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抗凝剂配比和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细胞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血液细胞学检验患者56例,分析抗凝剂1:10000、1:5000以及标本放置30min、3h的血液细胞学检验结果差异。结果:抗凝剂1:10000血液细胞学检验结果高于抗凝剂1:5000(P<0.05),标本放置30min、3h的红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对比无差异性(P>0.05),标本放置3h血小板检验结果高于标本放置30min(P<0.05)。结论:抗凝剂配比过高,会提高血液细胞学检验结果,标本放置时间对红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血红蛋白无影响,但会提高血小板检验结果。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IBM模型的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0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IBM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遵医行为、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6 min步行距离(6MW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肺活量(FEV1/FVC)、最大自主通气量( MVV)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5),生活质量中的症状、活动、影响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效能及遵医行为,改善其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儿童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9相关疾病(MYH9-RD)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提高该类疾病的早期诊断。方法通过基因和临床相关指标对2016年4月到2019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慢性、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住院患儿进行筛查,对最终确诊为MYH9-RD的7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遗传学等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7例患儿中男3例、女4例;发病年龄1.25(0.41~6.16)岁;病程2.16(0.41~8.59)年;机测血小板计数[9(5~30)]×109/L,人工显微镜下7例患儿血小板体积均偏大,且同期血小板计数[70(30~100)]×109/L。4例伴皮肤出血点及鼻衄,3例无出血表现。7例均曾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一线或二线免疫治疗,其中1例行脾栓塞术,上述治疗均无效,最终经二代测序证实MYH9基因均存在杂合错义突变,其中5例新发突变、2例家系突变。4例新发突变发生于N端球状头部,1例新发突变发生于尾部卷曲螺旋结构域,为p.D1424N突变。1例家系病例也为p.D1424N,另1例家系病例突变为p.A44D,为MYH9基因新的突变位点。2例p.R702突变中1例已经出现肾功能损伤,p.A44D突变病例患儿多名亲属存在耳聋。结论本组7例MYH9-RD患儿新发突变多见,均被误诊为ITP,但其出血表现轻、对免疫治疗无效。对可疑病例通过人工目测血小板体积及计数可早期识别,基因检测可证实。该类疾病需加强监测除血小板减少外的器官损伤发生发展,其中2例发生在p.R702的突变需警惕肾脏损伤,p.A44D新的突变位点需注意监测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