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微波消融联合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囊性肾肿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9例行腹腔镜下微波消融联合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囊性肾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6例。年龄(46.2±13.1)岁;体质指数(25.8±3.1)kg/m2,患者ECOG评分均为0分。左肾肿物7例,右肾肿物12例;肿物最大径(2.8±1.3)(1.2~5.0)cm;5例为Bosniak Ⅲ级,14例为Bosniak Ⅳ级。R.E.N.A.L.评分4~6分11例,7~9分7例,10~12分1例。腹腔镜下微波消融囊性肾肿物后行肾部分切除术。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应用CT或MRI定期随访评估。结果手术时间(84.0±20.8)min。术中中位出血量20(10~5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3(2~6)d,无出血、感染、肉眼血尿或漏尿等术后并发症。根据术后病理结果的恶性程度分组,术后病理提示囊性肾肿物为良性或生物学行为恶性程度较低者为低危组,病理提示囊性肾肿物恶性程度较高者为高危组。低危组4例,其中乳头状腺瘤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低度恶性潜能多房囊性肾肿瘤1例,肾嫌色细胞癌1例(T1a期)。高危组15例,其中肾透明细胞癌14例[美国癌症分期联合委员会(AJCC)病理分期:T1a期11例,T1b期3例;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1级7例,2级6例,3级1例];2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T1b期,2级)。术后中位随访20(12~37)个月,两组患者均存活,胸腹部影像学复查未见肿瘤复发和种植转移征象;定期复查肾功能基本正常。结论腹腔镜下微波消融联合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囊性肾肿物并发症少,无肿瘤复发或转移,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疗效,且不影响术后病理诊断,为囊性肾肿物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管理措施与效果。方法:2022年1月-11月本院未开展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病人(n=100)为对照组,2022年12月-2023年10月本院开展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病人(n=100)为试验组。对比不合理用药率等指标。结果:关于不合理用药:试验组发生率低至1.0%,而对照组数据则达到了11.0%,相比较下,试验组的不合理用药率更低(P<0.05)。不良反应:试验组发生率低至2.0%,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12.0%,相比较下,试验组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开展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工作,可减少不合理用药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因素,使结直肠癌成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结直肠癌的全球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与健康。本文着重对结直肠癌发生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基于倾向评分匹配(PSM)比较挽救性肝移植(sLT)及再次肝切除(RR)的疗效,同时探讨影响复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124例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再手术的患者,按照再次所行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sLT组(46例)和RR组(78例),通过1∶1倾向评分匹配(PSM),筛选出34例患者用于数据分析,比较匹配前后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总生存期(OS)及无瘤生存期(DFS)来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匹配前sLT组的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多发肿瘤的比例、术前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比例及符合米兰标准的比例均要高于RR组(P<0.05),最大肿瘤直径sLT组要小于RR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微血管侵犯(MVI)阳性率及术后ClavienⅢ级以上的并发症的比例均要高于RR组(P<0.05)。匹配后sL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ClavienⅢ以上的比例均高于RR组(P<0.05);sLT组的1、3、5年OS与R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T组的1、3、5年DFS与RR组相比较优(P<0.05);甲胎蛋白(AFP)≥100 μg/L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方式、AFP≥100 μg/L是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LT组术前病情更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率高于RR组;sLT组较RR组可取得更长的DFS,但对OS来说,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外科医师经常遇到发生于女性患者的继发性卵巢肿瘤(STO)这一临床难题,特别见于年轻女性。STO多为消化道来源,可能的转移途径包括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腹膜种植转移等,分子分型及组织病理特征各不相同。正确鉴定STO的来源与特征尤为重要,应结合病史、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影像学等多种手段明确。STO患者的整体预后较差,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使部分患者获益。STO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不轻易放弃是每一个临床医生应该了解的正确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仰卧位CT与MRI定位图像的靶区和剂量的差异,探讨MRI定位在保乳术后部分乳腺照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放疗前在仰卧位下行CT及MRI定位扫描,分别对CT与MRI图像上的瘤床进行术腔可视化评分(CVS),勾画瘤床(TB)、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并基于CT图像制定部分乳腺照射计划。比较CT与MRI图像上TB的CVS、靶区差异与一致性,探讨40 Gy处方剂量等剂量线覆盖PTV比例差异。结果CT、MRI图像上TB的CVS分别为2.97±1.40、3.10±1.40(P=0.408)。MRI图像上勾画的TB、CTV、PTV较CT均明显增加,分别为(24.48±16.60) cm3∶(38.00±19.77) cm3、(126.76±56.81) cm3∶(168.42±70.54) cm3、(216.63±81.99) cm3∶(279.24±101.55) cm3(均P<0.001),但CTV、PTV增加的比例较TB明显减小(均P<0.001)。CT与MRI图像勾画的TB、CTV、PTV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43±0.13、0.66±0.11、0.70±0.09(P<0.001)。放疗计划40 Gy等剂量线覆盖PTV-CT与PTV-MRI比例中位数分别为95.6%(95.0%~97.5%)与81.9%(62.3%~92.4%)(P<0.001)。结论CT与MRI对于TB术腔的可视化相近,但MRI图像勾画的TB、CTV、PTV范围明显增加,基于CT图像制定的放疗计划对于PTV-MRI剂量覆盖不充分。作为CT定位的补充,保乳术后MRI定位的应用可能可以提高TB勾画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1例以外胚层发育不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ADULT综合征患者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先证者临床资料,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先证者行遗传性皮肤病目标基因外显子测序,确定候选突变位点,在家系中对该位点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先证者男,22岁,表现为毛发稀疏、变细,颜面部散在雀斑,恒牙缺失,角膜混浊,掌跖红斑、角化,指(趾)甲营养不良,乳头发育不良等。基因检测显示,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中TP63基因第8号外显子中存在杂合突变(c.1040G>T),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p.C347F),其父母表型正常且未检测到该突变位点,突变与疾病表型符合共分离。结论TP63基因的新发杂合错义突变是先证者的可能致病突变,结合先证者临床表现,诊断为不伴指(趾)畸形的ADULT综合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用药在急性酒精中毒的急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选择7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采用纳洛酮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治疗,比较治疗效果、意识恢复和症状改善时间、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的意识恢复和症状改善时间比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用药在急性酒精中毒的急诊治疗中的价值巨大,治疗效果,可促进患者意识清醒和症状恢复,患者疗效满意度高,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基层医院开展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asttracksurgery,FTS)治疗胃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120例同期住院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FTS组(观察组)和传统方法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相关评价指标。结果FTS组同传统组相比,手术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恢复相关指标中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提前等差异有显著性。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FTS理念可明显加速胃癌患者术后康复进程,而且在基层医院开展是安全可行的。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血必净在治重症肺炎时的疗效。方法将48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并注射血必净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和炎症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和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在治疗重症肺炎上疗效显著,有积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80例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锁定加压钢板法治疗)、对照组(石膏外固定法治疗)各40人。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且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法治疗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在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胃肠手术的90例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接受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接受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术后营养指标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在康复指标和术后营养指标改善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加快免疫功能恢复,缩短胃肠道恢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