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13~18岁汉族学生耐力素质血压状况关联。方法利用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中13~18岁汉族学生数据,依据《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判定血压偏高及其各组分(单纯性SBP偏高、单纯性DBP偏高混合性血压偏高),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学生耐力素质进行评分,并按百分位划分为P0~、P25~、P50~、P75~P100 4组。采用趋势χ2检验分析随着耐力素质提高学生血压偏高及其组分检出率变化趋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压偏高在不同耐力素质水平患病风险;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血压水平耐力素质水平关系。结果2014年中国13~18岁汉族学生血压偏高检出率为9.2%。血压偏高及其各组分检出率随着耐力素质提升而降低(P<0.001)。以耐力素质P0~组学生为参照,P25~、P50~和P75~P100 3组学生发生血压偏高OR值分别为0.89(95%CI:0.84~0.95)、0.81(0.76~0.86)和0.79(0.74~0.84)。在超重/肥胖和营养正常学生中耐力素质血压偏高呈负相关,而在营养不良学生中无相关性。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在超重/肥胖学生中,P10、P25、P50、P75、P90、P95水平SBP均与耐力素质呈负相关;P25及以上水平DBP均与耐力素质呈负相关。在营养不良及营养正常学生中,仅有部分水平DBP耐力素质呈负相关。结论中国13~18岁汉族学生耐力素质血压偏高呈负相关。在超重/肥胖学生中,耐力素质血压状况关联性更强。提高学生耐力素质,可能有助于预防或改善血压偏高发生。

  • 标签: 血压偏高 耐力素质 汉族学生 分位数回归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基础性指导文件,适用于评价中国大、中、小学体质健康水平。该标准从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3方面,分性别、年级设定指标和评定分值,综合评定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由于应用过程复杂、指标众多,在样本量大情况下应用效率较低且容易误用。为此,本研究结合案例详细介绍了该标准应用方法,并编制了相应SPSS程序包供相关人员下载使用,有利于快捷且准确地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 标签: 学生 体质 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中国9~22岁学生2010年2014年校内体育锻炼1 h概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0年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选取年龄为9~22岁汉族学生和9~18岁的藏族学生(西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小学生(9~12岁)、初中生(13~15岁)、高中生(16~18岁)和大学生(19~22岁)。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度校内体育锻炼1 h概率之间差异,采用log-binomial回归计算不同年龄组间校内体育锻炼1 h概率RR值。结果2010年中国9~22岁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概率为20.5%,2014年为23.8%。相较于2010年,2014年中国9~22岁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概率整体有所上升(P<0.001),且上升幅度东部>西部>中部地区(P<0.05)。各年龄组校内体育锻炼1 h概率均有所上升(P<0.05),且小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概率上升幅度高于初、高中生和大学生(P<0.05)。除中部地区初、高中生校内体育锻炼1 h概率不升反降外,其余各年龄组东中西部地区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概率均上升;东部地区小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概率上升幅度最大,但大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概率上升幅度在3地区中最小。各省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概率变化情况差异较大,小学生表现尤为明显。仅有3省份4年龄组校内体育锻炼1 h概率均显著上升。以9~12岁年龄组学生体育锻炼1 h概率为参照,13~15岁RR值从2010年到2014年几乎无变化。16~18岁RR值从2010年0.34(95%CI:0.33~0.35)增加到2014年0.36(95%CI:0.36~0.37,P<0.001),19~22岁RR值从2010年0.33(95%CI:0.32~0.34)增加到2014年0.43(95%CI:0.42~0.44,P<0.001)。结论相较于2010年,2014年各年龄组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概率均上升,但省间差异较大,这说明国家政策虽然起到了作用,但各省应针对各自情况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1 h概率。此外,高年龄组学生体育锻炼也应当给予更多重视。

  • 标签: 体育锻炼 学生 地理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85—2014年中国7~18岁汉族学生身高发育地区不平等性。方法选取1985—2014年6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30省市(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和西藏)基本信息及身高数据完整7~18岁汉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极端值及不合逻辑个案,共纳入1 495 182名学生。通过国家统计局网站收集各省份在调查年度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平均身高值随年份变化趋势性,采用加权线性回归分析各年度省级层面7~18岁学生平均身高与人均GDP关联。采用身高差、身高比、不平等斜率指数(SII)和不平等相对指数(RII)衡量不同性别、年龄组身高发育不平等性。结果中国7~18岁汉族学生平均身高从1985年144.9 cm上升到2014年151.8 cm(P<0.05)。各年龄组城乡学生身高差均不断缩小(P<0.05),其中13~15岁组男生城乡身高差从1985年5.3 cm下降到2014年2.5 cm,7~12岁组女生城乡身高差从1985年4.6 cm下降到2014年2.4 cm。7~18岁汉族男、女学生平均身高与人均GDP均呈正相关(P均<0.001)。以上海和贵州分别作为经济发达和欠发达省份代表,1985—2014年上海贵州7~12岁、13~15岁及16~18岁男生身高差分别为6.8~9.2、8.0~12.4及6.3~8.8 cm,身高比分别稳定在1.05~1.07、1.05~1.08及1.04~1.05。同期3年龄组男生平均身高SII分别为4.4~6.2、4.9~6.7及2.5~4.7,RII分别稳定在1.03~1.05、1.03~1.04及1.01~1.03;同期3年龄组女生SII分别为4.2~6.2、2.8~4.5及2.5~3.9,RII分别为1.03~1.05、1.02~1.03及1.02。结论1985—2014年中国7~18岁汉族学生身高发育城乡不平等性在缩小,但社会经济不平等性持续存在且处于较稳定水平。

  • 标签: 身高 学生 国内生产总值 不平等性 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85-2014年中国汉族18岁青少年身高长期趋势性别变化。方法选取1985、1995、2000、2005、2010和2014年6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124 099名18岁汉族青少年身高数据。以性别分层,采用ANOVA比较各年度青少年平均身高,以及城乡、地区和营养状况亚组中身高差异。计算各年度性别身高差和身高比。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以身高为因变量,在不同地区分层下分析不同身高水平性别关系随时间变化。结果1985-2014年,中国18岁男性青少年平均身高以1.3 cm/10年速度增长,女性青少年增长速度为0.8 cm/10年,无论男女,身高增幅最快阶段均为1995-2005年。男性青少年各亚组平均身高均高于女性(P<0.05)。性别身高差直在扩大,从1985年11.1 cm上升到2014年12.6 cm,性别身高比稳定在1.07~1.08之间。无论男女,18岁青少年平均身高均表现为城市高于乡村,东北地区高于其他地区(P<0.05),2000年后男性肥胖青少年和2010年后女性肥胖青少年平均身高高于其他群体(P<0.05)。在控制了城乡、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营养状况影响后,18岁男女青少年身高在P5、P25、P50、P75和P95都有随时间增长趋势,不同百分位点身高性别差值在0.45 cm/10年~0.57 cm/10年之间。地区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除东北地区身高P5和P95外,东北地区其他百分位点和其他地区各百分位点身高增长幅度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985-2014年,身高性别差异在扩大,男性青少年身高增长更为明显,东北和东部地区青少年身高增幅更大,未来要增加对中西部青少年关注,发挥其身高发育潜力。

  • 标签: 身高 长期趋势 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