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准确性评估。免疫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防控制等领域。该技术基于体液中抗体或抗原的检测,通过特定的免疫反应来判断病原体的存在或免疫状态。在临床实践中,免疫检测技术已被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然而,准确性评估是评价免疫检测技术可靠性的重要指标。[1] 准确性的评估需要考虑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综合考虑这些指标可以评估免疫检测技术的准确性,为临床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患者进行精准诊断和分期依旧困难。本研究旨在利用人工智能的ResNet-3D算法构建一种矢量向量模型(SVM)分类器,来预测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方法由放射科医生按原始格式,回顾性提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经病理确诊的同时性腹膜转移或无腹膜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增强CT图像;从专业随访人员维护的结直肠癌数据库中,收集相应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和生存期资料。排除术后异时性腹膜转移、或肿瘤复发的患者以及无法获得增强CT扫描原始图像者。应用ITK-SNAP软件在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患者的术前增强CT扫描图像中勾画原发肿瘤,提取肿瘤邻近腹膜的特征,建立一种ResNet-3D+SVM分类器。再利用测试集对ResNet-3D+SVM分类器的效能进行评估,并与放射科医生常规CT的诊断水平进行对比。结果同时性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74例和同期无腹膜转移的96例患者共计170例入组,被随机分为训练组(腹膜转移54例,非腹膜转移76例)和测试组(腹膜转移和非腹膜转移各20例)。通过深度学习构建的ResNet-3D算法只用了34 s就分析完了所有40例测试组患者的7 837张测试图像。为了提高该模型对腹膜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将ResNet-3D的人工智能(AI)模型与12个腹膜腹膜转移特征相结合,构建了SVM分类器(均P<0.05)。该分类器的腹膜转移诊断准确率为94.11%,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0.912~0.944),灵敏度为93.75%,特异度为94.44%,阳性预测值为93.75%,阴性预测值为94.44%。其诊断能力明显优于常规增强CT(AUC:0.791)。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构建的ResNet-3D+SVM分类器,在诊断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中显示出很大的潜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行肺癌根治术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23例患者的观察组和22例患者的对照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焦虑情绪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焦虑情绪评分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70%(2/23)低于对照组22.73(5/22)%,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缩短肺癌根治术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其焦虑情绪,同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实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甲状腺癌乳头状癌K1细胞生长及侵袭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K1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及10、30、50 μmol/L姜黄素组,其中对照组仅加新鲜培养基,溶剂对照组加入含二甲基亚砜的培养基,10、30、50 μmol/L姜黄素组分别加入10、30、50 μmol/L姜黄素。采用MTT法检测K1细胞生长情况,采用PI和Hochest3342双染检测细胞死亡情况,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波形蛋白、E-钙黏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比较,10、30、50 μmol/L姜黄素组细胞存活能力降低(P<0.05),死亡率增高(P<0.05),细胞侵袭能力[(80.12±3.43)%、(65.59±4.11)%、(30.32±4.67)%比(100.00±2.81)%、(98.82±2.18)%]降低(P<0.05),E-钙黏蛋白[(0.41±0.12)、(0.63±0.14)、(0.70±0.13)比(0.34±0.10)、(0.35±0.11)]表达升高(P<0.05),30、50 μmol/L姜黄素组波形蛋白[(0.70±0.11)、(0.22±0.10)比(0.87±0.12)、(0.87±0.13)]表达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可抑制甲状腺癌乳头状癌K1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促进细胞死亡。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护理中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的应用对患者满意度、主动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ICU患者1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观察两组的ICU综合征发生率、满意度、主动配合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ICU综合征发生率(13.3%)低于对照组(28.0%)(P<0.05);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97.3%)和主动配合度(93.3%)均高于对照组(88.0%、81.3%)(均P<0.05);研究组的心理健康[(42.3±2.6)分]、生理功能[(43.7±2.5)分]、情感职能[(43.5±2.3)分]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76.4±2.7)分、(76.3±1.4)分、(75.7±2.5)分](均P<0.05)。结论在ICU护理中加入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能够有效降低ICU综合征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主动配合度,提高其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提高躁狂症患者疗效与满意度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94例躁狂症患者均为我院在2018年7月到2019年3月期间收治,将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BRMS评分为(7.01±1.03)分,其护理满意度为97.87%;对照组BRMS评分为(14.34±2.16)分,其护理满意度为76.60%。两组护理满意度和BRMS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提高躁狂症患者疗效方面效果确切,同时还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科院内感染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全方位分析,从而为日后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以及方案的优化提供有利条件,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以某院为例,在医院中随机选择120位住院儿科患者,并对这些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60人的对照组,另一组为60人的干预组。通过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的儿科患者进行护理,采用优质护理法对干预组患者进行护理,同时还要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信息进行准确、全面的记录,为观察研究工作开展提供有利条件。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干预组院内儿科患者的感染几率要低于对照组院内儿科患者。结论通过优质护理方式能够对儿科院内感染起到有效的防控作用,适用于临床治疗中,相关医疗护理团队需要对这种护理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为更多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HCV合并HIV感染者的肝功能、机体免疫和病毒载量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20年12月年收治的297例HIV/HCV合并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住院的单一HIV感染患者506例和单一HCV 感染患者1316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抗HIV和HCV病毒治疗前的肝功能、淋巴细胞及病毒载量等指标。结果 三组患者均以男性所占比例最高,各组性别间差异没有无统计学意义;单一HIV组和HCV组患者的感染年龄较HIV/HCV组偏大。HCV/HIV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球蛋白的水平均高于单一HIV组和单一HCV 组患者,白蛋白、白球比均低于单一HIV组和单一H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HCV/HIV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高于单一HI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HCV/HIV组、单一HIV 组患者的CD4+ T 淋巴细胞、CD8+ T 淋巴细胞、CD4+/CD8+ 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V/HIV 合并感染患者的 CD4+ T 细胞数量、CD4+/CD8+ 细胞比值水平比单一HCV感染者明显降低,而CD8+ T细胞数量水平与单一 HCV 感染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HIV/HCV 组 HCV 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单一HCV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HIV/HCV组和单一HCV组的HCV病毒载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相关(P >0.05)。结论 与,HIV/HCV合并感染者较单一病毒感染者更易发生肝功能受损,CD4+ T细胞和CD4+/CD8+ 比值降低,免疫功能更加低下,HCV病毒载量升高,应加强此类人群的检测,尽早进行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多个心脏磁共振(CMR)高危特征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轻度降低或保留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安贞医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急性期LVEF>40%的STEMI患者。所有患者完成急性期(术后3~7 d)及恢复期(术后3个月)2次CMR检查。按照是否发生心室重构,将患者分为心室重构组和无心室重构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和CMR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筛选出预测心室重构的CMR高危特征。分析联合多个CMR高危特征对LVEF轻度降低或保留的STEMI患者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并与传统临床危险因素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23例STEMI患者,年龄(57.1±11.1)岁,男性102例(82.9%),无心室重构组97例(78.9%),心室重构组26例(2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心室重构的5个CMR高危特征:每搏输出量(SV)<51.6 ml、整体周向应变(GCS)>-13.7%、梗死面积>39.2%、微循环障碍(MVO)>0.5%以及心肌挽救指数(MSI)<43.9。STEMI患者CMR高危特征的个数越多,则心室重构的发生率越高(P<0.01)。合并≥3个CMR高危特征是LVEF轻度降低或保留的STEMI患者发生心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OR=5.95,95%CI:2.25~15.72,P<0.01)。与传统临床危险因素模型相比,结合CMR高危特征个数能够提供增量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843比0.696,P<0.01)。结论在LVEF轻度降低或保留的STEMI患者中,5项CMR特征与心室重构发生相关,合并≥3个CMR高危特征是心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其具有传统危险因素以外的增量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对小血管闭塞性卒中(SAO)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SAO患者80例并进行CMB检测和认知评价。结果80例SAO患者中,CMB患者34例定义为CMB组,无CMB患者46例定义为无CMB组。CMB组患者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以及注意等认知领域评分显著小于无C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oCA总分P=0.000;视空间与执行功能P=0.000;命名P=0.044;注意P=0.000)。结论CMB的数量和部位可导致SAO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A组为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组,B组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组。两组患者入室后按常规分别给予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的效果。常规监测心率(HR)、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气腹后3分钟、改变体位3分钟后,B组心率HR较麻醉前明显增快(P<0.05)。两组病人在手术开始后PETCO2均逐渐升高,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期血压变化不明显,脉搏血氧饱和度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即有所下降,吸氧后改善,气腹后增大吸氧量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全身麻醉组则无此现象,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是腹腔镜妇科手术最为理想的麻醉方法。