHC切除术,特别是需行肝右动脉和门静脉右支重建以保留右半肝PHC切除术是可行

  • 标签: 胆管肿瘤 外科手术 肝门部血管切除重建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经耻骨联合上横切口取出手术标本是腹腔镜肝切除术中不同于传统脐部扩大切口一种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回顾性对照研究,探讨经耻骨联合上横切口取出标本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价值。分析对比两种方式后认为经耻骨联合上横切口取出标本在术后舒适度、切口美观度、切口疝发生率方面优势显著,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