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晚期胃癌根治术后(>D1术)放化疗,影响预后的因素和患者的复发模式,探讨术后辅助放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2020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术后辅助放化疗的171例胃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aplan-Meier法计算复发率和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63个月,随访率93.6%。Ⅱ期和Ⅲ期患者分别占31.0%和66.7%。3级及以上急性胃肠道反应和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8.8%和9.9%。总计166例患者完成了整个放化疗方案,期间无不良反应相关死亡病例出现。复发模式方面,17例患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29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12例患者出现腹膜种植转移。1年、3年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7%、66.3%及60.0%。1年、3年及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5.5%、62.7%及56.5%。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周围神经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率为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胃癌术后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患者耐受良好,不良反应可接受,有利于肿瘤局部控制并可提高患者长期生存获益。淋巴结转移率可作为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局部区域复发高危患者,应考虑术后辅助放化疗。

  • 标签: 胃肿瘤/放射疗法 胃肿瘤/放化疗法 淋巴结转移率 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机械取栓治疗不同类型基底动脉(BA)闭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9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连续收治的95例行机械取栓治疗的BA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A闭塞是否为串联病变,分为非串联病变组(67例)和串联病变组(28例)。比较两组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级)的比例、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3分)的比例、术中挽救措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与非串联病变组相比,串联病变组的年龄偏低(P=0.002),而男性(P=0.009)、有吸烟史(P=0.014)、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P=0.001)以及存在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P=0.036)的比例更高。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24 h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股动脉穿刺至BA再灌注时间、血管成功再通比例及90 d预后良好比例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串联病变组的发病至就诊时间(P=0.049)、发病至BA再灌注时间(P=0.046)均较非串联病变组延长,且术中挽救措施(包括单纯球囊扩张、急诊支架置入、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的使用比例均更高(均P<0.05)。两组在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及病死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BA闭塞患者,应用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结局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该结论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或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基底动脉 血管内手术 治疗结果 串联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可切除胃癌综合治疗模式的现状,为进一步优化胃癌综合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手术并具有完整治疗资料的265例可切除胃癌患者。详细记录患者临床特征、术前检查、病理结果、手术和围术期治疗情况以及疗效。分析诊治过程与规范指南的差距,了解胃癌综合模式的变化趋势。结果2008年(早年组)和2013年(近年组)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分别为127例和138例,其中行D2根治术的比例分别为52.8%和60.1%(P<0.01),淋巴结清扫数目≥15个为5.5%和52.8%(P<0.01),中位淋巴结清扫数目由6个提高到16个,两组接受新辅助化疗患者分别为2.4%和3.6%(P=0.55)。早年组中接受单纯术后化疗和术后辅助放化疗比例分别为62.2%和2.4%,近年组中的分别为58.0%和8.0%(P=0.04)。此外,术后化疗早年组79例(62.2%),近年组80例(58.0%)(P=0.48)。结论胃癌根治术水平不断提高,治疗逐步规范,但距离日韩等标准的D2根治术还存在差距;术后辅助放疗在内的辅助治疗可使患者获益,但仍有部分应接受辅助治疗的患者未接受治疗,胃癌的综合治疗还需进一步加强。

  • 标签: 胃肿瘤 治疗模式 综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机械取栓治疗不同类型基底动脉(BA)闭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9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连续收治的95例行机械取栓治疗的BA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A闭塞是否为串联病变,分为非串联病变组(67例)和串联病变组(28例)。比较两组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级)的比例、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3分)的比例、术中挽救措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与非串联病变组相比,串联病变组的年龄偏低(P=0.002),而男性(P=0.009)、有吸烟史(P=0.014)、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P=0.001)以及存在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P=0.036)的比例更高。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24 h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股动脉穿刺至BA再灌注时间、血管成功再通比例及90 d预后良好比例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串联病变组的发病至就诊时间(P=0.049)、发病至BA再灌注时间(P=0.046)均较非串联病变组延长,且术中挽救措施(包括单纯球囊扩张、急诊支架置入、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的使用比例均更高(均P<0.05)。两组在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及病死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BA闭塞患者,应用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结局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该结论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或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基底动脉 血管内手术 治疗结果 串联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酸合酶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以及调控放疗敏感性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NSCLC临床标本,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肺癌组织脂肪酸合酶(FASN)蛋白表达。以A549、H226为研究对象,采取小剂量累积放疗方法培养相应的放疗耐受株A549R、H226R。蛋白电泳和油红染色分别检测细胞株FASN和脂肪的表达。构建FASN基因沉默的A549R-siFASN、H226R-siFASN后,12 h抽提RNA,24 h抽提蛋白质,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基因沉默组和对照组细胞FASN表达,经单细胞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变化。最后,经免疫荧光检测A549R-siFASN、H226R-siFASN及相应对照组程序性死亡因子受体配体-1(PD-L1)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FASN蛋白在肺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13.20±1.83)个/视野比(29.40±3.77)个/视野,t=3.869,P<0. 05]。与放疗敏感肺癌组织比较,FASN蛋白在放疗不敏感肺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25.90±3.43)个/视野比(39.50±5.06)个/视野,t=2.225,P<0.05];与亲本细胞株A549P、H226P比较,FASN蛋白及脂肪颗粒在放疗耐受株A549R、H226R中表达显著上升[(2.38±0.60)个/视野比(5.88±0.81)个/视野,t=3.477,P<0.05;(4.25±0.53)个/视野比(7.50±0.76)个/视野,t=3.529,P<0.05];与对照组A549R-sc、H226R-sc比较,FASN基因沉默的A549R-siFASN[mRNA相对表达量(1.00±0.11比0.35±0.08,t=12.074,P<0.05]和H226R-siFASN[mRNA相对表达量(1.00±0.09比0.25±0.01,t=14.653,P<0.05]对放疗的敏感性显著上升,4、6 Gy时A549R-sc/siFASN存活指数为0.82±0.15比0.35±0.07、0.69±0.09比0.3±0.05(t=3.127、6.652,P<0.05),2、4、6 Gy时H226R-sc/siFASN存活指数为(0.77±0.11比0.51±0.12、0.65±0.08比0.3±0.1、0.53±0.07比0.22±0.04,t=6.887、9.571、10.680,P<0.05)。与对照组A549R-sc、H226R-sc比较,FASN基因沉默的A549R-siFASN、H226R-siFASN中PD-L1表达显著下降。结论NSCLC中FASN表达与放疗敏感性显著相关,PD-L1为其下游靶基因。靶向抑制FASN可以增强NSCLC对放疗的敏感性,是一个有潜力的基因治疗靶点。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放疗敏感性 脂肪酸合酶 程序性死亡因子受体配体-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低级别胶质瘤(LGG)患儿的临床特点,观察其术后放疗生存状态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7年间我院放疗科收治的27例年龄≤14岁的儿童LGG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5年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率,并对存活患儿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包括体重指数(BM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社会角色担当的评估。结果27例患儿5年OS、PFS率分别为92%、87%。25例目前仍存活患儿进行BMI测定,结果显示1例患儿轻度消瘦,3例超重,21例正常。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定方面,WeeFIM量表总得分>108分21例,<90分4例。社会角色担当的评估方面,5例延迟入学≥2年,2例因跛行存在困难外,其余适应状况良好;其中7例患儿成绩较差,但交流无障碍。结论儿童LGG术后放疗能取得较好的OS、PFS率;对于长期幸存患儿,少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生活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下降。

  • 标签: 儿童低级别胶质瘤/放射疗法 生存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SIOPE指南勾画全脑全脊髓放疗患者的全脑靶区,验证原计划中未勾画的亚结构欠量情况,为全脑全脊髓放疗儿童患者全脑复发风险的研究提供证据,同时为SIOPE指南全脑靶区勾画临床应用积累经验。方法选择12例全脑全脊髓放疗的儿童患者,根据2018年SIOPE指南在原有全脑靶区CTVold (全脑组织加筛板)基础上增加勾画亚结构CTVsub (包括眶上裂、圆孔、卵圆孔、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内听道以及视神经),合并且外放形成PTVnew。在CTVold基础上往前下方向(颅底方向)外放15mm、其余方向外放3mm适当修改后形成简易PTV (PTVrough)。按照PTVold设计CRTold、IMRTold计划,按照PTVnew设计CRTnew、IMRTnew计划,按照PTVrough设计CRTrough计划。评估基于CTVold靶区的亚结构的遗漏及其基于各个计划的欠量情况。结果若基于CTVold勾画,则有78.6%的眶上裂、71.99%的圆孔、96.76%的卵圆孔、88.5%的颈静脉孔、97.71%的舌下神经管、99.48%的内听道以及100%的视神经体积被遗漏。基于CRTold、IMRTold计划亚结构的处方剂量覆盖分别仅为91.70%、89.83%。基于CRTold、CRTnew、IMRTold、IMRTnew、CRTrough计划,分别有16.66%、3.57%、20.83%、1.78%、1.19%的亚结构发生欠量。在所有的亚结构欠量中,38.36%、46.58%的欠量分别发生在CRTold、IMRTold计划中。其中欠量最少、最多的分别为圆孔(0%)、卵圆孔(36.66%)。结论按照SIOPE指南,在全脑全脊髓放疗患者全脑靶区勾画时,传统的脑组织勾画(包括筛板)将会遗漏部分靶区并且会欠量,其中卵圆孔欠量最严重而在IMRT计划中遗漏靶区的欠量更明显;基于亚结构勾画的计划将明显改善其欠量情况;选择左右对穿照射技术时,采用简易PTV方法可以获得近似的靶区剂量覆盖和危及器官保护,但还需要临床的进一步验证。

  • 标签: SIOPE指南 全脑全脊髓照射 靶区勾画 亚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带金属植入物患者放射治疗计划剂量计算准确度的方法。方法利用具有金属伪影消减技术的CT模拟机对插入金属棒的CIRS调强模体和8例椎体中植入了钢钉并接受放疗的患者进行扫描,在获得的常规CT图像、金属伪影消减技术CT图像及对其金属区域进行密度填充的图像上设计治疗计划。在模体中比较单个射野及IMRT计划的计算结果与剂量测量结果,同时对患者IMRT计划中金属植入物及其伪影对照射剂量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基于常规CT图像的放疗计划中,射野入射路径未通过金属区域时,单个射野的剂量计算误差为3.85%,通过金属区域时射野计算误差范围达4.46%~74.11%。IMRT计划中存在入射路径通过金属区域的射野时,其误差可能超出临床可接受的范围,计算误差随这种射野所占剂量权重的增加而变大。当采用密度填充及伪影消减技术处理图像后,上述单个射野的计算误差分别为1.23%和0.89%~4.73%,IMRT计划的剂量误差为1.84%。若单独采用密度填充技术处理金属区域,IMRT计划的剂量误差为1.88%。基于常规CT图像的患者IMRT计划中,受金属植入物及其伪影的影响,实际靶区受到的最小剂量、平均剂量及处方剂量覆盖率较计划结果下降,危及器官剂量相近。结论基于常规CT图像的放疗计划中,入射路径通过金属区域的射野可能产生较大的剂量计算误差。如果植入的金属材料已知,在计划系统中对金属区域进行密度填充能有效提高计划的剂量计算准确度。伪影消减技术能显著改善图像质量,进一步减少剂量计算误差,对于配备这种功能的CT机进行带金属植入物患者的模拟定位时应作为常规技术。

  • 标签: 金属植入物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计算 准确度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2例急性脑梗死应用微导管抽吸取栓技术治疗3处远端血管闭塞(1处为大脑中动脉M3段闭塞,2处为大脑前动脉A3段闭塞)的患者。远端血管闭塞均因近端血管闭塞行机械取栓时血栓脱落所致。应用Excelsior XT-27微导管进行微导管抽吸取栓后血管均成功再通,且微导管抽吸取栓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靶血管供血区出血。术后头颅MRI平扫显示靶血管供血区散在点片状新鲜梗死灶。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3个月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别为1分和3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