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户外时间对小学生近视发生的影响,并评估其在不同年级学生中的差异,为预防近视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队列研究设计,在2019年调查了江苏、上海、福建、山西、河南、湖南、甘肃、重庆、广西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 046名1~5年级小学生,现场对其近视情况进行检查,并在2020年对该群体再次进行随访,现场检测近视发生情况,并在2020年视力测量后一周内对近视相关行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检验户外时间与近视发生的关系。结果在2020年,基线时为1~5年级的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为27.5%,其中,1~2年级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为23.0%,3~5年级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为31.7%。控制协变量后,在1~2年级小学生中,平均每天户外时间≥1 h学生近视发生风险是平均每天户外时间<1 h学生的0.76倍(95%CI:0.62~0.93,P=0.008);而对于3~5年级小学生,平均每天户外时间≥3 h才对近视发生有显著保护作用,其近视发生风险是平均每天户外时间<3 h学生的0.75倍(95%CI:0.61~0.93,P=0.007)。结论1~2年级小学生平均每天达到1 h户外时间可以降低近视发生率,而3~5年级小学生平均每天需达到3 h户外时间可能才会有效降低近视发生率。因此,针对不同年级小学生预防近视的户外时间推荐应有差异,年级越高,户外时间相应增加,降低其近视发生率。但同时,还要关注其他因素对近视的作用,采用综合手段防控近视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13~18岁汉族学生耐力素质与血压状况的关联。方法利用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13~18岁汉族学生数据,依据《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判定血压偏高及其各组分(单纯性SBP偏高、单纯性DBP偏高与混合性血压偏高),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对学生耐力素质进行评分,并按百分位划分为P0~、P25~、P50~、P75~P100 4组。采用趋势χ2检验分析随着耐力素质的提高学生血压偏高及其组分检出率的变化趋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压偏高在不同耐力素质水平的患病风险;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血压水平与耐力素质水平的关系。结果2014年中国13~18岁汉族学生血压偏高的检出率为9.2%。血压偏高及其各组分检出率随着耐力素质的提升而降低(P<0.001)。以耐力素质P0~组学生为参照,P25~、P50~和P75~P100 3组学生发生血压偏高的OR值分别为0.89(95%CI:0.84~0.95)、0.81(0.76~0.86)和0.79(0.74~0.84)。在超重/肥胖和营养正常的学生中耐力素质与血压偏高呈负相关,而在营养不良的学生中无相关性。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在超重/肥胖的学生中,P10、P25、P50、P75、P90、P95水平的SBP均与耐力素质呈负相关;P25及以上水平的DBP均与耐力素质呈负相关。在营养不良及营养正常的学生中,仅有部分水平的DBP与耐力素质呈负相关。结论中国13~18岁汉族学生耐力素质与血压偏高呈负相关。在超重/肥胖的学生中,耐力素质与血压状况的关联性更强。提高学生耐力素质,可能有助于预防或改善血压偏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