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城市的发展进程中,配电网在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供电企业与电力用户联系的枢纽,在城市电网的改造下,要求高压直接进入电网的负荷中心,实现高压受电到变压器降压,然后进行低压配电的这种供电模式。从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及各项产业的完善来看,配电网的规模以及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对于供电可靠性以及电能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电力输送以及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电能供应,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实现电力的更好优化,提高经济效益是有关企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从电力工程来说,需要根据当前的实际用电情况以及电网结构对其进行改建等工作,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各方面的勘测,从工程的施工特点以及内容出发,实现工程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优化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肾联合移植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胰肾联合移植术受者115例,回顾性分析胰肾联合移植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将受者分为肠梗阻组19例和非肠梗阻组96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类型、糖尿病患病时间、透析方式、透析时间、糖尿病性胃肠病史、腹部手术史、肠道准备、手术时间、出血量、免疫抑制剂方案、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对于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率的影响。将筛选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受者术后发生麻痹性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5例受者中,术后发生麻痹性肠梗阻19例(16.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糖尿病性胃肠病史、手术时间、开腹手术史、无肠道准备、低蛋白血症的受者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糖尿病性胃肠病史、手术时间、开腹手术史、无肠道准备是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肾联合移植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性胃肠病史、手术时间、开腹手术史和无肠道准备,临床工作中应对上述因素予以干预。
简介:摘要:使用计算机时出现的问题很复杂,需要持续的分析和调查。计算机识别修复和数据恢复尤为重要。与数据恢复技术一起使用的应用程序旨在重新组织系统上的数据,并在存储信息内容的硬盘出现故障时修复数据。介质的存储区域没有损坏,可以通过数据恢复技术修复。重点是分析和分析计算机识别技术和数据修复,以增加技术应用的真正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MSM对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nPEP)的认知情况,以及使用nPEP的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3月15日至4月14日,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分别在北京市、深圳市和昆明市MSM社会组织招募年龄≥18岁男性、最近3个月发生过男男性行为、听说过HIV nPEP等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通过“i卫士”收集人口学、行为学特征、nPEP基本知识及其咨询和使用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是否使用nPEP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 809人,nPEP基本知识知晓率为39.8%(720/1 809),33.4%(605/1 809)咨询过nPEP,15.0%(271/1 809)使用过nPE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使用nPEP的相关因素包括最近3个月与男性HIV感染者发生过性行为(OR=2.58,95%CI:1.64~4.07)、最近1年HIV检测次数≥2次(OR=2.47,95%CI:1.28~5.11)、nPEP基本知识知晓(OR=0.70,95%CI:0.49~0.99)、咨询过nPEP(OR=70.98,95%CI:40.51~136.83)。结论MSM对nPEP认知不足,应加强MSM的nPEP相关宣传教育,促进MSM发生HIV暴露后尽快使用nPEP。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内蒙古包头地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以及焦虑抑郁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连续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于包头朝聚眼科医院就诊的治疗后双眼随机3次非接触眼压值≤20 mmHg(1 mmHg=0.133 kPa)的PACG患者182例364眼,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水平、月收入、治疗花费总额、青光眼治疗时间、手术及药物治疗史、最佳矫正视力(BCVA)、Humphrey视野指标以及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量表-25(NEI-VFQ-25)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年龄与VFQ-25评分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其他数据资料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分析VFQ-25评分、HADS评分与上述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纳入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75±8.43)岁。VFQ-25综合得分为68.59±14.43,HADS、焦虑亚量表(HADS-A)和抑郁亚量表(HADS-D)得分分别为16.00(12.00,20.00)、8.00(6.00,10.00)、8.00(6.00,10.00)。焦虑或抑郁状态(HADS-A或HADS-D评分>10分)患者占比分别为18.1%(33/182)和13.7%(25/182)。受试者年龄与视功能较好眼BCVA和视功能较差眼BCVA均呈正相关(rs=0.36、0.29,均P<0.01),与损害较轻眼Humphrey视野平均缺损(MD)、损害较重眼MD、损害较轻眼VFI、损害较重眼VFI均呈负相关(rs=-0.21、-0.23、-0.30、-0.23,均P<0.01)。VFQ-25评分与年龄、视功能较好眼BCVA、视功能较差眼BCVA均呈负相关(rs=-0.32、-0.34、-0.48,均P<0.01),与损害较轻眼MD、损害较重眼MD、损害较轻眼VFI、损害较重眼VFI均呈正相关(rs=0.37、0.45、0.38、0.46,均P<0.01)。HADS-A评分与损害较轻眼MD呈负相关(rs=-0.20,P<0.01);HADS-D评分与视功能较差眼BCVA呈正相关(rs=0.26,P<0.01),与损害较轻眼MD、损害较重眼MD、损害较重眼VFI均呈负相关(rs=-0.21、-0.22、-0.22,均P<0.01);HADS评分与视功能较差眼BCVA呈正相关(rs=0.22,P<0.01),与损害较轻眼MD、损害较重眼MD、损害较重眼VFI均呈负相关(rs=-0.20、-0.20、-0.21,均P<0.01);VFQ-25评分与HADS-A评分、HADS-D评分、HADS评分均呈负相关(rs=-0.41、-0.41、-0.45,均P<0.01)。经多因素分析,影响VFQ-25评分的因素包括年龄(P<0.01)、教育水平(P<0.01)、治疗花费总额(P<0.05)、视功能较好眼BCVA(P<0.05)和损害较重眼MD(P<0.01);影响HADS评分的因素包括性别(P<0.05)和VFQ-25评分(P<0.01)。结论内蒙古包头地区PACG患者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和焦虑或抑郁状态患者占比均较低。随着年龄增加,PACG患者视功能下降,视野损害程度加重,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下降,焦虑和抑郁程度加重。教育水平低、治疗花费总额高的患者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较差;女性患者更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参加暴露前预防(PrEP)MSM的HIV自我检测(自检)试剂使用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使用“金数据”平台(www.jinshuju.com)对沈阳市、北京市、重庆市和深圳市参与多中心PrEP研究的MSM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共有1 222例MSM研究对象,年龄(31.5±8.7)岁,最近3个月性伴数为3(P25,P75:2,6)个,与固定性伴、偶然性伴和商业性伴发生肛交时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62.7%(456/727)、56.3%(440/781)和41.0%(16/39)。曾使用过HIV自检试剂的比例为74.5%(910/1 222),最近1年HIV自检次数为3(P25,P75:2,5)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自检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中,分别相比于>40岁组、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心理认同性别为女性、PrEP服药方式为事件驱动服药组、最近3个月未使用过新型毒品,18~岁组(aOR=2.06,95%CI:1.35~3.14)、26~岁组(aOR=2.72,95%CI:1.77~4.17)和31~岁组(aOR=1.76,95%CI:1.19~2.59)、文化程度大学本科/大专(aOR=2.18,95%CI:1.35~3.49)和研究生及以上(aOR=3.06,95%CI:1.69~5.54)、心理认同性别为男性(aOR=3.22,95%CI:1.55~6.70)、PrEP服药方式为每日服药组(aOR=1.35,95%CI:1.03~1.78)、最近3个月使用过新型毒品(aOR=1.72,95%CI:1.30~2.28)的HIV自检行为的比例更高。结论MSM参与PrEP者HIV自检行为的比例较高,但高年龄组、PrEP服药方式为事件驱动服药及未使用过新型毒品的MSM对HIV自检行为比例较低。为评估PrEP使用效果及依从性,需为HIV自检比例较低的MSM提供更完善的自检服务。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新辅助放化疗后的直肠癌患者,探讨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和预后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检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癌数据库,纳入2010年9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结直肠外科接受新辅助长程放化疗及根治性前切除术的470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本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是近远期吻合口漏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采用国际直肠癌研究组(ISREC)分级标准],次要观察指标是吻合口漏的预后相关指标,包括继发形成的慢性骶前窦道、吻合口狭窄及长期造口状态。术后每3~6个月进行体检、抽血、内镜及影像学复查,术后2年以上患者每年复查1次,未返院患者按期接受电话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1月。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在470例患者中,男性331例(70.4%),年龄(53.5±11.6)岁,肿瘤距肛缘距离≤5 cm者228例(48.5%),440例(93.6%)行预防性造口。中位随访28个月,各级吻合口漏见于129例(27.4%)患者,其中ISREC B~C级表现为吻合口漏67例(14.3%),中位诊断时间为术后70(2~515)d。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症状以肛门骶尾疼痛(27.9%,36/129)、肛门流脓(25.6%,33/129)和直肠刺激征(17.8%,23/129)。65.1%(84/129)的缺损部位为吻合口后壁。治疗方式以经肛脓肿切开引流/置管冲洗(27.9%,36/129)和超声/CT引导下穿刺引流(17.1%,22/129)为主。12例患者因术后1年以上未复查影像学检查而无法评估慢性骶前窦道,评估结果显示:15.9%(73/458)的患者形成慢性骶前窦道,占吻合口漏患者的62.4%(73/117);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为15.2%(69/454),其中49例继发于各级吻合口漏;12.6%(59/470)的患者因吻合口漏而被迫长期造口。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手术时间>180 min、术中出血量>150 ml和盆腔放射性损伤与本研究患者吻合口漏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OR=1.72,95% CI:1.04~2.86,P=0.036)、术中出血量>150 ml(OR=1.82,95% CI:1.11~2.97,P=0.017)和盆腔放射性损伤(OR=4.90,95% CI:3.09~7.76,P<0.001)是本研究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存在吻合口漏患者,ISREC分级B~C级(OR=9.59,95% CI:3.73~24.69,P<0.001)、年龄≤55岁(OR=3.35,95% CI:1.35~8.30,P=0.009)、肿瘤距肛缘距离≤5 cm(OR=3.33,95% CI:1.25~8.92,P=0.017)和盆腔放射性损伤(OR=3.29,95% CI:1.33~8.14,P=0.010)是其需要长期造口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开展保肛手术,术后吻合口漏常见且预后不良,患者长期造口比例高。盆腔放射性损伤是术后吻合口漏和长期造口的双重不利因素。围绕盆腔放射性损伤筛选高危人群,选择性开展保肛手术,有助于减少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成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目细菌(CRE)感染和感染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8年北京地区18家二级或三级甲等临床医院共482例住院患者进行病例对照分析,以感染CRE的患者为病例组(n=247),以感染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肠杆菌目细菌(CSE)的患者为对照组(n=235)。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E感染的危险因素和临床预后。结果CRE菌株对大多数的抗菌药物耐药,但对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4.0%和99.5%。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前30 d内气管插管(OR=2.607,95%CI:1.655~4.108,P<0.001),以及使用过三/四代头孢菌素(OR=2.339,95%CI:1.438~3.803,P=0.001)、碳青霉烯类(OR=2.468,95%CI:1.610~3.782,P<0.001)和喹诺酮类药物(OR=2.042,95%CI:1.268~3.289,P=0.003)是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机械通气(OR=3.390,95%CI:1.454~7.904,P=0.005)、心力衰竭(OR=4.679,95%CI:1.975~11.083,P<0.001)、中重度肝病(OR=3.057,95%CI:1.061~8.806,P=0.038)、感染前30 d内使用喹诺酮类药物(OR=2.882,95%CI:1.241~6.691,P=0.014)以及发生感染性休克(OR=7.772,95%CI:3.505~17.233,P<0.001)是CRE感染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减少感染前30 d内抗菌药物使用和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可能会降低患者感染CRE的概率。依据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对CRE感染患者进行分级治疗,预测和预防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将有助于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与非醒后脑卒中在"时间窗"内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对比,评估醒后脑卒中患者在多模式CT"组织窗"指导下进行再灌注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非醒后脑卒中患者在"时间窗"指导下选择再灌注治疗方案。醒后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均急诊行多模式CT检查,采用Mistar软件重建CT灌注成像(CTP)图像,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组织窗"后选择再灌注治疗方案。比较醒后脑卒中和非醒后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预后和安全性指标的差异。结果235例患者中醒后脑卒中45例,非醒后脑卒中190例。与非醒后脑卒中组比较,醒后脑卒中组患者有高血压史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者所占比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153例患者中,醒后脑卒中23例,非醒后脑卒中130例。醒后脑卒中患者的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长于非醒后脑卒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醒后脑卒中和醒后脑卒中患者的其他临床资料、预后、安全性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直接取栓或桥接取栓治疗的82例患者中,醒后脑卒中22例,非醒后脑卒中60例。非醒后脑卒中和醒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预后、安全性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醒后脑卒中在"时间窗"内接受再灌注治疗相比,醒后脑卒中患者在多模式CT"组织窗"指导下进行再灌注治疗同样是有效且安全的。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哮喘患者与健康人群右侧脑岛各亚区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性(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差异,以及电针干预前后,哮喘患者右侧脑岛FC值的变化。材料与方法招募符合标准的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与哮喘组患者各18名,采集两组受试者基线期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哮喘组患者电针大椎、风门、肺俞30 min后,进行第二次功能磁共振扫描。FC分析以右侧脑岛3个亚区作为种子点:腹侧前脑岛(ventral anterior insula,vAI);背侧前脑岛(dorsal anterior insula,dAI);后脑岛(posterior insula,PI)。结果①哮喘组与健康组基线期比较,vAI与左侧苍白球FC减低(t=-3.85,P<0.05);dAI与右侧中央前回(t=3.27,P<0.05)、右侧角回(t=3.48,P<0.05)、右侧额上回(t=3.41,P<0.05) FC增高;PI与右侧颞下回(t=-3.94,P<0.05)、右侧颞上回(t=-3.15,P<0.05) FC减低。②哮喘组电针后与电针前相比,vAI与全脑FC未见明显差异(P>0.05);dAI与左侧中央前回(t=3.92,P<0.05)、左侧后扣带回(t=3.49,P<0.05)、左侧角回(t=3.84,P<0.05)及右侧楔前叶(t=4.01,P<0.05) FC增高;PI与左右中央后回(左侧:t=4.09;右侧:t=4.25,P<0.05)、右侧中央前回(t=4.09,P<0.05)、左侧后扣带回(t=3.65,P<0.05)的FC增高。结论电针能够增强哮喘患者右侧脑岛各亚区与默认网络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性,这可能是针灸干预哮喘在脑效应方面的潜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