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理状态调节及并发症预防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于2024年1月到2024年10月这一时间段内所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12例。针对全部患者均实施了PCI治疗,随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规则,把这些患者均匀地分成了两组。其中,对照组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护理模式,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按照常规的流程及方法开展护理工作。而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并严格施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全面且细致的对比分析,以便清晰地了解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所产生的具体影响。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所呈现出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这种差异具备统计学层面的显著意义(P<0.05)。在完成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之后,经过专业测评发现,观察组患者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上所获得的评分,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均呈现出明显更低的态势。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于生理功能层面所获得的评分,以及在社会功能方面所取得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上述提及的各个方面所呈现出的差异,经统计学检验分析,同样具备明确的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心脏康复护理能够切实提升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安全性,减少各类潜在风险的发生,并且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能够在术后更好的回归正常生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6(ANGPTL6)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3月至2020年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门诊收治的2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35例同时段于本院行健康检查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NGPTL6水平,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常规生化指标,并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血管疾病病史等临床特征参数。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ANGPTL6水平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根据临床结局的不同,将MHD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患者疾病远期预后的风险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因素与该疾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①MHD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和ANGPTL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大于对照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②ANGPTL6水平与各临床指标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ANGPTL6水平与TC、TG、LDL-C、收缩压、hs-CRP及CIMT值呈正相关(均P<0.05),与eGFR呈负相关(P<0.05);③存活组与死亡组临床指标对比:在为期3年的随访过程中,死亡87例,病死率为40.28%(87/216)。死亡组患者的年龄、透析病程、CIMT及ANGPTL6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死亡组患者中存在颈动脉斑块及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占比为77.01%、66.67%,较存活组的32.56%、20.16%明显偏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此外,两组患者的性别、BMI、收缩压及舒张压等指标均与MHD患者死亡之间无相关性(均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MT厚度及ANGPTL6水平均是影响MHD患者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OR=1.737,95%CI:1.185~2.545;OR=3.622,95%CI:2.570~5.104)。结论血清ANGPTL6水平和CIMT厚度均是MHD患者死亡的重要预测因素,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预测MHD患者远期预后的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烟酸皮肤潮红反应敏感度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在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的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40例(抑郁症组),以及与抑郁症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32名(对照组)。收集一般人口学和临床资料。采用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对所有被试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测试,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PeriFlux 5000对被试者进行8个浓度(10-5 mol/L、10-4 mol/L、10-3.5 mol/L、10-3 mol/L、10-2.5 mol/L、10-2 mol/L、10-1.5 mol/L、10-1 mol/L)梯度的前臂烟酸皮肤潮红反应测试,计算血流量值和皮肤最大反应血流量(maximal blood flow,MBF)值以及半数效应浓度对数值LogEC50。采用重复测量多重比较与简单效应分析2组8个浓度梯度的血流量值差异,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MBF值、LogEC50。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分析LogEC50与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在烟酸皮肤潮红反应中,当烟酸溶液浓度为10-3.5 mol/L、10-3 mol/L时,对照组血流量值高于抑郁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490、-4.626, 均P<0.01)。对照组LogEC50值(-3.513±0.848)低于抑郁症组(-2.776±0.568),2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4.196, P<0.01)。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词汇学习(t=-2.127, P=0.037)、编码测试(t=-3.226, P=0.002)、词汇回忆(t=-3.697, P<0.01)、故事回忆(t=-2.687, P=0.009)、图形回忆(t=-2.660, P=0.010)测试得分较低,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组LogEC50与RBANS子测试中词汇回忆(r=-0.407,P=0.032)、故事回忆(r=-0.376,P=0.049)与图形回忆(r=-0.455,P=0.015)评分呈负相关;MBF值与图形临摹(r=0.428,P=0.023)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的烟酸敏感度及认知功能均较对照者低,且认知功能降低可能与烟酸皮肤潮红反应中磷脂酶A2的信号通路紊乱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肠胃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产生的影响。方法入选时间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研究对象70例急性肠胃炎患者;分组方法抽签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7.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脑梗死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干预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2月-2024年2月间42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行肠内营养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行肠内营养优质护理),各22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出血、腹泻、肝功能损害、肠麻痹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血红蛋白)、ALB(白蛋白)、TP(总蛋白)等营养代谢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优质护理在予以肠内营养支持的重症脑梗死患者中,可改善营养指标,预防营养不良,减少相关并发症,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师科普干预对多重用药的高血压老年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以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00例多重用药(多重用药通常指患者服用了5种及以上的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草药及保健品等)的高血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干预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自我健康管理;干预组:药师对患者全程进行一对一药学科普干预,包括对所用药物整理分析与指导、给予个体化的用药科普方案、随访期间每月与患者进行用药问题沟通。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三个月后的用药依从性以及血压达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文化程度、病程、合并疾病种类、用药种类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干预组年龄显著低于对照组。药师在对干预组患者进行用药科普指导和跟踪随访后,干预组的用药依从性、血压达标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联合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伴颈肩痛患者的疗效。方法抽取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于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伴颈肩痛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27例和B组31例。A组行针灸联合常规训练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强化肩胛带训练。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简明疼痛程度量表(BPI)评价患者的疼痛困扰;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简式Fugl-Meyer评分(FMA)对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平衡及感觉等功能进行评价,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B组低于A组(P<0.05)。治疗后,B组前屈、后伸、外旋、内旋及外展活动度均高于A组,ADL及FMA评分也高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BPI疼痛困扰各指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B组低于A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强化肩胛带训练,能够有效控制脑卒中后偏瘫伴颈肩痛患者的疼痛情况,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关节活动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配偶护理干预对肾移植术后患者心理状态、身体应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行肾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25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配偶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身体应激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且其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与干预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常规组血压及心率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对肾移植手术患者采用配偶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同时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过度身体应激,对促进其恢复具有良好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疗过程中实施全方位护理联合营养指导干预对改善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在我院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编号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患者护理模式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43例)患者护理模式采取全方位护理联合营养指导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口腔黏膜反应的具体表现,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营养指标予以检测,比较组间营养状态,分析检测结果差异性。结果 从口腔黏膜反应指标上来看,观察组的无反应患者、I级、II级人数占比更大(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三项营养指标值更高(P<0.05)。结论 营养指导+全方位护理对于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改善作用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拔罐治疗风寒型三叉神经痛(TN)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6月至2020年8月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风寒型TN患者76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38例。观察组给予温针灸结合拔罐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回顾性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炎性因子水平,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的76.32%(29/38),χ2=5.208,P=0.022。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分别为(27.00±4.36)pg/ml、(20.44±2.79) pg/ml,低于对照组的(32.68±8.00)pg/ml、(24.71±3.99) pg/ml,P<0.05。治疗后1、3周,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8.390、33.901,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拔罐可有效缓解风寒型TN疼痛,改善机体炎症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35例淋巴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将其分为血栓组(n=23)、非血栓组(n=112)。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PICC置管静脉、导管尖端位置、PICC置管肢体等数据,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对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淋巴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7.04%(23/135)。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管静脉为头静脉、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上2/3内、导管直径/静脉直径比值≥67%是淋巴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淋巴瘤化疗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置管静脉为头静脉、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上2/3内、导管直径/静脉直径比值≥67%。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高危人群,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减压或间接减压联合腰髂固定治疗伴骶孔骨块占位和骶神经损伤Denis Ⅱ型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3月—2017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47例伴骨块突入骶孔和骶神经损伤Denis Ⅱ型骶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腰髂固定术。手术时间为伤后3~14 d,平均6 d。26例接受直接减压(直接减压组),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36.2±8.4)岁。21例接受间接减压(间接减压组),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38.7±9.8)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术后Mears影像学评估、末次随访Gibbons评分和Majeed功能评分,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33个月,平均16.7个月。直接减压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2.3±26.3)min、(512.1±29.4)ml;间接减压组分别为(129.3±25.1)min、(529.7±22.1)ml(P均>0.05)。患者骨折均愈合。根据Mears影像学评估,直接减压组解剖复位17例,复位满意9例;间接减压组解剖复位15例,复位满意6例(P>0.05)。末次随访时,直接减压组Gibbons评分[(1.2±0.3)分]低于间接减压组[(2.2±0.5)分],Majeed功能评分[(87.3±11.4)分]高于间接减压组[(68.5±16.7)分](P均<0.01)。直接减压组1例出现伤口深部感染,间接减压组1例因髂骨螺钉钉尾突出压迫皮肤出现压疮。结论对于伴骶孔骨块占位和骶神经损伤Denis Ⅱ型骶骨骨折,相比于间接减压,直接减压联合腰髂固定能获得更好的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