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婴儿专用0.35 T脑MRI系统扫描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该研究为双中心、单组目标值法临床试验,前瞻性收集2020年6月至7月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66例0~12个月婴儿,月龄(6.3±3.4)个月,均在婴儿专用0.35 T脑MRI系统行颅脑平扫,使用双通道收发一体头线圈。扫描方向包括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扫描序列包括自旋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扩散加权成像和三维梯度回波序列。每例受试者至少接受2个扫描方向及2个扫描序列。采用李克特5分制量表评估MRI图像质量,目标值为评分≥3分。颅脑MRI扫描前或扫描后监测婴儿体温、心率和呼吸情况,扫描过程中监测MRI系统的噪声,记录不良反应。结果5例婴儿在自然睡眠状态下完成扫描,61例经水合氯醛镇静后完成扫描。41例颅脑MRI图像质量评分为5分,21例为4分,4例为3分。3分主要是由于运动伪影所致。所有婴儿颅脑MRI扫描后生命体征平稳,心率(126.8±12.9)次/min,呼吸(38.2±6.8)次/min。47例婴儿颅脑MRI前后体温无升高,15例升高<0.3 ℃,4例升高0.3~0.5 ℃。扫描中记录的噪声为(57.5±1.8)dB(A)。1例婴儿MRI当日出现轻度腹泻,未经治疗,第2天症状消失,余无不良反应。结论婴儿专用0.35 T脑MRI系统安全性高,图像质量优良,可以有效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高分辨MRI(HR-MRI)探讨椎动脉夹层所致缺血卒中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间在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椎动脉夹层的患者47例。所有患者HR-MRI之前均接受MRI常规平扫,对MR平扫阴性者进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检查。将MRI平扫出现后循环梗死及3D-ASL出现缺血低灌注患者纳入缺血卒中组,将MRI平扫及3D-ASL无异常患者纳入正常组。采用t检验或χ²检验比较2组间的临床特征及HR-MRI影像特征;采用Pearson或Spearman分析计量资料或等级资料的相关性。结果缺血卒中组27例、正常组20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高血压史、高血脂、糖尿病史等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缺血卒中组间基底动脉侧方偏离分级(χ²=7.013,P=0.030)、基底动脉侧方弯曲角度(分别为140°±19°、137°±15°,t=2.231,P<0.026)、椎基底动脉最小弯曲角度(分别为131°±27°、90°±130°,t=42.630,P<0.001)、椎基底动脉最小弯曲角≤90°分布(分别为3、21例,χ²=15.240,P<0.001)、有效管腔指数(0.33±0.10、0.17±0.09,t=35.93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基底动脉最小弯曲角与椎动脉夹层患者是否发生缺血卒中呈负相关(r=-0.621,P<0.001),有效管腔指数与椎动脉夹层患者是否发生缺血卒中呈负相关(r=-0.713,P<0.001)。夹层发生的部位、血肿分布、管腔的形态及强化方式在正常组和缺血卒中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MRI显示的基底动脉侧方偏离分级3级、椎基底动脉最小弯曲角度≤90°及有效管腔指数较小与椎动脉夹层所致后循环缺血卒中与有关,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

  • 标签: 椎动脉 卒中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磁共振成像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工具,各种影像征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是一种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发现的与局部血流动力学紊乱相关的脑血管征象,此时血管在FLAIR序列上的流空效应消失,表现为高信号。近年对FVH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已成为热点,作者对FVH病理生理机制、评分方法及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血管高信号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的全病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3月至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纳入62个结节进行分析,良性结节27个,恶性35个。术前均行常规MRI扫描及基于TSE序列的IVIM检查。在多个连续层面上沿病灶边缘绘制感兴趣区以覆盖整个结节,测量结节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真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和微循环灌注分数(f)值,取多层测量值的均值为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检验(非正态分布)比较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组间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甲状腺恶性结节组ADC和D值均低于良性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1,P=0.001;t=2.034,P=0.046),D*和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0,P=0.247;Z=-0.559,P=0.577)。ADC及D值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1.90×10-3mm2/s、1.10×10-3mm2/s,灵敏度均为81.5%,特异度分别为73.5%、61.8%,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2、0.688,两者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8,P=0.040)。结论基于TSE序列的全病灶IVIM参数ADC及D值可为术前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