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系肿瘤合并克隆T大颗粒淋巴细胞(T-LGL)增殖临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201711201811收治5例确诊髓系肿瘤合并克隆T-LGL增殖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中位年龄60岁,均存在>6个血细胞异常病史。外周血T-LGL绝对计数均<1.0×109/L,LGL免疫表型2例为CD4+CD8-,3例为CD4-CD8+;4例为αβ型T细胞,1例为γδ型T细胞;5例均有克隆证据;二代测序检测显示1例患者存在STAT3突变,其余4例均为阴性。结论5例髓系肿瘤合并克隆T-LGL增殖患者起病隐匿,以老年为主,临床以慢性血细胞减少多见。存在克隆T-LGL,尤其是T-LGL绝对计数<0.5×109/L患者诊断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需慎重,可能与意义未明T细胞克隆性疾病部分重叠。STAT3或STAT5b突变检测可能是鉴别两者主要手段。

  • 标签: T大颗粒淋巴细胞 克隆性增殖 髓系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医师和患者Ph阴性骨髓增殖肿瘤(MPN)症状负荷、治疗目标和疾病管理理解,探寻医师和患者疾病治疗沟通差异,观察MPN疾病负荷患者生活影响。方法采用国际MPN Landmark调查问卷,20189至11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共100医师和298例患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2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16例,骨髓纤维化(MF)60例]参与问卷调查。90%医师认为他们会根据预后风险评估患者进行危度分组,然而只有67%患者知道自己预后分组。MF患者最常见症状是疲劳/乏力(63%)、活动力不佳(48%)和腹部不适(47%);PV患者最常见症状是头晕/眩晕(63%)、面部潮红(54%)和活动力不佳(48%);ET患者最常见症状是头晕/眩晕(58%)、活动力不佳(49%)和疲劳/乏力(40%)。与PV(46%)和ET(52%)患者相比,MF患者情绪负担大比例最高(62%)。分别有19%和30%患者认为MPN严重影响了工作或日常活动能力。47%MPN患者有时或经常需要被看护,最近7 d看护人员平均帮助时间为14.4 h。25%患者认为疾病没有导致经济困难,66%患者认为在不同程度上因病致贫,9%患者认为疾病明显致贫。在诊断时,医师19%MF、23%PV和26%ET患者建议观察,而不推荐药物治疗。MF治疗目标医师和患者基本一致,认为MF主要治疗目标除了治愈以外,为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缓疾病进展。PV和ET患者认为他们主要治疗目标除了治愈以外为症状改善(分别为82%和80%),这与医师首要目标为预防血管/血栓事件(分别为53%和70%)是不一致。从医师角度看,医患沟通满意度为88%;从患者角度看,医患沟通满意度为89%。18%患者经常认为自己状况比医师意识到要差得多。结论高症状负荷明显影响MPN患者生活质量,导致沉重情绪负担、降低工作效率、导致经济困难,给MPN患者治疗尚需提供额外支持来应对MPN带来情绪影响。医师和患者在治疗目标上存在不一致,应采用更积极开放沟通以使患者和医师能够在治疗目标和疾病管理上达成一致。

  • 标签: 骨髓增殖性肿瘤 问卷调查 症状负荷 治疗目标
  • 简介:摘要骨髓增殖肿瘤(MPN)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HSC)克隆血液系统肿瘤。经典Ph- 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α干扰素是治疗MPN传统药物之一,但是曾因给药方式不便和不良反应较严重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广泛应用。近年研究结果表明,α干扰素不仅能够诱导MPN患者获得临床症状、血液学和组织学缓解,还可以非特异性地降低JAK2 V617F、CALR等MPN驱动基因突变负荷。相较传统α干扰素制剂,新型长效α干扰素,如聚乙二醇α干扰素(PEG-IFN-α)、聚乙二醇脯氨酸α干扰素等,不仅给药间隔时间延长,而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显著降低。这使α干扰素在MPN中应用再次受到关注。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新型长效α干扰素治疗MPN作用机制疗效,笔者拟近年其治疗Ph- MPN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 标签: 骨髓增殖性疾病 骨髓增殖性肿瘤 干扰素α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小板增多,原发性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 简介:摘要转化生长因子(TGF)-β超家族抑制剂luspatercept是一种针对SMAD 2/3信号通路可溶性受体融合蛋白,改善β地中海贫血、较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相关贫血具有较好临床疗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luspatercept用于治疗β地中海贫血和较低危MDS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RS)或MDS/骨髓增殖肿瘤(MPN)伴RS和血小板增多(MDS/MPN-RS-T)相关贫血成年患者。目前研究结果初步表明,luspatercept改善骨髓纤维化(MF)相关贫血可能具有临床疗效。随着luspatercept相关研究日益深入,药可能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其他疾病相关贫血治疗。笔者就luspatercept药理学特性及其治疗贫血机制、临床疗效、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Luspatercept 贫血 β地中海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SMAD 2/3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骨髓增殖肿瘤(MPN)是一组以骨髓一系或多系髓细胞增殖为特征克隆造血干细胞疾病,其中经典型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即Ph-MPN。MPN驱动基因Janus激酶(JAK)2、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和钙网蛋白(CALR)基因突变,均可激活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上调MPN患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形成炎症微环境,并促进克隆细胞不断增殖,导致患者体质症状加重、血栓形成、易向骨髓纤维化(MF)和急性白血病(AL)进展,预后不良。近年,炎症在MPN中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笔者拟就炎症MPN发生和演变、症状负荷、预后治疗影响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旨在为探索MPN患者新型预后分层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 标签: 骨髓增殖性疾病 炎症 细胞因子类 Janus激酶2 NF-κB 预后 骨髓增殖性肿瘤
  • 简介:摘要骨髓纤维化(MF)属于Ph呈阴性骨髓增殖肿瘤(MPN),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后(post-PV)MF和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post-ET)MF。JAK2V617F基因突变是MF患者主要致病基因突变。针对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第2代抑制剂fedratinib20198获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中危-2高危MF成年患者。药既可用于一线治疗,也可用于第1代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芦可替尼耐药或者不耐受患者二线治疗。笔者拟就fedratinib药理学特性及其治疗MF作用机制、临床疗效、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和耐药机制研究最新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JAK激酶类 蛋白激酶抑制剂 抗药性 Fedratinib
  • 简介:摘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异质髓系克隆性疾病,其治疗方案主要依据患者预后分级,以及综合考虑患者年龄、一般状况评分、合并疾病指数评分和主观意愿等制定。最佳支持治疗是所有MDS患者基础治疗,甚至某些患者可能是唯一治疗选择。近年,随着地拉罗司、达依泊汀、转化生长因子(TGF)-β超级家族抑制剂、艾曲波帕、罗米斯汀等药物临床试验完成和相继问世,MDS最佳支持治疗方案较前更为优化。笔者通过去铁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类制剂(ESA),TGF-β超级家族抑制剂、血小板生成素(TPO)受体激动剂等方面,MDS最佳支持治疗新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红细胞生成素 转化生长因子 血小板生成素 支持治疗 地拉罗司 艾曲波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增殖肿瘤(MPN)巨核细胞病理特征及其与起始基因突变相关。方法收集20122至201710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就诊160例初诊MPN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6MPN诊断标准患者骨髓活检组织切片进行重新评估。结果160例患者中男72例(45.0%),女88例(55.0%),中位年龄59(13~87)岁。重新评估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39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33例,纤维化前/早期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e-PMF)37例,明显期原发性骨髓纤维化(overt PMF)37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post-PV MF)2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post-ET MF)1例,MPN-未分类(MPN-U)11例。按PV、ET、pre-PMFovert PMF疾病亚型顺序,密集成簇分布、少分叶核裸核巨核细胞逐渐增加,红系增生程度正常增高比例逐渐降低,1以上网状纤维、胶原硬化比例逐渐升高。相关分析示密集成簇分布、少分叶核裸核巨核细胞占比与红系增生程度呈负相关,与粒系增生程度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re-PMFovert PMF患者病理特征相关分析示密集成簇分布裸核巨核细胞占比与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JAK2V617F突变MPN患者红系增生程度明显增高(P=0.022),CALR突变MPN患者疏松簇、密集成簇、小梁旁分布裸核巨核细胞明显增多(P=0.055,P=0.002,P=0.018,P=0.008),1以上网状纤维、胶原硬化比例增高(P=0.003,P<0.001,P=0.001)。伴JAK2V617F突变pre-PMFovert PMF患者骨髓增生程度较高(P=0.037),伴CALR突变患者巨大体积密集成簇分布巨核细胞明显增多(P=0.059,P=0.055),1以上胶原硬化比例明显增高(P=0.011,P=0.046)。结论不同亚型MPN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病理改变特征各异,其病理异常特征与纤维化水平相关。CALR突变可能与巨核细胞病理异常特征骨髓纤维化水平相关。

  • 标签: 骨髓增殖性肿瘤 巨核细胞 组织病理学 起始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经典BCR/ABL阴性骨髓增殖肿瘤(MPN)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HSC)恶性克隆髓系肿瘤,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2005MPN患者存在JAK2V617基因突变被首次报道,JAK2、MPL和CALR突变为MPN常见驱动基因突变。近年,随着二代测序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MPN非驱动基因突变谱系得以明确,如TP53、ASXL1、EZH2、TET2、IDH1/2DNAMT3A等突变。为了阐释上述基因突变在MPN发病过程中作用机制,相关研究者构建了一系列小鼠模型。笔者就伴不同基因突变MPN小鼠模型及其在新药临床前研究中应用现况进行阐述。

  • 标签: 骨髓增殖性疾病 Janus激酶2 突变 疾病模型,动物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S基因突变分子学特征及其预后影响。方法收集201112201812新诊断且完成二代测序776例MDS患者病例资料,回顾分析RAS基因突变患者临床分子学特征,并比较不同突变状态总生存(OS)影响。结果共52例(6.7%)患者伴有RAS基因突变,NRAS突变38例(4.9%),KRAS突变18例(2.3%),4例(0.5%)同时伴NRASKRAS突变,全部NRAS突变65%KRAS突变位于第12、1361号密码子。RAS基因突变与PTPN11、FLT3、U2AF1、RUNX1、WT1、ETV6NPM1突变呈显著正相关(Q<0.05),且常为亚克隆突变。伴RAS基因突变患者中诊断为MDS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比例(82.7%)明显高于无RAS突变患者(35.2%)(P<0.001)。与无RAS基因突变患者相比,伴RAS基因突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水平明显升高[WBC:4.33(0.98~20.42)×109/L2.71(0.61~21.17)×109/L,P<0.001;ANC:2.13(0.18~17.37)×109/L1.12(0~16.00)×109/L,P<0.001],血小板水平明显减低[48(2~430)×109/L62(2~694)×109/L,P=0.048],骨髓粒系比例有升高趋势(47%40%,P=0.085),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明显升高(7%2%,P<0.001)。按照修订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进行预后分层,RAS基因突变患者中较高危分组(高危和极高危组)比例显著增高(71.1%37.9%,P<0.001)。单因素分析中,NRAS突变与更短OS显著相关(P=0.011),经多因素校正后,NRAS突变OS影响失去显著,突变基因中仅PTPN11SETBP1为独立不良OS因素。结论RAS基因突变常作为亚克隆发生在MDS疾病晚期且常与转录因子信号转导相关突变伴随发生。RAS通路相关PTPN11突变在MDS中为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RAS基因 突变 克隆演变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联合达那唑±沙利度胺治疗原始细胞不增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12至201912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确诊且接受CsA联合达那唑±沙利度胺治疗115例原始细胞不增高初诊原发性MDS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临床特征、疗效疗效影响因素,并建立疗效预测模型。结果55例(47.8%)患者获得治疗反应,其中11例获得完全缓解,44例获得血液学改善[红系反应率为49.5%(52/105),血小板反应率为40.7%(35/86),中性粒细胞反应率为35.0%(14/40)]。29例红细胞输注依赖患者中7例(24.1%)脱离输血依赖。总体中位疗效持续时间为20(3~84)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较≥60岁患者疗效好(52.5%22.2%,P=0.018),而伴红细胞输注依赖较非红细胞输注依赖患者(24.1%55.8%,P=0.003)、U2AF1突变型患者较U2AF1野生型患者(26.1%53.2%,P=0.020)疗效差。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4.302, 95%CI 1.245~14.820,P=0.021)、无红细胞输注依赖(OR=3.774,95%CI 1.400~10.177,P=0.009)和无U2AF1突变(OR=3.414,95%CI 1.168~9.978,P=0.025)均为获得血液学改善独立预后因素。联合上述影响疗效独立预后因素建立疗效预测模型,具有0、1、2、3个危险因素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65%、30%~35%、10%~15%、3%。结论CsA联合达那唑±沙利度胺可有效改善原始细胞不增高MDS患者血细胞减少症状。年龄<60岁、不伴红细胞输注依赖且无U2AF1突变患者治疗反应较好。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U2AF1基因 环孢素A 达那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干扰素和(或)羟基脲治疗后症状负荷改善与血液学疗效之间关系。方法190例符合WHO(2016)诊断分型标准、接受干扰素和(或)羟基脲连续治疗≥6个PV患者,分别应用外周血细胞计数和骨髓增殖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10)评价患者血液学疗效和症状负荷。结果全部190例PV患者中,男93例(48.9%),女97例(51.1%)。进行MPN-10评分时,患者中位年龄为60(32~82)岁。全部患者中位MPN-10总分为9(0~67)分,干扰素+羟基脲组(27例)为11(0~67)分,显著高于干扰素组[64例,6(0~56)分,P=0.019]和羟基脲组[99例,9(0~64)分,P=0.047],而干扰素组与羟基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1)。28.9%(55/190)患者存在重度症状(单项症状评分≥7分或总分≥44分),干扰素组、羟基脲组、干扰素+羟基脲组重度症状患者占比分别为23.4%、29.3%、40.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190例患者中,进行MPN-10评分时71例(37.4%)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HR),仅55例(28.9%)获得疾病充分控制(获得CHR且无重度症状)。未获得疾病充分控制患者包括:血细胞增高80例(42.1%),获得CHR但伴重度症状16例(8.4%),血细胞增高且伴重度症状39例(20.5%)。PLT>400×109/L患者中存在重度症状患者比例、MPN-10总分中位数均高于PLT≤400×109/L患者[40.8%(20/49)24.8%(35/141),P=0.044;14(0~67)分对7(0~56)分,P=0.038]。PLT>400×109/L是存在重度症状危险因素(HR=2.089,95%CI 1.052~4.147,P=0.035)。结论经干扰素和(或)羟基脲治疗后,PV患者症状负荷未获满意控制仍较突出,部分患者虽然获得CHR,仍存在重度症状负荷。PLT>400×109/L是干扰素和羟基脲治疗后患者存在重度症状危险因素。

  • 标签: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 血液学疗效 干扰素 羟基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联合达那唑±沙利度胺治疗原始细胞不增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12至201912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确诊且接受CsA联合达那唑±沙利度胺治疗115例原始细胞不增高初诊原发性MDS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临床特征、疗效疗效影响因素,并建立疗效预测模型。结果55例(47.8%)患者获得治疗反应,其中11例获得完全缓解,44例获得血液学改善[红系反应率为49.5%(52/105),血小板反应率为40.7%(35/86),中性粒细胞反应率为35.0%(14/40)]。29例红细胞输注依赖患者中7例(24.1%)脱离输血依赖。总体中位疗效持续时间为20(3~84)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较≥60岁患者疗效好(52.5%22.2%,P=0.018),而伴红细胞输注依赖较非红细胞输注依赖患者(24.1%55.8%,P=0.003)、U2AF1突变型患者较U2AF1野生型患者(26.1%53.2%,P=0.020)疗效差。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4.302, 95%CI 1.245~14.820,P=0.021)、无红细胞输注依赖(OR=3.774,95%CI 1.400~10.177,P=0.009)和无U2AF1突变(OR=3.414,95%CI 1.168~9.978,P=0.025)均为获得血液学改善独立预后因素。联合上述影响疗效独立预后因素建立疗效预测模型,具有0、1、2、3个危险因素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65%、30%~35%、10%~15%、3%。结论CsA联合达那唑±沙利度胺可有效改善原始细胞不增高MDS患者血细胞减少症状。年龄<60岁、不伴红细胞输注依赖且无U2AF1突变患者治疗反应较好。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U2AF1基因 环孢素A 达那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干扰素和(或)羟基脲治疗后症状负荷改善与血液学疗效之间关系。方法190例符合WHO(2016)诊断分型标准、接受干扰素和(或)羟基脲连续治疗≥6个PV患者,分别应用外周血细胞计数和骨髓增殖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10)评价患者血液学疗效和症状负荷。结果全部190例PV患者中,男93例(48.9%),女97例(51.1%)。进行MPN-10评分时,患者中位年龄为60(32~82)岁。全部患者中位MPN-10总分为9(0~67)分,干扰素+羟基脲组(27例)为11(0~67)分,显著高于干扰素组[64例,6(0~56)分,P=0.019]和羟基脲组[99例,9(0~64)分,P=0.047],而干扰素组与羟基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1)。28.9%(55/190)患者存在重度症状(单项症状评分≥7分或总分≥44分),干扰素组、羟基脲组、干扰素+羟基脲组重度症状患者占比分别为23.4%、29.3%、40.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190例患者中,进行MPN-10评分时71例(37.4%)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HR),仅55例(28.9%)获得疾病充分控制(获得CHR且无重度症状)。未获得疾病充分控制患者包括:血细胞增高80例(42.1%),获得CHR但伴重度症状16例(8.4%),血细胞增高且伴重度症状39例(20.5%)。PLT>400×109/L患者中存在重度症状患者比例、MPN-10总分中位数均高于PLT≤400×109/L患者[40.8%(20/49)24.8%(35/141),P=0.044;14(0~67)分对7(0~56)分,P=0.038]。PLT>400×109/L是存在重度症状危险因素(HR=2.089,95%CI 1.052~4.147,P=0.035)。结论经干扰素和(或)羟基脲治疗后,PV患者症状负荷未获满意控制仍较突出,部分患者虽然获得CHR,仍存在重度症状负荷。PLT>400×109/L是干扰素和羟基脲治疗后患者存在重度症状危险因素。

  • 标签: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 血液学疗效 干扰素 羟基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连锁高IgM综合征(XHIGM)临床特征、诊断要点、治疗方法等。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20203收治1例23岁XHIGM合并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17岁开始出现反复感染症状,就诊后发现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伴有明显脾大,IgG、IgA水平减低。虽然IgM低于正常水平(典型XHIGM表现为IgM正常或升高),但通过二代测序证实患者为CD40L基因纯合突变(染色体:chrX;位置:135730438;氨基酸变异情况:NM_000074:exon1:c.31C>T:p.R11X;突变类型:无义突变);其母亲检测到基因突变位点为杂合突变,其父亲未检测到基因突变。患者明确诊断为XHIGM。患者脾切除术后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得以缓解,因白细胞升高,依据流式细胞术检测、TCR基因重排呈阳性和骨髓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增高且为克隆增殖。患者最终诊断为XHIGM合并T-LGLL。结论少数XHIGM患者可在成年后发病,且可表现为IgG、IgA和IgM水平均明显减低非典型临床特征,CD40L基因突变是XHIGM最终的确诊标准。对于反复感染、IgG定量低于正常水平、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男性患者,需进行XHIGM基因筛查。少数XHIGM患者可合并T-LGLL。

  • 标签: 高IgM免疫缺陷综合征 X连锁高IgM综合征 白血病,大颗粒淋巴细胞 CD40配体
  • 简介:“快递包装回收与环保”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但在网购盛行今天甚至发展势头愈加迅猛未来,海量快递包裹带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都让人们不容忽视,更无法回避。

  • 标签: 快递 回收 包装 环保 环境污染问题 资源浪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9例遗传凝血因子Ⅴ(FⅤ)缺乏症患者临床表现分子致病机制。方法19994至20199就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9例遗传FⅤ缺乏症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FⅤ促凝活性(FⅤ∶C)测定进行表型诊断;使用高通量靶向测序筛查F5基因变异,Sanger测序验证并分析双亲携带情况;Swiss-model进行三维结构分析,ClustalX-2.1软件进行同源保守分析。结果9例患者FⅤ∶C为0.1~10.6 U/dl,其中8例患者有出血病史,以皮肤/黏膜出血最为多见(3例),其余1例未发生出血事件。所有患者中纯合子5例,复合杂合子4例,共检测到12个致病或疑似致病F5基因突变,其中c.6100C>A/p.Pro2034Thr、c.6575T>C/p.Phe2192Ser、c.1600_1601delinsTG/p.Gln534*、c.4713C>A/p.Tyr1571*和c.952+5G>C为首次报道。结论研究新发现基因突变丰富了与遗传FⅤ缺乏症相关F5基因突变谱,高通量测序方法可以有效检测F5基因突变。

  • 标签: 凝血因子Ⅴ F5基因 突变 高通量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9例遗传凝血因子Ⅴ(FⅤ)缺乏症患者临床表现分子致病机制。方法19994至20199就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9例遗传FⅤ缺乏症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FⅤ促凝活性(FⅤ∶C)测定进行表型诊断;使用高通量靶向测序筛查F5基因变异,Sanger测序验证并分析双亲携带情况;Swiss-model进行三维结构分析,ClustalX-2.1软件进行同源保守分析。结果9例患者FⅤ∶C为0.1~10.6 U/dl,其中8例患者有出血病史,以皮肤/黏膜出血最为多见(3例),其余1例未发生出血事件。所有患者中纯合子5例,复合杂合子4例,共检测到12个致病或疑似致病F5基因突变,其中c.6100C>A/p.Pro2034Thr、c.6575T>C/p.Phe2192Ser、c.1600_1601delinsTG/p.Gln534*、c.4713C>A/p.Tyr1571*和c.952+5G>C为首次报道。结论研究新发现基因突变丰富了与遗传FⅤ缺乏症相关F5基因突变谱,高通量测序方法可以有效检测F5基因突变。

  • 标签: 凝血因子Ⅴ F5基因 突变 高通量测序
  • 简介:摘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髓系克隆肿瘤,其主要特征为导致患者血细胞减少、造血细胞发育异常和克隆造血。目前,流式细胞术(FCM)免疫表型分析和二代基因测序(NGS)技术等,已被推荐作为MDS常规诊断方法。近年相继提出一系列MDS前驱性疾病,如衰老相关克隆造血(ARCH)、潜质未定克隆造血(CHIP)、意义未明克隆血细胞减少症(CCUS)和高度致癌潜能克隆造血(CHOP),从而使越来越多疑似MDS,但是未满足MDS最低诊断标准患者得以确诊。随着将合并疾病、患者脆弱和基因突变等整合至现有MDS预后评分系统,以及新型靶向药物应用于临床,而实现MDS患者个体化治疗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发育异常 克隆性造血 基因突变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对于高中阶段语文教学来说,因为教学内容较为丰富,且在高考时试卷考查知识点繁多而复杂,所以学生所需要学东西就相应地增加,除了教材内容之外,还包括一些古诗词、现代文学作品等。但是现阶段很大一部分教师教学方式还是立足课堂实践,通过自身单向地灌输让学生被动地学习和接受所学知识。这样教学模式具有一定局限性,就是当学生离开课堂时,不能够进行自主独立学习。而合作教学开展与合作教育模式优化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利用小组合作创设良好课堂学习氛围,使其在相互探讨当中不断成长。

  • 标签: 高中语文 合作教学 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